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什麼不把原子彈投在東京?

ataman


美國是歷史上唯一在戰爭中使用過核武器的國家,他們在日本扔下了兩枚核彈,直接擊潰日本人的心理防線,這兩枚核彈也促進了日本投降的腳步,兩枚核彈分別被扔在廣島和長崎,有人要問了反正都扔原子彈了,怎麼不直接扔在東京呢?那樣才可以讓日本人好好的長個記性,讓他們徹底喪失戰鬥力。

這個問題美國當然考慮過了,很明顯直接把原子彈扔在東京是不明智的,首先第一個原因那就是東京炸了,日本可能會群龍無首,立馬陷入無政府狀態,如果是這種狀態的話,就算日本要投降那去找誰談判呢?況且炸了東京很有可能會起到反作用,激起日本人的血性之後,他們可能會鬥志昂揚繼續戰鬥,而不是選擇投降。

我們先來看看廣島和長崎都是啥地方,廣島是日本的軍事重鎮,在當地很早就修建了各種各樣的軍工廠,軍艦等物都是在這裡修建的,長崎同時也是有一個規模很大的軍事基地,選擇這兩個地方轟炸是很明智的,同時也是很有深度的考慮,扔在這兩個地方戰略意義更加深遠,美軍認為在東京扔原子彈無法獲得更好的效果。

簡單的解釋就是東京作為日本的中心,對於日本來說實在是太過重要了,貿然轟炸且不說能不能取得預期效果,反而會起到反作用。當然並不是說美國就放過了東京,瞭解歷史的應該都知道日本當時可是被美軍炸的千瘡百孔,每天都有飛機去轟炸。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美軍還專門派出專家篩選了投放原子彈的位置,因為是首次使用原子彈,他們專門選擇的不大也不小的城市,只有這樣才能將破壞控制在一定範圍,也更加方便專家評估原子彈的威力,在當時備選的城市中,東京也是第一個被排除的。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日本東京曾經一度也是原子彈要炸的備選目標。1945年,日本敗局已定,但是,仍然不願意投降,如果要用盟軍的,武裝力量直接登陸作戰,那麼消耗會很大,於是杜魯門政府決定,選擇一些城市,來作為投擲原子彈的備選目標,其中就有東京、京都、廣島、長崎、小倉、新潟等城市。



有關為什麼美國沒有轟炸東京,前面的答主已經做了比較完善的回答,這裡補充一點細節。有些答主提出美國當時只有兩顆原子彈,因此炸了長崎和廣島後,不能再炸東京,這個說法是存在問題的。據後來的史料顯示,美軍在長崎投下了不止一顆原子彈。當時轟炸長崎的飛行員回憶道,當時,他們攜帶了兩顆原子彈,打算轟炸小倉和長崎兩座城市。但是,小倉上空烏雲密佈,無法投彈。在小倉上空盤旋三圈後,飛機飛向長崎。



長崎上空也是烏雲密佈,飛行員趁著雲霧散開的一瞬間,拋下第一顆原子彈。但是,那顆原子彈沒有發生爆炸。但是,又不能帶著原子彈返航。於是又在長崎投下了第二顆。當時日本長崎的防空報告準確地記錄下了這一情況,日本長崎知事致防空總本部長官、九洲地方總監、西部軍管區參謀長的報告寫道:

“本日10時50分B—29兩架,自熊本縣天草方向北進,經島原半島西部橘灣上空入侵長崎市上空,11時2分投下附有降落傘新型炸彈2個。”

儘管這兩顆原子彈中只爆炸了一顆,也造成了悲劇。另一顆未爆炸的原子彈,據說日軍立即派人看管起來。如果不是帝國大學的原子加速器,已經遭到美國飛機破壞,那麼日本也完全可以造出自己的原子彈。可惜歷史不容假設,戰敗已經註定,據說,日本後來從制衡美軍的角度考慮,將原子彈交給了蘇聯。不久,蘇聯於1949年8月29日4時,爆炸成功了本國的第一顆原子彈。



