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前兩天剛被處罰過,最近老師喜得貴子,該不該給老師隨禮來改變老師對孩子的印象?你怎麼看?

在路上1427513


題主的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要相信老師是公平的,不會因為處罰過孩子就會對孩子不好。相反,如果孩子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好好改正。家長也能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起到幫助作用,協助老師一起幫助孩子改正錯誤的話。對老師來說,不光會更認可孩子,還會對家長也高看一眼。

老師的任務就是教書育人。懲罰從教育心理學方面來說是一種教育的方式,這與體罰是不同的。正確的運用懲罰對學生是一種促進作用。

我也通過不同的渠道聽說過,現在很多家長都給班主任送禮,想通過此種方式來表達對老師的謝意,讓老師更多的關注一下自己的孩子。其實這個完全沒有必要,如果這個老師真的收了家長的禮物和紅包。從師德方面來說,他不配做一個老師,沒有資格做一個老師,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

家長和老師之間應該多一些交流。這樣可以加深彼此之間的瞭解,也可以讓老師掌握孩子近期的情況,包括心理變化等等。這樣,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才能因材施教。並且在家長和老師交流的過程當中,也可以向老師學習更多的教育孩子的方法,這裡孩子的成長是有利的。這才是作為家長更應該做的事情,而不要一心想著通過利益的方式讓老師對自己的孩子有所關心,這種關係是不牢靠的。假如,你隨500的禮金,而另外一個孩子的家長隨了1000的禮金,還有的家長隨兩千甚至更多的禮金,那你豈不是還是處於墊底兒的,這錢豈不是白花了,在假如那個老師還真願意收禮的話,你隨的最少,以後豈不是更不待見你的孩子了!!所以隨禮根本沒有必要。

隨禮應該是親戚和朋友之間的事情。班主任和家長之間的關係根本不存在隨你的必要。把心思都花在孩子的教育身上就足夠了。

希望家長不要被社會上不好的風氣帶跑,人間正道是滄桑,相信世上還是好人多,公平的人多,老師更是無私的。


若隱


我們的一些家長,思想總是跑偏,孩子被老師處罰過,不是在孩子身上找原因,不是讓孩子認識錯誤,改正缺點,而是想通過給老師隨禮改變老師對孩子的印象,可以說這種想法很愚蠢也很可笑。

你去隨禮,老師就會接受嗎?老師跟你沒有這方面的禮尚往來,怎麼會冒然接受你的隨禮呢?誰也知道你是不是在釣魚呢?再說,即使是老師接受了你的隨禮,老師就對你孩子印象好了?

你的意思是讓老師,你孩子不學習,違反紀律,不管什麼情況下,老師都不管不問嗎?如果你是這個意思,就更不要去想什麼隨禮了,跟老師說一聲,老師肯定不會管的,你自己的孩子都不在乎了,老師幹嘛那麼在乎?

如果你不是這個意思,是想你孩子好起來,不論是學習還是做人都好起來,就應該正視孩子的缺點和錯誤,跟老師一道,努力讓孩子改正錯誤,做一個積極向上的好孩子,而不是去想這些拉關係的偏門。

誠然,老師真誠地希望你跟校方搞好關係,和諧融洽,相向而行,但是,老師要的不是你這樣想象中的世俗太強的關係,正常的家校關係就可以了。不要想得太多,正常才是最好的。


教師妹子一枝花


說下我的觀點哈,我覺得您想多了,孩子受懲罰肯定是因為犯了錯誤,老師懲罰他,也是出於關心,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能吸取教訓,下次改正,沒有哪個老師會因為孩子犯了錯誤受到了懲罰而對孩子有偏見的。

其次,學校是禁止家長給老師送禮的,你這樣也讓老師難堪,收了你的禮違反了校規,不收你的禮,又覺得不給你面子,讓你難堪,所以我覺得沒必要的,老師本來就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又不是你的親朋好友,沒必要來這一套,搞得老師難做,俗話說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以後孩子犯了錯誤,你讓老師是怎麼處理呢?若是再被孩子知道這個事情,你讓老師的尊嚴又往哪擱呢?更何況沒有哪個老師會因為您送禮而對孩子另眼相看,我相信這樣的老師,您自己也不會尊敬,又怎麼會放心孩子受他教育呢?

