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德國兵臨城下,莫斯科紅場大閱兵照舉不誤,這招險棋說明了什麼?

金秋紅葉5


1941年11月7日是蘇聯十月革命節同時也是國慶日24週年紀念日,但是這個日子並非像以往那樣在祥和的氣氛中進行,而是在蘇聯生死存亡之際。正是在半年前,法西斯德國悍然出動400多萬大軍向蘇聯發動了突然襲擊。措手不及的蘇聯被打了個鮮血直流,戰前組建的現役部隊基本上被打光,納粹德軍很快橫掃整個蘇聯歐洲部分。至革命節前夕,百萬德軍的鐵甲洪流距離蘇聯首都莫斯科最近的地方只有30公里左右,德軍飛機已經逐漸開始空襲莫斯科,莫斯科危在旦夕。

受戰爭慘敗和德軍兵臨首都的影響,莫斯科開始出現了一些慌亂,因為有謠言傳說德軍坦克即將衝進莫斯科,緊張氣氛也幾乎到了令人難以忍受的程度。城內的居民因為出租車和公共汽車都被軍方徵用,只好步行上下班。有的人衝進商店搶劫生活用品,甚至連政府運載食品的卡車也不放過。還有的布爾什維克黨員暗地裡偷偷燒燬黨證.....

為了應對緊張局勢,蘇聯最高蘇維埃政府做了兩手準備,一是將大部分政府機構和外國駐蘇聯外交使團全部遷往古比雪夫;一是在首都下達戒嚴令,號召首都全體軍民積極動員起來與軍隊一道殊死抵抗德軍,同時對於搞破壞的敵特分子予以嚴懲。

在蘇維埃政府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下,莫斯科的人心漸漸穩定。不少男性市民主動要求加入民兵組織,這其中包括了工人、工程師、科學家、作家、政府職員和學生。至10月底,參加保衛莫斯科的民兵達到4萬餘人。女性市民則投入到修築防禦工事和生產各種防禦工事所需的各種材料,僅僅在莫斯科外圍晝夜不停參加構築防禦工事的婦女就有45萬人。

即便如此,莫斯科的局勢還是越來越緊張,軍民們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困難。大量的煤電資源被運用到軍事工業,普通住戶基本不供電。不少市民在德軍飛機轟炸下拆卸首都的大型廠礦企業向東部疏散。

面對嚴重的局勢,作為蘇聯最高領導人的斯大林,在拒絕了與政府機構一道遷往古比雪夫的建議後毅然決定留在莫斯科繼續指揮戰爭。同時他也看到,莫斯科的人心雖然暫時穩定,但是還需要鼓舞士氣以便進行接下來更為殘酷的戰鬥。而且,斯大林還要讓世界知道,儘管蘇聯已經付出了屍山血海的巨大代價,還是要堅持抵抗下去,他本人將要和首都莫斯科共存亡!

這就需要一個公開而又引人注目的儀式!一年一度的十月革命紀念日閱兵式,將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在敵人百萬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搞大型閱兵式,卻還是有極大地風險。儘管負責整個戰役的西方面軍總司令朱可夫大將向斯大林保正由於德軍遭受重大損失最近幾天不會發動進攻,但是空中的危險確是防不勝防。從10月份到11月月初,德軍空襲莫斯科達72次,出動飛機超過4000架次。雖然蘇軍防空部隊進行猛烈抵抗,但還是有上百架敵機闖入莫斯科上空,甚至還把炸彈扔到了蘇維埃政府所在地——克里姆林宮。為了防備萬一,蘇軍最高統帥部從參加莫斯科戰役的幾個方面軍中抽調了一部分殲擊航空兵部隊加強莫斯科的防空。同時做好保密工作,受閱部隊都是從莫斯科前線抽調,但是這些部隊直到快要開進紅場前才知道真相。