因此,東京之所以沒有受到原子彈的轟炸,並不是因為美軍沒有這個實力,而是因為更為錯綜複雜的政治考量。另外,也要充分考慮到,東京的防空火力更為強大,攜帶原子彈的飛機被打落的話,不但不能逼日軍投降,原子彈可能會落入日軍之手,甚至扭轉戰局。因此,美軍選擇的是另外兩個城市——或許,這就是廣島長崎的不幸,與東京的幸運。


林海


美國人當年製造出3顆原子彈,一顆試用彈,一顆叫“胖子”,一顆叫“小男孩”,大家都知道,其中兩顆投在了廣島和長崎,許多網友也跟我有一樣的疑問,就是為什麼不把原子彈直接投在東京呢?那樣乾淨利落一些。其實投放在廣島長崎美國人是有考慮的。


一,美國人之所以不直接在東京投原子彈是怕把日本政府,特別是日本天皇給直接炸死了,到時候連個協商投降問題的對象都沒有,日本就更加混亂了。

二,由於這是新式武器,美國人想試驗其到底有多大的毀滅力量,東京在那時候都早已在美軍的飛機轟炸下千瘡百孔了。不適合作為試驗對象,而廣島長崎則受戰爭的損壞比較小。

三,美國人則考慮過萬一把日本天皇及政府都炸死了,會引起日本軍國主義更加瘋狂的報復,魚死網破。使美軍登陸付出更大的傷亡代價。

四,其實美國人投放原子彈的目的不是要毀滅,主要是起到震懾作用,讓日本儘快投降,同時也是投給當時的蘇聯看的。


海洋船說


事件起因編輯
1944年底,美國海軍陸戰隊經過浴血苦戰,付出重大的代價,攻陷塞班島。美軍全面佔領了馬里亞納群島,意義非同一般,這裡距東京兩千多公里,致使美國第一次能夠從海島基地空襲日本本土。提尼安島、塞班島共有800多架B-29型轟炸機。它們一次能攜帶幾噸炸彈,飛行兩千多公里,轟炸東京、佐世保、名古屋,神戶、橫須賀,幾十個輪次下來,日本65個城市已幾乎沒有完整的建築物。與此同時,在美國猶他州門多奧維空軍基地,也有一批B-29型轟炸機飛行員在接受一項特殊訓練。這批飛行員是從各個飛行部隊嚴格篩選出來的,他們除了知道將來的某一天要到海外執行任務外,其他一概不準過問,他們的組織代號為“509小組”。這個使用的B-29型轟炸機已經過改裝,為了使飛機更快更靈活,所有重武器均被拆除。他們的訓練課目十分單調:可載10噸炸彈的彈艙每次只裝1顆炸彈,但投擲這顆炸彈時,炸彈飛行距離要超過9000米,彈著點距目標須在300米之內。[1]
1945年4月12日,白宮。一個畫家在給羅斯福總統畫肖像時,總統突然昏迷,並於當天下午去世。當天晚上,副總統哈里-杜魯門宣誓就職,繼任美國總統。典禮只進行了一分鐘。就在這個晚上,陸軍部長告訴新總統一件他從來沒有聽說過的事情——幾年前,羅斯福總統接受了著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一項建議,決定開始研製一種威力空前巨大的新式武器。英美有關科學家被組織起來,在散佈於全國的實驗室進行工作;有10萬以上的人在全國各地極端緊張地工作。計劃保持絕對的機密,除了極少數人以外,從事這一工作的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們的研究將被用於哪裡,也不知道他們生產的產品是做什麼用的。這個能徹底扭轉整個戰局的武器在後4個月內就會被研製出來,它叫原子彈。
1945年2月,盟軍發動硫磺島戰役,在付出6871人陣亡,21865人受傷的沉重代價後,美軍佔領了硫磺島。1945年4月,盟軍發動沖繩戰役,盟軍傷亡7萬餘人。此時,美軍已經制訂了在日本九州登陸的“冠冕”行動和在關東登陸的“奧林匹克”行動計劃。硫磺島和沖繩戰役的結果使得美軍對日軍的抵抗能力和己方可能的傷亡重新做出評估。預計盟軍方面傷亡在100萬人以上,這是盟軍難以承受的。
為減少盟軍傷亡,加速戰爭進程,迫使日本投降,並抑制蘇聯在遠東的擴張,美國總統杜魯門決定在日本東京在內的六個城市(東京、京都、新潟、小倉、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京都是日本的文化古都,出於戰後對日本統治的政治需要被排除;東京此前受到過多次轟炸,不容易評定原子彈效果;新潟是日本重要的鋁製品生產基地,但距離過遠;小倉是日本九州的重要工業基地,但投擲當天氣象條件不佳;經過考慮,美軍把核攻擊目標選定為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廣島是日本的陸軍之城,是日本防衛本土的第二總軍司令部所在地,所有前往中國、朝鮮、東南亞、南洋諸島的日本陸軍均從廣島起航。長崎則是日本工業特別是造船業的重要基地。
