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總聽到華為和格力,小時候的海爾幹什麼去了?

MYR00


海爾是全球大型家電品牌,提供冰箱、洗衣機、空調等智能家電全套解決方案;海爾智慧家庭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通過 U + 開放物聯平臺及場景商務結合,實現最佳的智慧生活體驗。
海爾從 1995 年起開始其多元化道路,希望以多元化戰略來謀求企業的高速增長。所以其涉及的產業多種。海爾現在發展的很好,在 [ 人單合一 ] 管理模式的引領下,最大程度的考慮用戶的切身利益,更好的用戶體驗。很少在媒體上花高額的費用去做廣告和節目冠名。海爾張瑞敏曾說過,[ 實現生態收入 ]。
物聯網的突破可能就是三個方面,第一是工業製造,第二是智慧城市,第三是智慧、智能家居。海爾在致力於把智能家居改了一下——智慧家庭。凡是和智慧家庭相關的,都可以在海爾的平臺上。
現在 的海爾不再給你提供一個產品,而是給你提供服務。這側面反應了海爾在逐步優化發展。
更多交流歡迎留言評論 !

stormzhang


想知道華為、格力為什麼現在比海爾更活躍,我們就需要了解這三個企業的靈魂人物,究竟有什麼特質

首先,華為的任正非是個低調卻非常務實的人——華為的狼文化雖然現在深受詬病,當年卻令所有對手膽寒。

格力則有著非常強大的執行力,這和董明珠說到做到的性格分不開。

而海爾的張瑞明曾經像詩人一樣高談闊論的同時,也一手讓海爾這個瀕臨破產的企業起死回生,成為近乎一時無兩的存在。

但是,等等。上面對這三個企業老總的描述,似乎只是說明了他們的共同點——能力強,勇於任事。

可是能幹和能幹是不一樣的。任正非和董明珠領導下的華為和格力,雖然執行力都很強,但是他們專注的眼光更多是在當下。為什麼華為手機後來居上,為什麼格力電器銷量那麼高?就是因為這兩個企業的注意力就關注在當下,再配合上自身強大的執行力罷了

但反過來想一想,為什麼華為手機沒有先發制人呢,為什麼格力的董明珠總是喜歡懟小米呢?因為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當下,所以對未來著力就少。

我們再觀察一下海爾的張瑞敏,就會發現另一種風格:他在海爾提出的“名牌戰略”、“海爾文化激活休克魚”“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等理念,對海爾的實際發展有很好的效果。

這說明張瑞敏相比於前兩位企業家,更像是個理念人

。所以在海爾出現危局的時候可以離開原有的思考維度去化解問題。

就拿海爾現在的“人單合一”來說,基本上是最新的互聯網分佈式思維最經典的體現。原來的海爾已經被分拆,取消了中層幹部,變成一個大平臺。所有人都在這個平臺上自行組成新的事業單位,並直接利用風投資本刺激其中的優秀者。

可以說,海爾在製造業領域,竭盡全力地把最先進的理念結合到實際中。如果一切順利,海爾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比其他對手,更多地跨入未來。

這是先發制人,但代價是效果要在未來展開。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海爾轉戰國外市場去了,海爾等一批老牌的一線傳統產業靠質量說話,很少選擇在媒體上發聲。

但是這批老牌企業仍然在發展中,在新式科技的衝擊下,也在與時俱進發展更好的產品。

似乎過時的這些國貨,將要如何崛起?

在我幼年時,我家的冰箱上貼著大大的“海爾兄弟”的貼畫;曾經玩的電腦都是聯想的,我的第一部手機也是聯想的。

曾幾何時,海爾聯想這些基本成立或發展與改革開放初期的國內第一批迅速崛起的非國有企業們,一直是業內的“大佬”;而如今,隨著新生的互聯網企業的衝擊,這些國內第一批名企好像從消費者的視野裡消失了。

那麼,這樣一批有著豐厚的產業經驗的企業有能否重新迴歸巔峰呢?

