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哪方面更重要?

樹本教育


我的孩子目前各方面還都不錯,無論老師,同學,家長,親友和臨時偶遇的人對他的評價好的是主流。就我對他的教育體會,我主要從思想品德,活動能力和學習態度這三個方面進行的。比如我倆出小區大門時,迎面走來一個老人,手裡提著菜籃子,這時候我會說“您先走吧”,有些老人會道聲謝先走的。我會問孩子,這麼做對不對,孩子也會贊成並說出原因“他歲數大了唄”。我也會趁勢找補一兩句“你說的對,歲數大了,體力就差一點了,她還提著東西,少等會兒就少累會兒”。做公交車時,我們也會給孕婦或抱小孩的讓座,有好吃的時,我會讓他分配,他會把大的,紅的,好的優先分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剩下的留給自己,這些共同經歷過的生活瑣事,耳濡目染中他就自然而然的記住了認同了,再適時重溫三字經,經典故事等學過的知識,便形成了他的思想品德的基底。這個基底我認為是重中之重,只有把它打牢,生活和學習才有意義。活動能力是我看重的第二件事兒。兩三歲時,就教他使用刀子,筷子,勺子,耙子,鏟子,錘子,鑽頭,繩子,棍子等工具,他也很愛鑽研,每一件工具都會用透了才丟開,再琢磨下一個。自己吃喝,洗涮,擺放,捆紮,收拾…總之,三四歲時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初步具備了!在鍛鍊和培養他的活動能力時,一方面他很享受有收穫,一方面我也高興省點事。幼兒園和一年級時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培養他的學習態度。讓他明白為什麼要去上學?上學的樂趣有哪些!怎麼上學才能有收穫!我認為完成作業是必須的,但不是為了完成作業而作業。作業只是彼此溝通的載體,只是傳播知識的媒介,只是達成學習目的的一個途徑。這就像蓋房子一樣,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呢,還是僅供權貴驕奢淫逸呢?!當然,每砌一塊磚也是重要的,也要放正貼緊,但一定是為了更好更遠的目標而服務的。當他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是有意思的事,是有意義的事後,他的主動性,持續性,效率性都會更好,他會自得其樂,我會輕鬆一些嘍!


通日月


家長對孩子能力的培養最重要。現在我們面臨的不斷髮展不斷變革的社會,對於人才培養模式出現了新的要求,現在的孩子不是學習一門技能,就不會換工作,成為一輩子的職業,現在和過去大不相同,社會中充滿了機遇和挑戰,要培養孩子的多方面的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動手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讓孩子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

同時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行和知識,其中,德行最為重要。有才無德不行,有德無才,也不可以,德育智育兩者並重。

同時,父母得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想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在心裡有一個預期,然後嚴格規範自己,以身作則。你想讓孩子多讀書,不是打罵管教出來的,而是父母經常閱讀,孩子受到耳濡目染得薰陶,自然就會多讀書。

願我的回答可以為您解惑。



英語驛站


我認為家長教育孩子價值觀的認知更重要。


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中,家長的價值觀認知會對孩子的一生造成很大的影響,包括家庭、生活、交往、工作等各個方面。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最重要的是學習,不惜代價的想讓孩子考上好中學好大學,可是如果孩子從小就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未來走上社會就會給社會帶來更大的麻煩。我列舉幾個我認為錯誤的教育方式,希望給大家一些啟發!

錯誤觀點:孩子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把學習搞好就可以了,孩子頂撞老人,這事等長大了在教育。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自己是沒有分辨能力的,如果在第一次發生這種事情的時候可能會是叛逆期,沒有馬制止和深入的教育的情況下,將在孩子心中留下一個錯誤的認知:只要學習好,什麼都不重要,他們都不用放在心裡。週而復始,這會導致價值觀的認知偏離,可能你培養了一個學習好但不孝順的孩子,我聽到過一些孩子用髒話辱罵家長和老人的,很難聽,更有甚者會動手打老人的,這樣的孩子不要也罷!但是誰造成的呢?

