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水田“老套路”找到“新出路”

“這幾年搞稻蟹綜合種養,咱這水田裡的‘老套路’可是找到了‘新出路’!”剛從第二屆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論壇暨優質漁米推介活動大賽上捧得國家級獎項的五河縣上殿湖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曉鳳告訴記者,她們選送的無公害稻米成功獲得優質稻米“綠色生態獎”。作為我市第一批“吃螃蟹”的養殖戶,這幾年,楊曉鳳通過發展稻蟹綜合種養,成為當地響噹噹的水產養殖大戶。

記者昨日從市農林委獲悉,我市已出臺《蚌埠市加快推進稻漁綜合種養實施方案》,大力推進稻漁綜合種養,助力更多農戶“綠色”增收,力爭到2020年,全市稻漁綜合種養面積10萬畝以上,其中稻蝦種養面積8萬畝,與同等條件下水稻單作相比化肥用量與農藥用量平均減少50%以上;創建100個500畝以上百畝示範點、10個千畝示範片、3個萬畝示範區,力爭實現畝產千斤糧、畝增收千元的“雙千”目標。

“稻漁綜合種養串聯起水稻種植與水產養殖,通過實踐逐步形成了穩糧、促漁、增效、提質、生態的現代循環農業發展新模式。”採訪中,市農林委副主任楊雪晨表示,區別於傳統稻田種植,稻田為魚、蝦、蟹提供豐富的食物源和活動場所,魚、蝦、蟹為水稻除蟲、除草、施肥和中耕。還能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改善土地農殘、酸化、板結、地力退化等耕地老大難問題,生態效益突出。同時,稻漁共生互促,一水兩用,一田兩收或多收,優質稻米廣受市場歡迎,利潤豐厚,今年我市已新增稻漁綜合種養1.5萬畝,同比增長50%。

推進稻漁綜合種養,“以糧為主,生態優先”是前提。我市已將稻漁綜合種養納入鄉村振興戰略,結合土地整治規劃,以縣區為單位啟動編制稻漁綜合種養髮展規劃,懷遠縣、五河縣、淮上區及禹會區12月底前編制完成稻漁綜合種養髮展規劃。規劃編制包括合理佈局、鄉村振興、水系連通、道路建設、土地使用、倉儲加工、銷售渠道、品牌建設、技術培訓、休閒漁業等內容。

在農業部門的規劃裡,稻蝦綜合種養因市場前景和養殖效益突出備受“厚愛”。

“龍蝦產業對於蚌埠人來說,是一種情結,更是一個時代的印記。”市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鼓勵餐飲企業流轉土地發展稻蝦養殖,組織餐飲企業與稻漁綜合種養基地對接發展訂單生產,打造龍蝦餐飲品牌,同時還將探索通過舉辦產業論壇、龍蝦節等方式打造蚌埠龍蝦品牌。建設五河、懷遠小龍蝦倉儲配送點,建設2個以上小龍蝦集散交易中心,實現集約化經營。同時,還將開展稻漁綜合種養市級以上知名品牌認定,加速構建稻漁產品“互聯網+”營銷模式,組織規模企業與電商平臺合作,開展線上線下融合經營。

產業的持續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為此,我市明確從發展用地、整合涉農資金、提高保險覆蓋率、強化資金投入等四大方面支持產業再上“新臺階”,建立從養殖、加工、流通等全產業鏈條的政策扶持體系,對符合縣區稻漁發展規劃,養殖規模連片200畝以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顯著的各類經營主體進行扶持。貧困村、重點幫扶村和到戶產業扶貧項目發展稻田養殖不受補貼面積等條件限制。

記者 楊露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