這次閱兵就陣容來說確實是歷次蘇聯紅場閱兵中最簡陋的,但卻是最為成功的一次。現場紀錄片通過膠片迅速傳播到正在各個戰場作戰的蘇軍部隊,很多心情沉重的蘇軍戰士在看到閱兵式上通過莫斯科紅場的蘇軍部隊和最高統帥斯大林慷慨激昂、鼓舞人心的講話,都受到了極大地鼓舞。前一段恐慌的情緒也都基本克服,高喊著“俄羅斯雖大,卻已無路可退,背後就是莫斯科”在冰天雪地中繼續同納粹德軍殊死拼殺。


大將軍威武8


前蘇聯在77年前,也就是1941年斯大林時代隱蔽在日本蘇聯情報人員蒐集到了納粹德國希特勒準備入侵蘇聯絕密消息。之前雖然蘇德簽定了互不侵犯條約,作為最高統帥斯大林還是做了最壞打算。定在1941年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盛大閱兵,並通過無線電臺向全世界直播。此去閱兵直接開赴前線,就連希特勒都被蒙了,直到聽著蘇聯士兵呼喊:鳴啦嗚啦才明白他的計劃被斯大林識破了。斯大林的這次紅場閱兵是面對法西斯德國幾十萬裝備精良師團沒有被嚇倒,通過閱兵提振蘇聯紅軍士氣,因為是戰鬥民族,當時情況危險又威急作為最高統師斯大林心裡明白但他更相信自己的這個決定正確和所有受閱紅軍一定能戰勝德國納粹侵略者。事實也正如斯大林預料的一樣。紅場閱兵開赴前線成為世界經典戰例。莫斯科紅場經歷了大小200次閱兵儀式。俄羅斯總統普京為了紀念1941年斯大林那次閱兵在77週年紅場上出現了身穿蘇聯紅軍當年的衣服和騎兵坦克兵等方隊以示紀念牢記歷史。





喀秋莎61589681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因為斯大林懂得宣傳和士氣的重要性,這是他的高明之處。

薩沙最近看了一本日本作者寫的甲午戰爭的書。

戰爭中的日軍很驚訝,因為其實清軍傷亡並不大,很多所謂大戰不過傷亡幾百人甚至幾十人。

為啥?就是清軍士氣低落,對前景不看好,一旦日軍殺到附近,清軍就跑了,丟下大量武器和輜重。

日軍認為,清軍數量和武器裝備並不亞於日軍,雖然指揮官比較無能,士兵作戰戰術呆板,但絕非不能打。

然而,平壤戰役打了一二天,清軍就放棄平壤潰敗,一路站不住腳,逃了數百公里到鴨綠江才停下來。而日軍在平壤繳獲了大量新式武器裝備,很多比日軍的都要先進,把日軍都看傻了。

薩沙上面說的這番話什麼意思?

就是如果軍隊沒有士氣,沒有鬥志了,尤其指揮官失去信心,戰爭就輸定了。

所以,紅場閱兵就是這個目的。

雖然德軍已經殺到莫斯科外圍,距離莫斯科不過一二百公里,而且紅軍不斷轟炸,但蘇聯人並不怕。

我們敢於冒著被轟炸的危險繼續閱兵,以表示我們蘇聯軍隊和政府都在正常運作。

這對於民心士氣是有極大鼓舞的。

其實,10月15日,蘇聯開始從莫斯科撤離國家機關和工廠,後來連列寧的遺體都車走了。

當時莫斯科周邊官兵和民眾很惶恐,推測斯大林等人已經逃到西伯利亞去了。

這次閱兵穩定了軍心,也是莫斯科保衛戰勝利的重要因素。

話又說回來,閱兵其實很危險。

因為德軍的大型轟炸機,還是能夠趕到紅場轟炸的。

即便有1到2架投彈,也會導致密集方陣的紅軍大量傷亡。

實際上,此次閱兵也是很倉促的。28467名蘇軍官兵參加,很多士兵滿臉灰塵、衣著邋遢,閱兵現場也比較混亂,徒步方陣的隊列也並不整齊。因此被有些史學家戲稱為紅場閱兵史上最“不堪入目”的閱兵。

但蘇聯人就是這麼野,我就不怕死了,你能把我怎麼樣?