1945年7月26日,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發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出於軍事和政治的原因,美國政府便按照原定計劃,對日本使用原子彈[2] 。[3]
事件過程編輯
原子彈爆炸之前的廣島(3張)
根據計劃,美軍將根據天氣情況確定轟炸地點:京都、新瀉、廣島、小倉,長崎是後來才加上去的。
廣島,與其在半個多世紀中拼命向世界表現的“和平之城”形象不同,當時是一座陸軍之城。它是日本本土防衛軍第二總軍的司令部所在地,也是中國(日本地名,相當於中部地區)軍管區所在地。在廣島市南面的宇品港,一代又一代的日本軍隊,在“愛好和平、反對戰爭”的市民夾道歡送下,登上運兵船,前往鴨綠江與清軍作戰,前往奉天與蘇軍作戰,前去吞併朝鮮,前去佔領中國東北,前往盧溝橋,前往哈爾濱平房,前往南京、武漢、平頂山、桂河大橋......廣島附近還有著名的吳海軍基地,擁有日本第一流的海軍造船廠。
長崎是日本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小倉則是日本北九州地區的兵器工業城市。其他備選目標:新潟也是兵器工業城,還是化學工業城。京都在前期的大轟炸中被美軍故意遺忘,積累了大量從周邊遷移過來的兵工廠和居民。東京則是日本政治、經濟中心。
1945年8月6日早晨8時整,3架B-29美機又從高空進入廣島上空。這時很多廣島市民並未進入防空洞,而是在仰望美機。在此以前,B-29已連續數天飛臨日本領空進行訓練,但這一次的3架飛機中,有一架已經裝上了一顆5噸重的原子彈。此時正奉命來轟炸廣島。
9點14分17秒,一架裝載著原子彈的B-29(44-86292)上的視準儀對準了廣島一座橋的正中時,自動投彈裝置被啟動了。60秒鐘後,原子彈從打開的艙門落入空中。這時飛機作了一個155°的轉彎,俯衝下來;一瞬間,飛行高度下降了300多米。這樣做是為了儘量遠離爆炸地點。45秒種後,原子彈在離地600米空中爆炸(具體地點為日本廣島相生橋以西100米的島病院上空600米處),立即發出令人眼花目眩的強烈的白色閃光,廣島市中心上空隨即發生震耳欲聾的大爆炸。頃刻之間,城市突然捲起巨大的蘑菇狀煙雲,接著便豎起幾百根火柱,廣島市馬上淪為焦熱的火海。
1945年6月21日,美軍攻陷沖繩。美軍雖然勝利,但為期82天的戰役造成了48000餘人的損失(如加上非戰鬥減員,總傷亡人數超過7萬人)。日本出動2550架次“神風”自殺飛機,擊沉美國軍艦26艘,傷164艘,受到重創的軍艦甚至包括美國王牌航空母艦企業號。6月底。東京。日本軍方制定了“在日本決戰”的方針。經過塞班島、硫黃島、沖繩島戰役之後,日本軍閥們底氣倒足了。他們手上還掌握著幾百萬陸軍,有所謂“一億玉碎”的決心,準備打幾年,打出個體面的結局。同樣是經過塞班、硫黃、沖繩之戰後,美國軍方心裡倒有點發毛。這幾次戰役全打勝了,但付出的代價之高,是他們始料不及的。照這個樣子進攻日本本土,很難說會付出多大代價。在他們這時制定的計劃中,戰爭要拖延下去,1946年春季以後才進攻日本主要島嶼本州。當然,他們認為,也有縮短戰爭的可能,他們還有一張牌沒打出去,這就是“509小組”。這段時間以來,“509小組”與提尼安島基地的其他B-29型轟炸機一樣,參加對日本各城市的空襲。所不同的只是,他們還是每次只攜帶一顆炸彈,每次投彈都要求保持一定高度;與以前的訓練課目一樣,要求彈著點準確,並在視力範圍內爆炸。經過實戰,他們的這項技術已大為提高,並且熟悉了複雜氣象條件下的飛行。這時,全組只有一個人知道為什麼要反覆演練這個動作,他就是帶隊的蒂貝斯上校。美國第一顆作戰原子彈被分成四個部分,由三架飛機和一艘巡洋艦分別運到提尼安島,並在這裡被組裝起來。它將由一架序號為82號的B-29型轟炸機投擲。據美國方面事後報道,在投擲原子彈之前的很短時間內,或是心理上的原因,或是什麼其他原因,訓練有素的“509小組”接二連三出事故,接連有4架B-29型轟炸機在起降過程中損壞或完全報廢。[3]
