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好還是考研好?

釋懷134653855


保研!保研!保研!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接下來我要甩出理由了:

1、坊間流傳“保研豬”、“考研狗”的說法。當“考研狗”進入複習中後階段的攻堅期時,保研黨已經完成保研、只等明年去上學了。

較小的課業壓力+較多的空餘時間,有人瘋狂玩樂,有人實習兼職,有人繼續學習充電,可以自主選擇安排生活非常爽。

班上學霸們最晚的10月中旬也確定了保研去向。之後,當其他人準備考研的時候,他們到處旅遊到處嗨;當其他人準備考研的時候,他們兼職make money;當其他人準備考研的時候,他們畢業論文已經寫了大半;當其他人準備考研的時候,他們已經聯繫好了研究生導師。

2、保研的人已經算跨進校門了,考研的人還在校門外徘徊,而且有可能進不去,有風險有壓力。

3、保研看重專業課,輔以英語口試;考研看重專業課+英語+政治。

4、有保研資格可以參加多個學校的筆試面試,考研一次只能選一個學校。

5、有保研資格一定能讀研,最不濟也能在本校。考研不一定,如果第一志願不是本校,有考不上的風險,調劑的學校可能比本科學校還差。


雞兔同籠


保研和考研,是讀研的兩條途徑,路徑雖有所不同,但殊途同歸。要說保研好還是考研好,要看具體情況。

英語過六級(乃至高分通過,比如550分以上)、績點高、有競賽加分、有科研經歷及文章,等等,這些都是保研很需要的“硬件”。雖然這些項目並不一定都需要擁有,但無疑,擁有的越多,機會就越大,保研的學校也可能越好。

因此,如果希望保研成功,往往需要付出本科前面三年的努力,不斷地獲得那些“硬件”,然後在大四時拿到本校保研資格,就走上的保研的路徑,直到獲得被申請學校的複試機會,直到被錄取,這個路子才算成功。

而考研則不同。前面兩年多無需考慮,往往是大三下學期才開始準備,一般需要準備半年以上。期間的信息蒐集、選擇學校及專業、複習備考等,主要靠自己。到了每年的12月參加全國統一研究生招生考試,也就是初試,過關後次年三四月參加複試,複試結果出來,直到被錄取,這個路子才算成功。

所以,保研需要努力三年,但一旦拿到保研資格,一般都能成功,而且有多個選擇,有機會保研到很好的學校,本校往往只是保底。不過也有缺點,基本上保研只能是本專業或者相近專業,跨專業的情況不多見。而考研往往只需要努力不過一年,但結果很難確定,能不能成功,特別是能不能考上好學校,主要取決於備考情況,取決於個人能力,有時候還需要一點運氣;但是否跨專業則取決於自己,一般沒什麼限制。

綜合來看,兩者的差異在於:保研前面三年付出很多,如果能夠拿到保研資格,就容易成功,不過專業往往受限;而考研的努力主要集中在備考那段時間,但風險很大,勝負之數難料,不過完全可以選擇跨專業。如果只想讀研本專業(或相近專業),保研更好;如果想跨專業,特別是跨度較大,考研更可能實現。

不過通常來說,保研是一個更好的路徑,也更有機會並且可能更快獲得更好的結果,特別是打算讀研本專業的情況下。我是學金融的,本科母校是一所財經211,金融專業較強,在全國都有較大影響力,當年畢業時,我們那一屆總共有10多個本專業同學保研北大的金融專業成功,我們班上就有3個。遺憾的是,我沒有成功。後來自己考研,愣是考了兩次才成功。那些保研成功的同學就一點也不折騰,而我就硬生生折騰了幾年才跨進了燕園的大門。

所以,如果能保研,還是儘量保研更好。何況保研與考研本身並不衝突,保研的時間要早於考研,一般每年的11月份就能塵埃落定,而考研初試還沒開始,完全可以提前兩手準備,如果保研不成功,再參加考研也並不是問題。

個人看法,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風雨燕園之百二十載


假如把本科畢業升學念研究生比喻為一場體育競賽,那麼可以這樣講,保研就是在正式的比賽中勝出,直接入圍,而考研則更像是一場復活賽,屬於不得已而為之。



不同院校之間,保研的比例不太一樣。清華、北大本科保研率接近50%,而華東五校保研比例在30%上下,其他985院校也有10%以上的保研名額。需要指出的是,這個比例是指的全校平均比例,具體到不同的學院和專業,情況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像數理化這樣的基礎學科,保研比例較高,有的甚至達到百分之七八十。對於普通一本院校,保研名額相對較少,通常只有專業排名前十的同學才有機會保研。

但不管保研比例多少,能夠獲得保研資格的同學,都是學業成績相對優秀的學生,前三年的學分績點排名靠前。



從時間上來看,保研的同學,通常在大四上學期就得提交材料,聯繫導師,並最終確定錄取。考研則不然,大四上學期12月份才初試,下學期的三月份才複試,確定錄取的時間比考研的同學整整晚了大半年。在這半年的時間,保研生可以輕鬆地進行畢業設計、準備畢業論文,考研生則要緊張地考研複習。