說白了,德軍沒有蘇軍兇,所以最終才敗了。

斯大林就說過:“這個非常時期的閱兵,不亞於增加幾個師的軍力。”


薩沙


說起二戰就不得不提起蘇聯莫斯科紅場大閱兵,

1941年6月22曰深夜,德國希特勒戰爭狂人大舉進攻蘇聯,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1800公里的戰線全面鋪開發動突襲,希特勒集中180萬兵力,1700輛坦克,14000門火炮,1400架飛機向莫斯科進攻,蘇聯紅軍全線敗退,28個師被殲,70個師人員死傷過半,德國近衛軍巳經攻進斯大林格勒,兵臨莫期科城下,全蘇聯危在旦夕,

斯大林被激怒了,在克里姆林宮裡暴跳如雷,發誓要堅決徹底全部的消滅德國法西斯,1941年11月7日上午,天上下著鵝毛大雪,蘇聯莫斯科紅場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閱兵式,幾十萬蘇聯紅軍雄糾糾氣昂昂的組成方隊通過莫斯科紅場,接受了戰爭之神斯大林元帥的檢閱,斯大林檢閱完部隊後直接由朱可夫元帥帶向了戰場,

在閱兵式上斯大林發表了著名的演說,紅軍和紅海空軍的戰士,指揮員和游擊隊員,全世界都注視著你們,你們進行的保家衛國的戰爭是正義的解放戰爭,前進!



隨著檢閱部隊雷嗚一般吼出烏拉烏拉,在閱兵進行曲中,幾十萬部隊邁出整齊的步伐越過紅場直接開赴前線,氣勢如虹排山倒海,、三個月不到的時間就把德國法西斯趕出了蘇聯,斯大林由此成為了蘇聯的民族英雄,全世界的民族英雄。


永遠是學者


1941年11月7日的莫斯科城,德軍正在上演著兵臨城下,而此時的蘇軍則是人心惶惶,因為這場戰爭進行的太快了,蘇軍短短几個月時間裡,上百萬大軍在德軍的打擊之下潰敗,大量的國土被德軍佔領。戰前蘇軍又是進行過大清洗。所以可想而知當時蘇軍的士氣已經是低迷不已,按照當時的說法來說,莫斯科每天都籠罩在恐懼之中。

而且當時不少謠言直指斯大林,說斯大林已經秘密出逃到西伯利亞,還有就是德軍的猛攻之下,很多人居然出現了投降言論,認為為了減少傷亡,應當接受德國的條件。然而這種悲觀情緒,都讓斯大林一場閱兵給終結了,因為斯大林喚起了蘇聯人民的鬥志,讓他們想起了他們光輝的歷史歷程,堅定了抵抗的決心。

斯大林在閱兵中的出面,讓崇尚強人政治的蘇聯人民看到了希望,在終結了流言的同時,也表明了斯大林的抵抗意志。就像斯大林發佈227號命令時說的一樣,蘇聯人民有著這麼多的歷史英雄人物,但是如今面對侵略者,卻有不少人選擇了投降。在這種鼓舞下,蘇聯軍民開始了同仇敵愾。

這次閱兵的意義到底有多大,實在是很難說,在當時那種情況之下,斯大林確實是十分的膽大,因為稍有不慎,那麼蘇聯高層就有生命危險。不過這場閱兵還是達到了理想的效果,當斯大林有些雄偉的身影出現之後,蘇聯軍民熱淚盈眶,連最高領導人都不畏懼生死了,蘇聯軍民自然也能為蘇維埃而戰。


小司馬遷論史


多數人都是在答非所問,都在反覆說閱兵的好處。

其實莫斯科紅場大閱兵說明了蘇聯決策層對德軍情況吃的很透。

閱兵固然能提高士氣,好處很多自不待言,其壞處也是極大的,大概如下:

1斯大林等領導人出場,遇到徳軍轟炸炸塌主席臺,可能一下蘇聯中央領導人就一窩端都炸死了。

2斯大林等領導人出場,受檢閱部隊中有可能有斯大林大清洗的受害者,德國間諜,烏克蘭民族主義者,民族主義者摻雜其中,經過主席臺的時候有可能會突然開槍或開炮,實現刺殺薩達特樣的奇蹟,一舉消滅蘇共中央。

3人群中有可能有反對者或者間諜使用迫擊炮攻打主席臺,或者在主席臺下暗藏炸藥。

4有可能受到德國彈道導彈的打擊

一旦蘇共中央被通過上述各種打擊形式一舉團滅,蘇德戰爭的歷史就有可能改寫!

