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作為父母該怎麼教育子女?

餘楓葉先生


教育孩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一般講可分為重視不重視,科學不科學。

凡書香門第比較重視,即使順其自然絕大多數也效果不錯。為何呢?一是基因遺傳,二是家庭氛圍影響,三是外界環境影響,四是條件充實。

工農家庭如果家長思慮清晰,見識廣泛,視野開闊,追求長遠,特別重視。如果怨天尤人,頭腦簡單,不求上進,得過且過則不重視。

現在國人尤其城市人大多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但教育孩子光有願望不行,還須有方法。方法從何而來?一是學習,包括讀書聽講座。二是觀察總結,觀察身邊、社會上不同成就人的成長環境、成長經歷,吸取成功者的經驗,避免不成功者的教訓。

俗話講,上樑不正下樑歪。若想教育好孩子,家長必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對孩子的影響。這也是書香門第與工農家庭,孩子成長不同的根源。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家長認識清楚,喜讀書,愛學習,有追求,身體力行的為孩子做好榜樣,一定對孩子成長有利。

孩子的成長,潛質開發重於教育方法。人類處於兩頭小中間大,即神童、白痴少,其餘智商基本相同。那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分成三六九等呢?關健在於在適當的階段孩子潛質的開發。開發好了優秀,未開發出來平庸。

孩子潛質的開發,關健在不同年齡段玩具的選擇。六歲之前應多選動手動腦玩具,少選電動、遙控玩具。動手動腦玩具,利於開發孩子潛質,提高孩子智商。

孩子潛質開發後,應注意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還要加強體育運動,增強體質,精力充沛方能提高效率,事半功倍。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方能輕鬆學習,提高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方能形成自然的生活方式,喜學而不厭學,自己也輕鬆愉快。

我是在農村長大的初中畢業的建築工人,由於深知文化的重要性,嚮往由勞動人民家庭擠進知識分子家庭的行列。從有孩子就立願開發孩子潛質,培養孩子的意志品質,並總結了周邊人的經驗,培養了一個較為優秀的孩子。(注:孩子在2005年即考取得了北美精算學會註冊精算師)


三所齋主人


作為父母,教育孩子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大部分父母都是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一是看別人怎麼做,二是自己父母對自己的教育方式。這兩種方法都比較被動和沒有計劃遠見。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學習如何做父母,再學習如何教育孩子。父母也需要持證上崗了。 養育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養好做,育難做。我們大部分父母只是養孩子而已。以下提供幾點育兒心得供各位父母參考:一、生孩子後要自己帶,不要扔給老人或者保姆。親子關係依戀關係的建立都是在3歲之前。二、3歲到6歲開始對孩子立規矩的年齡段,要對孩子說不,不要溺愛孩子,為什麼不行要給孩子講清楚,而不是武斷的說不行。不要打罵孩子,這個尤為重要。三、6到12歲,孩子上小學,是給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讓孩子養成什麼時間該幹什麼,獨立思考的能力。家長一定要身體力行,做給孩子看,不能家長躺在沙發上看電視耍手機,讓孩子去寫作業。大人跟孩子一起努力各做各的事。四、12到18歲青春期,這個時候孩子很敏感,要養成跟孩子每天都聊天的習慣,多聽少說,讓孩子有什麼心事都告訴你,家長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可以提建議,溝通好了,孩子根本不存在叛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作為父母能夠謙和有理,做事井然有序,生活態度積極向上,為人樂觀豁朗,那麼孩子也差不到哪裡去。家長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點是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吼叫發脾氣,給孩子充足的愛和耐心,相信會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孫蕾昕父母育兒課堂


孩子的教育是我們做父母的永遠的話題,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模式,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第一,給孩子做好榜樣。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第二,給孩子空間。有的家長對孩子的事情一切包辦,什麼事情都管,這樣的孩子自理能力極差,性格上韌性,不懂得關心別人。

第三,對孩子的人格培養。有的家長認為我的孩子成績好,其它都是次要的,這是錯誤的,忽略了其它方面的培養,孩子從學校出來只能是個書呆了,將來走入社會會茫然失措,根本無法立足。

第四,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個健康的心理是孩子能否做其它一切的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