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普京就美英法介入烏克蘭放狠話,一旦俄羅斯遭遇導彈襲擊,將用核彈進行報復?

幸福地帶2


普京就英美法介入烏克蘭問題放狠話,一旦俄羅斯遭遇導彈襲擊,將實施核彈打擊報復,這簡直是危言聳聽,大多數人在敘利亞問題上也看到了英美法的介入,而且是向敘利亞發射百餘枚導彈的襲擊,在敘利亞問題上自稱老大的俄羅斯也不見用核彈報復。

也許核彈報復只能代表普京的強硬態度,並不代表普京會真的採取這種極端的措施。

俄羅斯總統普京



烏克蘭與俄羅斯衝突升級,烏克蘭沒有實力與俄羅斯對著幹,自然會尋求幫助,向歐盟和美國尋求幫助。特朗普對於刻赤海峽事件的發聲是比較晚的,可見對於此次烏克蘭與俄羅斯的衝突事件美國的態度十分的謹慎,但之後美國的偵察機到刻赤海峽上空的偵察也代表著美國態度的轉變。法國和德國也是如此,因為相對於美國和英國,法國與德國和俄羅斯的關係並沒有那麼差,在接到烏克蘭的求助後歐盟並沒有急於採取措施而是稱考慮對俄羅斯採取制裁措施。在後來普京與默克爾和馬克龍就烏克蘭衝突問題進行電話通話解釋衝突問題,歐盟也因此沒有采取太多的措施。

普京與特朗普



但在俄羅斯看來這仍然是一件放不下的事,西方國家與俄羅斯的利益始終不在一條線上,美英法很有可能隨時響應烏克蘭的求助介入刻赤海峽問題,這不是普京想要看到的。眾所周知,俄羅斯現在最需要的是經濟發展,而解決敘利亞問題之後的一段時間也正是俄羅斯發展的黃金時段,俄羅斯絕不可能再想要拖入任何一場多國糾纏在一起的衝突。從這次刻赤海峽事件俄羅斯謹慎的態度也能看出來,面對被證實的烏克蘭的挑釁行為,俄羅斯並沒有採取和之前那樣的強硬解決問題的措施。在波羅申科宣佈烏克蘭進入戰時準備狀態並向美英法發出求助信號後,普京心裡面還是有一絲慌亂,因為一旦英美法介入這個問題,俄羅斯將再度被拖入衝突不斷的“泥潭”,短時間內解決不了。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與普京



我們都知道普京是出了名的說狠話,因此面對這種不確定而一旦發生又很棘手的問題,普京當然有可能說出用核彈報復的話語,但我們這都知道普京也就是說說,嚇唬嚇唬英國,懟一懟美國,因為用核彈報復的結果比美英法介入的結果更加的讓俄羅斯不能接受。


黑先生1998



作為一個大國領袖和成熟的政治家,普京是不可能直接說出“一旦俄羅斯遭遇導彈襲擊,將用核彈報復”這樣的話的。不過,早前普京倒是“含蓄”的說過“如果俄羅斯沒了,還要世界幹什麼?”這句話。估計普京是受了以色列前總理梅厄夫人的啟發。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期間,以色列11名運動員被恐怖分子殺害後,當時的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說出了“既然世界拋棄了以色列,以色列也可以拋棄全世界”這句名言。不過,當時的梅厄夫人是在抱怨西方一些國家對慕尼黑慘案的冷漠態度才說出這句話的。她的真實意思是要以色列自己救自己,表達的是“拯救”,而普京的這句話的言外之意顯然是“共同毀滅”。


世界上最早製造出核武器的國家是美國,唯一一次在戰場上使用過的也是美國。應該說,對核武器感受最深的是美國和日本。美國是最有“心得”,日本人是最“恐懼”核武器。俄羅斯(原蘇聯)是繼美國之後世界第二個製造出核武器的國家,那是二戰已經結束的1949年。曾有研究二戰史的專家感慨說:“假如二戰中蘇聯先於美國研製出核武器的話,也許蘇聯會更大,二戰史和世界史都可能會被改寫”。其實,俄羅斯也深知核武器對人類的危害程度,因為他們自己也受到過傷害,比如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事故,雖然過去了幾十年,但後續損害至今仍然沒有結束。按理講俄羅斯應該“談劾色變”才符合常理。但普京總統卻可以輕鬆的說出“俄羅斯沒了,還要世界幹什麼?”這類話。也許僅僅是為了博弈的需要吧!