對於這種情況蘇聯中央也是進行了充足的考慮

1,首先已經知道德軍前線的飛機數量不多,又選擇在天氣條件特別惡劣的日子進行,從而避免了德軍的大規模起飛轟炸。

2提前組織了嚴密的防空網配合大量的戰鬥機,進行防空

3派出情報部門清查德軍間諜,避免間諜為德軍飛機導航,以及使用爆炸物威脅主席臺的安全

4對參加檢閱的軍隊,行嚴格的政治審查,並且不允許攜帶彈藥

5通過情報已經獲取德軍的導彈並未進入實戰化,從而不必擔心德軍的飛彈威脅

6因為距離較遠,經過研究確認主席臺不太得勁超遠程巨炮的打擊範圍內

7閱兵的時間嚴格保密,時間非常短,儘量填減少德軍空軍的反應時間,即使不過天氣惡劣強行起飛轟炸也在閱兵結束之後才能趕到。


超甲巡2


《亮劍》中李雲龍說過:

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麼的強大,就算對手(方)是天下第一的劍客,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

斯大林的這次紅場閱兵,確實有點亮劍的意味。這次亮劍,不僅僅是亮給德國人看的,同時也是亮給蘇聯人看的。


1941年11月7日,對於蘇聯來說,這是特殊的日子,這是俄國十月革命勝利24週年的紀念日,按道理來說,應該是舉國同慶的日子。然而,蘇聯人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德國數百萬大軍已經入侵蘇聯,並以摧枯拉朽的姿態瀕臨莫斯科城下,德國的先鋒部隊距離莫斯科已經不到200公里的路程。

斯大林在這種情況下,堅持在莫斯科的紅場舉行閱兵,很符合斯大林一向來的鐵血手腕。其實斯大林此舉應該還是冒著比較大的風險,畢竟在這個特殊年代,莫斯科可能會存在著德國的特工,斯大林出現在閱兵儀式上,極有可能成為特工刺殺的目標。


但是斯大林還是堅持舉行了閱兵,並出現在閱兵儀式上。

斯大林此舉,無非想表明態度。既是向德國人表明自己的態度,也是在向全蘇聯人表明自己的決心:血戰到底,絕不退縮!

雖然斯大林因為其鐵血手腕,現在的評價不是那麼好聽,但是在紅場閱兵這一件事情上,他確實是表現出來一個國家領袖應該有態度。這一次閱兵,應該來說是極大的鼓舞了士氣,讓蘇聯人挺過寒冬。

這次紅場閱兵,被人稱之為俄國(蘇聯)歷史最狼狽不堪的閱兵,沒有整齊劃一的軍陣,也沒有光鮮亮麗的軍服。


但就是這支剛剛從紅場踏過的部隊,直接奔赴了第一線,創造了一個冬天的奇蹟。


胡史亂翔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下令德軍從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的1800多公里戰線上發動突襲,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戰爭初期,蘇聯損失慘重,28個師被殲,70個師人員武器損失過半。

時間臨近11月,德軍集中了180萬軍隊,1700輛坦克,14000門火炮,1400架飛機向蘇聯首都莫斯科逼近。這當中德軍的先鋒機械化部隊距莫斯科僅有25公里。

11月1日,朱可夫在回答斯大林關於是否能在紅場舉行閱兵式時說:“納粹德軍在最近幾天內沒有力量發動大規模進攻,他們在10月份的作戰中遭到了極其嚴重損失,現在正補充人員兵力和調整部隊的部署。但是

