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康乾盛世讓中國人口增加到三億,為什麼還有些人要對這段歷史進行惡意的否定?

一心肝膽


大清康乾盛世,這是中學歷史課本和電視劇告訴我們的。原本我對此並沒有什麼懷疑,不過隨著知識和閱歷的增長,我對這點越來越持懷疑的態度。中國2000年封建社會,到了清朝中後期的時候,中國的人口規模達到了歷史之最。當時的中國號稱有4萬萬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這是中國歷史上任何朝代都無法比擬的,清朝能夠做到這一點,至少能夠說明他的統治是比較成功的。以一個少數民族統治如此龐大規模的漢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並且持續了300年之久,這簡直是一個奇蹟。但是這個奇蹟的背後億萬人民卻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康乾盛世”從歷史上來看,當時的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經濟總量最大,實力最強的國家。從這點上來看,康熙乾隆時期,確實稱的上是“盛世”。不過這個“盛世”是畸形和非正常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說一說。



眾所周知,大清的前身後金是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大清入關以後,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清朝的統治者,制定了一系列強化統治的政策措施。

首先實施奴化政治和高度集權的統治。

在滿清入關之前,滿洲貴族曾擄掠大量的漢人充為家奴,漢人家奴和滿人家奴是奴才,滿洲貴族是主子。滿清入關以後,滿洲貴族將許多有才能的奴才放出去為官一方。所以很多的官員都是皇帝和貴族的家奴,同時皇帝還是所有滿洲貴族的主子。

與這些家奴和滿洲貴族官員相比,漢族官員只能稱臣。與漢臣相比,皇帝顯然更相信自己的家奴和滿洲貴族官員。依靠這些家奴和滿洲貴族官員,皇帝建立起了高度集權的統治。尤其是清朝建立的軍機處制度,更是使得皇帝的權力達到了封建君主所能達到的極致。



奴化政治還有一個重要的政策,那就是滿清入關後頒佈的“剃髮令”和“易服令”。為了削弱百姓的民族意識和反抗意識,滿清政府強令蒙古族和漢族男子以及南方的少數民族剃髮易服。當時規定“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為了鎮壓反抗,滿清製造了血腥的“揚州三日”和“嘉定三屠”。

其次,實施文化和思想控制。


這主要表現在科舉考試沿用明朝的科舉制度,以八股取士,同時大興文字獄。

清代文字獄或清朝文字獄,是清代統治者加強思想、文化控制的措施之一。也是世界歷史為之罕見,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1]清代統治者為防止和鎮壓知識分子和漢人的反抗,從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構成冤獄。[2]文字獄自古就有但是除清朝外都並未對社會構成嚴重威脅。清代文字獄貫穿整個清代250年左右。頂峰時期自順治開始,中經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歷時140餘年。少數民族掌權的清朝,對漢人控制極嚴。[3]文人學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滿,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譏訕清朝的內容,即興大獄,常常廣事株連。清代的文字獄保守估計200餘起。除了極少數事出有因外,絕大多數是捕風捉影,純屬冤殺。[4]清帝大施文字獄維護自己的統治,打擊異己分子,鎮壓對自己統治不利的的思想言論而製造的一些因言論而獲罪的案件。清朝的文字獄案件多樣,縱觀有清一代,尤以清初順治,乾隆時期最甚。[5]文字獄嚴重禁錮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這是封建專制主義日趨腐朽、沒落在思想文化領域內的反映,清朝統治者通過文字獄,強化集權統治,造成了萬馬齊喑的局面。

最後,禁止使用火器和閉關鎖國。

清朝統治者為了防止漢人造反,將所有的火器都收繳入庫,不僅不準軍隊和民間進行火器研究和發展火器,連使用都絕對禁止。另外,閉關鎖國使人們沉浸在,天朝上國的夢幻中,看不到世界的發展。導致中國逐漸落後於西方國家。最終被西方國家趕超,並重新敲開中國的國門。

通過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滿清成功的將其統治強化到了極致。這表現在政治上就是高度的專制,軍機處就是其巔峰之作!在思想文化上剃髮易服,設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以此控制奴化百姓!在經濟上閉關鎖國,杜絕海外貿易,強化小農經濟以此維護自己長久的統治!

