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書|2018年11月推薦書單(社科類)

點擊上方“蓑翁論書

”藍字,即可關注本公號。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王明珂《遊牧者的抉擇》(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臺灣著名歷史人類學學者王明珂先生的一部代表作的最新再版。作為在歷史學和人類學之間遊走的學人,本書的研究分析兼具這兩大學科的視角與方法。之於人類學,王先生從自然地理環境、人種劃分、族群文化與身份認同等多個方面,講述中國北方遊牧民族形成與發展的淵源與特點;之於歷史學,王充分吸收拉鐵摩爾、巴菲爾德等中國邊疆史和內亞史學者的過往研究成果,結合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之間交流互動的數千年曆史,來闡述遊牧民族的歷史發展規律,以及其與華夏文化的我者與他者之間的融合和轉化特點。之於上述方面的精湛分析,本書足以成為中國邊疆史、民族學和歷史人類學領域的一部必讀之作,值得推薦。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椰殼碗外的人生》(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著名政治學、民族學學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回憶錄。作者無意於在這本篇幅不長的小書裡,面面俱到地回憶自己的一生故事,而是選取對於自己的學術研究影響深遠的若干個生命片段,從容加以記述。這些回憶與記述的核心線索是個人的生活經歷與教育背景,對於自身學術研究視野與成就的制約,以及作者不斷衝破這種制約和舒適區的諸多努力。通過本書,不只可以瞭解安德森的個人生平與學術研究的關係,也足以管窺其治學理念與生命觀念,值得參考。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美)艾爾曼《從理學到樸學》(江蘇人民出版社):美國學者艾爾曼的一部代表作。儘管研究對象是清代的考據學派,其副書名也提及“思想”二字,但本書無意參照代表性學者的思想概述這一中國國內之於思想史的傳統寫法,而是致力於從知識社會學的角度,介紹與分析清代考據學派的整體思想面貌,及其產生、發展與衰落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其從社會空間、社會關係網絡和社會角色定位等角度,對於考據學派的分析,很有新意。更為難得的是,本書秉承著美國的中國研究作品敘事流暢,強調可讀性的優點,讓看似詰屈聱牙、讓人生畏的考據學派思想,變得清晰而生動,從而能夠贏得大眾讀者的傳播與接受。這樣一種以社會文化史方法來重寫思想史的方式,非常值得學習和參考。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美)羅茲曼(編)《中國的現代化》(江蘇人民出版社):這可能是國外關於中國現代化研究最系統的一部專著,同時也是江蘇人民出版社海外中國研究叢書推出的第一本書,紀念意義非凡。本書彙集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等一流學者的集體智慧,從國際環境、政治結構、經濟發展和文化教育等多個層面,考察中國從晚清到改革開放前夜歷時兩百年的現代化進程,分析詳實,立論客觀。對於中共建國前三十年的貢獻與錯誤,講述得尤為精彩。更為重要的是,本書給出的一整套觀察視角和分析框架,非常值得從事現代化研究的各個學科的作者參考。在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之際,再來讀這本成書於改革開放之初的著作,仍然會覺得獲益良多。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法)朗西埃《歷史的形象》(華東師大出版社六點圖書):法國當代學者朗西埃的一本最新小書,圍繞作為史料的藝術作品展開。一方面,朗西埃強調藝術作品對於歷史的展現與遮蔽,有其自身的言說邏輯,這樣的表達主體性,打破了正史試圖一勞永逸建立起來的共識。另一方面,他又強調過往歷史的人工建構性,而作為藝術作品之一的影像作品所記錄的,是沒有經過主觀篩選的真實,是真正的歷史的記錄載體。這樣的論斷頗具啟發性,而朗西埃在上述兩方面觀點之間形成的張力,同樣值得玩味。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美)倪雅梅《中正之筆》(江蘇人民出版社):一部典型的美國中國研究視角的藝術社會史論著,與今年國內引進出版的《文化中的政治》一書類似,旨在分析藝術作品背後的政治權力與意識形態博弈。作者的研究有三個層面讓人印象頗深。第一是關於顏真卿書法作品背後的政治思想與價值觀傾向的精彩分析;第二是從傳播社會學視角,對顏真卿書法作品經典化過程的詳細考察;第三是在對顏真卿書法藝術的研究分析中,大膽運用個人生活史和精神分析的方法。上述三點在國內的藝術史,尤其是書法研究論著當中,至今仍不多見。正基於此,本書的方法論與範式意義不容小視。除此之外,優美的文筆與流暢的敘事,也能為本書在學術場域之外,贏得相當一批讀者。值得推薦。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黃琪軒《政治經濟學通識》(東方出版社):一本上佳的關於政治經濟學的通識讀物,從個人、階級、國家、制度這四個方面入手,系統地梳理政治經濟學發展史上的諸多經典學者與經典文獻,並且將這些文獻綜述,分門別類地融匯在一個又一個跟日常生活和當代時事緊密相關的問題與案例當中,進行清晰而細緻的串講。對於政治經濟學學術史上各個立場與傾向的學說和觀點,基本上能夠做到客觀平實、相對平衡地予以介紹。非常適合對於政治經濟學感興趣的讀者,也適合用作進一步閱讀政治經濟學經典論著與文獻的索引性指南。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呂新雨《學術、傳媒與公共性》(華東師大出版社):呂新雨老師的一部重要論文集的最新修訂版,匯聚了她二十多年傳播學研究歷程中的代表性論文,其在中國新紀錄片研究、傳播政治經濟學、文化研究、以及學術與政治關係等主要研究方向上的代表作均有收入。個人最喜歡解讀王兵導演的紀錄片《鐵西區》和精讀馬克斯·韋伯作品的那兩篇文章。呂老師對中國革命傳統的正視與挖掘、對於消費主義和商業主義的尖銳批判,以及站在真正的公共性立場上的獨立發聲,都理應贏得尊重和更多的關注。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傅謹《草根的力量》(三聯書店):一本出色的藝術社會學論著。關於台州戲班的田野調查做得深入而紮實,其進入田野現場內部的能力和觀察的細緻豐富程度讓人歎服。關於國營劇團和民營戲班的差別分析很有意思。作者立足於田野調查素材展開分析,而不是生搬硬套既有理論的學風讓人敬佩。儘管距離初版問世已有十多年,但仍然堪稱戲劇與社會研究領域最好的原創論著之一。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李貴連《1902:中國法的轉型》(廣西師大出版社新民說):

