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為何不聯金抵制蒙古,反而與蒙古結盟滅了金國呢?

宋安之


公元1125年,在強大的女真軍隊的打擊下,遼國最後一位皇帝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兵敗被俘。強大的遼國至此滅亡。遼國被滅亡的最後階段,北宋與金國的“海上之盟“,違背宋遼澶淵之盟,與金國南北夾擊,對滅亡金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幫助金國將遼國滅亡的北宋,僅僅在遼國滅亡兩年之後就被金軍攻破了都城汴梁,宋徽宗與宋欽宗兩位皇帝也被擄到北方,皇室貴胄慘遭凌辱,後世把靖康之難的發生多歸罪與徽宗君臣的目光短淺,為了短期利益而忽視了虎狼一樣的女真人。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在北宋滅亡八十多年後,宋寧宗君臣不但沒有吸取徽宗的教訓,反而在蒙古伐金的關鍵時刻,聯合蒙古滅亡了金國,最後在金滅亡的45年後,也被蒙古吞併。是什麼讓大宋君臣再一次的重複當年的錯誤呢?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六年,親率大軍伐金,開始了為時24年的蒙金戰爭。首戰烏沙堡(今河北張北西北)獲捷;再戰野狐嶺(今河北萬全西北)、會河堡(今懷安東南),殲滅金軍大量精銳;又戰懷來(今屬河北)、縉山(今北京延慶),大敗金軍十餘萬;重創金軍於東京(今遼寧遼陽)、西京(今山西大同)、居庸關等地。後不斷改變戰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遼西地區。 這一年的金宣宗過生日,按照慣例前來拜壽的宋朝使臣餘嶸走到涿州就發現前方道路已被金軍封鎖。

很快,餘嶸得知蒙古軍隊正在大舉進攻金國,並且也知道了金國接連失敗,國內兵力已消耗殆盡。得勝的蒙古軍隊已經進入居庸關,包圍了金國中都,金國被迫宣佈戒嚴。忙於對付蒙古大軍的金國君臣,根本顧不上照顧來祝壽的南宋使團,餘嶸等人只好返回。並將金國蒙古開戰,並且被打的潰不成軍的消息,帶回了南宋朝廷。

此時的南宋君臣立即意識到當年遼國滅亡的歷史在重演,蒙古滅掉金國之後就會成為南宋的鄰國,此時如何處理與金國和蒙古的關係顯得非常的重要,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再來一次“靖康之恥”。朝堂上迅速分為了兩派,一派是以丞相史彌遠為首的扶持派,主張金國與南宋有唇亡齒寒的關係,如果金國滅亡,則南宋不保,應當扶持金國;另一派是起居舍人真德秀為首的強硬派,他主張停止對金國的歲貢,用節省下來的錢犒賞軍隊,整修武備。真德秀的主張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建議停止通好女真,不再繳納歲幣,同時派駐軍隊防備淮河沿岸。

就當兩派爭論不斷之時,公元1214年,成吉思汗九年三月,蒙古集兵於中都(今北京)城下。金國一時無法抵禦,遂遣使求和,奉獻岐國公主、金帛和馬匹無數,成吉思汗大軍同意了金國的乞和,引兵退出了居庸關。金宣宗完顏珣顯然是嚇破了膽,不顧左相徒單鎰反對執意將首都由中都遷往汴京,成吉思汗非常生氣,六月以金朝遷都南京(今河南開封)而“違約”為藉口,發兵攻打金國。同時派遣使者到南宋相約南宋一併攻打金國。

宋寧宗最終還是採用了強硬派的做法,表明不斷絕兩國的關係,但是確口頭上對金國要求減少歲幣,到隆興二年和議的數目:即歲貢銀絹二十五萬兩匹。為什麼宋寧宗會做出這樣的決議,這就要追溯到1194年宋寧宗趙擴繼位的時候,身為國仗的韓侂冑(tuō zhòu)獨攬朝政, 此人是當年北宋仁宗時期堅決抵抗西夏的大將韓琦之後,大概受家風影響,對侵略大宋的金國一直是強硬態度,他追封岳飛為鄂王,追削秦檜官爵,發動“開禧北伐”可惜最後因為軍事準備不足而失敗,不得已向金國求和,而就算那個扶持派的史彌遠當年為了達成合約,竟然把韓侂冑的人頭送給了金人,並且增加了歲幣的金額,最終達成合約,史稱“嘉定和議”。

