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疼是什麼原因?應該如何護理膝蓋?

李貴寶5


您好!請關注“懷賢健康”!懷賢健康集合三甲醫院骨科專家,在線為您解答各類骨科疑問及運動指導,讓您健身的同時享受運動的快樂。膝關節是人體內最重要關節之一,生活中可以引起膝蓋疼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良的行走姿勢和過度的身體負荷,都會造成我們膝關節的勞損進而產生膝蓋內側疼。下面為您介紹常見引起膝關節疼的原因,以及如何護理膝蓋,緩解疼痛。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1、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膝關節疼痛第一位的原因就是膝關節關節炎,由於年齡、內分泌、肥胖、創傷、關節異常等因素導致患上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膝關節軟骨磨損的結果。表現為膝關節會腫脹而疼痛,上下樓梯或長時間步行之後症狀加重,有時活動關節會有摩擦音,可能出現內翻畸形。

2、脂肪墊勞損

脂肪墊位於膝關節前部的間隙,有加強關節穩定和減少摩擦的作用,一般是由於外傷或者長期摩擦引起脂肪墊充血、肥厚併發生炎症,引起膝關節疼痛。這種損傷多發生於經常步行、登山或蹲起運動較頻繁的30歲以上人群,患者會覺得膝關節疼痛,完全伸直時疼痛加重,勞累後症狀明顯,但關節活動不受限制。

3、滑膜皺襞綜合徵

膝關節胚胎期原始隔膜退化不全形成滑膜皺襞,是殘留的正常化膜結構,常因劇烈運動、創傷、炎症等,引起膝關節疼痛,其主要表現以膝關節內側疼痛、活動受限為主,症狀類似於半月板損傷,無明顯特異性。

4、軟組織損傷

膝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是膝關節疼痛的原因之一,這些軟組織大致包括:膝關節周圍韌帶、半月板、肌腱等。通常在平常的運動中、外力的撞擊中容易受損,出現局部疼痛,活動受限的症狀。如韌帶損失表現為表現為劇烈疼痛、關節及周圍腫脹、皮下有瘀斑、關節有積液及活動受限;半月板損傷表現為關節疼痛,活動受限,走路跛行,關節表現出腫脹和滑落感,並且在關節活動時有彈響。

5、膝關節滑膜炎

滑膜炎導致膝關節疼痛是比較常見的症狀,由於外傷或過度勞損等,損傷刺激滑膜,滑膜受刺激後會產生大量積液,使關節腔內壓力增高,如不及時消除,則容易出現關節粘連,患者隨即出現膝關節疼痛、腫脹、壓痛、摩擦聲等症狀。

6、風溼性關節炎

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常見的症狀就是紅腫、灼熱、疼痛。風溼起病急,常常會侵犯膝蓋等關節,引起膝關節腫脹、疼痛。疼痛受氣候變化的影響比較明顯。

7、痛風性關節炎

尿酸過高,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囊、滑囊、軟骨、骨質和其他組織中而引起病損及炎性反應,形成痛風性關節炎,侵犯膝關節時就會出現膝關節疼痛、並伴有腫脹、皮溫增高等症狀。

8、鵝足腱滑囊炎

鵝足腱滑囊炎主要是長期劇烈運動或鍛鍊過度,造成肌腱可能與下方的鵝足腱滑囊過度摩擦,產生炎症的發應。表現為膝關節內側疼痛,晨輕夜重,膝關節活動受限,活動多時疼痛加重,休息後減輕,可有不同程度跛行,下上樓梯時尤為明顯。

膝蓋疼的常用護理方法

1、休息

急性疼痛時,要停止運動,及時休息,避免跑步、跳高、上下樓梯等關節負重運動,對於勞累,休息可以緩解症狀;對於損傷,休息可以避免關節再次受傷,緩解疼痛症狀。

2、冰敷

冰敷可以避免關節進一步腫脹,控制炎症,減輕疼痛,尤其對於運動後即刻產生的膝關節疼痛,可以選擇冰敷來緩解。每次冰敷15-20分鐘,每天3-5次。

3、口服藥物

若疼痛嚴重,不能耐受,可以服用非甾體抗炎鎮痛藥,減輕膝關節的炎症和疼痛,如塞來昔布。還可配合服用鹽酸氨基葡萄糖,增加關節的潤滑功能,從而減緩疼痛;也可外用活血化瘀藥物,消除關節腫脹、炎症。

