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些民營企業倒閉了,明後年民營企業會好一些嗎?

銀河系大中華區熊幹事


我覺得明後年民營企業的日子會更難過一些,實際上2018年民營企業的倒閉只是開始,真正殘酷的考驗在明後年。試想一下,連萬科這種行業龍頭國企,都要高喊“活下去”的口號,民營企業的日子究竟會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從目前各項制度規定都在日益完善來看,民營企業在明後年對員工的社保、個稅繳納將更加規範,換句話說就是將面臨更高的成本,但是無論是出口還是消費,目前都還看不到爆發的跡象,內外部需求都不太旺盛,連前兩年風光的互聯網行業,都頻繁被爆大規模裁員,其中不乏京東、宜信這些業內龍頭,這說明大家都預期未來日子不好過,設法勒緊褲腰帶過冬。

但也必須要承認,民營企業在明後年還是有一些機會的,最大的機會在於行業整合,龍頭民企可能會收編一些中小民企,因為按照目前監管風向,銀行在明後年有向民企房貸的硬性要求,銀行肯定會首選龍頭民企,這些企業在拿到一大筆來自於銀行的資金後,首選當然是買買買。


速讀財經


2018年確實有一些民營企業倒閉,2019年民營企業的情況會怎麼樣?筆者每年去幾十個城市,給大量的企業家講課,對民營企業的情況還是有發言權的。筆者認為,2019年民營企業更加艱難,為什麼呢?現在民營企業遇到的困難是前所未有的,多種因素混合在一起。

首先是自2008年後原有舊的簡單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模式結束了,創新商業模式進行產業升級,打造各行各業的中國自主品牌才是出路,中國所有的行業升級的方向是佔領全球產業制高點。問題是這種模式的產業升級需要大手筆的整合多種資源,需要大量的金融工具,需要政策的支持,需要一個像JP摩根這樣的產業整合金融大師級的人物才能做到。筆者這幾年帶著民營企業家們與地方政府溝通,希望通過企業,政府,銀行三方合作打造產業集群,運用市場化的產業基金來為產業升級解決大量的資金需求。

其次,這十年的炒房炒地來錢快,地方政府和企業都習慣了簡單的炒房炒地賺快錢,改變他們的習慣路徑非常難,所有的人都希望回到過去,現實是人類社會在發展,我們回不到過去。我雖然有能力解決經濟難題,但是,改變他們的習慣還需要慢慢引導,還需要房地產泡沫破滅後,炒房炒地這條路走不通後,再用事實倒逼各方下決心進行產業升級。

其三,民營企業面臨的各種壟斷和不公平的待遇,營商環境的改善不是我們嘴上說的那麼容易,民企融資難和各種難也不是嘴上說說就能解決的。所以,我認為民企最為艱難的日子是在2019年和2020年。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資資本運作的難題也歡迎私信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我的頭條號專欄開通了,有關於投資理財的最新音頻和文章,幫助您提高理財技能,歡迎關注。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2018年確實有一些民營企業倒閉了,包括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民營企業,也關門的關門,倒閉的倒閉,形勢比較嚴峻。

而從目前的情況以及對明後兩年的形勢判斷來看,應當是喜憂參半,從外部形勢和市場環境來看,民營企業的困難會加劇,矛盾也會進一步爆發。從政策環境和營商環境來看,則對民營企業比較有利,能給民營企業一定支撐。

在外部形勢和市場環境方面,由於國際環境的惡化,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產品出口等將受到更大制約,大宗商品價格等更加不穩定,從而給企業的運行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同時,市場需求也會因為整體環境的變化,也存在比較多的不確定性。所以,對民營企業發展是不利的。尤其民營企業以中小微企業為主,影響會更大。

但是,從政策環境和營商環境來看,顯然是非常有利的。特別是下半年以來,各項支持、扶持民營企業的政策相繼出臺,改善營商環境的措施也是一個接著一個,尤其是減稅政策,已經覆蓋面很大,能夠讓相當一部分企業受益。同時,貨幣政策也在持續發力,向民營企業傾斜。