凡事都具有兩面性,核武器就彷彿是一枚硬幣,它的正面是對人類的毀滅,而反面卻又“強制性”的促進了和平。二戰過後一直沒有爆發世界性的戰爭,其原因有二個。一個是二戰建立了較為行之有效的國際規則和秩序。另一個就是核武器的震懾作用。這個道理很簡單,隨著幾個大國相繼擁有核武器後,互相的牽制作用“直接”遏制了大規模戰爭的爆發,“間接”促進了世界的和平。但是,這種“和平和災難”已經捆綁在了一起。和平隨時都有可能在瞬間轉變為災難。因為人類已經制造出足以毀滅自己幾個來回的核武器。比如在冷戰時期,蘇聯曾擁有過4萬枚核彈頭,而美國也擁有2.6萬枚。這是一個多麼駭人的數字啊!所以,為了子孫後代,為了人類的未來,任何國家都不應該為了一時的爭霸而輕言使用核武器。


烏克蘭和俄羅斯本是同根同源的斯拉夫兄弟,俗話說“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歷史上這兩個國家也一直在分分合合中,由於俄羅斯更強大,烏克蘭可能受到的傷害更大,所以烏克蘭的精英們一心想遠離俄羅斯,投靠西方國家,選擇什麼樣的道路是烏克蘭的自由,本無可厚非。但烏克蘭卻忽視了它這位龐然大物兄弟的感受,所以才造成了今天不可收拾的局面。這隻能說明烏克蘭的精英們缺乏戰略智慧。但俄羅斯的反應似乎也有點過度。比如11月25日發生在刻赤海峽的“開火”事件。不管烏克蘭出於什麼目的,但強大的俄羅斯完全可以在“不開火”的情況下逼停和扣押烏克蘭的三艘小艦船。俄羅斯這樣做雖然彰顯了戰鬥民族精神,但在道義和利益上受到損害也是難免的。

其實,從俄烏海上衝突發生以後的國際社會反應來看,也不可能促使普京說出“一旦俄羅斯遭受導彈襲擊,將用核彈報復”的話。開火事件發生後,西方國家也並沒有像克里米亞問題和烏東分離動亂時的反應那麼強烈。歐盟只是呼籲雙方要冷靜,法德兩國反對制裁俄羅斯,特朗普雖然取消了與普京的會晤,但他也沒有過度的譴責俄羅斯,更無實質性的軍事行動。只有英國派出了一個網絡戰小分隊到烏克蘭,可那也是早在11月21日就確定的。顯然,西方也都不想在此時刺激俄羅斯,那又何來的普京要用“核彈報復”一說呢?而在衝突事件發生後,普京雖然指責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別有用心,但普京並不想事態擴大,因為那對俄羅斯並沒有好處。普京在首次發聲前還專門打電話給德國總理默克爾,請求默克爾調停,並與默克爾在阿根廷峰會達成了按“諾曼底模式”解決俄烏衝突的原則。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普京會在此時以“核報復”來激化矛盾嗎?這顯然是有心人的炒作而已。到底是挺普京還是黑普京,那就難說了。多說一句,在這個世界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不止俄羅斯一個。


卞競婉


美英法沒有國家敢對俄羅斯本土進行導彈襲擊,俄羅斯7000多枚核武器是擺設嗎?俄羅斯總統普京更沒有必要直接放話進行核彈報復,只需要進行一場相對規模的軍事演習,美英法三國就能明白普京的暗示。在刻赤海峽衝突以後,除英國表示會派更多的軍隊進入烏克蘭,美國與法國均態度曖昧,並沒有為烏克蘭撐腰的舉動。可見,烏克蘭這一次註定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普京