物理治療具有消炎、消腫、促進血液循環、促進炎症的吸收、改善膝關節功能,有效地緩節膝關節的疼痛和僵硬感的作用,採用超短波、中頻電及紅外線、紫外線等方式。

5、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訓練

治療期間,應加強膝關節周圍肌肉訓練,對膝關節能起到穩定和保護的作用,還可以減輕關節症狀,緩解關節疼痛。通常採用直腿抬高、靠牆靜蹲等。

懷賢健康提示您:引起膝關節疼的原因很多,以上僅供參考,膝關節疼不能緩解者,建議找專業的膝關節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採取科學、專業的膝關節康復方案,提高膝關節恢復的效果。

希望以上解答能幫助到您!請關注“懷賢健康”,懷賢健康集合三甲醫院骨科專家,在線為您解答各類骨科疑問及運動指導,讓您健身的同時享受運動的快樂。


懷賢健康


膝蓋處有很多組織,這些組織被磨損、撕裂等就能導致疼痛,而一些全身性的疾病比如炎症、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膝蓋組織也會引起疼痛。具體而言,能引起膝蓋疼的原因包括:骨關節炎(老化磨損導致)、炎症性關節炎、滑囊炎、痛風和假性痛風、感染、牽涉性疼痛、半月板撕裂、十字韌帶撕裂、脫位和骨折、髕骨關節疼痛綜合徵(跑步者膝)、髂脛束綜合徵、貝克囊腫(膕窩囊腫)。


為什麼會膝蓋疼?

1.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就是關節處軟骨(能潤滑關節減少摩擦)被反覆使用造成磨損,使得關節處的骨骼直接接觸摩擦引起的。通常出現在65歲以上的人身上,但年輕人如果在膝蓋受損後仍然過度使用它也會出現骨關節炎。

患者會難以將腿伸直、彎曲,膝蓋也會僵硬,走動之後會變腫脹。

2.炎症性關節炎

自身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膝關節就會引起炎症性關節炎,包括類風溼性關節炎、狼瘡、銀屑病等。

而炎症性關節炎除了疼痛外,人可能同時出現疲勞、噁心、發燒等症狀。

3.滑囊炎

也叫做家庭主婦膝,因為患者經常跪著幹家務,滑囊就會反覆受到刺激而誘發炎症,導致膝蓋腫脹、僵硬、發熱或觸痛。

4.痛風或假性痛風

痛風石(尿酸鹽結晶)或焦磷酸鈣(假性痛風)累積到膝關節就能引起劇痛、紅腫、髮色、僵硬。

5.感染(膿毒性關節炎)

其他疾病或者膝蓋受傷導致細菌、病毒或寄生蟲在膝蓋處繁衍,就能引起關節感染即膿毒性關節炎,通常會快速發生疼痛,同時人可能候選噁心、發燒症狀,情緒也會很焦躁。

6.牽涉性疼痛

也就是說其他部位問題引起的假性膝蓋疼痛,真正的疼痛部位是背部、髖部或腳部等,但因為神經將痛感從一個區域轉移到另一個區域,所以造成了混淆,讓人誤以為是膝蓋痛。

7.半月板撕裂、十字韌帶撕裂

運動方向通常變化,比如打籃球或足球時,就可能系列固定和鏈接骨骼和關節的軟組織,比如半月板、十字韌帶以及肌腱等,從而引起疼痛。

8.髂脛束綜合徵

這是大腿外側的韌帶,當它因摩擦收到刺激或腫脹使就能引起疼痛,並蔓延到膝蓋。跑步、騎自行車、下坡時疼痛可能加劇。

9.髕骨關節疼痛綜合徵(跑步者膝)

常出現在女性和年輕運動員身上,是因為過度使用、髖關節和腳踝之間未對齊、大腿肌肉疲軟、膝蓋骨後方軟骨破裂引起的,也可能同時出現以上多種情況。

10.脫位和骨折

膝蓋處的骨骼斷裂或者脫位都能引起膝蓋痛,這需要立刻就醫。

11.貝克囊腫(膕窩囊腫)

膝蓋後方充滿液體的囊腔膨出,人會難以完全彎曲或伸直腿。


如何護理膝蓋?

護理方法包括經典的RICE法,即:休息、冰敷、包紮和抬高腿(抬高至超過心臟)。冰敷時可用毛巾裹住冰塊,放膝蓋上10-20分鐘,每天數次。

如果疼痛嚴重,可口服非處方非甾體抗炎藥物,如布洛芬和萘普生。

如果膝蓋突然劇烈疼痛,或者疼痛沒有好轉跡象或變得更重,請要儘快就醫。如果有需要還要上支架、打石膏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