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和《史記》有什麼不同之處?你如何評價?

瀚客書簡


《資治通鑑》和《史記》有很大的不同,一部是傑出的編年體著作,一部是傑出的紀傳體著作。《資治通鑑》的主編是司馬光,《史記》的作者是司馬談、遷父子。《資治通鑑》記載的內容是從前403年三家分晉到959年北宋開國前夕,而《史記》記載的內容是從五帝時期到漢武帝,不過後人對《史記》有續補,還記載了漢元帝、漢成帝時期的部分史實。

如果讓我來評價,《資治通鑑》和《史記》各有其優秀之處。《資治通鑑》並非是編年體的開創者,之前還有傑出的《春秋左傳》,但《資治通鑑》是將其體裁發揚光大者。所以後來又有《續資治通鑑》《明通鑑》等。編年體的優秀之處在於有明確的時間線索,相對於紀傳體的零碎,能讓讀者能夠迅速把握每年發生的大事。而紀傳體當然也有其好處,能夠針對人物、國家、制度的始末有頭有尾說清楚。

要說本人喜歡哪個,當然還是《史記》。《資治通鑑》實際上是司馬光寫給皇帝的政治教科書,而《史記》卻是太史公帶著“成一家之言”的使命感寫成的;《史記》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成為官修《二十四史》之首,影響力也比《通鑑》大;《史記》一直從遠古寫到當代,又可以說是當時一部真正的通史和百科全書,並不避諱當朝權貴,可謂史家風骨。而且《史記》很多今天已經是獨家史料。


林屋公子






飛天ZY漫雪


1《史記》是西漢時期司馬遷所著

《資治通鑑》是北宋時期司馬光所著

2《史記》是紀傳體史書

《資治通鑑》是編年體史書

3《史記》從黃帝寫到漢武帝

《資治通鑑》從三家分晉寫到宋朝建立前夕

4《史記》是正史,開正史先河

《資治通鑑》由於不是紀傳體沒有列入正史

5《史記》是司馬遷個人所著的通史

《資治通鑑》時司馬光主持多人編撰的

6《史記》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際,成一家之言”

《資治通鑑》是為了“鑑於往事,以資以政道”

司馬遷和司馬光被譽為:史壇兩司馬,《史記》和《資治通鑑》都是史學愛好者的必讀書。



心向青山


一、修史主體不同。《史記》是西漢司馬遷個人修史,《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持的官修歷史。

二、史書體裁不同。《史記》是紀傳體史書,《資治通鑑》是編年體史書。

三、史書記載時間段不同。《史記》記載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代的歷史,《資治通鑑》記載春秋末年晉國分裂到北宋建立的歷史。

四、目的不同。司馬遷編史的目的是為系統記載中國當時的通史,彌補沒有通史的不足,司馬光則是受皇帝委託修史,為的是給宋朝以後統治者提供歷史的經驗教訓。

五、詳略不同,立場不同。《史記》畢竟是個人修史,很多方面有史料不足的缺憾,但司馬遷基本上可以秉承客觀公正的立場,如把農民起義首領陳勝列入世家。《資治通鑑》史料更詳細,而且經過了反覆校對,嚴謹性更強。但司馬光等人畢竟代表官方,議史論事難免從統治需要出來,失去了客觀公正的立場。

兩部史書都是上佳之作,雖然各有不足,但卻在歷史上有巨大影響力。


羽書遲


資治通鑑和史記的不同之處在於司馬光以獨拜的視角以史記為籃本從緒了自皇帝至北宋年間的大政要事,史記是以人物傳記體的記事方式,,而資治通鑑是以單獨的王朝延緒式記年編史,,更據連續性,,資治通鑑,是以皇帝王公大臣,歷史史實為記實體的本記,,包羅萬向,極軍事地理人文外交後宮袂事為一體的全方位史書,,加上司馬光的獨特品論,更據吸引力,,,而史記是人物傳記體的一部史書,記敘了自皇帝開天劈地,到漢武帝年間約三千年的歷史,,是一部充滿正義和豪情的正史精典,,歷史十勺就是一部人間正氣王公大臣,人民百姓和姦寧小人,共同書寫的一部可歌可泣的史書,,,司馬光,司馬遷,,二位偉大的歷史學家,,,,


94310417小云


1、指導思想不同,司馬遷作《史記》時,儒家思想還沒有被官方認為正統,所以《史記》讀起來給人一種,思想豪邁、奔放的感覺。隱約有一種,個人英雄主義的思想在裡面。而司馬光在編著《資治通鑑》時,儒家思想已經深入人心,開篇就是“臣聞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儼然是一部以儒家思想為標準的施政理念參考書。

2、敘事形式不同,《史記》是紀傳體,《資治通鑑》是編年體。讀《史記》一篇文章就可以把一個人的生平全部看完,而讀《資治通鑑》卻是按照時間順序,將所有的事同時鋪展開來,經常需要前後翻閱,才能理清關係。

3、記載的史實時間段不同。《史記》從黃帝說起一直到漢武帝結束,而《資治通鑑》從三家分晉開篇,一直到北宋開國。


無論如何,兩者都是我國曆史上的最要文獻,都是後人“明興衰”的一面鏡子。絕對是值得一讀的曠世之作!