德國軍隊能夠而且肯定要進行破壞行動。”

但是斯大林仍然決定要在11月7日,十月革命紀念日這一天,在紅場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為了防備在慶祝活動中遭到空襲,從其他方面軍調來兩個師的空軍保衛首都莫斯科的防空。而且朱可夫向斯大林保證,決不讓一架納粹德國轟炸機飛到紅場的上空。

閱兵式如期舉行,阿爾捷米耶夫中將任檢閱總指揮,布瓊尼(1883—1973)元帥檢閱部隊。

斯大林站在列寧墓的觀禮臺,激動地對受閱部隊發表了歷史性的演說:

“紅軍戰士、指揮員和政治工作人員、男女游擊隊員同志們!全世界都注視著你們,把你們看作是能夠消滅德國侵略者匪軍的力量。處在德國侵略者壓迫下的歐洲被奴役的各國人民都注視著你們,把你們看作是他們的解放者。”“這一群喪盡天良、毫無人格、充滿獸性的人恬不知恥地號召消滅偉大的俄羅斯民族,消滅普列漢諾夫和列寧、別林斯基和車爾尼雪夫斯基、普希金和托爾斯泰、格林卡和柴可夫斯基、高爾基和契訶夫、謝切諾夫和巴甫洛夫、列賓和蘇利柯夫、蘇沃洛夫和庫圖佐夫的民族,德國侵略者想對蘇聯各族人民進行殲滅戰。好吧,既然德國人想進行殲滅戰,他們就一定得到殲滅戰。

在演說的最後,斯大林列舉了俄國的偉大先驅者和民族英雄的名字。

斯大林的講話結束後,紅場上,口號聲、掌聲連成一片,全場都在高呼:“烏拉!”

閱兵結束後,參加閱兵的數十萬官兵隨即開赴前線,所以這既是一場閱兵儀式,也是一場壯行儀式。

在閱兵方陣前往紅場的路上,不少的士兵滿臉灰塵、衣著邋遢,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兒。閱兵現場也是比較混亂,由於各種原因分列式的徒步方陣也極不整齊。但儘管如此,這場閱兵仍然被稱為“冬天神話”,因為它點燃了一個國家的鬥志,儘管天氣極度寒冷,但每一個蘇聯人的內心都是熱情高漲。

當閱兵開始後,無線電波把閱兵的消息從紅場傳到世界各地,當然也包括德國柏林。在沒有人向他彙報此事的前提下,希特勒也從收音機裡聽到了這個消息。希特勒立刻命令手下接通位於莫斯科前線的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部。他先是嚴厲訓斥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馮·包克元帥,然後要求德國空軍第2航空隊司令接電話,給後者1小時贖罪時間,要求將莫斯科閱兵現場炸得片甲不留!

儘管當天下著鵝毛大雪,天氣並不適合飛行,但德軍飛機還是強行起飛了,當它們接近莫斯科上空時,遭到蘇軍殲擊機和高炮部隊的猛烈阻擊,甚至有多架蘇軍米格-1殲擊機直接撞向德軍飛機。結果,沒有一架德軍轟炸機能飛到紅場上空,倒是有25架飛機被蘇軍擊落,剩下的機群只好悻悻地逃回基地。

1941年11月7日的莫斯科紅場大閱兵,在德軍大軍壓境、兵臨城下的壓迫下,數十萬蘇聯軍人在斯大林的號召下,頑強地進行了閱兵儀式,這其中還包括在神不知鬼不覺情況下從前線調來的幾個步兵營與民兵團。這場大閱兵點燃了蘇聯人民反擊法西斯的鬥志,增強了戰鬥必勝的信心,驅走了對納粹德國的恐懼,在抵抗德國侵略的戰鬥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不得不說作出這一英明決定的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是當之無愧的蘇聯民族英雄。

原創作品,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1941年6月22曰,納粹德國希特勒大舉進攻蘇聯。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1800公里的戰線全面開戰。納粹德國集中180萬兵力,1700輛坦克,14000門火炮,1400架飛機同時向蘇聯西南邊境進攻。經過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經過基輔保衛戰,蘇聯紅軍全線敗退,28個師被殲,70個師人員死傷過半,德國近衛軍巳經攻至距離莫期科城不足2百公里。