但是,不管考研還是保研,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能考上,大家就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對於有志讀研的大學低年級同學來說,最好還是平時就認真學習,爭取保研上名校。當前的形勢是保研越來越普遍,考研上名校的難度越來越大,而且研究生需要聯繫導師,而導師的招生名額有限,既然保研生提前被錄取,好的導師也就優先被選擇了。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說一下自己的經歷吧,保研總體看前三年成績,而且自15年開始不區分保內保外,我算是藉著15年那場春風由河海到東南。

保研好處就是更加穩妥輕鬆吧,這也算是對之前努力的一種肯定;不好的地方,這可能是我個人問題,容易懈怠,我就是荒廢了一年時間,蠻後悔的,研究生入學後覺得有些基礎知識記不太清了,不像考研同學那麼清晰,不過補回來也蠻快的。

考研不太清楚,經過數月的複習,基礎知識應該是很牢固的,也很能鍛鍊人的意志,不好的地方大概就是就是風險吧,還有就是會很累,畢竟只能報考一個學校,不像保研可以有多個選擇,一旦失誤了可能只有調劑的機會了。

進去之後,基本就沒什麼區別的,各種待遇也基本一致(東南信息學院是如此,其他不瞭解)

總體來說,都不容易,今年研究生入學考試大概還有一個月,祝考研同學能順利進入理想大學。


王越超5


在給出我的選擇之前,我首先得說,這兩個,沒有一個是輕鬆的。

保研需要你前期長時間的積累,你的成績,你的獎狀論文項目,這個都是你能否保上理想大學至關重要的因素。這個需要你對你自己有明確的規劃,要剋制住自己的慾望,不能懶惰和懈怠。而且如果想保外的話,你可能需要一次又一次的面試,不停地奔波在各個地方。

考研更像是一個短時間的集中性的努力,它沒有那麼高的門檻,但這一點也意味著競爭對手會更多。在考研的這一段時間內,需要持之以恆地付出比保研更多的努力,就像高考一樣,而這時候你的很多同學可能已經保研或者找到工作,這更需要你去穩住自己的心態。很多考研到最後不是知識的問題,而是心態的問題。

保研可以選擇三個學校,但門檻更高;考研只能報考一個學校,風險更高,但是可以跨專業,門檻更低。

無論怎麼選擇,都要不斷努力,希望你有個好前程。


蘇蘇快跑


當然是能保研最好啦,因為保研能提前就確定自己到底能不能錄取,而考研不光需要備考。而且結果要比保研要晚半年左右。當然,我用這一包煙是一場持久戰,也許你從大一大二就得開始為保研做準備,好好表現,好好學習,儘可能的讓自己的成績提高多參加課外活動。啊,多拿幾個證書,因為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規章制度,加分兒的項目嗯嗯一開始的學習就帶有功利性。就是為了將來有一天保研的時候能保研。當然,當如果能保研成功。當別人複習考研的時候,你就可以放鬆很多。當別人在學習的時候你就可以玩兒了。也就是說在大二大三的時候別人在玩兒你必須好好學習,多參加活動,而當他們在學習考研的時候兒你就可以放鬆得到市場了。當然,在別人眼中你那時候是一個學霸。能夠得到學校的推薦參加咯。保研了基本上都是學霸類型的人物。



兩把刀


保研,就是對你四年大學本科學習優秀結果的一個肯定,屬於第一等。而考研就是被保研無情拋棄後不得不背水一戰的選擇,只能屬於第二等。其它任何答案,都是為了保全面子而在尋找為自己辯解理由!


海風吹拂你的臉


保研固然很穩很輕鬆,但是還是考研好 考研是一種經歷 只要你認真對待了,經歷過考研的人肯定不一樣 並且你有更高級別的選擇不是嗎 除非你的學校已經是你所學的專業的最好學校,

考研與保研的最大區別就是保研的學生不用參加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保研的這部分本科生稱為“推免生”,全稱“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考研和保研都需要複試,保研的複試一般在9-10月份,考研的複試一般在次年3-4月份。保研學生可以選擇保研到本校或者外校,但是保研到外校的名額一般比較少。


朝憶梨花暮憶雪ii


那絕對是考才能證明自己,你考過之後你才發現你之前大學學過的很多都是那沒學到位的這也是一種檢測,讓自己的定力毅力更強,保的話雖然少了很多坎坷但是會讓那些考進來的看不起,畢竟她們考進來都是憑實力一步一步過關斬將進來的,得到了各位老師的認可擁有絕對實力的證明這才是無上的光榮,現在不論考進來還是保進來都要交學費,關鍵是看你讀專碩還是學碩,獎學金也是公平競爭不存在保進來就一定有。


西MI


考研與保研我本人認為考研是實力保研是投機取巧。所以第一學歷的重要就在這裡體現。高考最公平。研究生學歷有水份。誰能說保研的就一定能能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