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趙構做了二十五年的太上皇,為什麼選擇退位呢?

北斗星NO1


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宋高宗下詔立建王趙瑋為太子,更名為趙昚。趙昚僅當了一個月太子,宋高宗就把皇位讓給了他,即宋孝宗。

宋高宗雖然當了35年皇帝,但他退位時才56歲,正值盛年就退位,頗讓人費解。而且他還作了25年的太上皇才駕崩,是史上當太上皇時間最長的人

題主問趙構為什麼那麼早退位?只要詳細閱讀《宋史高宗本紀》,找出答案並不難,只不過因為《高宗本紀》太長,除了專業研究歷史的人以外,少有人完整看過《高宗本紀》,導致很多人對高宗過早退位不解。


宋高宗早早退位,與宋金兩國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密切相關。具體來說,宋高宗那麼早退位與兩個人有直接關係:金國海陵王完顏亮、秦檜。正是這兩個人,導致了宋高宗只能提前退位,不得不當太上皇享清福了

說直白一點,就是:完顏亮來了,想上演第二次“靖康之恥”,宋高宗怕了;秦檜死了,宋高宗沒了主心骨,他慌了。退位當太上皇,也就成了他的必然選擇!

海陵王完顏亮

金國正隆六年(1161年)十月,金主完顏亮妄圖一舉滅掉南宋,他率軍兵分四路,對南宋發動全面進攻:一路從海上進攻宋都臨安,一路自蔡州出發進攻荊襄,一路由鳳翔攻打大散關伺機入川,他親率32總管府兵進攻壽春、直搗長江。出兵侵宋前,他宣稱要實現俘虜南宋皇帝、淫遍江南美女“三大志”,並作詩一首《題臨安山水》: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 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海陵王口出狂言,勾起宋高宗和南宋全國對“靖康之恥”的慘痛回憶,一味苟和偏安的宋高宗此時也不得不硬著頭皮抗金,他起用張浚、虞允文、吳璘、李顯忠、成閔、吳拱及岳家軍舊將李寶等抗金。戰爭初期,金兵進展順利,宋軍節節敗退。正在這時,完顏雍乘完顏亮南征之機,在遼陽稱帝。消息傳到前線,完顏亮軍心動搖、軍無鬥志,三路水軍被宋軍打得慘敗。完顏亮孤注一擲,說:“三日渡江不得,隨軍大臣盡行處斬。”金軍很多將領早就對完顏亮濫殺無辜將領、姦淫大臣妻女、母女同床侍寢、姑侄共事一夫的種種齷齪行為深惡痛絕,一聽完顏亮這麼狠,乾脆發動兵變殺了完顏亮,撤軍北去擁立金世宗完顏雍為帝了。

(海陵王霸佔人妻)

金軍四路大軍雖然被虞允文、李寶、吳璘、吳拱等擊敗,但這對宋高宗的震憾是非常大的,他早早就做好了逃往海上避難的準備:以“巡幸”名義帶著皇子、后妃離開臨安,跑到鎮江,準備駕船出海。《宋史高宗本紀》只說“帝發臨安,建王(太子趙昚)從行”。被海陵王這麼一鬧,宋高宗再也提不起當皇帝的興趣了。金軍撤退後不久,宋高宗就下詔立趙昚為太子,一個月後就退位了

秦檜

很多人會質疑,宋高宗退位時,秦檜早就在三年前死了,和秦檜有什麼關係?只要仔細閱讀《宋史高宗本紀》,你就會發現,宋高宗退位和秦檜一黨息息相關。宋高宗的皇位,前十多年靠嶽、韓、吳、劉、張俊誓死抗金保位子,後二十年完全依靠秦檜一黨屈辱求和來維持,朝廷從上到下、從內到外都是秦檜的人,可以說秦檜一黨是宋高宗後期執政的靠山,是皇權的基石。


(海陵王霸佔人妻)

海陵王南侵,宋高宗不得不堅決抗金,如果一味屈膝求和,徽欽二帝的命運就要降臨到他頭上。此時秦檜雖死但秦熺仍在,朝廷完全被秦檜一黨掌控,主張屈辱求和的聲音充斥朝堂。宋高宗毫不手軟,把主張投降求和的秦檜黨羽万俟卨、沈該、湯思退、曹泳(秦檜親家)、朱敦儒、薛仲邕(曹泳外甥)、王彥傅、杜思旦、王會(秦檜妻弟)、王晌(王會堂弟)、王鑄(王會族弟)、王儼(王會族弟)、鄭億年(秦檜親戚)、鄭僑年(鄭億年弟)、沈虛中(沈該弟)、呂願中、宋貺、宋樸、鄭震、方滋、林一飛、林東等,罷黜的罷黜、流放的流放,秦檜黨羽基本被消滅殆盡。

同時,高宗還下詔:“臺諫風憲之地,比用非其人,黨於大臣,濟其喜怒,殊非耳目之寄。朕今親除公正之士,以革前弊。繼此者宜盡心乃職,毋合黨締交,敗亂成法,當謹茲戒,毋自貽咎……六月辛卯,以秦檜既死,命史館重修日曆……八月戊寅,革正前舉登第秦壎、曹冠等九人出身,以淮南提舉常平朱冠卿言,秦檜挾私廢法,壎等皆其子孫、親戚、門下憸人,於是有官應試者,所授階官易左為右,白身者駁放。佔用省額,復還後科……冬十月己巳朔,詔許秦檜在位之日,無辜被罪者自陳釐正……三月丁亥,奪秦熺贈官及遺表恩賞。 十二月癸卯,復嶽州舊名”。秦檜一黨被掃地出門,朝堂徹底空了,高宗舊臣幾乎沒有了。



宋高宗為了抗金,對投降派進行大清洗,等於把自己的執政根基徹底廢了。虞允文采石一戰名揚天下,滿朝文武都尊他為主戰派領袖,滿朝文武都聽宋孝宗老師史浩的話,朝廷上上下下被宋孝宗的人和主戰派佔據。面對新的政治局勢,宋高宗不傳位還待何時?

