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凱旋門原來是仿製品,模仿的是意大利君士坦丁凱旋門


建築與雕塑是歷史最忠實的敘述者,別管它們的建設者們最初想要表達什麼,僅是這些人在具體實施時做出的建設行為以及行為背後的動機,就會給後人留下遐想。這一點,當我們今天站在羅馬君士坦丁一世凱旋門下,就會體味得格外明顯。

君士坦丁凱旋門位於鬥獸場和廢墟之間,為紀念君士坦丁一世312年米里維橋戰役的勝利而修建,是羅馬現存凱旋門中最新的一座。

當年,拿破崙來到羅馬,見到了這座凱旋門,大為讚賞,之後以此為藍本,打造了巴黎凱旋門。所以君士坦丁凱旋門雖然是羅馬三座凱旋門中建造最晚的一座,但仍然可以看出早期羅馬藝術的影子,而且保存比較完好,值得一看。

這座凱旋門本身的壯偉與肅穆自不待言。只是當人們凝視上面的浮雕,卻會發現諸多“拼湊”之處。立柱是弗拉維王朝的,蠻族戰士雕像和門圈中楣來自圖拉真時代,圓形壁龕屬於哈德良的。特別是正面左上角的兩塊浮雕,更是表現了馬可·奧勒裡烏斯皇帝率領軍隊出征前動員和訓示的場面。君士坦丁這樣對待“五賢帝”的雕像用意何在?抑或是在建設中遇到了什麼樣的工程難題?

凱旋門上方的八塊浮雕板是當時從奧理略皇帝紀念碑上拆卸而來,現在原件已被珍藏在羅馬首都博物館。主要內容為歷代皇帝的生平業績,如安東尼、哈德連等。而每根圓柱頂端的達基亞囚犯大理石雕像則很可能來自圖拉真廣場。只有兩個小拱門上方的圓形浮雕描繪了這場戰爭的場面。


君士坦丁凱旋門的浮雕就表現了這個時代的藝術意志,那就是秩序和服從。

從鬥獸場到君士坦丁凱旋門,我們一眼可以收盡這兩座古老的建築。可以把它們取進同一個相框。但這兩座宏偉的建築,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思考。

正是因為這些浮雕,就是這一圈的浮雕,使這座凱旋門成為藝術史上最有爭議的一座建築物。

對於這些個橫的一群小浮雕,歷史上存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在20世紀之前,學者們普遍把這些浮雕看成是粗製濫造的產物。而且這些人物個個都像木偶一樣,以前那種表現前排後排的那種場景進深的手法現在也不會用了,後排這個腦袋就這樣簡單地切一條線然後放在這個腦袋的上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