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進6,陝西選老兵當副市長依據啥標準?

撰文 | 李巖

12月8日,來自陝西省的一則消息躥紅網絡:“6名軍轉幹部擔任地方副市長,這在陝西是首次,在全國也是少有的。”

對軍人的尊崇,不能只體現於其服役期間。針對軍轉安置工作的嚴峻形勢,陝西省9月召開的全省軍轉安置工作會上,省軍轉安置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省委組織部部長張廣智專門立下“軍令狀”,足見陝西省的重視程度。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陝西開創了上述的全省首次。

而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優待退役軍人,目前各省份紛紛拿出了自己的誠意和辦法。值得注意的是,在河北、陝西等多個典型省份通稿中,“兵員大省”“軍轉安置大省”的描述被多次提及。

26進6,陝西選老兵當副市長依據啥標準?

師職軍轉幹部安置是“老大難”

此次軍轉幹部安置,陝西省一次性拿出6個地市黨委政府的領導崗位用於安置軍隊轉業幹部。其中,3名正師職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到地市任市委常委、副市長,3名副師職幹部任副市長。

陝西省軍區轉業辦副主任楊曉勇介紹說,該省支持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這一實際舉措,為做好軍改期間軍轉安置工作,特別是師團職幹部安置樹立了良好導向。

對陝西做法的高評價並非只因為數量多、職位重要。在軍轉安置工作中,正師團職轉業幹部歷來是安置工作的重點、部隊關注的焦點、協調工作的難點、提高安置質量的關鍵點。政知圈注意到,今年10月在京召開的全國軍轉幹部安置工作推進會上,退役軍人事務部明確,突出師團職幹部安置重點,照顧安排好功臣模範和長期在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軍轉幹部。

已有《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暫行辦法》對於師團職幹部的轉業規定實際上比較籠統:任師級領導職務或者擔任團級領導職務且任職滿最低年限的軍隊轉業幹部,一般安排相應的領導職務。

“相應職務”在地方上各級部門有不同的認識,由於沒有剛性約束,導致現實中各地的標準不一。針對這樣的窘境,陝西省委、省政府將軍轉安置工作作為一項特殊的政治任務來完成,並把師職領導幹部安置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在9月份召開的全省軍轉安置工作會上,張廣智立下“軍令狀”:無論地方怎麼改革,絕不能影響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必須按時圓滿完成今年的軍轉安置任務。

陝西做法

有讀者會好奇,張廣智在“軍令狀”中為什麼單獨提出地方的改革?

軍媒指出,地方黨政機構改革同步展開,與師職相對應的廳(局)級領導崗位減少,安置矛盾陡然增大,安置壓力空前。此外,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陝西省機構改革方案中明確,將省民政廳的退役軍人優撫安置職責、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軍官轉業安置職責,以及軍隊有關職責整合,組建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其中,廳長人選於10月底公佈,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於11月中旬剛剛掛牌。從時間上看,陝西省軍轉安置工作是在主管領導、部門均不明確的情況下進行的,推進難度可想而知。也正因此,陝西省出臺了幾條具體的硬性規定:

  • 正師職必須安置在黨政機關或中央駐陝單位擔任黨政副職或其他副廳級領導職務;
  • 副師職在省屬企業、高校安置的,安排任黨政副職、紀委書記或工會主席,在省直機關和中央駐單位安置的,安排擔任副巡視員;
  • 先進後出、帶編分配、使用空出的領導職位和按規定增加非領導職數接納。

此外,為避免上述措施淪為“案頭”工作,陝西省有關部門還組織對各地市、省級機關各廳局貫徹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未完成安置任務或完成任務不力、拒絕接收或變相拒絕接收的部門和單位,一律不得評為先進單位和雙擁模範城(縣)。

年齡、素質、經驗是關鍵

數據顯示,陝西省此次接收了31名師職幹部,其中計劃分配26人,自主擇業5人。那麼,26人中的6人最終被遴選而出擔任地市副市長的過程中,陝西省的標準是什麼?

軍報披露,陝西省對前兩年40多名師職軍轉幹部在新崗位敢擔當、有作為情況進行回顧,向原部隊瞭解現實表現,最終從26名師職轉業幹部中選拔出6名年齡較輕、素質較全、在部隊有長期主官任職經歷的軍轉幹部,作為地級市副市長人選,並明確要求參與班子內部正常分工。

相比於師職幹部,團職、營職及以下軍轉幹部的數量要更多。數據顯示,陝西省2018年共接收軍轉幹部3320人。這是軍改以來,該省接收人數最多的一年,居全國第7位。針對數量更多的團、營及以下軍轉幹部,陝西省自2015年開始探索實行團職軍轉幹部功績制考核排名選崗、營職及以下和專業技術軍轉幹部實行考試考核排名選崗。這樣的制度,把軍轉幹部服役期間德才表現和貢獻業績作為安置的主要依據,對功臣模範和長期在艱苦邊遠地區及艦艇、海島、涉核等特殊崗位工作軍轉幹部在考核積分項目和標準上予以傾斜照顧。

回顧10月在京召開的全國軍轉幹部安置工作推進會中明確的思路,重視師團職幹部安置、對功臣模範予以傾斜照顧,陝西省的做法和中央的方向一一契合。此外,對比在退役軍人工作中的另一個典型省份,陝西與河北一個共同之處是“兵員大省”。

資料 | 解放軍報 人民網 北京日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