最後,如果您一再堅持認為老師對孩子有想法,那麼就問清楚孩子到底是因為什麼而被懲罰,引導和幫助孩子改正,這才是根本的。希望我的觀點對您有用,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


米粒媽媽王雨果


如果,你覺得,老師是一個隨禮就可以改變對孩子印象的人,那就隨吧!


但是,一定要清楚:


小恩小惠就改變立場的老師,是不值得信任的,換句話說,也是不負責的。

因為,孩子有錯被罰,是做為老師的責任。

如果,老師因為收了你的禮金,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睜,孩子有錯也不管,視而不見,你認為,這是對孩子好嗎?

你覺得,這樣的隨禮,有必要嗎?

老師喜得貴子,家長適當表達心意可以理解,也是人之常情,但為了讓老師改變對孩子的態度,實在是糊塗!

如果老師拿了你的錢,就不再管你的孩子,這是一個負責的老師嗎?這樣的老師,你信任嗎?



歡迎關注、留言、轉發!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我不知道現在的家長和老師都是怎麼了,用社會上人際關係的那一套拿來用在改善師生關係上。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對這種行為很不齒。
可能我的情商很低,我對師生之間的關係沒看的那麼重,在學生時代都沒想著要增進和老師之間的關係,現在做老師,也從沒想過要用任何方法增進師生關係。


關於師生關係我總是這樣認為:每個學生都是老師生命中的過客,是一年一換的服務對象;而老師只不過是學生人生路上的短暫領路人,每次領到了目的地,交接給下一位老師,自己還要回去迎接下一批學生。師生之間就像撐船渡人的艄公和乘客之間的關係一樣。
回到問題:一位老師處罰一名學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如果家長認為老師處罰學生就是和學生關係交惡了,就需要隨禮改變師生關係,那麼作為一名老師就需要天天應酬不斷了。

如果有這樣需要家長應酬才改善師生關係的老師,家長趁早給孩子調班活轉學吧。

如果有這些認為需要用金錢才能改善師生關係的家長,那麼其他的家長還是和這樣的家長敬而遠之吧!


鑫鼎賽亞


題主很逗,你以為老師處罰你的孩子是因為你沒有送禮嗎?

如果因為你沒有送禮孩子受到處罰,或是你的送禮就能改變老師對你孩子們看法,這個老師也教不出什麼好的學生來!

如果因為孩子被老師處罰,你就不好意思面對老師,你這位家長也只是一位只顧面子臉皮,不明事理的家長。

孩子被處罰說明老師很敬業,也說明你孩子對學習態度或成績存在某一些問題。作為家長應該客觀瞭解,理性對待,和老師一起共同糾正孩子錯誤。

老師喜得貴子,送點禮也屬正常,畢竟師生一場。但即使不是出於對老師的感恩,或是出於你自己私心,也不要把老師想的那麼壞,把兩者聯繫起來。

我覺得,家長和老師應該建立好關係。但應該要以孩子為橋樑,主要解決孩子所面對的問題!

因為,孩子是老師和家長共同的孩子!



沐陽哥


老師不會無緣無故地處罰孩子,老師處罰孩子並不代表老師對孩子的印象就不好了,表揚和處罰孩子只是老師工作的一部分,只是為了讓每個孩子變得更好。只要孩子知錯就改,老師不會對孩子有什麼壞印象的。

老師家有喜事,家長想通過隨禮的方法讓老師多加照顧孩子,感覺是沒有必要的。這樣去討好老師,還不如好好配合老師管教好孩子更讓老師歡喜。家長給老師隨禮,會給老師帶來不必要的煩惱。家長若去隨禮,老師不收的話,家長擔憂老師會對孩子不好;老師若收了,還擔心家長會舉報老師收取家長禮品的行為。因為家長和老師的關係還沒有那麼親近,家長和老師只是合作關係,為了共同的孩子而努力。