在這種軍隊節節敗退,士氣需要提振的關鍵時刻,蘇聯情報人員得知日本不可能進攻西伯利亞,蘇聯可以抽調50萬大軍用於西南方向。而德國法西斯侵略者,閃電襲擊蘇聯,閃電襲擊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西南重鎮基輔,兵臨莫斯科城下。希特勒為首的法西斯德國成為驕兵的情況下,斯大林審時度勢,決定於1941年11月7日上午,蘇聯莫斯科紅場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閱兵式,2.8萬名紅軍戰士雄糾糾氣昂昂的組成方隊通過莫斯科紅場,接受了戰爭之神斯大林元帥的檢閱,斯大林檢閱完部隊後直接由朱可夫元帥帶向了戰場。

莫斯科紅場閱兵不是蘇聯的意氣用事,而是斯大林審時度勢作出的英明決策。為了閱兵,加強了莫斯科的防空力量,使得德國轟炸機無法到達紅場上空。通過閱兵方式,大量調動部隊,瞞天過海地瞞過了德國軍人,順利通過了部隊的調整,也是蘇聯勝利的一個原因。同時麻痺了德國軍隊,提振了蘇聯士氣,為徹底打垮德國法西斯奠定基礎。

有的說,是斯大林走的一步險棋,不該在哪個節骨眼上舉辦閱兵儀式。取得勝利實屬僥倖。其實不是這樣。儘管德國從1941.6.22日開始採取閃電戰術襲擊蘇聯,從1800公理的蘇德邊境上發動進攻,但是自從打贏了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基輔幾個大城市大戰以後,德國在距離莫斯科成200公理的地方圍困幾乎三個月,但是不能前進半步。說明蘇聯軍民同仇敵愾,誓死捍衛蘇聯獨立自主。

總之,我覺得斯大林的決策的確需要勇氣,的確是冒著德國可能飛過來的炮火,但是斯大林經過周密計算,精確謀劃本次閱兵,應該是有備無患,應該是瞞天過海,應該是最好的實現了戰略轉折。如果把本次閱兵僅僅作為一次獨著險著,那麼就是小看了戰神斯大林!


zhuqinglin


德軍如猛虎出山,猛攻蘇聯。

一路勢如破竹,幾百萬蘇軍被殲滅。

蘇聯已經決定,將古比雪夫作為備用首都。

部份機關和單位開始搬遷至古比雪夫。

若德軍集中力量,一鼓作氣兵鋒直指莫斯科。

按當時情況,莫斯科無法守住。

蘇聯將古比雪夫作為備用首都,不失一步好棋。

但是希特勒缺少戰略眼光。

烏克蘭基輔地區,擁有蘇軍重兵集群。

儘管該重兵集團戰鬥力下降明顯,被動挨打,沒有翻身希望。

但要殲滅,還需一步步走。

希特勒猴急猴急。

將古德里安重裝甲集群,從進攻莫斯科方向調回,轉而協助圍殲基輔蘇軍的德軍。

古德里安冒然犯上,反覆陳述快速擊破莫斯科蘇聯守軍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希特勒來了狠勁,強令古德里安重裝甲集群轉攻基輔。

莫斯科防守的蘇軍,當面壓力減輕。

蘇軍大本營,利用德軍攻擊莫斯科遲滯的有利時機。

加強調兵佈署。

同時緊急調動俄遠東地區的冬季作戰軍團。

加緊趕赴莫斯科,準備莫斯科會戰。

但是這些佈署軍民並不知曉。

免不了擔憂。

故,斯大林同志,高瞻遠矚。

特殊時期,採取特殊措施。

參戰的將士,由斯大林親自檢閱,然後直接開赴前線作戰。

一來,提振士氣。

二來,鼓舞人心。

斯大林同志,首創。

獲得極大的成功。

故,非常之時,出非常之舉。

#凌遠長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