1、傳統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的區別

拿聯想來當例子說明,聯想的電腦在國產機裡成績一直非常可喜;

聯想也曾經進軍過手機行業,收購了摩托羅拉,推出了一些手機,質量都是槓槓的沒話說,但是好像都收益平平。

而新型的互聯網企業可能更加側重系統和雲端技術,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新型的企業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用各種低價的軟件收去了較大的收益。

而隨著人們對於智能化的不斷需求,為了滿足人們的不斷提升的需求空間,以海爾為首的家電產業也到了轉型的時期了。

2、人工智能對於傳統行業發展的影響

借用海爾副總裁趙峰博士的話“科技創新帶來的革命是非常巨大的”,他提到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生產力,“在現在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重要的生產力是人工智能技術,而生產資料就是數據。”

在人工智能時代,人們對於智能化的要求更高,人們已經不再滿足家電只是滿足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對於家電有了更多的要求:拿冰箱來說,人們可能會希望冰箱可以提供一些美食搭配,並可以直接計算出這一餐的卡路里的攝入等等這些資料,完美的解決現代人對於健康的追求等等。

到了AI時代,傳統時代的以質量取勝已經逐漸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了,人們更加需要的是人性化的智能化的服務,實現產品之間的互通帶給消費者更好的產品體驗。

總體來說,隨著AI技術的發展,傳統家電行業只能選擇適應時代技術的發展,提供更加智能化產品和更加人性化的用戶體驗,如此才能更好的適應當下的時代發展,重回巔峰。

以上言論均代表個人看法~

如果你認為答主說的有道理別忘了點贊和關注哦~


懂財帝


我們先看一下一個排名:今天中國企業價值50強排名:


因為愛著愛


我來簡單說幾句,筆者在青島居住已經四五年,離海爾工業園只有七八公里,就結合自己親身經歷說幾句吧。

剛來青島的時候,買完房子買家電的時候,就有當地人跟我說,買家電買海信,不要買海爾,海爾的用不住(就是不耐用的意思),聯想到讀書時一個同學買過海爾手機天天返修的痛苦經歷,將信將疑,家電除了電熱水器,其他的都沒買海爾。現在才都在慶幸這個決定,家裡海爾的電熱水器,外科生鏽掉漆,其他的電器基本沒毛病(電視冰箱都是海信)。

再說海爾工業園,我有認識的人在裡面上班,是同事的老婆,收入也逐年在下滑,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海爾的效益不行了。

不知道這個xeo被宣傳了那麼多年的青島本地名企,什麼時候會倒下,還是已經倒了,百足之蟲 死而不僵。


愛碼字小僧


海爾這幾年太低調了。

先看看海爾旗下品牌:

斐雪派克(FPA,澳洲新西蘭),GE電器(美國),AQUA(日本高端品牌),三洋(東南亞),卡薩帝(國內高端品牌),統帥(家電下鄉,定製),施特勞斯(淨水機),雷神(遊戲本),小帥影院(投影),日日順(物流),青島銀行,海爾地產……

據說你每吃10個雞蛋,其中一個就是海爾的。還援建了N所希望小學(具體數目記不清了)。包括小時候看的動畫片《海爾兄弟》,新版的好像由日本和美國團隊在製作。

國內導演界大師羅天明的遺作《百鳥朝鳳》,海爾也投資了。羅導扶起來的著名導演:張藝謀,田壯壯,陳凱歌。而且羅導之前拍的一部電影《首席執行官》就是講的海爾的創業歷程,很值得一看。


玩青島私人定製


海爾現在行不行?