刻赤海峽事件發生以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先是表態“一點也不喜歡”,接下來就取消了與普京在G20峰會的正式會晤。但是,特朗普與普京在G20峰會期間有進行了私下會晤。所謂取消正式會晤,不過是做給美國國內反俄派與烏克蘭看而已。法國也明確表示,不支持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所以,美國與法國對於刻赤海峽衝突態度很曖昧,根本不可能會對烏克蘭給予軍事上的直接援助。英國因為“雙面間諜案”與俄羅斯結下樑子,刻赤海峽衝突後表明要增兵烏克蘭。但是,現在英國在烏克蘭僅用一艘軍艦及73名士兵,做做樣子而已,哪裡有膽量與實力真的在軍事上威脅俄羅斯?

至於導彈襲擊俄羅斯本土,美英法哪一個國家有膽量?美國倒是有能力用導彈襲擊俄羅斯本土,但是美國難道不怕俄羅斯報復嗎?俄羅斯的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導彈,射程11000千米,從北極圈內發射,輕而易舉能夠覆蓋美國本土。法國與英國更不用提,俄羅斯的洲際導彈可以覆蓋其全部領土範圍。更何況,法國與英國都不具備三位一體的戰略核打擊能力,不論是常規軍事能力還是戰略核力量,都與俄羅斯相距甚遠!所以,美英法哪一個國家都沒有膽量對俄羅斯本土進行導彈襲擊。

俄羅斯洲際導彈

至於普京直接說出核報復的話更不可能!普京是一位非常成熟的政治家,極具政治智慧,不然也不能連續執政俄羅斯18年。縱觀普京這執政俄羅斯的18年裡面,有直接提過一次核威脅嗎?沒有!直接提核武器,會有損俄羅斯國家形象,普京也沒有必要這麼說。2018年初,俄羅斯展示了最新型的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導彈,西方國家震動極大!也就是說,普京即使有心用核武器威脅西方國家,也沒有必要直接提出來,亮亮拳頭就好了嘛!

刻赤海峽衝突發生之後,表面上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關係變得緊張,實際是“虛驚一場”。第一,烏克蘭不是西方國家成員,只是一顆棋子,西方國家不會因此與俄羅斯交惡,3月份的互相驅逐外交官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現在不也悄無聲息了嗎?第二,烏克蘭在2019年3月31日就將舉行總統大選,新總統上任以後自然會與俄羅斯接觸,解決好這次衝突,不會像現任總統波羅申科一樣進行“無腦的冒險”。

烏克蘭被扣押的三艘軍艦

結論:刻赤海峽衝突以後,西方國家與烏克蘭搞明白了俄羅斯的底線,未來的博弈更多是外交層面而不應該是軍事層面。因為,西方國家不敢跟俄羅斯打,烏克蘭又打不過俄羅斯!


美國觀察室


實際上無論是普京對歐美強硬,亦或是歐美對俄強硬,即便雙方放出了再大的狠話,也不會觸碰最後的底線:直接軍事衝突。因此,即便是普京對美英法放狠話,這個狠話的答案基本上都沒有結果。而如果俄羅斯真的遭遇到導彈襲擊了,那麼以俄羅斯的態度,必然會予以回應。至於會不會用核彈回應,可能還得看遭遇什麼樣的導彈襲擊。

一方面,俄羅斯如果被武力欺壓都不敢還手,必然要選擇還手。所謂戰鬥民族的形象,這不僅僅是一個外界對他們的稱呼,而是俄羅斯族人心中的榮譽。在接受這種榮耀的時候,也就擁有了責任捍衛這種榮耀。如果普京政府選擇妥協,那麼毫無疑問,普京將會失去俄羅斯民眾的支持。

一方面,俄羅斯如今唯一能夠拿出手的軍事力量,而這個軍事力量很大程度上就是集中於核武器。如果俄羅斯遭遇到導彈襲擊,而不進行相應的戰略反擊。無疑讓歐美看出了俄羅斯強硬背後虛弱的現象,反而讓歐美國家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力度。唯有以戰止戰,才能解決歐美對俄羅斯的狼子野心,也能夠很好的避免俄羅斯內部的人心渙散。如果人心渙散了,那麼離俄羅斯的解體也就不遠了。