1945年8月5日,蒂貝斯上校召集“509小組”全體人員開會,這是一次交底會。他第一次宣佈,“509小組”之所以訓練10個月,是為了在日本投擲一顆炸彈,但它不是一顆普通炸彈,而是相當於兩萬噸TNT能量的原子彈。44-86292號B-29型轟炸機將由蒂貝斯上校擔任正駕駛,原來的正駕駛羅伯特-劉易斯為副駕駛。機組人員中無一人瞭解原子彈的構造,技術專家柏森斯上校奉命隨機飛行,一旦沒有完成任務且被捕,柏森斯應立即自盡。原子彈被裝上82號機。隨82號機一同行動的還有五架B-29型轟炸機,其中兩架負責偵察,三架隨時報告天氣情況。然後根據天氣情況確定轟炸地點--廣島、長崎或小倉。8月6日凌晨2時40分,“509小組”準備起飛,82號機臨時命名為“依諾阿蓋依”號,這是蒂貝斯的母親的名字。飛機滑出了跑道,升空。柏森斯上校爬入彈艙,打開原子彈的保險裝置,裝上引爆器。從裝上引爆裝置那一刻起,用丘吉爾事後的話來說,82號機上裝了一個“憤怒的基督”,再過幾個小時,他就要降臨人世了。7時,天空一片晴朗。7時30分,為投彈做準備。因此可以確定把原子彈扔到哪兒了,廣島和長崎相距不遠,前者在本州島的西部,後者在九州島西北。目標:廣島。7時35分,伴隨“依諾阿蓋依”號的兩架“509小組”飛機迅速離開。8時正,“依諾阿蓋依”號機組人員戴上了厚厚的墨鏡,這是為了防止強光灼傷眼睛。8時16分,原子彈被投出彈艙。這一天,全廣島的鐘表都停止在8時16分。原子彈在離地面600米處爆炸。在閃光、聲波和蘑菇狀煙雲之後,火海和濃煙籠罩了全城,在方圓14平方公里內有6萬幢房屋被摧毀。[3]
事件後果編輯
原子彈爆炸
廣島原子彈後屍橫遍野
的強烈光波,使成千上萬人雙目失明;6千多度的高溫,把一切都化為灰燼;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後20年中緩慢地走向死亡;衝擊波形成的狂風,又把所有的建築物摧毀殆盡。處在爆心極點影響下的人和物,像原子分離那樣分崩離析。離中心遠一點的地方,可以看到在一霎那間被燒燬的男人和女人及兒童的殘骸。更遠一些的地方,有些人雖僥倖還活著,但不是被嚴重燒傷,就是雙目被燒成兩個窟窿。在16公里以外的地方,人們仍然可以感到悶熱的氣流。
但是,廣島的事件並未使日本立即同意接受波茨坦最後通牒,即無條件投降。他們竭力掩蓋廣島事實真相,對外宣稱是有一枚隕石隕落在廣島市。並認為美軍只有一顆原子彈,還把希望寄託在蘇聯的調停上。但1945
原子彈爆炸後的廣島
年,日本從蘇聯領導人那裡得到的回答是:日本仍在繼續著戰爭,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因此,日本政府請求蘇聯調停的建議已失去一切根據。蘇聯政府遵守對聯合國的義務,接受聯合國的要求,宣佈從8月9日起對日宣戰。就在蘇聯出兵這天的上午11時30分,美國又在日本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長崎全城27萬人,當日便死去6萬餘人,從而加速了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佈投降詔書宣佈投降。
1945年9月2日,在東京灣“密蘇里”號戰列艦的甲板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在投降文件上簽字。簽字的時間是9點過4分。接著,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簽字。他代表美國、中國、英國和蘇聯及與日本作戰的其他國家接受了日本的投降。