錯誤觀點:帶你乘車的時候低著點,可以不買票。



孩子的心理是單純的,像白雪一樣純潔。在乘車的時候孩子可能會逃票成功,省下幾塊錢,你知道這對孩子的價值觀認知有多大的影響嗎?孩子從小就認為騙人和投機取巧是正確的,你的孩子長大了以後會怎樣?

錯誤觀點:我的孩子自己會管,不就拿了你們孩子一支筆和一塊橡皮嗎?至於這樣嘛,大不了賠給你們。


這樣的價值觀會讓孩子從小就認為,別人的物品我可以隨意拿,被發現了大不了賠給人家,沒什麼了不起。週而復始,一個有盜竊和佔便宜的價值觀會佔據孩子的心理。

錯誤觀點:這個玩具是你爸爸花了好多錢給你買的,你怎麼讓其他小朋友玩?弄壞了咋辦?小朋友不就是上次你摔倒了,幫了你一下嗎?知道哪錯了嗎?



價值觀的認知是家長教育的,錯誤的信息會在孩子的心理認知紮根。感恩別人和分享快樂的事情是不對的會被罵的,你想想,孩子長大後會是怎樣的人呢?

孩子的價值觀認知,需要家長以身作則。如果連感恩、分享、孝順、禮貌、為人正直都不懂的孩子,你認為孩子會學習的很好嗎?所以我認為,孩子的價值觀認知教育比任何都重要。


樹本教育


規矩!俗話說: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一起制訂規則,合理的就要長期堅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說改就改!堅持很難!

以身作則!家長要起到良好的示範帶頭作用。要求他有好習慣,首先得自己有。要求他學習,自己也得學習切身相關的知識,自己拿個手機玩得嗨,還叫他專心學,你說現實嗎?



花粉666


健全的人格修養對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

孩子從小的教育影響著以後的發展道路。因為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是什麼都不知道,他們所能接觸到的,只有自己的家庭,還有父母。

現在的家庭教育,就是開發孩子的智力,就是讓孩子從兩三歲開始背唐詩,四五歲學英語,上學請家教,上輔導班。孩子的成績一定要名列前茅,每個家長,包括我自己也是這樣的,將來想孩子一定要上名牌大學,這樣就認為把孩子教育的才算成功了。實際上家庭教育最重的任務應該是建築孩子的人格長城。

父母應幫助孩子建造一個良好的人生平臺,讓孩子有良好的人格修養,懂得做人、學會欣賞別人,才會欣賞自己,讓孩子每天發現自己的價值,懂得舍與得,培養孩子直面挫敗的勇氣等。

前面看過一個文章,裡面的媽媽說,她和老公都是高學歷,兒子出生後精心照顧和培養,但是孩子學習成績一直不是太好,媽媽也請了家教,媽媽和孩子也一起學,孩子一直也很努力的,但是孩子學習成績還是那樣。每次媽媽去開家長會都躲在角落裡。覺得很丟人。又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回來告訴媽媽,他被同學評上當班委了,著實也讓媽好高興了一下,媽媽開始從新審視兒子,對啊,孩子就是學習差點,但是他很有責任心,尊老愛幼,愛幫助同學,處事能力也很強,也懂得感恩、懂得寬容還擁有愛心,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來也一定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個好爸爸和好丈夫的,這不就行了嗎。媽媽也就釋然了。

所以我覺的人格的修養,品德的教育最為重要的,沒品沒德也是一個對社會無用之人。

純屬個人見解。


柒染陌離116


我認為家長在家中,孩子面前的言行舉止都很重要。包括一些生活習慣、說話方式、言談舉止,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及習慣養成。這些東西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

我曾看到過一段話,大概意思是:父母在養育孩子,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其實就是父母再次學習和進步的過程。因為為了孩子的未來,做父母的,有些東西必須有取捨,有些不良習慣必須改正。

當然我們都不是聖人,所以家長也沒必要為此戰戰兢兢,只需要以平常心對待。在孩子面前休息言行舉止,以防孩子模仿父母不好的習慣。

建議父母多看看書,關於家庭教育和育兒,還有生活方面的書,這樣一邊學習,一邊改進,一邊教育孩子,可以讓父母和孩子共同進步。



中考數學付老師


每個小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但我覺得大概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安全的,什麼是危險的,危險的事物不瞭解的情況下,不能做。