因此,綜上考慮,如果俄羅斯遭遇到導彈襲擊,反擊是必然的。但是,反擊的程度是帶核還是不帶核,反擊的核力量是戰術核彈還是戰略核彈,都是有一定未知性的。


僱傭兵


當一個國家靠一個強人硬撐著,遲早這個國家會在失去這個強人後,變得一團糟。美英法軍事介入烏克蘭,普京稱一旦俄羅斯遭遇導彈襲擊,就會用核子武器報復。我只記得上半年,在俄羅斯國情諮詢發佈會上,普京講過類似的話。但是普京只是概要的講了,當這個世界不要俄羅斯時,俄羅斯要這個世界幹什麼。

這很好理解,當俄羅斯遭受侵略或毀滅性打擊時,俄羅斯必然會進行核報復。
當這個世界上主要大國都擁有核武器後,大國間發生熱戰的可能性被大大的降底了。

雖然發生熱戰的可能性被降底了,但另一種方式的戰爭卻在不斷上演,那就是冷戰。

這種靠對峙,靠綜合國力的另類戰爭更可怕,他曾經讓一個超級大國瞬間解體。

普京是經歷過冷戰,體會過冷戰的人,所以他更明白美英法軍事介入烏克蘭後,對俄羅斯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軍事對峙,新的冷戰開始了,意味著俄羅斯的經濟是撐不住這種全方位的對峙。



普京為了避免這種家門口的對峙,在中東的敘利亞開闢新的戰場,想利用敘利亞使俄羅斯在戰略上脫困。

可是,波羅申科偏偏不想讓普京過上好日子。所以刻赤海峽事件爆發了,事件爆發前一天普京還在克里米亞半島上,主持召開了俄羅斯經濟發展規劃會議。

看來,普京想在這一屆任上好好發展經濟,緩和俄羅斯對外關係的計劃又要被打斷了。

一個高明的政治家,對局勢的把控都是有預見性的,都是提前佈局的。

普京心裡也清楚,俄羅斯最大軟肋是經濟。所以他在這一屆任期內確實作了不少努力,想改善俄羅斯經濟。年初的俄羅斯遠東地區發展規劃,以及在北方四島問題上對日本的某種鬆動。在對歐洲的問題上,普京也選擇了合作,支持歐盟的貨幣支付體系。當然,普京也多次在公開場合放風,打算從敘利亞撤軍,這是對美國放出的某種善意,希望特朗普能感覺到。


雖然理想很美好,但是現實很骨感。普京以前的強硬,俄羅斯曾經的霸道,讓這一切希望都成了泡影。

刻赤海峽事件的爆發,烏克蘭的反擊,波羅申科突然間的變聰明。真真切切擊中了俄羅斯的要害,打斷了普京振興俄羅斯經濟的進程。


李硌硯


普京是有一個有謀略的總統,不會動不動就說出核彈威脅這樣的話,有實力的人都不會把話說得怎麼絕對和直接的。

而且在對待美英法三國上,普京的方式都會有所不同,會把三國區分對待的,不可能將三國混為一談。因為如果俄羅斯把美英法三國捆綁在一起,就意味著默認與三國為敵了,那樣如果遭受三國的聯合打擊,俄羅斯還是吃不消的。

俄羅斯現在的策略,在烏克蘭問題上,不僅對烏克蘭強硬,而且也在分化美歐各國。比如對於美國,俄羅斯繼續保持著冷漠的對立;而對於英國,俄羅斯並不急著擺明態度,而是在靜觀其變;至於對待德國和法國等歐盟國家,俄羅斯就是極力地拉攏。

因此,可以看到,在烏克蘭層出不窮的大小危機上,但凡美國的態度,俄羅斯都是毫不客氣的回應;而英國的態度,俄羅斯基本上是不聞不問;但是到了歐盟,俄羅斯不僅關切,還主動給法德等國通報情況,同時邀請法德兩國介入俄烏斡旋。

