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學界的巨大損失:華裔科學家張首晟意外離世

今天(12月6日),據多家權威媒體報道,著名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享年55歲。根據張首晟家人和物理系的電子郵件通信得知,他此前一直在和抑鬱症做鬥爭。

對於大多數公眾來說,也許在這則消息出來之前,都少有聽過這個名字。但在學術界,張首晟可謂是成名已久。

國際科學界的巨大損失:華裔科學家張首晟意外離世

開掛的人生

1978年,文革後恢復的第一屆高考。年僅15歲的張首晟靠著父親給他買的一套高中自學教科書通過了當年高考,進入復旦大學物理系學習。

他曾說過,“之所以大學選擇物理系,是因為在那個信息很封閉的年代,我們都知道楊振寧、李政道獲得了諾貝爾獎,為中華名族爭了一口氣,就是衝著榜樣的力量做的選擇”。當然,此時的張首晟還不知道,日後他會與楊振寧有一場非凡的緣分。

國際科學界的巨大損失:華裔科學家張首晟意外離世

在復旦,他只上了一年學。因為他的高考成績非常優秀,一進學校就已經被內定成了赴德國留學的人選。

在德國柏林大學他學的是理論物理,就是楊振寧李政道的專業。勤奮的他僅花了三年時間就完成了規定五年的學制。但是臨近畢業,他卻有些不知所措,因為理論物理的就業面太窄了。彼時剛滿19歲的他,第一次開始考慮到前途問題。

讓張首晟下定決心走科研之路的,是哥廷根大學旁的一塊埋葬了許多物理學家的墓地。這塊墓地上每個人的墓碑都沒有墓誌銘,只有一個他生前發現的公式。

國際科學界的巨大損失:華裔科學家張首晟意外離世

比如海森堡的墓碑上是“測不準原理”,玻恩的墓碑上是“波函數”,奧托哈恩的墓碑上是一道核反應公式。

一個樸素的墓碑,一個簡單而普適的公式,這才是人生最高境界。從此之後,張首晟決定要把自己畢生的精力貢獻給物理學研究,特別是理論物理學的研究。

國際科學界的巨大損失:華裔科學家張首晟意外離世

但是成為楊振寧弟子後,楊振寧並不支持他搞理論物理研究,而是推薦他去搞凝聚態物理。

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楊振寧先生推薦張首晟去搞凝聚態物理。理由是這玩意方興未艾,發展特別快,很適合年輕人去搞一搞。

雖然最初大惑不解,但張首晟還是去做了。1987年,孤身出國7年的張首晟獲得了博士學位。畢業後他並沒有立刻去申請教職,而是到了IBM做高級研究員。此時他在半導體領域已經深耕多年,頗有建樹,也受到了當時斯坦福大學物理系主任朱棣文的賞識。於是隨後1993年他就到了斯坦福,1996年年僅33歲的張首晟就被評為了斯坦福終身教授。

國際科學界的巨大損失:華裔科學家張首晟意外離世

2006年,張首晟提出了拓撲絕緣體理論的材料實現方案。在此之前他首先提出了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當然這也是張首晟首先預測存在的,並被《科學》評為 2007年 “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 之一。

因為這兩項理論發現,張首晟在2010年拿到了歐洲物理學會頒發的歐洲物理獎;2012年拿到了美國物理學會頒發的凝聚態物理最高獎奧利弗巴克利獎和狄拉克獎;2014年拿到了美國的富蘭克林獎;2017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按照規律,量子霍爾效應和分數量子霍爾效應都已經獲得了諾貝爾獎,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會不會延續這個神話呢?也許只是時間問題。

國際科學界的巨大損失:華裔科學家張首晟意外離世

除了科學家身份以外,張首晟也是一名投資人,他於2013年創立了丹華投資,專注於投資最具顛覆性的創新科技和商業模式,並搭建起斯坦福、硅谷和中國的橋樑。

無論是作為科學家還是作為投資人,張首晟的一生無疑都是非常成功的,他的逝世也是國際科學界的巨大損失。

謹以此悼念這位傑出科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