第二,讓他們知道吃飯很重要,對於父母也是,我們常見很多爺爺奶奶都要哄著孩子吃,自己都沒時間好好吃飯,我覺得這點不好,孩子如果吃飽了,家長要吃飯,孩子吵你,必須告訴他,這樣是不對的,你吃好了,別人也要吃好才能陪你玩。

第三,是買玩具的意識,如果小朋友答應了,一開始買什麼玩具,那到店裡一定不能夠在他撒嬌的情況下,多買其他的給他,這樣以後他容易更加任性。

第四,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個性,只要不是壞的,都可以鼓勵,讓小朋友自信。


南之音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有一定的出息,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第一步。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尤為重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注重引導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明白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學會尊重。

第二,家長對孩子教育,要培養其良好的態度。從孩子的自律性開始入手,要求孩子在生活中或學習上都要今日事今日畢。

第三,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能侷限在他的學習上,要多方位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她享受生活,學會生活。現在的教育更多的是培養多方位的人才,要求其能團結合作,抵抗能力很好。


竹實


如果是一個明智的家長,要問問自己愛不愛孩子?如果愛!那應該如何愛?真正的父母之愛便是最好的教育。

首先,作為家長,要先思考一下自己的曾經,希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樣?要不要孩子比自己更好?答案我想是很明確的。這就突出了一個問題,家長的示範作用,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去影響孩子的行為,不管家長做與不做,影響都存在,你好便是好的影響,你不好便是不好的影響。我經常聽到家長說,孩子到了初一,便極端逆反。為什麼呢?你不讓孩子玩手機,而你卻玩。你不讓孩子晚睡,而你卻無故熬夜……你用不同的標準要求孩子,已經埋下隱患了。孩子小,只能是被迫服從。初一的孩子多大?十三歲,青春期!當他的身體和心理已經足夠對抗你,焉能不逆反。所以,平等不是什麼都徵求孩子意見,比如生二胎,那是夫妻間的事,和孩子商量什麼?那和孩子間的平等是什麼?是日常行為規範的一致性!

第二,愛國、敬業、尊老……等等大道理你都可以暫時不和孩子講。但是有一個問題一定要和孩子經常講,慢慢滲透他的思想,讓他理解接受。什麼問題呢?那就是時間!一定要讓孩子接觸時間問題,接觸生死問題。這本是個自然規律,但也是價值觀萌芽狀態。孩子知道了生死,便知道了有限,也就知道了珍貴,最終會去思考如何珍惜?這是個人生的大問題,大問題未必要到長大了去考慮。相信我,用形象的長短去告訴孩子,時間的珍貴,生命的有限,他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間在一秒一秒的減少,孩子便會懂得時間和生命的價值,時間是買不到的,也是過去了再也找不回來的,當孩子明白了這個道理,金錢便被哲思貶的一文不值了。隨著長期和孩子一起思考探討時間和生命的價值,那如何延續便成了他的人生走向。

最後,我要強調的就是自理能力。如果你真正的愛孩子,那就放開孩子,讓他自己去動手嘗試。沒有一個家長不希望自己孩子聰明的。可是聰明不聰明完全取決於自理能力。老話兒說的好,腦子越用越靈。如果你餵飯,孩子只會思考張不張嘴。如果讓他自己吃飯,他會思考夾什麼菜,吃多少,而在思考這些的同時,張不張嘴已經不用思考就有答案了。所以,讓孩子多動手,多歷練,才是對孩子的愛。

如果家長在孩子學前年齡,便能有層次、有方法的做到以上三點,並能長期堅持形成習慣,我想困惑家長的其他方面問題,也會因此迎刃而解了。


黑白世界33972750


我認為做人方面很重要。

有些家長培養孩子,張口就是怎樣怎樣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大學生。孰不知大學生已不是什麼稀罕事物了。關鍵是孩子能否走向社會。有一大學生面對企業招聘主管的提問就束手無策了。進車間幹活動手能力笨手笨腳。完全不適應這個世界。

責任誰負?當然是家長了。道理大家看似都懂,但是具體到某一人身上就大不相同了。所以培養孩子實際上就是家長的一次鍛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