可以說正是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位皇帝的勵精圖治,使得中國本來要走向滅亡的封建專制統治再一次的被強化,明朝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幾乎被戕滅,最後造就了中國有史以來前所未有的百年國恥!


江哥眼中的世界


不知道你們知不知道本世紀初也就是零幾年,國家取締關停了一部分網站和論壇組織。這些網站主要是真對滿族同胞的,內容大部分是宣傳民族對立,和宣揚滿清政府掌舵國家所做事情是很正確的,並以此來宣揚否定現在政府等等!而且背後也有外國勢力和國內反叛組織的影子!

我倒覺得現在網上明粉之中混入了這部分人,要的就是爭吵和對立,而且人口基數大了智障也會增加,烏合之眾的整體智商又由智力最低的那個人決定,又是民族主義很容易出現這種問題(參考南朝鮮人的智商)。

最主要的是網上其他朝代都沒什麼問題,問題就集中在明清兩代,不得不讓人懷疑其中有人做局!

回到惡意黑大清皇朝的問題上來,滿清政府的評價不是普通人能明白的,只要記住腐敗無能四個字就可以了!知道越多不一定是好事!而網上的言論主要集中在民族對立的問題上,所以過激的言論才是主流而且越讓人喜愛!

年齡增長了才理解官老爺的為人處世的方式!世界根本不是在校生理解的樣子!


用戶3214556909714


康乾盛世的造成中國人口急劇增加的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因為康熙,乾隆對國家治理的多磨多磨好。首先是國家穩定,沒有出現大的全國性的動亂。也沒有出現比較大的全國性災荒和瘟疫。致使中國人口大量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要感謝一個人,不是感謝康熙或乾隆,而是感謝一個外國人,他就是哥倫布。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從南美帶來了幾樣高產作物,特別是土豆,紅薯,玉米。土豆,紅薯特別高產,目前現代耕作,使用農藥化肥的情況下,畝產可達萬斤,那時候估計也有幾千斤。有了玉米,廣大中原地區實現一年兩熟,玉米,小麥可以一年兩熟。大大提高了糧食的產出,造成了人口的空前增長。然而,中國人嗎,一直就是想多子多福,吃飽了就想生,雖然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但人口的增長完全抹去了糧食增產的好處。其結果,普通老百姓還是非常非常的貧苦。雖然是康乾盛世,但普通老百姓日子過的非常非常的拮据和貧苦。


天高兮雲淡


這個問題就非常有意思了。

在我國的官方史書中,至少有三個公認的盛世,分別是文景之治,開元盛世以及康乾盛世。

而在這三個盛世中,康乾盛世,爭議是最大的。

因為距離今天的時間最近,關於康乾盛世的資料也比文景之治和開元盛世更加翔實,因此關於康乾盛世的討論也比文景之治和開元盛世要熱烈得多。

不過這個盛世相比於前兩個盛世而言,的確顯得有些匪夷所思,比如說他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以往的盛世,一二十年是常態,超過三十年是奇蹟,超過四十年是不可能。而康乾盛世,從康熙繼位時期算起到乾隆退位前後超過了130年,幾乎佔到了整個清朝享國時間的一半,這明顯是不合常理的。

而且一般而言,但凡盛世,老百姓基本上都是豐衣足食的,不說小康,最起碼溫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縱觀康乾盛世,特別是外國傳教士筆下的中國社會,老百姓普遍在溫飽線上掙扎。很多人窮其一生,也只是為了能夠填飽肚子,所以康乾盛世也被外國傳教士稱為紅薯盛世。

基於以上幾個考慮,很多人認為康乾盛世根本就是一個虛假的盛世,這個是清朝統治者為維護統治而自我吹捧出來的,因此根本就是一個謊言和騙局。

那麼真實情況又是如何呢?對康乾盛世的否定,真的能夠還原歷史真相嗎?靜夜時認為這是不現實的。事實上,我們只要從人口方面對康乾盛世進行分析,就能夠得出康乾盛世到底是不是虛假盛世的結論。

眾所周知,康乾盛世時期,我國人口從順治時期的1900萬戶增加到將近4億人,創造了我國古代人口增長的奇蹟。而人口的增長更說明了以下幾個問題:

