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寄两千给母亲,熟人却说母亲在捡垃圾,得知情况她红了脸

月寄两千给母亲,熟人却说母亲在捡垃圾,得知情况她红了脸

01.

晓晴和许多同龄人不同,做事雷厉风行,被朋友圈称之为女强人。刚30出头,已经是一家公司的财务主管,月收入一万多。还有个聪明可爱的女儿,才三岁,交给婆婆照顾。和丈夫过着无拘无束的二人生活,闲暇时光,会和老公去全国各地旅行,日子过得轻松惬意,着实令人羡慕。

从气质上看,晓晴温文尔雅,说话做事都很得体,像是大家闺秀。熟悉她的朋友都知道,晓晴今天所拥有的生活,都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

晓晴出生于农村家庭,童年还是吃过很多苦的。小时候,父亲因为一场意外去世,那些年多亏了母亲。母亲身材瘦小,做不了体力活,只能在周边打些临工挣钱,能把晓晴送到大学毕业确实不容易。曾经有人劝过她母亲“再找个嫁了吧,把晓晴送给她大伯算了”,因为大伯一直想要个女儿。

母亲想过改嫁,然后把晓晴带过去,曾经问过她的想法,晓晴说:“坚决不同意,你要是敢走,以后我就不认你这个妈妈!”虽说童言无忌,但是母亲从那以后,无论多苦,也没再提过这种话,而是咬牙坚持。

月寄两千给母亲,熟人却说母亲在捡垃圾,得知情况她红了脸

02.

晓晴也非常懂事,她知道母亲为了她吃了很多苦,为了不让母亲操心,早早就养成了独立自主的好习惯。有时候,母亲打临工回来很晚,她会自己煮饭炒菜,把饭热着等母亲回来吃。学习上,更不用母亲担心,在班上经常是名列前茅,母女俩相依为命度过了那段艰苦岁月。最终,晓晴已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本科,为了减轻母亲压力,她一刻都不敢松懈,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

参加工作以后,晓晴会经常给家里寄钱,母亲的生活也渐渐好起来,活得不再像从前那样累了。

她和丈夫是在外面工作认识的,公婆是人民教师,家里就那么个儿子,家境不错。婆婆是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和丈夫在一起,并没有因为家境受到阻挠。

结婚后,晓晴想法把母亲接过来一起生活,老人一个人在家确实挺孤独的,可是被母亲拒绝了,当时母亲是这么说的:“丈母娘住女婿家不太合适,会被人笑话,老家山好水好,人也好,你们有空常回来看看,妈就知足了!”

晓晴知道母亲是个最怕麻烦的人,怕住过来给她添麻烦,不再提这事。但是她一个人在家,难免有些担心,于是每月定时给母亲打两千块钱生活费,偶尔会给她买些衣服和营养品寄回去。两千块虽然不多,但是一个老人住在乡下,应该完全足够了。

月寄两千给母亲,熟人却说母亲在捡垃圾,得知情况她红了脸

03.

晓晴有时候工作太忙,好久都不给母亲打个电话,有时候母亲主动打来电话,却因为正在开会,匆匆聊了几句便挂断了。

前两天去逛街,晓晴偶遇一位初中同学,那同学在老家做生意,这次过来进货。两人坐在一起寒暄起来,突然同学对她说:“晓晴,看你现在混不还不错,怎么不把老妈接过来?我看她老人家经常在街上捡矿泉水瓶呢。”,说完还用鄙视的眼神盯着晓晴。

晓晴很惊讶,每个月都按时给母亲打了两千块钱,每次电话里问她,都说过得挺好,为何还去捡垃圾呢?越想越觉得奇怪,于是特意请假回家了解情况。

回到家里,看见母亲正弯着腰在那收拾地上的矿泉水瓶,看着母亲瘦弱的背影那么沧桑,半年不见确实老了很多。晓晴喊了一声:“妈!你在干嘛呢?”,母亲愣了一下,根本没想到女儿这时候能回来,然后拍了拍手里灰,高兴的朝着女儿走过去:“晓晴,你咋回来了,都不提前跟妈说一声。”

晓晴显得不是那么高兴,指着地上的瓶子问:“妈,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每个月给你的钱不够花吗?不够你可以跟我说,出去捡垃圾多丢人呀!”

月寄两千给母亲,熟人却说母亲在捡垃圾,得知情况她红了脸

04.

面对晓晴的一连串质问,母亲并没有做声,然后把她拉到屋内,从抽屉里找出一个小本子,递给了晓晴。上面密密麻麻的记了很多人的名字,后面还写着数字,“三娘500,李能志800,桂香680,老伟400......”。

母亲说:“晓晴,你当年读书没钱,都是叔叔婶婶给我们拿的,要不是他们的帮助,可能你连高中都读不完,现在他们都老了,有些条件不如我。妈知道你在城里压力大,还要攒钱买房子,没好意思找你开口,趁着我现在身体好,能帮他们一点是一点,要让他们知道,咱是知道感恩的人。”

晓晴听了母亲这番话,晓晴羞愧的涨红了脸,当年亲戚邻居赞助上学的事自己一直都知道,当初自己也信誓旦旦的说:“等我以后学有所成,一定会回来回报大家!”可是这些年自己生活过好了,竟把当年的承诺抛诸脑后。趁着天色还早,她去镇上取了些钱,买了很多礼品,和母亲一起,挨家挨户去慰问那些曾经帮助过她的长辈们,并答应他们,以后常回家看看,长辈们有什么困难尽管提,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

你善待了别人,生活也会善待你,你无意中做了一点点的善事,有时往往可以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是十倍、百倍于你付出的收获,这也正验证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月寄两千给母亲,熟人却说母亲在捡垃圾,得知情况她红了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