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机构接受整顿,我该走向何处?

新政整改的初衷是“减负”,整改是要通过整改教学内容以达到为学生减负,继而达到为家长减支的目的。但如果把新政整改演变成声势浩大的检查办证,而不去考虑办学内容的规范,这种初衷良好的改革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甚至走向对立面。

点赞关注办校参谋,为您的机构成长助力!

最近西安的吴校长提不起劲头,从师范学院毕业,找工作不易,又不想太多委屈自己,再加上朋友的撺掇,自己就创业做了文化课培训,最初想着小打小闹,没想到创业不到一年,学生也刚刚招到近百学生,就迎来了暴风骤雨的新政治理,停业整顿。


教培机构接受整顿,我该走向何处?


教培机构接受整顿,我该走向何处?


2018年,中国教培业迎来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新政”治理。一年以内,关于整顿教培业的文件从全国到地方不下几十种,措施愈来愈严,部分未达标的中小教育机面临“生死大限”,临近年终,部分地方已经着手清理,一些小规模的无证无照机构被勒令停业,整个行业为之震动与恐慌。

教培机构接受整顿,我该走向何处?


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起因,缘于政府部门对于广大民众对于近年来两个加重的不满采取的应对措施:一是学生参加培训机构学习费用过高导致家长经济负担加重;二是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时间过长,课业负担加重。

韩国新政启示:重教学内容的调整

教培机构接受整顿,我该走向何处?

对比2014年的韩国新政内容与我国2018年初新政的内容,表面上差不多,但实际上差别很大:韩国重在教学内容上的调整,而我们国内整体上是以合规为重点,完善学校相关手续,设立黑白名单,涉及内容调整的较少。

新政的初衷与核心是“减负”,规范更多是要通过规范教学内容以达到为学生减负进而为家长减支的目的,但如果把新政治理演变成声势浩大的整顿办证,没有考虑办学内容的规范,这种初衷良好的改革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甚至走向对立面。韩国在1980年曾经一度禁止了校外培训,但民众的需求仍然存在,校外培训转入地下,收费更高,民众的负担反而更重,加上政府的监管也无从下手,最后民怨沸腾,不得不废止。

再者,能否用“需要整改”取代“黑名单”?不管是日本还是韩国,都是公布需要整改的对象,而我们此次出台“黑白名单”制度,其实对教培业从业者心理打击很大。上“黑名单”的机构,往往是个人办的小机构,而个人办班者又大都是一技之长的教师或名师,却因为场地消防不过关(历史原因,有些场地本来就没有相应的消防验收)而上黑名单。有一位在黑名单的校长告诉我,她本是一名舞蹈名师,当她的学员拿着报纸告诉她她的机构在“黑名单”时,看着天真的学生怀疑的目光,她真的是欲哭无泪!因为她办学五年,从未有人来找她要办证,更不用说教她如何办证!

新政之下:培训机构如何预见未来

教培机构接受整顿,我该走向何处?

作为一名教育培训行业的老兵,见证了2018年国家对教育培训业从“无人管”升级为行业并进行规范的历史性进步,但也看到集体失声的教培机构面对铺天盖地的行业整顿令的无助与迷惑,教培业同仁也在此新政中进行集体反思,并参考韩国教培业同仁完成教学观上的升级迭代。

集体反思:

教培业在最近十几年的快速成长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加重学生负担的倾向,而且培训机构是以课时(时间)作为收费单位,家长与学校都认为多给学生教知识就能够提升成绩。实际上,学生被“教”的太多而没有时间进行消化,学习能力下降,这才是“学生负担过重”的真正症结所在。

升级迭代:

作为教培人,我们必须要有“教育人办教育”的勇气与匠心,一切为教学而来,牺牲业绩抓教学教研升级,牺牲利润抓专职队伍建设,这些在当前看似吃亏,但却是教育机构未来发展的正道。

另一方面,借鉴韩国新政后机构升级转型的经验,我国教培业必须要完成从教师“教会”到学生“学会”的转变,以学习者为中心,提升学习效率,学生的负担就会实实在在减下来,真正将“减负”落到实处。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着重教学,心中同样不慌。这,是我们面对当下情势最务实的做法。

西安的小吴又重新回到了师范学校,有人劝他考研究生,但已经错了今年的报名季,他说再考虑考虑;而原来自己培训班的学生,也已经转给了周边的一个大的培训机构,也没有向他收剩余的课时费,这让他很欣慰,小吴说,如果明年不教研,他就去大型机构去打工,先积累经验,再考虑开培训学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