1、清朝內地社會穩定

我們知道自古以來我國就是小農經濟為經濟基礎。小農經濟,雖然生產力水平低下,但是其有著極強的韌性,能夠在一切可能的社會環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再加上我國習慣於逆來順受的農民階級的精心呵護,小農經濟構成了我國古代社會的發展圖景。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提高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就必須要保證小農經濟的健康成長,而能夠使小農經濟健康成長的,除了統治者少徵稅控制貪慾,最重要的原因是保持社會的整體穩定,而清朝毫無意外的做到了這一點。

清朝時期,通過前30年在中原地區站穩腳跟後,中原地區的戰事基本上宣告停止,隨後清朝的對外戰爭,主要圍繞蒙古、東南沿海、西南等一些邊疆地區進行,傳統的漢地18省地區,因為沒有大規模戰事的騷擾,因此小農經濟獲得了一個空前穩定的發展環境。

再加上清朝通過征服蒙古各部,徹底解決了困擾中原王朝數千年的遊牧民族問題。這使得內地居民再也不用擔心被北方的遊牧民族所侵襲,經濟發展獲得了更多的活力。

一般而言,想要達到盛世標準首要的因素便是帝國境內社會的安定,只有安定,才能繁榮。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康乾時期確實基本接近了盛世的門檻。

2、清朝的政策相對懷柔

在今天看來,清朝統治者為了鞏固其統治,防止漢人造反,制定了一系列反動的措施,例如利用八旗+綠營監視清朝民眾,利用文字獄+八股文鉗制人們的思想。

但是同樣是為了加強自身的統治,清朝統治者也在進行一系列的懷柔措施,例如康熙年間,清朝正式確定了“盛世滋丁,永不加賦的農業稅收政策。

雍正時期,更是推行了攤丁入畝等一系列農業政策改革。雖說統治者的所謂善政在本質上就是換湯不換藥,但是他卻客觀上促進了人口的大量增長。

因為封建統治者不再以人口作為徵稅的主要依據,這使得藏匿人口的數量大大減少,人口也開始大量增加,而增加人口又可以使土地得到更多的開拓,使得清朝的耕地數量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峰。

而且在雍正時期,清朝頒佈了廢除賤籍的政策,這又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產力。

再加上清朝大量推廣紅薯玉米等高產作物,使得土地的保有量得到了更大的增長。

這是清朝人口從不到6000萬增長到4億的最重要原因。

很多人說人口的增長並不能作為盛世的唯一標準,這是非常有道理的,畢竟二戰之後世界大多數地區都遠離戰爭,人口得以快速增長,特別是非洲地區,但我們並不能說非洲一直生活在盛世中。

但是我們不可忽略的一個細節就是:但凡盛世,人口一定會出現增長。將其他盛世的人口增長算作盛世的重要表現,而忽視了康乾盛世的人口,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而且靜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也作過大量分析,所謂的盛世不過是地主階級和士紳階級的盛世。對於廣大農民階級而言,能夠達到溫飽線以上已經很不容易。即使大唐盛世,也照樣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慘狀況。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康乾盛世也是所有盛世的一個典型體現。正因為其距今時間太近,所以我們有了更加詳細和豐富的認識。

