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法和結構,哪個是書法中最難的部分?你怎麼看?

千千千里馬


依照中華文化的系統觀和整體觀,書法是書寫者個人綜合素養、心態情緒的自然表達,書寫的內容、筆法、結體、章法、墨法、學養同等重要。

書法從誕生起就是為漢字服務的,內容決定形式,形式配合內容,再加上機遇、環境和情緒的影響,數者必須和諧統一,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充滿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如果只是“藝術”,書法必然變質。

端正書法學習和創作的目的、動機,才是當下整個書法界以及書家個人的迫切需要做的。

在“心正”的前提下,書寫者必須反覆練習,下足功夫,從而獲得“筆法”、熟悉結構;

同時,還得不斷加強自己對於文字內容的深度理解,努力提高自身綜合修養和品格,在“創作”中才能做到“意到筆到、以手寫心”,表達出自己真實的精神狀態來——這才是比“技巧”更難的。


史介鴻


謝謝千千千里馬道兄邀請。

看到此話題,映入眼簾的是筆法和結構四字搶眼。對於學習書法人來說,這四字都是自開始學習書法所要關注必須強化訓練的問題,到底哪個最難?我的建議如下:



一是何謂筆法的問題。自我們拿起筆下筆之始,筆法的問題就要產生了。如我們常知的永字八法,估計我們都學過,這就是講筆法的問題,筆法基礎不牢固,寫字下筆很難出神入化的,筆畫不到位,無力瘠薄,粗細變化無改變,中鋒運用不自然,側鋒偏鋒大量應用,筆勢茫然無措,這都是涉及筆法的問題。當然了,筆法廣義上不光執筆問題,還講腕法、逆勢起筆、運筆法、收筆法、筆鋒運用、接筆、搭筆、牽絲、墨的濃淡、頓筆、挫筆、搶筆、蹲筆、轉筆、提飛、曲折虛實等等。這也是寫好字的基礎和關鍵。筆法沒功底,字很難寫美觀。


二是說說結構問題。中國書法要求符合美的普遍規律的。書法載體就是漢字,漢字結構規律往往提現對稱、平衡、和諧、有序、錯綜、協調、對立、統一、節奏等等法則。體現出這些法則就是漢字的一種美。當然,中國漢字這麼多,具統計有幾萬個漢字,但是常用3000字到5000字,字形各異,筆畫不等,但根本原則要達到平衡對稱、多樣統一、對比照應、顧盼生姿、整體美的要動人。這就是結構的要求。

三是說說筆法和結構誰重要。我認為筆法是基礎,結構是關鍵,二者不可偏一。一般情況下,結構美了筆法差些,要比評價筆法好些結構差的分數偏高些。但是二者要均衡發展,平衡進步方是最關鍵的。方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汶水才子


筆法與結構,肯定是筆法難度最大。關於結構,只要刻苦努力,結合筆法,結構掌握還是容易的。當然結構與筆法內在也是存在關係的。

其實館閣體對楷書的筆法也好,結構也罷。都做了一定的所謂改進或者說是美化。並非流傳下來的標準結構與筆法。外表看來是無任何問題的。


書法字體的結構除了講究平衡穩定以外,還要講究精神,也就是現代說的藝術形態。這個字的形態是活潑靈動,還是殭屍死胎。只要是內行,一眼便知。館閣體是為了古代科舉制的某種需求而誕生。是存在合理性的。而且其中也包含了儒學的部分教化思維。當然這個我們不多說。

所以呢,館閣體對整體結構有很大的正統與正規的要求。就是服從與容易識別。這與魏晉書法理論和筆法及藝術形態是相悖的。而且館閣體最大的難度不是筆法,而是結構。嚴格來說,館閣體為描字。搭架子式的書寫,安排費工。需要時間和精力。目的就是容易識別和應用。與書法藝術形態並不搭邊。

綜上所述,如果說書法範疇,筆法的難度最大純正寫字的館閣體來說,結構難度最大。大家可以多多研究。


書法影響力


一分為二地看待“館閣體”:並不存在筆法和結構好不好的問題,而是普遍性和個性化的問題。把它看作應用書寫格式,其便利、規範、整飭、美觀,是毋庸置疑的。但把它當作個性化書法作品去欣賞,則大小一律,千人一面,遭世人詬病。個體視角的不同,是“館閣體”審美爭議的根源,與筆法和結構並無關聯。


(所謂館閣體是這樣的
)

筆法和結構關係,也與其難易度無聯繫。都難,都重要。只是在不同學習階段,不同年齡,有所偏重而已。


一般來說:初學者先重筆法,後重結構;年長者先重結構,後重筆法。兩者都是螺旋式上升,相輔相成。

臨,體驗到多的是筆法;摹,領悟到多的是結構。“用筆千古不易”,筆法是相對固定的模式,是功力的體現;“結字因時相傳”,結構是相對變化的,是個人風格的形成的基礎。


筆法和結構難易側重,還是須自己在不斷實踐中去摸索體會。以上為個人感悟,僅此參考!

[臨池管窺]謝謝閱覽!