而隆興二年的和議指的是隆興元年南宋最有理想和抱負的皇帝也就是宋寧宗的爺爺宋孝宗趙昚在位時繞過三省與樞密院,直接向張浚和諸將下達了北伐的詔令,南宋雖然不宣而戰但最終無法取得收復中原的目的,但是與紹興和議相比,南宋在隆興和議中的地位有所改善。皇帝不再稱臣,歲貢改為歲幣,數量也有所減少。讓金國重新承認隆興二年的和議,意味著不再向金國稱臣。有趣的是在自己被蒙古人打的滿地找牙的情況下金宣宗完顏珣不但不答應,反而因此震怒,竟然下令攻打南宋,於是第四次宋金戰爭爆發了。

這一次的結果與前三次截然不同,金國軍隊損兵折將,根本無法取得進展。四川方向,名將完顏阿鄰戰死蜀口,京湖方向,猛將黃摑阿魯答被俘。兩淮方向,時全更是“一軍全沒”。正如《金史》評價:“宣宗南伐,士馬折耗十不一存”,“國家精銳幾近喪”,“樞府武騎盡於南”。最終,迫於兩線作戰的壓力,只能放棄進攻南宋。

而金國軍隊的進攻,徹底把南宋推到了強硬派一邊,連“扶持派”的史彌遠丞相也同意了聯蒙伐金的策略,不僅堅決抗擊金軍南下,而且公開招納有相當實力的山東忠義軍,同時與西夏會師夾擊秦州、鞏州。此時的金國陷入了內外交困之中,四面為敵的境地,金宣宗最終於1224年12月去世,傳位給了兒子金哀宗完顏守緒,他的兒子總算是醒悟過來,嘗試改善與西夏、南宋的關係,可是已經完全來不及了,1234年在蒙宋聯軍重重包圍之下的蔡州城中,金哀宗完顏守緒傳位於東面元帥完顏承麟,自己則自縊於幽蘭軒,時年三十七歲。至此,立國一百二十年的金朝宣告滅亡。

所以縱觀來看,金國的最終滅亡的原因與其最後階段的外交政策沒不可分,金宣宗盲目自大,在蒙古來勢洶洶的情況下依然與西夏斷交與南宋結仇,實在是不明智的決定,但是那個時代決定了蒙古強大的戰鬥力,就像當年女真族那樣,2500人就消滅了契丹幾萬軍隊。一個民族的上升期是歷史不可逆的。即使南宋和金聯合抵抗,又能夠抵擋多少年呢?

而南宋之所以做出聯蒙伐金,而不是與金國一同抵抗蒙古的決定,除了因為北宋滅亡的仇恨之外,多次的金國南侵,尤其是在金國末期的南侵舉動,根本讓南宋無暇去思考旺季仇恨。這與當年的遼國還不一樣,遼國與北宋澶淵之盟後一直和平相處平安無事,但是金國滅亡南宋的心思一直沒斷過,就好像有一直狼要吃你家的羊了,一隻老虎要吃狼,你即使明知道老虎吃完狼也會吃羊,但是你第一反應只能是先打狼,而不是等著老虎先吃狼。所以南宋與金不存在聯合的可能性,與其於金國一起陪葬,不如趁機撈一點好處,走一步看一步了。


倫語說歷史


南宋的聯蒙滅金和北宋的聯金滅遼可不一樣,北宋當時的真的傻、真的天真,確實不清楚唇亡齒寒的道理,而南宋君臣是非常清楚的,並非記吃不記打,之所以還是選擇聯合蒙古滅掉金國,主要基於兩點:

1,靖康之恥不共戴天,宋與金之間有著深仇大恨,而與蒙古則並無嫌隙,滅掉金國、洗刷恥辱一直是宋朝子民的永恆目標。

2,南宋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所以他們本來是理智的,並未輕舉妄動,但金國居然主動進攻南宋,如此一來在宋金交戰的情況下,南宋忍無可忍也無需再忍,有北方幫手緩解壓力總是好的。

總體而言,南宋聯蒙滅金是沒毛病的,金國滅亡是板上釘釘的事,就算沒有南宋出兵,金也堅持不了多久了,而此時金國居然不知死活的主動攻宋,宋選擇滅掉金國也無可厚非。最後宋朝被蒙元滅掉,雖然很不幸,但和金國關係不大。


北宋一書生


宋分南宋北宋,分別經歷過三個時代的三國殺:第一北宋末年的宋、遼、金。第二、南宋時期的宋、金、蒙古。造成南宋不聯金御蒙,反而夾擊滅金的結果,完全是金國自己作死的原因,甚至可以追溯到金國立國的外交政策,到了金國的末年,金國的外交更是不知所謂,甚至愚蠢至極。南宋並非沒有有識之士,並非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究其根源,還是出在金國身上。接下來,咱們尋根溯源,捋一捋整個過程。