所以,對民營企業來說,明後兩年的環境確實不算好,甚至有點惡劣。但是,如果能夠利用好政策,也是能夠比較好地度過難關的。


譚浩俊


2018年民營企業日子的確不好過,很多企業提前裁員或者放假了,所以今年農民工返鄉潮來得格外早了一些。現在很多人在問,今年民營企業倒閉了不少,明後年民營企業的日子會好過一些了嗎?我們認為,這種可能性並不大。

第一,由於對外貿易摩擦的上升,國內經濟結構的轉型,GDP下行壓力增加,以及PMI採購經理人指數目前呈現回落之勢,剛好站在枯榮線上。國內經濟下行壓力還在持續加大,明後年民營企業生存得還是比較艱苦,估計還會有一大批企業要關門歇業,這是大趨勢,中國經濟目前還沒有走出V型反轉走勢。

第二,由於房價漲,地價也在漲,民營企業的租金漲,工資要漲,原材料成本也在漲。難怪任正非吐槽深圳房價太貴,導致企業各項成本費用都在上漲,這讓企業實在承受不起。所以,高房價已經影響到實體經濟發展,民營企業受到衝擊越來越大。

第三,目前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還是沒能得到有效解決,雖然央行已經定向降準,但是資金也只能流到金融機構這一這,因為對於銀行來說,放貸給民營企業風險較大,生怕出現大量壞賬。另外,對於民營企業來說,生意蕭條,投資項目匱乏,也沒有啥融資需求,正因為如此,我國10月M2增速只有8%,創下歷史新低。

第四,很多民營企業都在傳頌著這樣一句話:“不偷稅漏稅是等死,偷稅漏稅是找死”,目前很多民企被沉重的稅負壓力喘不過氣來,根本沒有積極投資進取之心。儘管,國家也在稅負方面進行了營改增試點改革,但是部分行業的民營企業覺得實行了營改增試點,他們的稅負更重了。所以,在經濟下行環境下,只有降低民企的稅負,才能更有利於其擺脫現實困境。

今年民營企業日子不好過,一些企業出現了裁員或者倒閉,明年企業如果以上問題還是沒有得到根本性逆轉,民營企業仍然承受重大稅負、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還是沒有解決,用工成本還是繼續上漲,對外貿磨擦依然不斷,那民營企業是不可能走出困境的。只有我們的監管部門努力給民企提供更舒適的投資環境,有優惠政策扶持,這樣民營企業才能明年過得稍微還略好一些。


不執著財經


我在政府部門工作,妻子下崗,為了養家餬口,家裡創辦一微型企業,這幾年下來才真正瞭解政企關係,其實政策始終是好地,但是效果並不明顯,分析如下:

一、民企經營缺乏資金,好的項目在沒有資金支撐下發展緩慢,失去市場佔有機會。

二是經營理念的陳舊落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已經非常成熟,但是在私企很難推行。為解決資金不足往往抱團取暖,合夥企業沒有章程也沒有制度,資金不足也請不起高管,一旦遇到形式不好或者衝擊,有人一動搖企業立馬解散。

三是各部門幫扶過於膚淺。雖然上級政策做出各種指示,出臺各種指導意見,但是各部門程序不能變,出於自保免於瀆職,不去幫或者不能幫,以銀行為例,放貸有風險,企業經營本身就是風險經營,所以銀行就看企業流水,企業可抵押物等來保障銀行自身利益,銀行的作法也無可厚非,人家也是商業銀行,也要交稅維持運行。這個難題是需要上級下政策,下指標強制完成才行。

四是高稅收。現在稅點基本到了20個點左右,3個點的普票基本沒人要,因為稍大一點的工程都在大公司手裡,大公司採購小公司貨物也需要抵稅,所以不是17個點的增值稅生意基本泡湯。