瞻行


美國要是把日本天皇炸死了那那樣適得其反,日本絕對會死拼到底,美國要的不是日本滅亡,是想用最小的代價換去日本最快的投降,但是如果用原子彈,第一不能讓日本死太多人,這樣日本容易被激怒,這裡的激怒不是說日本軍閥,而是日本的普通百姓,所以選擇投放的城市不能太大,人口也不能太多,第二,要在日本能接受的範圍內讓日本覺得疼,東京人口密集,如果投在東京死亡數字就不是十幾萬,很可能是幾十萬,一旦投東京把日本天皇炸死了,美國就捅了馬蜂窩了,日本天皇是誰?日本人心中的神,你把人家的神都炸死了還談個屁的投降,人家肯定和你拼命,這是美國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美國選了廣島和長崎,並不是有些人說的當時東京氣候條件不允許,原子彈又不需要投放的特別精確,只要飛機能飛過過去,管他看見看不見,方圓十幾裡扔哪都一樣,還有人說有大霧不滿足投放條件,我呵呵你一臉,當時英國偷襲德國柏林時候當天柏林天氣就是大霧,結果英國空軍飛到柏林上空確實因為看不清所以把炸彈扔居民區了,但是美國投的是原子彈,只要扔城市裡,扔那都一個效果


相聚你的微笑


二戰,已經結束了70多年,這場戰爭創下了很多個第一次,比如人類第一次在戰爭中使用原子彈。

  到了二戰末期的時候,日本失敗已經成了定局,投降只是時間問題。據悉,當時日本為了改變戰爭的結局,曾經制定了一個上億人玉碎計劃。

  美軍當時為了可以儘快結束二戰,同時也為了粉碎日本這個上億人玉碎計劃。美軍曾對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這兩枚原子彈瞬間奪去了日本廣島和長崎數十萬人性命,日本天皇被美軍原子彈強大威力徹底震撼,最終日本天皇迫於無奈宣佈無條件投降。