而俄羅斯的這些做法,其目的很明顯就是避免被歐美國家共同打擊,遭遇腹背受敵的局面。同時讓美歐內部出現分化,爭取第三勢力。

至於美歐國家對俄羅斯的導彈打擊,這個其實普京不用說,美歐國家都會忌憚的。因為無論哪一國,只要導彈能夠進入到俄羅斯的土地,則俄羅斯一定會報復的,其中就不排除核彈的報復。這也是美歐各國不敢把俄羅斯逼到死角的根本原因。



蘇綻



有的人傻傻分不清核彈與火箭彈有什麼區別,一廂情願地以為硬漢普京可以像中東的那些武裝組織那樣,一言不合就發射火箭彈似的發射核彈,估計硬漢都被這些腦殘粉嚇壞了。

俄烏刻赤海峽衝突後,美國、英國、法國等西方一邊倒地站在烏克蘭這邊,指責俄羅斯,並要求俄羅斯釋放被扣押的烏克蘭船員與船隻,但基本上停留在“嘴巴上的鬥爭”的層面,對烏克蘭的支持口惠而實不至,對俄羅斯根本沒有構成重大威脅,即使反俄最積極的西方大國英國,也僅僅是向烏克蘭派駐小規模軍隊,訓練烏軍,幫助烏軍與俄羅斯打輿論戰,俄羅斯根本不會用戰爭的手段來回擊,更不可能向核大國美、英、法放狠話“一旦俄羅斯遭到導彈襲擊,就對他們實施核報復”!

普京是傳統的主流的政治精英,雖然狠,但很理智,一點也不瘋,也不是特大嘴,嘴巴沒把門,口無遮攔,這樣沒腦子的話語怎麼可能從他的嘴巴里蹦出來?這樣的話如果是普京手下的鷹派將領說的,倒有幾分可信度。

俄烏刻赤海峽衝突只是一場小型的武裝衝突,俄羅斯干淨利落地拿下了烏克蘭軍人,接下來的鬥爭,無論是俄羅斯、烏克蘭,還是西方,主要是在政治、外交、輿論等層面的博弈,沒有任何跡象有爆發戰爭的可能,西方根本不會為了烏克蘭跟俄羅斯開戰,向俄羅斯發射導彈!俄羅斯更不可能因為西方的責難而揮舞核大棒,像發射火箭彈似的扔核彈作為回擊。即使是烏克蘭在衝突後集結軍隊在亞速海沿岸舉行軍事演習,向軍事衝突區烏東頓巴斯地區增派傘兵部隊,也不意味著烏克蘭會挑起戰爭,這些只不過是向俄羅斯示強的手段而已,是鬥爭的策略。

對於俄烏刻赤海峽衝突,美軍二號人物對外做出了表態,一錘定音,正式終結西方可能會跟俄羅斯爆發戰爭的任何猜想。《華盛頓郵報》12月7日報道稱,美軍參聯會主席鄧福德表示,軍事回應不是華盛頓的選項,美方甚至對此壓根都沒有考慮過。他強調,西方對俄羅斯的反應體現在國際社會在外交、經濟和安全領域。

同時,鄧福德介紹,美軍對烏克蘭政府軍的援助僅限於兩個方面:一個是美軍協助烏軍進行改革;另一個是美軍保障烏克蘭基本的國防能力,以便它能夠保護自己。他著重強調,不要將美方對烏援助與俄烏刻赤海峽衝突混為一談。

俄羅斯方面也沒有將事情搞大的做法,普京的態度不要擴大事態,儘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把打擊對象鎖定在波羅申科及其政府身上。因此,什麼美英法向俄羅斯發動導彈襲擊,俄羅斯對這三個核大國實施核報復,完全是不負責任的臆想!

