你相信書法的筆法真的有祕訣般的技術嗎?為什麼?

才主哥哥


所謂筆法就是寫字作畫用筆的方法,是學習書法要撐握的核心技術。入門首要就是學習筆法,如何去用筆,也是書法藝術千變萬化中不變的技術部分。學書法就要學習古人名碑帖,當今書家對晉人筆法是最推崇的,能得晉人筆法者為佳,古今間隔幾千年,讓今人很難還原古人用筆情形,給學書蒙上了不解的面紗,朦朧中難窺其真,但不要想的過於神乎其神!我們只要通過歷史留下的古名家墨跡本,以及古人書論,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悟得古人筆法真趣,還有看今人實力派書家的現場書寫,推得古人筆法,當然這需要自己有較高的分辨鑑賞能力。只要有心求得,方法是很多的,所以說沒有什麼可神秘的!

我們在學習筆法時,比如寫基本的橫畫時要注意用筆的起、行、收三個地方,其它筆畫也一樣,這就要涉及筆法,只有正確的筆法才能很好的表達文字作品的形神,進而上升為展現書者才情的藝術作品。不同的書體其用筆組合稍有不同,但大部分是有共性的。

筆法有中鋒、側鋒、方筆、圓筆、中側轉換、折釵股、屋漏痕、飛白等等。

中鋒:是錐形毛筆筆尖在毛筆的運行過程中,始終處在書寫筆畫的中心位置,其特點是力透紙背內含豐富,中鋒用筆是書法用筆方法的首要特徵。

側鋒:就是將毛筆傾斜,毛筆筆尖的中心位置偏於側面。其特點是:用筆變化豐富,有強烈的用筆張力,沉著痛快中顯山露水,但比中鋒用筆顯得單薄。

方筆:是書法上的方形筆畫。起筆時利用折鋒過渡到中鋒行筆,形成了方筆,其特點是俊利挺拔,斬釘折鐵。如歐楷、魏碑就以方筆為主。

圓筆:指起筆、收筆及折畫的轉折處呈現出圓勁的形狀。逆入平出,下筆時用裹鋒,即不使筆鋒分散開來,然後提筆運行寫到末尾,不頓不折一駐即收,這樣筆畫圓潤透逸。

逆鋒:逆鋒是相對於正手位置順行方向的反方向毛筆運行方法。逆鋒運筆阻力增大,筆鋒聚散,鬆緊變化不同於順筆意味。目的是為了追求用筆的變化,特點是筆力剛硬,力透紙背。

中側轉換:在書寫過中筆鋒在筆畫中心和一側根據需要來回調整轉變,表現出豐富的線條內含,在行草書中普遍應用。

折釵股與屋漏痕:根據自然中的現象與痕跡而追求的用筆方法,是中鋒行筆的變異手法,從而豐富了中鋒用筆的表現。

飛白:是書法中的一種特殊筆法,相傳是書法家蔡邕受了修鴻都門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的啟發而創造的。它的筆畫有的部分呈枯絲平行,筆畫中絲絲露白,有如枯筆所寫。與濃墨漲墨產生對比,以加強作品的韻律感和節奏感。它使書寫顯現蒼勁渾樸的藝術效果,使作品增加情趣和視覺衝擊效果。

筆法既然是書法學習中最重要的基本技術,就要熟練掌握並靈活運用。通過自己大量的實踐練習來感知提煉用筆,在練習中體悟,有心得後再練習,並在日課的學習中不斷修正總結,不斷凝鍊筆法的精準度同時加強肌肉記憶,最終在自己手上再現古人用筆方法,在楷行草和魏隸篆中合理組織筆法,精準書寫不同字體作品。當今學習書法的人不計其數,真正得其妙境走出來的大家屈指可數。

書法藝術,是技術、文化、綜合才情的表現,是掌控筆墨、字法、章法、空間、造型、構成、形式的能力表達。書法入門是簡單的,提高是複雜的,境界是無邊的。學習書法,寫好字不難,步入“藝術”的殿堂則不易,是一輩子的修行,起碼要達到法度皆忘心手雙暢,盡情揮毫而筆筆有法的臨創境界!

以上是自己的一點學書心得,希望對問者有用,不妥之處請師友們共同討論,不吝指正,感謝大家關注海瀾鑫語!








海瀾鑫語


書法的筆法真的有秘訣般的技術嗎?

有,沒有的話別人為什麼能寫好,自己卻不能?

那秘訣是什麼?拿出來給大家看看到底管不管用。想的美,能隨便拿出來還叫秘訣?