清朝之所以有太多的負面評價,一是因為清朝末年喪權割地,讓我國喪失了大量的主權;二是因為清朝是少數民族統治,傷害了所謂的漢民族感情。

而第二點明顯比第一點更有殺傷力。所以否定康乾盛世,否定人口增長對今日我國發展的巨大影響,也就不足為奇了。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把人口增長當做盛世的標準是一種一葉遮目的說法!每個朝代更替,後邊朝代前期都會出現人口大規模增長!從漢初開始,就是這樣的規律!隋朝初期也是這樣,後期爆發戰亂,人口又開始減少,到了唐初期,人口又開始大規模增長!宋,元,明都是如此!這只是戰亂過後,社會安定下來,人們開始回鄉或者定居,開始穩定的耕種勞做,人口都是慢慢恢復!西漢人口經濟恢復要到漢文帝、武帝才到高峰!以後各朝歷代戰後恢復是越來越快!明朝戰後恢復,在開國皇帝朱元璋手中就基本完成了!所以,朝代更替人口增長是正常的規律!不是盛世的標準!清朝統治中國期間,為了自己的統治,搞了許多貶明褒清政策和行動!於是我們看到的清修《明史》,除了朱元璋還有點歌功頌德以外,其他各代皇帝都是一個個愚昧昏君,還荒唐至極!明代許多文人要求更改《明史》的文人墨客,大多都被砍頭!所有的明代書籍,除了被收錄於《四庫全書》的,其他一律燒燬焚屍滅跡!清朝是愚昧國人最徹底的朝代!焚書坑儒的規模遠遠超過秦始皇!最後的結果就是,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時,民眾居然幫忙翻牆、帶路、開門、幫助運輸!這就是民眾本身就很愚昧造成的!清朝統治者自食其果!所以,清朝實際沒有他自己吹的那麼好!明朝也沒有像清朝說的那麼差!兩朝都有了兩百多年的統治歷史!清朝最後多出來的那幾十年曆史也是中華所有的歷史中,最恥辱、最屈辱的幾十年!


光線來了


人口增長到三億,乍一看好厲害,其實人口增長真的跟皇帝本人關係不大,我大清跟其他能夠延續200年以上的王朝並沒有什麼區別。



只要不喪心病狂地去奴役人民,人口都會得到增長。想來有人一定會說,為什麼其他朝代人口沒有達到3億,只有清朝康乾時期達到了?

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很簡單,受制於當時的農業水平。

清代的農業水平跟明代相比較,其實差距不明顯,只是在明中期以後,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世界交流日益頻繁,來自美洲的馬鈴薯、玉米、紅薯大大的增加了糧食產量。

這些舶來的種子,特別適合在中原地區種植,不但對於土地的要求不高,且種植的人力成本也很低,不需要如水稻、小麥種植那般深耕細作,能夠達到一年三熟這種程度,產量相比之下也很高,而且還易於儲藏,能夠在饑荒之年作為主食活命。

在這幾種作物的推廣播種下,到了公元1600年,明朝人口已經達到了達到了1.6億之多了。看起來1.6億似乎才有康乾時期的一半,但你要知道,當時已小冰河時期,各種自然災害不斷,在這種自然條件下,依然達到了這個人口,如果明朝沒有滅亡,到達18世紀的時候,人口一樣能夠達到3億!



所以人口的增長並不能成為一個政權治理國家著有成效的直接體現,而且還是封建王朝家天下統治下的國度。

因為當時中國人口的增長,並不是經濟直接跳躍式發展的結果,只是在原有農業經濟基礎上,因為一些能夠增產的農作物,加上相對穩定的社會秩序所形成的。換了這一時期任何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都是能夠做到的。

以人口增長來作為論據跟否定清朝康乾盛世的論點作論戰,這並不是一個能說服大多數人的角度,起碼我就沒有被說服。



要肯定康乾盛世,你起碼要拿他跟其他的有名的盛世做個橫縱向的對比,從政治生態,精神文化,經濟發展、軍事強弱諸多方面去對比才行。

歷史上西漢文景時期,東漢劉秀時期,唐初貞觀年間,北宋仁宗時期,明代洪武、永樂、仁宣時期,都不敢稱之為盛世,也只能叫大治。

怎麼到了康熙乾隆時期就是盛世了?

盛世盛在哪裡?有漢時絲綢之路,西域諸國莫不賓服之威嚴麼?有唐時萬國來朝,天可汗的氣勢麼?

想來叫盛世我是不服氣的,最多叫個康乾之治,不能再多了啊。


緣説


人口不是衡量國家和社會的主要標準,現在世界上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中有一半都是貧困線以下的,,,,

所謂的盛世是要有與其相匹配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面的興盛,滿清政權除了愚民政策,還有其繼承的元明兩朝的領土以外還為中國社會,和中華文明做了什麼有意義的貢獻?

“滿清誤我中華三百年”這可不是空話。自滿清入關到鴉片戰爭,中國社會本質上可有一絲進步和發展?

什麼嘉定三屠,揚州十日這些我就不說了, 滿清皇帝還自己誇自己文治武功,真他媽不要臉。為了表現自己搞個“千叟宴”,七八十歲的老人宴後還活著幾個?