五是房地產影響。銀行資金願意給房地產也不願意給小微企業,受苦受累做一輩子私企也不如倒幾套房,企業資金流向房地產市場。造成私企資金不足退出。

六是行會不能發揮作用。一家掙錢了,別人很快跟上,在一個地方沒多久就形成產業,但是競爭也激烈起來,互相壓價,惡意競爭,犧牲產品質量等等,沒人管理,沒有部門管理,逐步失去優勢。

七是企業沒有規劃。企業領導人文化水平有限,對前景規劃不足,市場發展會淘汰落後的東西,一些企業只會跟風,沒有自己思路和規劃。

八是風險管控不足。我走訪的大多數企業都沒有落實風險金提存,更沒有投資控股,企業遇到寒流來襲,沒有了資金來源,資金鍊斷掉,必死無疑。

九是用工成本的提高。隨著國家轉型升級,人口宏利時代結束,人力資源匱乏呈現出來,用工成本激增,加劇了企業負擔。

十是職能部門企業就是唐僧肉的思維依然根深蒂固。一些部門依然頂風違紀,向企業攤派、索要,企業為保平安,雖然知道不合理,一般不會拒絕。在某種程度上私企也是弱勢群體。

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影響下,預計19年還會慣性下滑,企業洗牌進入新時期,企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大家也不要對現有經濟形式過於悲觀,不破不立,消亡一大批落後產業,向著環保高效的新產業發展。

以上拙見是我個人感覺,噴子勿噴!謝謝!


南山採菊1


2018年,是實體經濟發展比較困難的一年。不要說中小企業,就是相對知名的公司,在發展中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手機行業的魅族、360、錘子、金立都出現了經營危機;汽車行業的長城、海馬、江淮也遇到了經營困境;初創企業,如摩拜單車、ofo被迫“賣身”或者停止經營。

甚至一些大型房企,萬達、碧桂園、恆大,個個都負債累累。比如碧桂園,總負債超過了9000億元,資產負債率接近90%。萬科、恆大負債率也在80%以上。萬科甚至喊出了“活下去”的口號。

2019年是否會好轉?個人對此並不樂觀。目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很大。從消費者的選擇中就可以感受到“寒冬”。

28年來,我國汽車銷量首次下滑。即使在次貸危機最嚴重的2008、2009年也不曾負增長。11月,海馬汽車銷量僅有2633量,同比下滑近8成。就連火爆的吉利汽車,在10月銷量增幅也僅有3.1%,與去年同期的40%相比,可謂冰火兩重天。

接下來的兩三年,企業的日子都不會太好過。基於以下判斷:

第一,高企的房價,把老百姓的錢基本掏幹了。老百姓想去消費更好的產品也沒有更多資金了,於是我們榨菜、方便麵,以及拼多多的銷售額大漲——因為它們便宜。

第二,貿易摩擦,出口企業面臨很大不確定性。下半年以來,很多外貿企業開始放長假了。我們似乎又看到了多前年的景象——農民工早早地回家過年。

第三,中小企業融資難依舊大量存在。企業沒有錢,就像人沒有血液,寸步難行,舉步維艱。


紅谷新視界


再不鼓勵民營企業,民企就完蛋了。民企已是遍地哀嚎,能活下來的也是在硬撐著,遍地失業,還在吹牛逼!


大道朝天111


不只是2018年,實際上最近幾年我國一些民營企業日子都不好過,很多地方都出現了企業倒閉潮,這種倒閉潮在短期之內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改善,至少明後年不會有太大的改善。

而民營企業之所以出現倒閉,原因是比較複雜的,總結起來主要有幾個:

第一個是、產業轉移。

最近幾年我國在大力搞產業升級轉移,以及經濟結構調整,很多大的企業要麼就搬遷到中西部省份,要麼就去東南亞設廠,所以東部很多民營企業都支撐不下去,在一些大的企業離開之後,很多依賴大企業存活的民營企業也跟著倒閉。