先講金宋的恩怨情仇:完顏阿骨打崛起之時,當時的態勢如下:金國崛起於北方,進遼經過三次關鍵的戰役:出河店戰役、黃龍府戰役以及護步答岡之戰,遼國的國祚基本上進入了倒計時。此時北宋統治者眼睛裡只有失去百年的燕雲十六州,壓根也沒想唇亡齒寒,完全沉浸在開疆拓土的夢境,趁機北伐想一舉拿下燕雲,完成宋太祖的遺願。然則,然並卵,被耶律大石一頓胖揍,老實了。這才有了宋金海上之盟,期望拿下燕雲十六州。

遼滅國後,金背棄盟約,挾大勝之威南下攻宋。這不能說金的外交政策有問題,但是金國完顏氏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實力。第一、金國崛起於東北,漁獵部族文明落後,進本還是奴隸制,滅遼的三大戰役結果看起來是摧枯拉朽,但是阿骨打自己心裡卻是戰戰兢兢,說白了還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反正是沒了辦法,只能造反衝殺。最早的出河店戰役完顏阿骨打只有三千多戰士,到最後滅遼的關鍵戰役護步答岡之戰也僅僅有兩萬女真戰士。滅遼不徹底,金國從立國到鼎盛到滅亡始終偏安東北一隅,原來遼國的蒙古高原到阿爾泰山一帶的始終沒有納入版圖,造成兩個結果,一耶律大石借屍還魂,建立西遼延續遼國的國祚。二、蒙古的逐漸形成最後給了金國滅國一擊。說道金國的戰力不是那麼狂,可能網友們有疑問,這個有事實證明。金朝也為了把蒙古併入版圖,在建國初期就和蒙古發生了第一次戰爭,女真戰士腐化嚴重戰力下降很快,雙方互有勝負。在金國建立才三十多年的時間裡,阿骨打的後代們便和一個生產力極度落後的遊牧部落簽訂了一份和平協議,並且還大興土木的修築長城來防禦對手,這就是金長城的由來。高估自己的結果就是撕毀協議,想一舉蕩平宋朝,破汴梁擄走宋徽宗宋欽宗二帝,對皇室極盡侮辱之能事,從此和宋朝結下了解不開的仇恨。這是原因一。


到了金國末期,蒙古崛起後,鐵木真經過沙狐嶺一戰,盡滅金國精銳幾十萬人,金國元氣大傷。成吉思汗西征後,金國統治者居然不趁蒙古精銳西征良機攻打蒙古,反而錯失良機,南下攻宋企圖把損失從孱弱的南宋身上找補回來。然則也沒佔到便宜,就這麼錯失了對付蒙古的良機。到了金宣宗完顏珣時期,金國的外交進入了完全混亂,完全是在作死。他先向蒙古大汗成吉思汗求和,又與西夏斷交,並且不顧左相徒單鎰反對將首都由中都遷往汴京,並且發動對南宋的戰爭,使得金國腹背受敵、並且內部也頻發叛亂,南遷後中都被蒙古所佔,北方領土失去控制基本算拋棄了,國家危在旦夕。此時,金國成為一個國土完全在中原一角偏安的少數民族政權。都城南遷汴梁,觸怒蒙古,慘被攻打。在蒙古崛起後,南宋並非沒有意識到蒙古的強大威脅,但是無奈金國太扯淡。南宋是被動挨打,且不論是否懂得唇亡齒寒,從南宋立國和金國的戰爭就沒停止過,要不是依仗長江天險堪堪頂住金國可能會有亡國之禍。說白了,金國始終視南宋是自己碗裡一塊肉,死不悔改;擺不正自己的位置,都快滅國了,還看不起南宋,還企圖通過進攻南宋鳩佔鵲巢,失去了祖地,失去了血勇,更嚴重的是失去了判斷的眼光;並且金國不講信用反覆無常,北宋怎麼被滅的?南宋怎麼敢還和它談什麼盟約。此為原因之二。

蒙古強大,南宋自然知道,但是畢竟還沒有直接接壤,身旁的金國想要自己的命,南宋別無選擇,只有團結所有力量滅金,報靖康之恥之仇。


歷史縱橫帝


為何南宋會與蒙古合作滅金?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南宋與金朝的恩怨遠遠大於與蒙古的恩怨,百年之前的靖康之恥猶在南宋百姓與統治者的心中迴響,如今看到金朝式微,南宋君臣豈能不痛打落水狗?