史書評價宋高宗“恭儉仁厚,以之繼體守文則有餘,以之撥亂反正則非其才也。其始惑於汪、黃,其終制於奸檜,恬墮猥懦,坐失事機。甚而趙鼎、張浚相繼竄斥,岳飛父子竟死於大功垂成之秋。一時有志之士,為之扼腕切齒。帝方偷安忍恥,匿怨忘親,卒不免於來世之誚,悲夫!”


能忍即智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時代中,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把皇權看做比生命還重要,皇位是一把魔椅,一旦坐上去,非但死都不想離開,但是歷史上也有一些皇帝在有生之年選擇退位為太上皇,他們或因為被後代或者大臣逼迫,或因為時局逼迫,或因對朝政的倦怠而選擇退位。那麼宋高宗為何選擇退位呢???


宋高宗退位時不到五十多歲,雖然他當時並不知道他自己日後能活到八十多歲,但是當時他的身體狀況確實沒什麼問題,趙構選擇退位表面是因為他已經為自己的皇位選擇好了繼承人--孝宗趙,而內在的真實原因是:他金國的咄咄逼人而感到恐懼,生怕隨時可能打過來的金人將他抓去,從而性命不保,所以他又學起了他老子-宋徽宗那一套(宋徽宗在金人大舉進攻宋朝之時選擇讓位給兒子趙恆,是為欽宗皇帝)。


不一樣的是,宋孝宗並非高宗親生,而是宋太祖趙匡胤後裔,趙構讓位給孝宗既博得了大度讓國的美名,又逃避了做皇帝的責任,同時又可以操縱朝政、把持孝宗,可謂一舉三得!!


歷史課課代表


趙構退位做太上皇呢,其中有三點可以說道說道,有一點呢就是金兵壓境,趙構為了方便逃跑,縱觀趙構的逃跑史真的是佩服,


皇帝總不能突然逃跑吧,還有呢南宋建立後,多災多難,趙構以為是因為他趙光義這一脈不適合當天子,就找到了趙匡胤的後代,

讓其上位,第三點,我自己猜測是不是他認為對謀殺岳飛有愧疚,朝廷爭議太大,不得已退位,但是實際掌權的人還是他。。。


喪蝸牛說歷史


趙構是宋史定論中興之主,定論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史學家將他與光武帝等並列中興之主,難道列位的歷史水平超過給趙構下結論的二十四史史學家,否則不要丟人現眼,胡亂結論。

經過二十年忍辱負重的修養生息,經濟文化軍事等得到全面發展,國傢俱備初步用兵的條件,可以一洗前恥。南宋已今非昔比,逃跑的說法純粹是小家子氣的想法。,

在這樣內外都很好的條件下,趙構也知道孝宗很孝順,如果禪讓了,孝宗仍然會尊重自己,自己的地位沒有影響。

因為孝宗不是高宗的兒子,又是太祖一脈,他很擔心,如果沒有自己長時間的扶持,孝宗難以服眾。難以服眾,則江山不穩。

南宋處於多事之秋,危機四伏,金仍虎視眈眈。孝宗缺少歷練,缺少治國實戰,南宋仍然可能滅亡。

高宗想乘自己年紀尚輕,提前禪讓,這樣孝宗會感謝高宗,凡事仍會同高宗商量,自己的地位沒有下降;同時自己又有很長一段時間扶持孝宗,讓孝宗藉助自己的扶持穩住腳跟。

也可以保護住自己的三十多年辛勞的勝利果實,自己忍辱負重所開創的,南宋開始步入正軌的良好局面,以可以對國家,對百姓,對列祖列宗有個很好的招待。

至於高宗沒有兒子,不要瞎說,他本身是一員戰將,在戰場上受點傷,不能生育很正常。不要做長舌婦。


聽雨: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一是趙二殺兄篡位,其後人一直有心病,孟太后經常夢見趙大要求把帝位還給其後人,所以常與趙構訴說。二是趙構在南逃過程中落下了很深的恐金症,怕成為亡國之君,不想承擔政治責任。三是趙構可完全掌控孝宗,當了太上皇仍然大權在握。


岷山之客玉


不讓位就要被殺掉,子孫們都會仿宋高宗


新華通迅


半壁江山,一隅偏安,想想東京的富貴和祖業,無能為力還不想背黑鍋,讓位是他無奈的選擇。


風塵舊客


他已選準了接班人,可以放心休息了。


柳香677


享受離休待遇啊……


手機用戶6710113345


兵臨城下讓自己孩子去籤城下之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