合貴之年說拾遺


《史記》是二十四史之首,對於中國的正史有開創之功,也是公認的二十四史當中,成就最高的四部史書之一,與《漢書》、《三國志》、《後漢書》並稱“前四史”。但《史記》其實還不算是官修的史書,而是太史公憑一人之力而著述的“野史”。但它的成就在中國歷史,乃至中國文化史,中國思想史上都是很高的。

首先《史記》開創了一種新的記實體裁——記傳體,以人物、家族或其他來進行分類編寫。這樣既便於檢索,又便於使我們在閱讀謀一細節方面,不至於非常麻煩。比如你要了解項羽,你就可以直接讀《項羽本紀》,而不必像讀編年體那樣,一頁一頁的翻查,這是很了不起的,這種體裁影響了後世大部分官修的史書,和民間創作者創作的野史體裁。二十四史全部是用這種體裁編撰而成的。

其次,太史公確立了一種褒貶的原則,雖然他沒有明確的說出這種原則,但是可以從他傳記的名稱上看出一些端倪,比如他把陳勝的傳記成為《陳涉世家》,把平民教育家孔子成為《孔子世家》,讓這些沒有權勢的人,與那些貴族平起平坐,這種思想放到今天,仍然是很了不起的。他還杜絕了中國自古“以成敗論英雄”的偏見,把項羽這樣的失敗者也描繪成英雄,要知道,他所生處的漢朝,可就是直接打敗項羽的劉氏政權,這沒有一點勇氣,是辦不到的,也體現了中國古代良史的操守。

第三,太史公做《史記》為我們記述了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使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脈絡得以存續,這樣的功績,他自己就是一個曠古爍今的英雄!!一個文明的英雄!!!

第四,太史公做《史記》還把一直瞧不起的四夷、商賈都納入歷史當中,這也為後世樹立了編史的典範,使後世的史家有了編寫的一些原則。他甚至把匈奴、朝鮮這樣當時認為的異族都考證出為華夏後裔,這個雖然引得後世廣泛的爭論,但是也體現出了太史公自己視各民族平等的意願。

其四,《史記》秉筆直書,幾乎沒有什麼顧忌,而是大膽的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在作品當中,這又讓人為他的膽氣豪氣叫好,當然,這樣一來,太史公的史記就有太多的個人色彩,作為史書來說,確實也算是“雙刃劍”。比如他在《孔子世家》中記載孔門弟子子貢,遊說多國,就明顯帶有後世縱橫家的色彩,雖然子貢以外交、言語為長,但這也太過精彩,精彩得讓人難以相信了(相關討論,有各種各樣的學術成就,大家可以參看)

再 來說說《資治通鑑》。《資治通鑑》是中國一部偉大的編年體的史學著作,主編是司馬光。這本書的題目是宋神宗親自題寫的,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這本書的目的,不是官修史書的目的,而是給政治家,作為治國理政的參考。它是繼《春秋》之後,第二部編年體的史學著作。上起三家分晉,下至後周世宗,也是綿延千年的鉅著。

這部史書最大的優點是用詞簡練,取證嚴謹,與其他史書相比,它的“怪力亂神”之語相對較少,而對史實的採信都是經過嚴格考證的,所以,後世都把它看成一部“信史”,即可以信任的歷史。不過這部書既然是給政治家看的,所以,他所記述的內容就相對窄一些,主要以國家興亡、國家政策、軍事、外交等方面的記述較多,而對文化、商業、農業等方面的記述相對較少。這部鉅著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美不勝收,那種簡約的筆法,精闢的概括,使人流連忘返的。

《資治通鑑》之後,也開創了中國史學的另一種風格,其後的《續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長編》,也可以非常明顯的感覺到司馬光為首的這一代史學家對後世史家的影響。

《史記》與《資質通鑑》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但都是我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這就是我個人對這兩部鉅著的評價。

謝謝!


白玉飛豬671


最近正在慢慢的看《資治通鑑》,《史記》沒有全面的看過,僅看過一些章節。我個人的理解是這樣的,《資治通鑑》有著明顯的傾向性,就是給帝王提供歷史得失的借鑑,著重在選人、用人、決策、修身等方面,所以選擇的歷史事例都是圍繞著這些方面展開的。《史記》更多的是集中在刻畫人物,用歷史事例來承託人物的特點。

這兩本書都非常的優秀,通讀任何一本都受益匪淺,而且兩本書的文字都很優美,都是了不起的著作,往往都用很簡單的幾句話就將歷史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


金粟曉清


首先,兩部書都是古代史學傑作,作者被譽為良史兩司馬。區別之處,第一,兩部書體裁不同,史記是紀傳體,開創了主流史學的體裁。通鑑是編年體,按年月記述了作者認為的大事。第二,論文字的優美,故事的可讀性,史記優於通鑑。論考證之嚴密嚴謹,通鑑勝於史記。第三,讀者不同。通鑑就是給帝王看的從政教科書,史記則不然。司馬遷更多地帶了個人的好惡,對帝王將相多有嘲諷。


12343150567


這是中國人必讀的兩本史書,都是濃縮了上千年的史事,不同是《史記》是從遠古寫到漢武帝,《資冶通鑑》是從周穆王寫到五代十國,它們的共同之處,濃縮了中國歷史最重要的大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