臨池管窺


謝謝你的提問。學習書法,光吃肉不喝湯不行啊。

不管筆法還是結構,沒有分開說的理由。

不過,書法真不能把筆法與具體的字分開。


筆法都有具體性。例如,同樣是一個點,不同的字,點法就筆法不一樣了。

簡單的一般筆法可以獨立練習,但是,不能離開具體的字。


就像學習音樂,不是練習曲不能練,但是,練習曲永遠解決不了一個完整作品的問題。

書法同樣,熟悉幾個筆畫可以,但是,解決不了書法作品問題。每一個筆畫都有具體的安排變化,所以,學習書法一定要在具體的作品在體會筆法和結構的豐富多樣性。


啟功的黃金分割率,就是一種機械的結構論。簡單一些字還可以,例如,行書,草書完全打破黃金分割率了。而且楷書,隸書,篆書中的誇張寫法,並不罕見,怎麼割得出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除了字的結構。

筆畫本身也是有結構的,這一點,可能我們研究不多。


千千千里馬


還是趙老的那句話有勁,“結體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

如果單從這句話的表面來理解的話,是很難深入進去。但是你如果動筆寫下去的話,就很容易理解了。
我們看一下“容”的寫法
,寫到第二筆的時候必須頓一下,目的是為了調整筆鋒。筆鋒調整好了,寫下去才能夠順暢,才會有力量,這就是用筆之法。但是這個用筆之法,必須經過我們的反覆書寫,反覆斟酌。因為字的本身並沒有告訴你,書法教科書上也不會告訴你,只有自己去體會。


我們看這個“易”
字,每個人的結體都不一樣。這就印證了趙孟頫說的那句話了。

總之不管是結體還是用筆,我們用心、用功就對了。廢寢忘食寫它50年,我就不相信你成不了書法家。


京東千里行書法


筆法與結構是書法中不可分割的兩個組成部分,缺少了誰都不行。

筆法,屬於手上的技能訓練。結構,為大腦邏輯思維構築,兩者配合,才能組成理想中的書法作品。我們可以做試驗就能得到結果。

把二十個人分為兩組,每組十人,一組專門教授筆法,只做筆畫練習,不得組合成字。另一種只教結構而不告訴他們筆法的運用,起筆,運筆,收筆,提頓挫折,逆入回收,一樣都不講。各訓練一年。然後練筆法的讓他們不能有字帖的幫助下,自己進行字的結構組織。會有什麼結果?


練結構的一組,因為沒有筆法,結構雖然合理,點畫質量相當粗糙。就好比土坯茅屋。練習筆法的一組,因為不知點畫組合時,有長短,輕重,方向,間距,避讓,向背,抑讓,承截,覆蓋,關聯等等結構知識,他們的字,就好比建房時有精工的材料,卻因沒有構築藍圖,尺寸不合,間距不等,方向不一致,輕重不明,主次不分。


之所以現在會有筆法和結構分開來的認識,啟功開了一個很糟糕的頭。他的黃金分割理論,把筆法拋棄,只要結構好了字就好的結論,讓現代的書法學習者,錯誤的把書法學習理解成了筆法和結構可以分開的這種觀念。雖然,啟功先生德高望重,才學淵博。但他的黃金分割理論,在書法上行不通。


子衿書法


筆法,是書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包括書寫時取姿,點畫,執筆,行筆,運筆等方法;其中用筆是前提,是基礎;不善於筆法的人,是難以寫好毛筆字的;筆法,是字體審美意識的表現,是書家一種藝術風格最重要的書寫因素之一。

字體的基本結構有點,橫,豎,撇,捺,挑,鉤,折等,它們是字體構成的基本要素,在不同的字形中變化不同,但主要掌握其字形的結構,疏密安排,黑白對比,讓整體字形之間達到既協調又統一,只有勤學,苦練,才能寫出美感之字體。





水天一色梅竹雙清



對於這個問題,主要在人,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認識與體驗。一方源於初學時的側重點不同,關注的點畫筆法方面的知識多,可能筆法方面就會逐步變得容易起來,而結構由於不熟就可能感覺比較難,以或許相反。另一方面在於不同心性的人由於生活閱歷或自己的“價值取向”等因素,往往對同一事物的理解會有非常大的區別。經歷豐富的方面,理解的就深刻,經歷少的一面,同樣會熟悉程度不足,就可能會不理解。基於這個原因,不同的人也會對書法的點畫或結構的難易有非常大的不同或差異。所以說,這個問題是因人而異。

實際上,我們只要按照字帖教程去進行系統的臨摹學習或訓練,是不會發生類似疑問的。即便有,也可能是其中的某個點畫或偏旁部首、一個字掌握不好,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在前面所說的原因之中。我們只要迎難而上,各個擊破,往往難的也會變易,不學,易也會變難。再者出現筆法或結構方面的難,也可能和執筆角度以及自己不當的書寫習慣有關係,還有就是不能和所師法的書法作品的書寫者的執筆角度不暗合有關。無論是筆法和結構的難與易,我們在書法的臨摹學習過程中可能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遭遇,但我們只要用心去學習,去體悟和研究,找準結症所在就不難解決問題祛除頑疾。



比如有的人總是寫不好捺畫的一潑三折,而有的人卻寫不好撇或鉤的出鉤,甚至形成自己都可能不知當然病筆。這都需要我們在通過不斷的持續深入的學習和臨摹鍛鍊 不斷揚棄糟粕,汲取菁華過程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翰墨書道


筆法和結構,是書寫好漢字的關鍵。掌握筆法和結構的難和易,是相對來說的。筆法是寫好漢字書法的基礎,漢字結構是寫好漢字書法本,兩者缺一不成書法,只能叫寫字。筆法的運轉規律,就是“五個點"的運轉規律,變化是無窮無盡,但規律不能變。漢字結體規律,實質上就是大自然法則,在書法中的合情合理地運用,即64句的“楷書結構歌,這是書法的法,是不變的,永恆的,但字形是可以變的。筆法和結構使用起來,哪個難?哪個易?筆者認為:會的,不難,難的不會!學書法者,學習掌握我的這一套完整的書法理論和書法思想,對學習書法,太容易了,太好學了!要善於接受新生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