  可能,有很多人會有這樣疑問,美軍當年為什麼沒有選擇將原子彈投向東京,而選擇投向廣島和長崎。

  根據,美軍戰後公佈的一些資料顯示,其實當年美軍曾制定過一個將原子彈投向東京的作戰計劃。最後,之所以放棄了這個計劃,主要是有這三方面考慮:

  第一,美軍在使用原子彈以前,已經對東京進行了幾個月不間斷轟炸。美軍大規模轟炸行動,已經摧毀了東京大部分建築物,對東京使用原子彈,遠沒有向廣島和長崎意義大

  第二,東京是一座歷史古城,假如對東京使用原子彈必將會摧毀這座歷史古城。這樣做不符合美國使用原子彈初衷,要是把東京這座歷史古城給摧毀了羅斯福也會成為歷史罪人

  第三,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報復性、自尊心很強民族。一旦對東京使用原子彈,必將會激起日本民眾復仇心理,即使美軍最後取勝,也必將會付出十分沉痛代價

  當時,美軍權衡利弊之後,最終沒有選擇對東京使用原子彈,而是將原子彈投向廣島和長崎。要是當年美軍將原子彈投向東京,二戰結局也將會被改寫。


歷史救生圈


馮·諾依曼還戰略性建議過原子彈的轟炸地點,其中包括京都、廣島、橫濱、小倉。京都最後逃過一劫,因為它在人類文化史上的重要性。

1945年5月,德國投降,證據顯示海森堡領導的德國隊“鈾俱樂部”還未能製造出原子彈。海森堡宣稱他其實並不信任希特勒政權,因此在盡力拖延納粹德國的研究計劃。但曼哈頓計劃重要領導人古德施密特等人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這也被稱之為“海森堡之謎”。

1945年8月6日,艾諾拉·蓋號在廣島上空投下人類歷史上第一枚用於戰爭的槍式原子彈(小男孩原子彈)。

1945年8月9日,內爆式鈈彈--“胖子”原子彈在長崎上空投下。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佈日本戰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在看到第一顆核彈爆炸時,站在榮譽之巔的他引用了印度史詩《薄伽梵歌》裡的詩句自我懺悔,“漫天奇光異彩,猶如聖靈逞威,只有千隻太陽,始能與它爭輝。現在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

愛因斯坦也發表著名感言:“我現在最大的感想就是後悔,後悔當初不該給羅斯福總統寫那封信。……我當時是想把原子彈這一罪惡的殺人工具從瘋子希特勒手裡搶過來。想不到現在又將它送到另一個瘋子手裡。”

奧本海默懺悔也就罷了,畢竟是真正的原子彈之父,而愛因斯坦後悔就有點多餘了,畢竟原子彈真的和他沒啥關係。

當然,在日本領土投下的兩顆原子彈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美國針對這兩顆原子彈所持的“道德理由”已經被公眾和學者討論了數十年,正反兩方一直爭鋒相對。這種宏大的問題,超出了本文的範圍。但我們知道的是,中國和美國幾十年來紛爭不斷,但在這個問題上幾十年來居然保持了驚人的一致--不後悔。


朱八八朱


美國為何不選東京作為原子彈攻擊目標?理由很傷日本自尊心!

  1945年8月6日8時15分43秒,一道耀眼的閃光照亮了廣島的上空,“小男孩”從天而降,廣島頓時成為了人間煉獄。為何廣島會成為原子彈的犧牲品呢?為何美國不選擇東京作為攻擊目標呢?

  

  (圖)原子彈爆炸前的廣島

  美國的曼哈頓計劃是非常周密的,早在原子彈完工前,美國就不斷進行著投彈練習以及目標城市的篩選。總體而言,美國認為所選應該具有兩個基本要求,第一,能對日本軍政當局產生最大的心理效果;第二,能構成對全世界、尤其是對蘇聯當局的實力威懾。這就要求這個城市不能太小,應具有一定的政治意義,還應該人口稠密,而當地的氣候條件也要有所考慮。

  

  (圖)原子彈爆炸後廣島的市區

  根據這些原則,最初美國進行了多次篩選,第一批選擇了廣島、橫濱等17個城市,後來縮減為5個。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東京卻始終沒有進入過候選名單。美國人這麼瞧不上東京嗎?