北大法學院的李貴連老師之於中國法制史的一部最新力著。之於史學,作者在梳理大量第一手史料文獻的基礎上,為讀者清晰勾勒出從1902年開始的晚清新政當中,中國法律的現代轉型之路的細節詳情與種種艱難;之於法學,作者在對於大量史料的分析推演基礎上,明確指出中國法律轉型背後強烈的工具理性色彩,以及政治權力對於法律建構與轉型的巨大影響。如今百年之後,再讀那些禮法之爭與變革困境的舊事,讀史憶今,實在讓人慨嘆不已。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夏春濤《太平天國與晚清社會》(北師大出版社):

中國社科院的夏春濤老師十多年間關於太平天國曆史研究的論文集,文筆通達流暢,考據清晰明瞭,既涉及太平天國時期的婚姻狀況、廣西社會生態、南京城變遷等社會史的題目,也包括洪秀全與洪仁玕的重要人物分析、太平天國時期的權力格局等傳統政治史的命題,都分析得深入而精彩。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作者能夠擺脫過往革命史觀的既定框架,對太平天國時期的利弊得失,給予非常客觀中立的分析與判斷,考慮到作者在社科院的身份,這一點著實難得。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嚴翅君《偉大的失敗的英雄》(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江蘇省委黨校的嚴翅君老師在其博士論文的基礎上形成的專著,研究主題是張謇與南通區域早期現代化的成敗分析。由於作者在攻讀區域社會史的博士之前,一直從事哲學的教學研究,因此本書以思想史層面的分析作為主線,著重剖析張謇的南通城市建設思想當中,傳統倫理、道德和規範的影響,與跟現代化相對應的平等、法治和理性化精神之間的矛盾與張力,進而將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作為解釋南通早期現代化失敗的主要因素。作者將日記、書信、檔案等社會史史料,以及關於張謇和南通發展的各類二手文獻,梳理統合在一個思想史分析的大框架之下的做法,值得學習和參考。時至今日,本書仍然是張謇和南通區域發展研究領域最重要的參考文獻之一。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美)萬志英《左道》(社科文獻出版社甲骨文):一本典型的美國中國研究路數的作品。考察對象儘管聚焦於中國民間的財神信仰,但作者卻是將其放置在從殷商到清代中後期這長達三千多年的中國宗教文化與信仰變遷的大背景下加以考量。作者的敘述通俗而流暢,而字裡行間,國家與社會的西方社會學的典型理論範式還是清晰可見。一方面,是國家政權對於民眾信仰的規訓與教化;另一方面,卻是民眾因貪圖財富和安樂人生而引發的對於財神信仰的種種引申、維護與延續。整體而論,儘管理論範式相對陳舊,但在可讀性與學術性的結合方面,仍然堪稱一本開卷有益的佳作。

(本書單所收書目,全部來自蓑翁在十一月份讀過,並且評星在四星或以上的思想社科類書籍,點評僅代表個人觀點,供書友們參考。)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蓑翁論書,微信號: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個人原創作品發佈平臺,從書出發,暢談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與藝術,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轉載、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郵件[email protected]或者加我私人微信號:batongyang(註明“蓑翁論書”粉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