至於近現代哪些丟人現眼的事情,割土賠款的 把國土當殖民地一樣說讓就讓,大炮一響就籤不平等條約了,,,,,(南京條約)

漢唐的強盛是全方面的,如果滿清因為人口多就能被稱為盛世的話,中華上下五千年有四千年都是盛世。


月光盒子小賽斯


因為血統罷。要是明朝有這樣的人口,那肯定被那些人捧上天。有人說,清朝閉關鎖國,但那是與時代發展比。如果和明或其他朝代比,那是前所末有的開放,否則,清末中英貿易差怎麼來的?

有人拿那馬什麼的外國人的記錄來否定,呵,他怎麼不看看,其他來訪者的記錄?一個被清朝欺負,寫這些來黑清不正常?馬可波羅傳記還吹噓,東方遍地黃金,你能信?

專制之下,無盛世,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但清確實屬於專制時代下的無可爭議的盛世。那些否認的,是什麼人?無非是一些想當明朝太監,或當明朝皇帝養豬奴的人罷了



我艾米超兇的


滿狗誤我中華!

第一,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讓中國錯過大航海時代。資本主義萌芽被扼殺,中國沒能趕上大航海時代的末班車,錯過轉型的最好時機

第二,大搞文字獄,讓中國知識分子思想僵化

思想僵化和失去自由,根本談不上什麼創新。甚至還不如以前的人會靈活貫通!正是文字獄所導致。而西方正是文藝復興時期,大量的創新湧現,為工業革命打下良好基礎。

第三,阻止科學技術在中國的傳播。

康熙皇帝本人雖然對科學技術很熱愛,但卻僅僅作為自己的愛好和興趣。禁止這些西方的科學技術在民間傳播和實施。而同時期的俄國!卻通過彼得皇帝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文化改革,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成功地解放出來,成為強大的國家。在國內進行了大力改革成為強國


醫學博士Andy


首先說人口增長並不是衡量盛世的唯一標準。不然的話非洲50年代初僅有2億人口,而今天的非洲達到了12億人,豈不是說非洲人生活在前所未有的盛世之中?

在說對康乾盛世的否定,這個實際上不是惡意的,而是說出了所謂康乾盛世的真相。



衡量盛世的標準歷來眾說紛紜,但是個人認為兩點是不變的;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思想活躍、文化繁榮;

經濟繁榮、社會穩定

這一標準,清朝顯然無法達到。

不可否認康熙的文治武功,但是清朝初年,國家社會長期處於戰亂之中,直至康熙上位之時也沒有改變,反而更是經歷了多次大戰。

也因此康熙在位期間為了保證社會穩定,閉關鎖國,禁止片帆下海。而且還嚴重打擊、壓制工商業,甚至還明確管理棉桑等經濟作物的種植地域。



反觀唐宋時期的盛世,根本不會抑制工商業發展,也不會管理經濟作物的種植地區。原因就在於社會有著豐富的物質財富,人民沒有掙扎在溫飽線上。

到了乾隆時期,所謂的康乾盛世的頂峰,絕大多數人口依然掙扎在溫飽線上,稍有災難便會流離失所。當英國的馬戈爾尼訪問中國時,看到的普通百姓,都是住著土牆圍成的草舍,面有菜色。等到馬戈爾尼等人把船上死豬、死雞扔到長江的時候,岸邊大批的中國人跳下水,爭先恐後的把這些東西打撈了上來。




思想活躍、文化繁榮

這個標準對於清朝來說簡直苛刻到了極點。

歷來的盛世根本沒有鉗制思想的情況,但是清朝為了從思想上牢固自己的專制統治,發動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文字獄,培養出了屈服於皇權淫威之下的官員,還有麻木無知的人民。也因為這次前所未有的文字獄,中國的知識分子被打斷了脊樑,再也沒有站起來。

而最令人質疑的是,歷來的盛世都是由後世的人來評判,好比帝王死後的諡號,由後人判定。反觀清朝的盛世,是乾隆在統一新疆地區後,由時任戶部右侍郎的于敏中率先歌頌乾隆開始,舉國上下掀起了歌頌乾隆的熱潮,康乾盛世從此誕生,顯然這時一場自己歌頌自己的事件。


所以康乾盛世並不是一個惡意否定,也不是所謂用現代標準評判古人,而是康乾盛世確實沒有達到應該有的盛世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