而未來幾年產業轉移及結構的升級還會繼續,所以一些低端產業的民營企業,難免會面臨倒閉的命運。

第二個是、成本的升高。

成本升高是多方面的,最主要就是人工成本,比如2008年的時候佛山一個拉鍊廠裡面的工人工資只需要1500塊錢左右就可以,但是到了2018年,一個工廠開出4000塊錢的工資,還不一定招到員工,而且最近幾年國家對企業社保查的比較嚴,很多企業之前沒有交給員工交社保的,最近幾年都交了起來,這又增加了企業一筆開支。

此外房價的飆升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租金成本或者土地使用成本。

同時企業還面臨其他各種成本最近幾年也在不斷升高。

第三個環保因素的影響。

很多民營企業其實都是一些低端的產業,這些產業很多都是兩高企業,即高汙染,高耗能。

而最近幾年,我國對環保的監管力度非常嚴,比如在珠三角,很多因為環保不達標的企業都被強制關閉了。

第四個是、融資難。

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困擾民營企業發展的一個大難題,雖然最近幾年國家也採用了很多措施去想方設法突破這些難題,但效果並不是很明顯,很多企業目前仍然很難從銀行貸的款。

沒法從銀行貸款,很多企業就挺而走險去借民間借貸,這些年因為民間借貸而倒閉的民營企業有很多。

第五個是高房價之下讓很多民營企業主無心經營。



這幾年房價不斷飆升,有些城市房價一年就可以漲百分之二三十,你只需要花錢去買房,什麼事都不用做,一年就可以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投資收益,這個相對於搞企業一年5%到10%的利潤空間來說要可觀很多,何況做企業還非常辛苦。

所以最近幾年很多民營企業主都紛紛關閉企業,拿錢去投資房產去了。

因此,在多種因素綜合影響下,最近幾年民營企業都不好過,出現了很多民營企業倒閉的現象。

那明後年民營企業的日子會變得好一些嗎?

我認為明後年民營企業的日子還會很困難,不會有太大的轉機。

一方面是上面我們列舉了影響民營企業倒閉的五種因素還存在,產業還在繼續轉移,經濟結構還在繼續調整,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還在不斷的升高。

更關鍵的是未來幾年還要面臨不確定的國際貿易爭端,雖然現在中美貿易爭端已經達成和解,但未來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

如果未來貿易爭端持續加強,那對民營企業來說會有很大的影響。

綜合各種因素之後,傳統的民營企業想要在短期之內有所好轉,應該難度比較大。

當然那些擁有核心技術,或者佈局一些新興產業的民營企業將會迎來快速增長。

比如未來跟物聯網、機器人、人工智能、健康養老、大數據等行業有關的民營企業,將會迎來新一輪快速增長,畢竟這些行業是未來發展一個趨勢,也是我國結構調整之後重點支持的一些行業,所以不只是明後年,預計未來十幾20年都會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貸款教授


這不是危機是人禍。


鬍子哥13288460560


現在屬於產業升級,把一些技術層級低並且比較全面鋪開但不精的一些企業是比較難受的,挺過去就昇華了,過不去就過不去了,現在民企在領域裡比較專精的這類企業有一些影響,就我們行業來講,踏實搞研發並專精的企業這幾年影響比較大得有兩點,一,回款 非常不好,二,之前的公積金,和正在進行的稅改。訂單基本沒影響。面廣不精無產品升級研發的企業一般第一點就非常不好,他的產品競爭力就是價格,押款,墊資,第二點正規按國家要求處理又是一筆負擔,最危險的就是後續產品跟不上市場 基本可以宣告結束了。 我的理解是去偽存真,淨化市場不當競爭,同時提高產品的研發持續發展。未來我國需要的就是依法依規的企業,對產品有可持續發展規劃的企業,某一個領域專精的企業。當然生產型企業也必須存在,他可像致力於研發的企業申請授權生產並銷售,這樣一條產業規則正常運轉起來以後,中國製造才會在世界上變得更加可怕而且有資格做對手的其他國家的企業會非常的少,甚至變得難於生存,這是一盤大棋,下好了中國製造中國創造會完全站立在美國這類金融為主的國家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