看幾個事實和幾個數據:

事實1:海爾還是家電行業的龍頭老大,說的是綜合體量,包含白電 黑電 電腦 商用等一起。

海爾第一:2015年銷售額1887億,利潤180億。

美的第二,銷售額1384億,利潤127億;

格力第三,銷售額977.45億,利潤125億。

從利潤可以看出各個公司的經營情況。格力是運營效率最好的。

事實2:海爾的核心優勢是冰箱冷櫃洗衣機產品,產品線廣,質量好,服務好。

但是在最掙錢的單品上確實不如競爭對手。

A.空調王者格力。空調失去王者地位是海爾近十幾年的最大敗筆。傳統大家電中,利潤最高的是空調,早在十五到二十年前,海爾就是高端和國內品牌第一,但是現在海爾空調已經被格力空調遠遠甩開了。這裡要為格力點贊,格力的空調和技術確實非常過硬。

B.小家電王者美的。小家電從來沒被海爾重視過(或者說,從來沒做起來。),所以美的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小家電的綜合利潤高達60%-80%,這裡指出廠價。

美的通過大量的小家電深入到千家萬戶,比海爾更快的建立了消費者的信賴和口碑,同時通過高利潤產品,如空調,和併購其他大家電品牌,快速(05年-15年 十年內)形成了可以跟海爾抗衡的巨無霸體量。

C.彩電。家電行業競爭最激烈的行業就屬彩電,從九十年代初就開起了各種價格戰,一直有幾個巨頭混戰,海爾一直是在二線戰場上擦邊競爭。現在TCL也藉助彩電和麵板的綜合銷量,躋身千億俱樂部。

說了半天,海爾到底行不行呢?

海爾冰箱洗衣機取代了部分日本 韓國產品,賣到了世界各地,這是值得驕傲的。瘦死駱駝比馬大,短期內還是很厲害的。

但是海爾本身的問題很多,如果沒辦法改變,下降的趨勢會無法遏制。

1.大公司病嚴重,官僚化,公司凝聚力不強。海爾04年銷售額就已經過千億,但是十二年過去了 當年的小兵都已經達到了千億,海爾還是千億,這十幾年的發展太慢了。

2.銷售模式落後,過分依賴大渠道,過去是國美蘇寧,現在是電商。自己的經銷商戰鬥力不強,遠不如格力,也不如美的。

至於海爾和華為,沒有可比性。

海爾是一頭牛,華為是一隻獅子。牛可以吃全天下的草,但是獅子是可以佔領全天下的草原的。

筆者是前海爾員工,對海爾相對了解,對家電行業研究超過十年,現在是智能硬件和消費品的連續創業者。


尼古拉斯小咖


海爾的電視誰用誰知道。在青島10年了,因為工作原因和海爾文化中心合作過,對海爾的內部文化、考核機制、小微模式是深有體會。白天全是會,工作加班搞,天天新名詞,到處是口號。說說海爾的核心白家電,至於手機那是賣給非洲黑朋友的,至於電腦除了蘇州海爾的小微做的雷神其他都是小霸王。就先說說海爾的電器質量和起源吧。海爾起家是冰箱,關於這個名字也是因為90初買德國的產品啟用的名字,具體歷史可以去海爾工業園內的生活館看。現在海爾的冰箱只能說一般,也沒多少黑點,但是性價比肯定不高,高端也不咋樣,什麼卡薩帝系列。其次出名的就是洗衣機,這個槽點就太多了,幾乎每臺都有一塊磚,也就防震的配重,套用海爾外包的維修師傅的話別人品牌也有,不過海爾當屬最大。像高端的滾筒洗衣機,西門子的配重是很小的,人家是基於減少共振的物理設計來處理的,海爾沒研究出來就搞了塊大磚頭。關於這個還有個熟悉海爾人都知道的小故事,據說海爾買了西門子的高端洗衣機做研究了一年,最後沒辦法就想了個這個好辦法。再說說電視吧,那不是一般的爛啊,青島的市民買電視選的是海信。摩卡電視多爛,建議你買一臺體會體會,不過售後服務挺耐心及時,只不過就是沒法給你一次性解決問題,至於為什麼。我就插講一段吧。海爾最近幾年是內部創業,轉型。說白了就裁減技術類工作人員。把生產、售後全部低價外包,非常非常低的價格,基本上利潤很小。而海爾回款很坑人,不拖你一年那就是對你仁慈了,而且萬一他們這個項目或者這批次產品賠錢了,那麼人家要止損說白了就是少給你錢,也不是少給很多就是30左右。要是你根據合同打官司,人家那一層樓的律師高興了,終於能完成指標了。而且基本不會贏的錢。所以青島這邊律師接海爾的官司就是要麼建議你不打。要麼就是30%的合同額做律師費保證你贏,不贏免費。最後還會提醒你醒了也不一定按時收到海爾賠償。不信的朋友可以諮詢試試。再說說海爾為什麼沒消息吧。那是因為他們有一個權利和力量非常大的輿論監控機構。所有的負面消息都會第一時間公關,至於說不做廣告,我就呵呵了,聽聽就行別當真。再說說海爾現在在幹嘛啥資產最有價值?海爾最近在忙他們300多億的雲谷,就是一棟辦公樓。因為現在海爾路那塊地是他們最值錢的產業。周邊房價2萬起。最後說一個大家的誤區吧,海爾不是私企,是集體企業。政府佔大頭。至於海爾軟件,什麼前十軟件公司,全是內部銷售,代碼也都不是他們寫的,都是外包。招聘的軟件人員都是985碩士,估計都TM沒做過軟件開發,全是忽悠和理論。上面沒解釋完海爾電器售後為什麼服務那麼好,卻怎麼不是一次性修好。那是因為外包給人家公司,價格低的嚇人,還想賺錢,咋辦?因為是按照單計算,也是這樣給工人外包工資,所以人家只能多去幾次你家,好完成定的指標,反正張首席現在是輸出管理理論,指標好看才能證明理論對,不是老美管理大師來考察就是日本管理大師誇讚,沒事張首席再發明點新詞日清,周審,目團機,小微,海爾的在冊員工每週要開的會比工作時間長,做的報表比國家領導人都複雜。做不到就是最低底薪,那就不得不內部找點業績互相完成一下KPI。