  當然不是,其實最早討論的投彈地點就是東京,但是東京一直是美軍轟炸的核心地區,已經形同廢墟了,美國人還希望能在原子彈襲擊日本的過程中獲得儘量多的實驗數據,並且測定原子彈的威力。因此,在東京投放會大大影響對原子彈威力的評估,於是最先被想到的東京也最先被排除掉了。簡而言之,東京已經不值得原子彈去攻擊了。

  

  對於廣島,則一直在“名單”上名列前茅。因為廣島是日本最重要的軍港,是日本海軍的艦隊集結地。城裡有當地的陸軍司令部,大約駐紮軍隊25000人,廣島也是日本第8大城市,人口約34萬,另外廣島的氣候乾燥,軍事工業發達,沒有大批的盟軍戰俘,等等。最終廣島這座美麗的城市成為了“小男孩”肆虐的犧牲品。

  

  (圖)原子彈爆炸後廣島的街道


孫博士侃歷史


戰略航空兵參謀長諾斯塔德准將最初開列的清單包括17座城市:東京、大阪、名古屋、京都、廣島、新澙、濱松、島田、敦賀、四日、柏崎、大垣、日立、宇部、小倉、德島、宇和島。選擇這些目標只參考一個標準:軍事和工業潛力,這些城市要麼是軍備供應和生產中心,要麼是重要的指揮部或軍隊集結地。曼哈頓工程的四位主要負責人和三名陸軍航空兵專家在1945年5月2日組成“目標特別委員會”,將這17座城市篩選為4座,其中2座為轟炸目標,2座為後備目標。篩選標準主要是城市被破壞的程度,因為此前的破壞程度越小,則越可以準確評估原子彈的威力;其次城區不能太大,最好能將原子彈的破壞範圍侷限在一定的範圍裡,以使美軍專家稍後能更準確地判斷其威力。這樣,東京、大阪、名古屋等面積廣大、破壞嚴重的城市就從名單中剔除了,大津、柏崎這些小城市也於隨後刪除。

目標特別委員會最終選定的城市(按優先程度排列)是:1、小倉,這裡有日本最大的小倉兵工廠,廠區長1.3公里,寬0.8公里,附近還有鐵路車輛廠、機械工廠和發電廠;2、京都,日本古都,也是擁有100萬人口的巨大工業城市,由於別的日本城市已經遭到嚴重的空襲破壞,大量人口和機器設備都往京都遷移,因此它已成為日本戰時最重要的兵工生產中心;3、廣島,日本的軍隊指揮中樞之一,第二軍總區司令部所在地(日本本土只有兩個軍總區,第一軍總區司令部在東京),也是日本陸軍出征海外的集結地,在廣島宇品港有規模巨大的軍需品和軍火倉庫以及碼頭設施,城東還有鐵路中轉樞紐和軍火製造、船舶維修等重工業設施;4、新澙,瀕臨日本海的重要工業城市,有一座鍊鋁廠、一座巨大的鋼鐵工廠、一個重要的煉油廠和一個油港碼頭。


目標特別委員會決定,在投放原子彈之前,將禁止對這四座城市實施常規轟炸,以便將來評估原子彈威力。但這份名單遭到了史汀生的反對。史汀生擔任菲律賓總督期間曾多次訪問京都,對這座優雅的千年古城有很深的感情。史汀生稱,京都對日本人有巨大的感情價值和宗教意義,如果將其毀滅,將給戰後管理日本帶來很大的困難。格羅夫斯反駁道,日本的經濟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小型工廠,這些工廠在戰時生產大量的軍備物品,京都市區裡有264公頃已查明的和195公頃待查明的工業區,那裡正在生產機床、精密機械、飛機零件、無線電和火控儀器,是最有價值的、最重大的軍事目標。史汀生仍然堅持己見,並對馬歇爾力陳不可轟炸京都的理由。馬歇爾認為即使不用原子彈轟炸京都,幾個月後也得用燃燒彈和高爆彈轟炸。最後史汀生找到杜魯門總統,勸他劃掉了京都的名字,用長崎取而代之。