其次,南宋高層在當時並不是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但是金國在當時雖然在北面戰場節節失利,卻仍舊沒有把南宋放在眼裡,心裡打著取損於宋的想法。可是現實卻狠狠地打了金國的臉,南宋拒長江天險幾次打敗了金國的入侵,金國平白無故損失了大量財力物力,元氣大傷。南宋高層看到了金國的滅亡已經無力迴天,況且蒙古國的使者已經到來,許下了蒙古大汗的承諾與贈予的禮品,兩害之間,只能取其輕,這個其實也是南宋無奈之下的選擇罷了


文峰琦舞


南宋王朝,為什麼聯合蒙古滅掉金國呢!難道是靖康之恥無法釋懷,還是南宋的群臣不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我想更深層次的原因,要從當時的歷史情況去理解南宋王朝為什麼連蒙古滅金國,首先金國被蒙古人打的節節敗退,北方重鎮大失,但是當時的金國沒有認清事實情況。想要從蒙古人丟失的領土從南宋那邊獲得補償入侵南宋錯誤的政策,等到金國被蒙古圍堵在蔡州城才幡然醒悟,為時已晚矣,這時候的金國派出使節想要與南宋達成和平協議,共同對抗蒙古人,可以說黃瓜菜已經涼了。因為金國的實力只剩下蔡洲城一小塊的地方,還在金人的手裡,可以說此時的金國已經奄奄一息了,此時已南宋談合作,共同抵抗崛起的蒙古國為時已經晚了。因為南宋群臣知道,金國被蒙古滅亡是遲早的事情。假如現在南宋已金國聯合抗擊崛起的蒙古大汗國等於引火燒身,把蒙古人對金國人的怒火遷怒到南宋身上,不是此地白銀300兩嗎?等著蒙古人拿著藉口來攻擊南宋王朝嗎?南宋王朝在千鈞一髮之際作出審時奪勢的決策聯蒙滅金也是無奈之舉,但是也是一種最好的保護自己,不至於讓蒙古人滅掉金國之後迅速找到藉口攻擊南宋,在權衡利弊面前,南宋群臣在當時的情況下做出艱難的選擇,聯蒙滅金,是出於國家利益最大化的考慮。因為假如南宋不聯蒙.滅金等到蒙古滅了金國之後,蒙古就會把怒火遷怒到南宋王朝的身上,認為南宋王朝不識抬舉不以自己聯合滅掉深仇大恨的金國人,到時候就會以此為藉口,發動大規模南侵宋朝,到時候宋朝遭受損失將更大。


鐵木真165163663


南宋戀蒙滅金與宋朝在整個歷史上受金欺辱的歷史有關,宋朝是趙家天下,有過靖康之難,對南宋來說刻骨銘心。再者對蒙古南下侵略的認識不清,當時金國由強變弱,在蒙古鐵騎的進攻下,已經岌岌可危,而南宋聯盟滅金,更加快了金國的滅亡。金被滅後,蒙古帝國劍鋒直指南宋,南宋失去了金這個擋箭牌,便只有走向滅亡之路。歷史上宋與金有刻骨的仇恨,宋金戰爭連綿不斷,互有得失,但宋一直處於下風,領土連你丟失,不可能結盟,對抗強大的蒙古帝國。但南宋聯蒙滅金的策略,是個大錯誤,直接導致南宋早日滅國。

南宋建立後,宋朝曾注意到金國北邊草原蒙古這一隻新生勢力。但由於宋高宗無意北伐,在與金國達成《紹興和議》後,對於聯絡這一新生勢力去約束金國的策略便被放置下來。直到13世紀初成吉思汗一統蒙古部落後,發起了對金的戰爭。然而金國在經歷野狐嶺與會河堡會戰的失敗後舉國南遷,並且金國增兵固守關河,使得蒙古部隊束手無策,不得已成吉思汗率主力部隊西征。而此時國土大面積縮水的金國雖然抵禦住了蒙古的進攻但國內的糧食卻無法供應30萬大軍。對此金國的策略是——取償於宋,然而在對宋進行了7年的南伐後,金國不但沒有達到“取償於宋”的目標反而損失慘重,金國不得不承認金已經沒有和宋抗衡的能力。在金國南伐後,南宋雖然沒有落井下石,但宋金聯合抗蒙的可能已經沒有了。同時南宋為了減輕軍事壓力防備金國,積極與蒙古聯絡,兩國之間感情迅速升溫。直至公元1227年蒙古突然進攻南宋川陝戰區,四川制置使\t鄭損\t擅自做出了棄守關外五州(\t階州\t、成州\t、鳳州 、西和州、天水軍)的錯誤決定,致使自吳玠時代以來南宋經營百餘年的“三關五州”防禦體系徹底瓦解。宋蒙關係至此破裂,南宋開始堅定的為金國守住後門。

