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二戰時法國擁有強大陸軍,卻為何迅速投降呢?

suhuanxiong


二戰還沒有爆發的時候,法國當時的陸軍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在各大軍事強國中陸軍不管從人數還是裝備上都排名世界第一位。法國人敢號稱世界第一是有原因的。二戰沒有開始之前,法國擁有280萬軍隊,預備役300萬。法國陸軍擁有150以上口徑的火炮10000門,陸軍擁有120多個師,將近250萬人。法國陸軍裝備有坦克3000多輛,坦克不管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要比德國的先進。法國的索瑪重型坦克和B1重型坦克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坦克。還有不計其數的裝甲車輛和卡車。法國空軍當時裝備有2000多架各種型號的飛機,其中戰鬥機將近1000架,轟炸機300多架,法國空軍的裝備在當時的歐洲算是比較精良的。法國還有一隻實力不錯的海軍。但是為什麼法國會在戰爭爆發以後短短的40多天裡被德國擊敗。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法國準備不充分。德國在和波蘭的戰爭中勝利以後,法國高層人物德國不會對法國動武,麻痺大意,等德國人打過來的時候,已經晚了。還有就是法國菌多高層的戰術思想有問題,偏重於防守,對馬奇諾防線看的太重,認為只要守住防線德國人就沒有辦法入侵法國。等德國人繞過馬奇諾防線以後,德國人的裝甲部隊的閃電戰戰術,讓法國人難以適應,在等坦克的進攻下法國軍隊潰不成軍。當時的法國軍隊的高層軍官法軍戰術思想老化,故步自封,把先進的坦克分散配備給了步兵當做火炮和掩體使用,限制了裝甲部隊的使用方式。最後一戰時法國軍隊死傷慘重,軍隊普遍都有厭戰情緒,士兵都不想打戰,怎麼能不輸。所以結果就是德國用了43天就佔領了當時歐洲的第一軍事強國法國。


環球網


錯!法國雖然迅速投降,但是並不代表法軍沒有抵抗,也不代表德軍得來很容易。當時的德軍進攻法國以前有士兵280萬人,戰機3300架,火炮9000多門,坦克2700輛。而打完敦刻爾克之後,德軍坦克僅剩600輛,戰機2200架,火炮1600門。雖然人死得不多,只有十來萬傷亡,但是基本上所有除空軍之外的裝備損失超過3分之2;

法軍方面,發動戰爭以前有士兵330萬,戰機2200架,火炮14000門,坦克3400輛。打完戰爭後投降時僅剩戰機450架,火炮800門,坦克400輛左右,可以說法國也是拼到彈盡糧絕。只能說現代化戰爭的節奏快到難以形容而已。

至於說法國戰敗的主因實際上有兩個,一個是空軍確實實力不足,當時的德國空軍實在是太強大了,整個戰區的制空權全部在德軍手裡,法國本身是平原地區,沒有任何可以遮掩的地方,大量的法國重裝備被德國空軍消滅毀滅掉;另外一個則是指揮上的戰略戰術用錯,被德軍繞過馬斯諾防線,將英法聯軍的主力與法國本土攔腰斬斷,這使得英法聯軍在前線的部隊彈藥補給被切斷,打光了彈藥不得不投降。


優己


戰爭的結果在於人,在於統帥部,在於指揮員。不管你號稱世界第一陸軍,三百萬軍隊規模,一萬門先進火炮,三千多輛重型坦克,兩千多架戰機,一萬多輛裝甲車,更有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而結果五十天徹底亡國。縱看當時,蘇聯有朱可夫,德國有隆麥爾,美國有麥克阿瑟,不過此人後被我彭帥打敗。而法國呢?所謂作戰精英全部停留在一戰的思維,固步自封。作為統帥部,應該早在德軍閃擊波蘭時,主動出手,但是沒有,他想禍水東移,燃至蘇聯,擊垮捷克時,不舉動出擊,圍魏救趙,又座失良機。東方偉人為什麼將戰火止與囯外而抗美援朝就是先見之明,到此時,唯一的依靠就是馬奇諾防線了,法國幾乎傾盡兵力,更有英比盧相助,這就造成了縱深虛空。而德軍虛張聲勢,做出進攻馬奇諾防線的假象,暗地裡飛越阿登山,繞過防線,從背後痛擊英法,德軍把三十年積存的屈辱,發洩在對法一戰,其結果不用說,一敗塗地,伏首亡國。馬奇諾防線固然要守,但如學東方偉人,不傾盡重兵,開闢縱深戰場,敵動我動,就算德軍指東打西,越過阿登山,但也會遭到法軍合圍,防線部分圍援,做成關門打狗戰列,這就是西方軍事學院將孫子兵法列入教材的原因。


業餘文化愛好者劉浪


首先軍事上,二戰時期,法國陸軍的思維還普遍停留在一戰思維。戰法仍然停留在十多年前一戰思維,還是想的利用,堡壘,鐵絲網,加戰壕的傳統作戰模式。儘管也裝備了新式坦克,但是仍然把坦克當做配合步兵的武器,沒有大規模,集群化使用。面對德國人,地空協同,步坦協同,大規模集群穿插,根本就沒有應對措施。

其次政治上,法國一直與英國推行綏靖政策,企圖禍水東引,但是卻沒想到德國人與蘇聯瓜分波蘭以後,便直接調轉槍口,閃擊法國。

最後思想上,仍然把德國當做一戰戰敗國,極其輕視德國陸軍。傲慢自大,以為憑藉馬奇洛防線便可以高沈無憂。

於是號稱世界第一陸軍法國,很快變被德國打敗!