長崎,是日本最重要的造船和軍工生產基地之一,但並不是理想的原子彈目標,因為當時美軍飛機已經對該市進行了多次猛烈轟炸,而且其地形狹長多山,曼哈頓工程負責人對原子彈在該市的爆炸效果有些擔心。1945年7月23日,代理參謀長托馬斯·漢迪將軍簽署了最後的書面命令:“致美國陸軍戰略航空兵指揮官卡爾·斯帕茨將軍:空軍第20聯隊第509混合大隊大約在8月3日以後,當氣候條件允許進行目視轟炸時,應立即將第一顆原子彈投到下列目標之一:廣島、小倉、新澙和長崎……”8月4日李梅下達作戰指令,確定8月6日轟炸,順序是廣島、小倉和長崎,投彈瞄準點分別是廣島火車站附近的的第二總軍司令部、小倉兵工廠、長崎飽之浦的三菱造船廠。

8月6日當天,第一目標廣島上空氣象條件不錯,順利投彈。向小倉投放第二枚原子彈的日期原本定在8月11日,但美軍氣象預報部門說8月9日之後的五天裡日本南部的天氣都不會很好,因此李梅將軍決定把轟炸日期提前至9日。當天氣象觀測機報告說小倉上空天氣良好,但當投彈的“博克之車”號B29轟炸機飛到小倉上空時,卻發現整個城市都被雲層覆蓋。這架飛機在小倉上空穿梭了三次仍未找到缺口,最後向第二目標長崎飛去,小倉僥倖逃過一劫。

此時,“博克之車”上一臺燃料泵發生故障,機尾的640加侖汽油抽不到引擎裡去。根據計算,如果投彈之後要飛到沖繩的後備機場,只能在長崎上空作1次轟炸飛行,否則就會因耗盡燃料而在海上迫降。長崎上空的雲層也很厚,雲量達8/10,“博克之車”第一次通過時未能找到目視投彈目標。按照規定,機長斯韋尼在這種情況下應帶彈返回,但他和負責組裝原子彈的海軍工程師阿什沃思商量後,決定採用雷達瞄準。“博克之車”在箕島上空調頭,從東北偏北方向進入長崎上空,向三菱重工長崎船廠方向飛去。投彈手克米特·比漢正準備換用雷達瞄準器,突然發現兩塊雲團之間有個大縫隙,第二投彈點三菱重工長崎兵工廠清晰可見,於是立即通知斯韋尼進行目視轟炸。提尼安時間11時58分,比漢瞄準了預定轟炸目標——三菱重工長崎船廠以北2.5公里的長崎市中心體育場跑道,扔下了原子彈,


晴天有時下豬


導致日本投降,其關鍵是因為美國的多次轟炸,一夜的東京轟炸導致10萬多人死亡,超在廣島投的原子彈死亡數量,還有就是當時蘇聯紅軍用了72小時全部殲滅了日本所有關東軍,其實那是侯,美國不投那兩顆原子彈,日本也得投降。美國的這兩顆原子彈其實救了日本,因為如果沒有原子彈,日本的投降也會拖得很久,傷亡更大,至於沒有投在東京是因為,投了的話,日本會不顧一切,把矛頭轉向美國,最後魚死網破,對誰都不好,其次就是因為前面的多次轟炸,導致只有廣島與山崎兩座城市還大致完整,就好用來測驗那輛顆原子彈的威力了,這就是我的滿意回答,認為好的就點個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