公元1230年蒙古再次攻打金國,但蒙古接連在慶陽、衛州\t、潼關\t等諸戰役中接連敗北。同時於成吉思汗臨終之時的遺言“假道於宋”的策略也被提上議程。成吉思汗死前將蒙古的軍政大權一分二。繼承軍權的小兒子拖雷在兩年的監國中使得蒙古迅速擴張,繼承政權的窩闊臺的位置並不穩定,雖然在中間人耶律楚材堅持執行“遺囑”下,窩闊臺才勉強得以登基。 顯然沒有軍權的窩闊臺位置並不穩定,所以“假道於宋”的策略被提上日程。可南宋不可能不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果然在蒙古兩次遣使向宋借道被拒後,窩闊臺命拖雷帶領3萬蒙軍強行借道

公元1230年,利州路安撫使兼知\t興元府\t郭正孫就根據蒙軍遊騎動向推斷出蒙軍必將由東道入宋境,但桂如淵卻接受了蒙軍“必自西入宋境”的錯誤意見。果然拖雷在公元1231年四月率軍由東道入宋境,拖雷入境後桂如淵怯戰,拖雷成功通過四川。在此緊急的情況下南宋下令京湖制置使陳賅領兵增援四川,然而陳賅只派遣3000宋軍前往金州。很快,蒙軍擊敗金州宋軍,迅速沿漢水直下京西南路,陳賅急調孟拱追擊蒙軍,但為時已晚,拖雷以成功進入金境。拖雷進入金境後發現自己竟然面對的是金國以逸待勞的15萬大軍,原來蒙古兩次借道被拒後此計已被公之於眾,並且窩闊臺沒有依計牽制住金國潼關的金軍。然而由於金軍的兩位統帥相互制肘,使得拖雷等來了一場救命的大雪。由於金軍進入中原已久,不適應苦寒氣候,反而在苦寒之地崛起的蒙軍十分適應,拖雷抓住戰機以3萬蒙軍於三峰山大敗金軍。三峰山一役之後,金國最後一支精銳部隊被消滅。

三峰山之戰後,金國基本以宣告亡國。此時的金國以沒有了作為南宋“唇”的實力,即使蒙古獨自也可將金滅國。此時南宋只有聯蒙滅金,通過聯蒙延緩蒙古南下,另一方面可以擴大地盤加強南宋政權的保護,但事與願違,金被滅後,南宋就直接暴露在蒙古鐵騎之下,滅南宋只是時間與策略問題了。



草原baihong


南宋與金的仇恨由來已久,靖康之恥歷歷在目,而且蒙古率先向南宋派出使臣表示要聯合南宋滅掉金,當時的南宋朝廷畏懼蒙古,而且朝中沒有優秀的大臣,無法正確判斷形勢,皇帝也無法作出更好的選擇,金國當時也已經是日薄西山,權衡之下南宋只能選一個相對弱的打,老虎和狼你會選哪個打呢?金國距離南宋更近,南宋朝庭寄望於聯合蒙古滅金後,蒙古會向西發展,這一切都是南宋一廂情願罷了,歷代少數民族政權都想入主中原


愛寵大將軍


看問題不能事後諸葛亮,首先對於提問打個比方。比方而已,如果美國同蘇聯作戰,而蘇聯又同中國作戰,美國實力最強,蘇聯次之,中國相比遜些,這時中國會聯蘇抗美嗎?肯定不會,不管什麼時候,什麼時代,領導層還是普通民眾都對直接的入侵者更加防範。我們是知曉後來南宋被滅這樣的事實才會有這樣的疑問,可當時的情況誰也不知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只想穩住現在的局勢。


鸞梟並棲


1、是受利益驅使,因為蒙古答應滅金後平分金朝財產,因此宋朝中有許多投機大臣認為能夠獲得較大利益。

2、南宋朝廷擔心不與蒙古合作,蒙古會遷怒與南宋導致戰爭。

3、南宋受金壓迫太久,南宋的統治者確實也想一雪靖康之恥。

4、受蒙古的欺騙,進而受騙上當。


大羅言酒


希望一群儒生能幹啥?還不如母豬上樹。宋朝就是奇葩,炎黃文明的分水嶺。衰落的真正根源!宋朝以前的尚武精神都丟失了,可恥的儒生,禍害千年!注意:是儒生不是儒家!孔老二不過是儒家的代表,並不是孔老二創建了儒家!這傢伙就是一個竊國大盜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