再說,俄羅斯核戰爭底線是俄羅斯本土遭到入侵,並導致俄羅斯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普京才會下令像發射火箭彈似的向敵人扔核彈,這才是普京之前關於核戰爭的講話“如果俄羅斯都不存在了,還要這個世界幹什麼”的原意,體現了普京對核戰爭的謹慎與理性,因為向其他核大國按下核按鈕,意味著互相毀滅,誰也無法獨活,因為核打擊一次與一百次的效果是一模一樣的,全都是毀滅。藉此,核大國之間的核訛詐是徒勞的,無效的,正常的核大國領導人都不會玩這種幼兒園小朋友水平的遊戲。


飛狼


一旦俄羅斯遭遇導彈襲擊,俄軍將用核武器進行報復,普京真的對美英法等國介入烏克蘭局勢說了這樣的狠話嗎?

普京為什麼要這麼激動呢,動不動就用核武器恐嚇自己的對手,這可是有點小流氓作風了。不過目前北約國家當中似乎還只有英國向烏克蘭派駐了一支小規模的部隊,美國和法國在出兵這件事兒上暫時還沒有什麼大的動靜。

英國政府首先向烏克蘭派出軍隊這很好理解,畢竟英國和俄羅斯的關係向來是不好,並且今年英俄兩國還曾經因為俄羅斯前特工斯克裡帕爾父女中毒案而大打口水仗,這會兒俄羅斯和烏克蘭發生軍事摩擦,

英國政府首先響應波羅申科的派兵請求也是在向俄羅斯表達抗議立場。不過相比於英國的敵對立場,美國和法國對俄羅斯的態度可是友好很多。

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刻赤海峽發生衝突之後,俄羅斯政府隨後不久就和法國方面進行了溝通對話,並且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還在法國首都巴黎會見了法國政府的外交官員。另外美國總統特朗普雖然因為刻赤海峽衝突事件取消了和普京原定於本月1號在阿根廷的會談計劃,但特朗普並無意在此時向烏克蘭部署軍隊,既然法國和美國的態度並不激進,那俄羅斯總統普京還怎麼會拿核武器威脅它們呢?
(馬克龍和普京)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此之前確實說過如果俄羅斯遭遇導彈襲擊將會以核武器回擊對手的話,但普京說這句話的時候俄羅斯和烏克蘭還沒有發生刻赤海峽衝突。普京的言論本身跟烏克蘭局勢沒有太大的關係,他並沒有明確表示自己的話是針對哪個國家,當然我們都知道普京主要是在威懾北約。另外即便英國軍隊進入烏克蘭,他們可沒有帶著導彈過去,所以普京根本沒有必要因為烏克蘭局勢而用核武器威脅美英法等國。

一旦俄羅斯遭遇導彈襲擊就用核武器回擊對手,這樣的言論未免還是有點過激,如果烏克蘭真的向俄羅斯境內發射了一枚導彈,難道俄羅斯軍隊真的就敢動用核武器嗎?其實普京主要還是在嚇唬北約國家,核恐嚇是普京的慣用伎倆,並且這一招似乎還屢試不爽。不過北約國家對於普京的相關言論基本也是毫無辦法,只能是儘量別把俄羅斯給惹急了。
(俄羅斯核導彈)


此輪俄烏在刻赤海峽衝突的後果其實並沒有多麼嚴重,除了英國派出了軍隊意思一下之外,其它北約國家都無意跟俄羅斯進行軍事對抗。俄羅斯目前的經濟狀況可是一點也不好,所以普京並不想和西方國家把關係搞得太緊張,普京雖然強硬,但這個時候他大概也沒有必要用核武器來恐嚇對手。普京說一旦俄羅斯遭遇導彈襲擊將以核武器回擊對手,這實際上是較早前的一個消息,普京在最近並沒有發表相關言論。


李姓先生


11月25日爆發了俄烏刻赤海峽對峙事件後,俄羅斯總統普京對於該事件態度基本上以沉默為主,當然也表態了,在11月28日“召喚論壇”上表示,黑海衝突完全是烏克蘭但方面的挑釁,是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為了贏得19年烏克蘭總統大選策劃的挑釁。後來普京也在“扣押烏克蘭軍艦和海軍士兵”等問題上拒絕與波羅申科的通話,稱“不願意捲入烏克蘭總統大選。