所以,只要家長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教孩子正確對待處罰的事情,做到有錯就改。在班級裡,尊重老師,團結同學,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就好了。至於給老師送禮,真的沒有那個必要。


春風化雨花草香


無論如何,都不應該隨禮。

首先,懲罰是教育的必要手段之一,對於非體罰式的懲罰,家長不但應該接受,還應該理解和支持。

不過,什麼樣的懲罰不算體罰,目前沒有完善的法規清晰界定,老師難以把握尺度,家長也不容易辯識。很多家校衝突都緣於這方面的認知偏差。

一般來說,只要老師處罰學生時,沒有主觀惡意,也沒有給學生身心造成傷害,家長就不必太過掛懷。

其次,給老師送禮對孩子的學習成長沒幫助。老師教學生,好比農民種莊稼,都會竭盡所能。莊稼長得好,就是最大的獎賞,並不需要額外的鼓勵。甚至,老師收了家長禮物,給了孩子一些特權,該嚴格要求時卻網開一面,孩子得不到應有的挫折教育,反而不利於健康成長。

再次,退一步講,家長若想跟老師聯絡感情,在老師喜得貴子時去隨禮,也不是個好主意。教師是國家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按規定不得請客收禮。雙方平素並無禮尚往來,家長貿然前去隨禮,顯得突兀,也坐實了老師違紀的事實。老話說,“人情一把鋸,有來必有去。”你給老師隨禮,老師就欠下一份人情債,必須找機會償還,無端地增加了不小的心理負擔。

經常在網上看到很多人罵老師收受甚至勒索家長禮物,將老師的灰色收入誇大到荒誕的地步。比如有人這樣算:每個家長送500,60個家長就有3萬元。然後將老師歸類於高收入人群,定義為道德敗壞分子。

每次聽聞此類言論,都只能搖頭嘆息。嘆公眾對教師的誤解、偏見之深,以致於不惜罔顧事實肆意抹黑。我只是一名縣城教師,不知大城市的教師們,是否真如網上所言,都年入數十萬甚至百萬。我只知道,縣城的家長,給老師送禮的並不多,而且多數情況下,老師都會拒收。即或有這方面的灰色收入,也是微不足道的,根本不可能籍此提升自己的收入層次。至於農村教師,就完全不可能有這種收入了。

中國人慣於用請客送禮的方式解決問題、改善人際關係,這是傳統文化中的陋習,應該揚棄。教師與家長、學生之間的關係,尤其必須純粹,若摻雜了任何金錢與人情的成分,教育便會變味,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毫米


人與人之間的處事,各歸各,再說老師處罰學生實在是萬不得已(我也當過老師),肯定孩子過錯在先,那是很正常的事,既然生孩子了,作為家長行理應去看看,孩子處罰一事不要和其它家長提,過去看看對!



心願r


孩子被處罰,不會無緣由的,先弄清原因,如果確實是孩子犯了錯誤,處罰是應該的,說明老師負責任。

既然老師喜事臨門,做為家長,備份賀禮,表示祝賀,也合情合理;如果不去,也沒什麼,同樣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去或者不去,皆可。

但是,我不太認同,為了改善關係而去送禮,或許,有更好的辦法。

比如:如果你的孩子進步很快,或者,團結同學、熱心幫助別人,表現良好、成績優異,自然會改善師生關係,老師會心服口服的對他另眼相看,如果凡事都有家長出面提孩子鋪好坦途,孩子是得不到成長的。

我的孩子有時也被老師責備,我會問清楚原因,然後,幫助他一起改正。不過,家長和老師之間的關係還是要建立的,方便溝通。那要如何建立和促進家長和老師的關係呢?

在校園舉辦活動期間,比如六一兒童節,校園親子活動,各種需要父母協助才能完成的作業等等,積極的配合老師,認真的完成作業,家長的處事方式和行為態度,都是給老師留下良好印象的最好的方式,也可以給孩子樹立榜樣。

以上是幾個小方法,如果認同,可以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