儒俠10


作為在深圳生活了十多年的山東人,我來談一下海爾吧。十多年前,海爾和海信等青島品牌可以對抗整個珠三角,那幾年也是山東最輝煌的時期。後來互聯網時代興起,南方經濟突飛猛進,格力和美的崛起,特別是國內市場,格力佔有率逐年提高。雖然海爾和海信也在進步,但風頭還是被格力和華為搶盡。很明顯,南方經濟更靈活,管理也比較市場化,格力和華為的高管也都是高額年薪,海爾相對還是比較守舊。再說產品,互聯網時代,海爾放棄了手機,這個也比較無奈,可以理解,但不能放棄互聯網,小米樂視是互聯網時代的代表,格力也是藉助董明珠的網紅經濟,海爾海信的新品也不少,但都沒有像樣的發佈會。而面對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海爾顯然是注意到了,但沒有抓住重點。比如說海爾魔鏡,產品本身不錯,但實用性不強。可以和智慧門鎖結合起來,開發一個核心顯示終端,即可以監控門外陌生人,又可以和手機互通,顯示當天備忘事物,包括天氣,記事本等。另外還有家庭廚衛家電,很明顯,集成灶和水槽洗碗機是未來趨勢,但海爾並沒有介入。扯的遠一點,整個北方經濟如果不能借鑑南方的創新機制,未來會差距越來越大,東北經濟就是前車之鑑。希望海爾海信能抓住物聯網時代這個機會,重新奪回霸主地位


楊大大140112


我在海爾幹過,怎麼說呢,用的東西使用的材料絕對值這個價錢。關鍵還是效率惹的禍,假如一個工人一分鐘可以擰100個螺絲,你非要他去擰120個螺絲,以便提高所謂的生產率,你說這個工人他有時間在乎這所擰的120個螺絲有沒有打到底?

再有還是要說說質檢拉,工人是根據出廠率來確定工資的,當然也有壞品率,也就是說乾的越快出的越多越掙錢!質檢也是在線上計提工資,當然他們不是和出廠量掛鉤,他們有一個市場返修率,但是所出的產品從發貨到物流再到市場賣出去,估計這個質檢早已經跳槽了吧!所以有認真的就會有馬虎的,質量也就是個屁了,反正最後還有維修部呢!!!

重點說一下,質量部也是在分廠廠長統一管理下工作,也就是統一領導了,你說質量如何搞好呢???

同意的頂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