這基本上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大致的動向,雖然特朗普因為“刻赤海峽事件”臨時決定取消了與普京的首腦會晤,英國也陸續派遣部隊助陣烏克蘭,烏克蘭也在劍拔弩張要繼續對俄羅斯挑釁,但普京近期卻沒有說過“一旦俄羅斯遭到導彈襲擊,將用核彈進行報復”的狠話。經過網絡檢索搜尋相關信息也查到普京的確說過此話,但時間卻是在“俄烏刻赤海峽對峙事件”爆發之前一個多月。下面還原一下這則新聞:

根據英國天空新聞網10月19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10月18日在索契參加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年會時表示,“如果俄羅斯遭到導彈襲擊,俄將會用核武器來進行應對”。普京具體解釋說,“俄羅斯只有在預警系統發現導彈向俄羅斯領土飛去的情況下,才會進行核打擊回應,這是讓侵略者明白,導彈打擊俄羅斯後,被俄羅斯報復是不可避免的。”

普京後來又表示,俄羅斯“核報復”將意味著一場全球性的災難,但俄羅斯絕對不是發起這場災難的人,而俄羅斯也是被侵略的受害者,那些發動襲擊俄羅斯的人只有死路一條,甚至沒有反悔的時間。

其實這番“俄羅斯核武器反擊”的言論只是普京的一次強調,今年3月份,俄羅斯總統大選前,普京接受媒體採訪就有過說過“俄羅斯用核武器反擊外來侵略者”的狠話,並且說“如果俄羅斯都不存在了,我們為什麼還需要這個世界?”大有讓全人類與俄羅斯陪葬之意。

不過普京在說這一番狠話也在補充說明“俄羅斯使用核武器的決定只有在我們導彈預警系統記錄到導彈發射,而且準確預報了導彈飛行軌跡和墜入俄羅斯聯邦領土的時間,就會被定性為報復性反擊,這時我們擁有反擊的合法權利。”

所以不要搞混了,普京的“核武器報復”狠話和“刻赤海峽對峙事件”沒有任何關係,普京說這話的時間在“刻赤海峽對峙事件”之前,不仔細甄別新聞,還真可能被混淆視聽,造成假新聞的泛濫。





軍侶一姐


俄烏問題始終是俄羅斯理虧,這是毋庸置疑的,從俄羅斯謀劃分裂烏克蘭開始,俄羅斯和烏克蘭就已經是世仇。從普京當選總統之後,對待烏克蘭就採用的是打壓政策,包括當年烏克蘭推行烏語教育時,俄羅斯暗中鼓動了烏克蘭境內俄羅斯人的暴動,這件事情都是俄烏關係的影響是致命的。

如今在克里米亞問題上,俄羅斯繼續採取強硬手段,更是不惜派出軍隊,這很明顯挑戰了烏克蘭的底線,所以今日之禍不在烏克蘭,根源還是在俄羅斯。俄羅斯一手將烏克蘭推給了西方,卻又指責烏克蘭將北約勢力帶到了自家門口,這未免太過於霸道,典型的霸權主義思想,在處理俄烏關係上,俄羅斯一直是未能選擇和睦相處。

烏克蘭從蘇聯解體之後,對於俄羅斯的態度就是合作態度,為此在俄羅斯的勸說下放棄了核武器和洲際導彈,當時從烏克蘭銷燬的核彈頭就高達上千枚,更有一百多枚中遠程彈道導彈。可以說烏克蘭為了同俄羅斯好好相處,付出了不小的犧牲,包括當時中亞五國都是如此。從這一點來看,和平是當時各國的共同目的,然而卻被俄羅斯一手摧毀。

今日俄羅斯又使出了老招數,也就是核威懾,從前年普京宣佈取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聲明之後,俄羅斯這幾年動不動就是核武器。這隻能說明俄羅斯在衰敗,還有就是俄羅斯外交策略的失敗。將能得罪的鄰居都得罪了,自認為還佔到了便宜,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俄羅斯要想真正復興,關鍵不在於如何強硬,而在於能否“止戈為武,韜光養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