木易中則歷史堂


這就是閃電戰!二戰前期,德國通過侵吞捷克斯洛伐克。攻擊波蘭已經完成了戰爭總動員。反觀法國,英國也做了很多事情。但有時候對小國一個閃失就是萬劫不復。

這個閃失就是:抱著一戰的經驗不放。

在德國入侵波蘭時,英法兩國,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協調低地國家荷蘭,比利時的立場,得到荷蘭比利時的支持。一旦開戰,英法聯軍可以即刻進入這些國家。(這在後來顯示是最要命的)

如果按照一戰版本德國一旦開戰,英法聯軍進入荷蘭,比利時,戰爭就在這些低地國家打響,而法國北方最發達地區將源源不斷的提供武器,資源。海軍遠超過德國的英國將以最快的速度封鎖德國。結局將遠好於一戰,德國也許支持不到一年就會崩潰。

實際上德國開始的計劃也是這樣,提出了一個“毛奇計劃”翻版。但希特勒大怒,說:“一戰都打不贏,你以為現在更流暢的進攻就有希望嗎?下週我將拿出自己的計劃。”這就是曼施坦因計劃的方案。直到開戰前德國還在為如何作戰爭吵。

這時神助攻的一次事故中,德國把自己通過比利時的進攻計劃掉給了法國。法國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方案。德國發現,只要開戰,法國全部主力,包括預備部隊,全部進入低地國家。而法國本土只有2個師。這樣德國將軍們再也說服不了希特勒。於是一場世界上最完美的閃擊戰開始了。

當德國開戰時,低地防線英法荷蘭比利時聯軍打的還不錯。但另一邊德國突破法國阿登防線。這時法國本土已經沒有完整建制軍隊,而從防線撤兵也來不及。

這就牽涉到下一個問題:彈藥,油料消耗。防線上的法軍彈藥還是有的,但如果坐車回防油料去不夠。而德國的不斷突破,讓法國無法向防線軍補充油料,也就無法回防。這樣就形成了兩難局面:本土有足夠的武器資源,卻沒有卻沒有足夠的軍隊。防線有足夠的人馬,卻沒有足夠的油料補給。

這種情況下,繼續交戰法國只會失敗的更慘,為了抱住為數不多的權利,所以法國宣佈投降。德國由於法國具有足夠多的海軍,殖民地,也不想逼法國太甚。最終以法國割讓最富饒地區,軍隊退出英法聯軍,而接受法國的半投降。

這次戰爭的幾個提示:

1. 馬奇諾防線本身沒有問題,思想是問題。後面蘇德戰爭顯示,當裝甲師撞上擁有機動部隊配合的防禦工事時,進攻方說有多慘就有多慘。但不進行機動防禦,死守那就真是一個死字。

2.一定要留下足夠的預備隊。冷戰時期,蘇攻歐美守。與這時法德非常相似。歐洲以德國為前鋒遲滯蘇聯的進攻,只要蘇聯攻不垮即可,絕不反擊。整個法國作為預備隊,隨時補充防線。直到美國本土軍團到來才是反擊的時候。

3.不要拒戰。如果在波蘭戰役時,英法就進攻。

這是200個師兩面夾擊80個師。勝算多得多,可惜英法畏懼戰爭,妄圖禍水東引,導致自己輕鬆被滅。要不是美蘇力挽狂瀾,現在還有沒有這兩個國家都是問題。




yyyysssswwww


法軍的軍事思想還停留在一戰的塹壕戰階段,制定了嚴重失誤的D計劃。認為德軍只能按照斯蒂芬計劃沿著比利時或荷蘭盧森堡進攻法國,於是花費巨大資金和時間修建“馬奇諾防線”,但沒有料到德軍會在阿登森林方向進攻法國,結果,當德軍到達巴黎時,本來能夠與德軍一戰的法國陸軍主力還遠在比利時和馬奇諾防線上!


一杯陳年美酒


1940年5月德軍突襲比利時,翻越阿登山區入侵法國,直插馬奇諾防線背後。並迅速直插巴黎。在防守馬奇諾防線的法軍還沒有回過神來的時候巴黎就已經丟了。政府迅速投降。所以各位縱使法軍武器在好人數在多,也只是虛有其名罷了。就像明朝皇太極繞過山海關偷襲北京致使袁崇煥被殺。只不過幸虧救駕及時才得以保住京城不丟,而當時的法軍確是傻乎乎的守著防線任憑德軍繞後偷襲。致使政府瞬間投降軍隊也就土崩瓦解了


又一城698


當時法國的防守重心全部放在了馬奇諾防線,而且戰術思想還停留在一戰時期的陣地戰上,完全適應不了德軍的裝甲集團兵的閃電戰,而且德國還繞開了重兵把手的馬奇諾防線,這才導致了法國開戰一個星期就投降了。以上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一杯倒77


希特勒上臺之前也許法國陸軍能算上有一定實力但二戰之前也算不上第一!納希特勒執掌德國住在軍事上的發展單憑國與國之間相比在當時實質上已經沒有國實能比了


水雲間81706351


法國並不是無條件投降 它並沒有拼盡全力就妥協了 讓德國認為法國沒有了防務威脅同時對德國擴張認可 阿爾薩斯和洛林大區的德語區依舊沒有併入德國。法國北部和所有大西洋沿海地區被德國軍事控制 主要是防範英國海軍 法國人民依舊生活的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