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1431个好友,只有1人给我点赞

1

每个人对于朋友的定义,确实都不一样。

有的人喜欢那种呼风唤雨的感觉,身边一群人围绕,每天热闹非凡,微信里无数个群,每个群的人都添加一遍。

有的人就安静一些,不善交际,觉得知己更重要,在有话想说的时候时时刻刻都找到一个倾诉对象,说错话也不用担心。

对朋友的定义,谈不上谁对谁错,只看你是如何的人。

但很显然,朋友也分性质和等级,随着年龄的变化,友谊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人的成长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年少时,朋友就是身边的同学,大家没什么特殊目的,单凭感觉交朋友,这时的朋友还算真心。

第二阶段是刚进入社会时,每天忙着立足和追梦,忙着结交朋友,就会认识一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也分不清楚谁是真朋友。

第三阶段是成家后,到了一定年纪,人就要回归家庭,另一半和孩子成为生活的重心,和朋友也越来越疏于联系,大家都重新规划了生活圈子。

都说友谊地久天长,但现在人们的感觉是,许多所谓的友谊,不过也是塑料。

大家都在各自的世界里,折腾着,成长着,忙碌着,顾不上别人。

2

人脉不是人情,人情最难偿还。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很奇葩的付费课程,题目就很吓人:偷窥了王思聪的朋友圈,我才明白,你的朋友圈就是你的阶层。

广告文案大致意思是,你的朋友圈加到越多高价值人脉或客户,有更多社会地位高的好友,那么你提升阶层和成功的机会就更多。

这个课程会告诉你一些方法,让你通过一个软件进行搜索,就能找到王思聪、马云等等大咖的QQ或微信,粉丝想要找到偶像的微信也不在话下。

在这个软文里,同样也用了这句话:朋友多了路好走。

文章里说,想要快速活得成功,就是靠人脉,用人情敲开成功之门。

乍听之下还算有道理,但却忽略了一个问题是,人脉是简单加个微信就能建立的吗?

我曾遇到过很多人,在酒桌上多喝了几杯,就口若悬河,拿起手机翻通讯录展示,说自己人认识某某大咖,是谁谁在同一个群,炫耀自己广交好友,圈子高端。

但实际上,你把人家当好友当人脉,有没有想过那个人把你当做了什么?

人脉这件事,是不靠谱和不牢固的社交关系,有句话说,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人脉可以随时建立,也能顷刻崩塌。

只要微信点个删除或拉黑,这个人脉就断了,特别容易。

而且,人情这件事,实际上是非常难偿还的。

人际交往,从来都是你来我往,哪怕朋友之间也是如此,人情和借钱一样,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你遇到困难总是求助他人,一次两次可以,但你从没有帮助别人,却总是要求别人帮助自己,时间久了,那人也会多心,甚至会误解你。

所谓朋友,从来不是人脉的同义词,更不是人情。

而你欠什么,也不要欠人情。

3

朋友不分多少,只要干净就好。

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一种感受是: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了。

现在,请你看一下你的微信通讯录,你有多少好友?

我揣测一下,几百人应该是有的,或者动辄上千人,还有的更夸张,一个微信号5000好友上限已经加满,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小号。

你再想一下,你能够真正称得上朋友或知己的,有几个?

我再揣测一下,5、6个应该是有的,有的人更善于交际,几十个也在常理之中。

网络上最普遍的观点是:人会因为某些原因,和真正的朋友也会疏远。比如生活压力、环境和心态的转变等等。

但今天,我给你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友谊纯洁度。

有一个公式是:真正的朋友÷通讯录好友=友谊纯洁度。

我们假定,你真正的好友是20人。

在你的通讯录还没有大批量好友之前,你或许有200好友,用20除以200,友谊纯洁度是0.1。

现在你的微信好友数是800人,再套用这个公式,友谊纯洁度是:0.025。

如果你的微信好友数字是2000人,友谊纯洁度是:0.01。

当真正好友的分子数不变时,分母值越大,友谊纯洁度越低。

圈子越大,也就意味着越混杂,想要分辨真伪就会越困难。

在你认识的人不太多之前,识别真正的好友其实并不难,也因为人少,你能从十几个人里找到一个真正的朋友,感觉还算踏实。

但现在,你有了大批量的微信好友,要从上千人里找到几个真朋友,困难度就会大大增加,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知己,可想而知心有多累。

当这些人乌央乌央都停留在你的社交圈内,你就会无法分辨出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

有时还会把真朋友归于不想再联系的名单之内,分母值越大,那微小的分子数就会越不值得一提。

所以,你总会感觉自己没什么朋友。

不是朋友少了,而是圈子杂了,不干净了。

4

你的朋友,最后走散了吗?

网络上有太多人都在感叹,自己和朋友渐行渐远。

这其中,也有自己的原因。

之前在朋友圈流传过这样一张截图,有人说:我不喜欢主动找别人聊天,但我又很期待别人找我聊天,但是我又不愿意一直聊天。


朋友圈1431个好友,只有1人给我点赞



将自我的社交方式被动化,等着被联系,又不想一直联系,成为了很多人的社交现状。

间歇性需要别人,又间歇性嫌弃别人。

前几天微博上还有一张图,也格外扎心:


朋友圈1431个好友,只有1人给我点赞



年轻的时候,觉得喝顿酒大家就是真心朋友。

现在,想约个吃饭,都会说改天和有机会。

昨天我看到一个广告短片,虽然是广告,但是内容依然真实。

你的朋友圈,还有朋友吗?

和昔日最好的朋友们,除了集赞、外卖红包的转发,再没有任何的聊天记录。

朋友圈1431个好友,只有1人给我点赞


我们藏起了真实的感受,用点赞表达了所有。


朋友圈1431个好友,只有1人给我点赞



通讯录越挤,心里越空虚,想要找好友说说话,又怕打扰到别人,于是作罢。

朋友圈1431个好友,只有1人给我点赞


甚至,面对好朋友,我们都不再有了解的资格,因为他们设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见。

朋友圈1431个好友,只有1人给我点赞


从之前的无话不谈,到之后的无话可说。

朋友圈1431个好友,只有1人给我点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你不再是故事的参与者。

5

朋友,成为了年轻人口中很少再提到就微笑的词汇,反倒变成了一种调侃,变成了泛泛之交的代名词。

我们散落在这个世界上,为了工作而奔波,加班到深夜,独自生活,焦头烂额面对生活的压力,连哭的资格都没有。

我们总是害怕失去,也害怕自己的窘态被别人看到。

我们在朋友圈里装作岁月静好,在生活里感叹人间不值得。

我们在别人面前强颜欢笑,也在朋友面前保持镇定。

我们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一座冰山,却也会在夜深人静时,想起曾经的友谊,唏嘘不已。

我们称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只是这成长啊,需以记忆为痛点,方能让人醒悟。

不是所有的人,都配称之为朋友,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如表面上装作对你漠不关心。

人生应该是一个取舍的过程。

只是,不要因为想要得到某些东西,就舍弃那些曾经陪伴一路的人。

以诚相见,心诚则灵。

毕竟,千里难寻,是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