說正經的,我有。王羲之的《筆勢論十二章》。這可是王羲之傳給王獻之的書法秘訣。王羲之千叮嚀萬囑咐的告誡王獻之不要洩露出去。王獻之能管住自己,卻不能管住他的子孫後代,最終還是洩露了出來。不過,唐代書法家孫過庭鑑定為假冒王羲之名的偽作。

雖然有孫過庭的鑑定,不過世界上事往往會出現意外。就如《射鵰英雄傳》中的歐陽鋒,把《九陽真經》倒著來,練成了天下無敵的第一神功。這說明什麼?只要你有心,隻言片語你都能悟出一二三四五來。沒有心,就是真正的秘訣放在你的眼前,你也視而不見。



沒秘訣?為什麼有人寫的特別好?其實,秘訣就藏在你自己的心裡面。同樣的練習,有人進步特別快,有的人卻很慢。筆法都在字帖的筆畫中。善於總結分析的人,他就進步快。照葫蘆畫瓢的人,他就進步慢。我們學習書法所以要臨帖,就因為字帖是法,是楷則。用心去學習,就是秘訣。


子衿書法


很多人喜歡把書法的筆法說得神乎其神,我的體會是,所謂筆法,無非就是古人在用毛筆做為書寫工具的過程中,讓字體保持美觀的用筆方法。

至於是露鋒還是藏鋒,是順還是逆,並不是刻意追求的結果。如果太過刻意地追求某種筆法,勢必使書寫變得忸怩作態,字落在紙上往往就是半畫半寫。

因為每個人對字法筆法的理解不同,同樣的轉折頓挫之處,才生出多種風格的用筆方法。

師古不泥古,學習書法尤其要如此,既不要被所謂的創新,把自己帶入自由主義的歧途,也不要因為刻意模仿,而把原作的缺點當做特點去臨習,一切自然就好。





聚擊手


這個地球上任何事情做到極致,都是有秘訣的。小到肉夾饃,火鍋配料,肯德基麥當勞。大到原子彈,宇宙飛船。周邊那麼多百萬富翁,他們在所從事的事情上能高人一等。必然有過人之處。如果連這點普遍真理都去質疑,那隻能說是不知者無畏了。王羲之一路到懷素,有明確的筆法傳承圖。其筆法是一整套從身體姿勢到指腕臂協調以及書法的哲學觀,如陰陽互生的結構,方圓並存的運筆,以及危和安的轉換,那種筆勢等等...後來者縱然形狀模仿有模有樣,但其精氣神差的遠。其中很多東西就不是形像能達到的。董其昌說了一句話,毛筆自起自倒,好像入門了,但是何其之難。可以說是得冰山一角。古代書論又記載,歐得險,柳得骨,顏得勁,其實只是得其筆法一方面。歐的起筆尖削,顏的裹束,柳的絞鋒,包括懷素的迴環遊絲....在二王書法裡面都有此類筆法,而二王是集大成者。要不然也不會讓後世奉為書聖了。再說了,能掛聖的,絕不是浪得虛名。因為中國人骨子裡都是槓精居多😁😁,古今槓精都服了。我們還沒有入門的,毛筆字還沒有一定基礎的拿什麼來噴。


田寬讓書法


沒有秘訣

我認為任何事情都沒有什麼秘訣!

比如:

一團線

已經纏成許多死疙瘩了

一般人會扔了

但窮苦的農村大媽可能會拾起來

一點點的解開

然後纏成線團

這對於心浮氣燥的人來說比登天還難!

書法的筆法也是

看起來書體、流派、風格眾多

漢字

至今也有九萬個之多

但是

基本筆畫就那麼幾個

如果真要說什麼秘訣

那肯定是-----規律






老跨鬥


沒有密鑰是打不開大門的,書法的確是有很多重要秘笈的,不然王羲之家族為什麼寫的這麼好啊!從硬件到軟件,從物質到精神都有其必要的條件。



書道濟


簡單的說,所謂密決都是熟能生巧,勤學苦練是基礎,不斷總結,去領悟才是捷徑!











愚墨齋書畫院


書法有理論,筆法有規制,章法有講究,文意有價值,這是自古就有的。但這些書法知識早已為大眾所熟知。至今還有很多的書法家和教授專家在不斷的總結和創新。國家教育部門和書協以及出版等部門也不斷地推薦宣傳書法知識。因此我認為“書法有秘決,但傳播沒保守”。目的是讓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地繼承併發揚廣大。所以有幸涉及書法的人們應把宣傳優秀文化視為己任,把自己的科學認知和有益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和學生。為振興我國的改革開放和振興祖國的文化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穀雨241095638


古人云:書道本無道,書法本無法。這是辨正的一種說法,但並不意味著書法真的就沒有技巧可言,常言所謂的“熟能生巧,巧自生技,技可成精,精乃獨尊”便是硬道理。

自古以來,許多習書之人都總結出了相對成熟和經典的書法秘訣,各種書體的不同技法早已被人所熟知,前人有“十八法”、“三十二法”等等,後人有“書評技論”云云,說到底都是對書法秘訣真實存在的充分肯定。

當然,秘訣這玩藝兒並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就如同有的人熟不一定能生巧,巧不一定能成精,精不一定能稱家一樣。即便是對同一書體的技法而言,不同的人體驗絕對有不同的效果,也有不同的結局。

總之,書法秘訣是存在的,只是每個人的理解程度和把握效果不同而已,我們不能因為自已在習書過程中體味不到真諦而不認這個帳!


江畔老侃


沒有秘訣,說有秘訣那是故弄玄虛,自欺欺人。書法主要是用筆功力,用筆純熟,水到渠成。而恰恰這一點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有些人急於求成,在書法功力尚不達時,便寫行書甚至草書,那簡直就是不會走而試圖奔跑了,那樣寫出來的字,其筆劃是不耐看的,敗筆處處可見。另,書法的真諦並不在書內而在於大自然和百科方籍中,這句古人名言有一個前題,那就是先掌握好基本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