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為什麼不殺慈禧?

用戶69001851


光緒作為一個傀儡皇帝,他的一生是特別憋屈的,雖然說名義上是皇帝,可是光緒壓根沒有一丁點皇帝的實權,啥事都是慈禧說了算,因此有人要問了光緒為什麼不乾脆把慈禧殺了算了,這樣一了百了,自己還能夠直接掌握大清朝的實權,做一個真正的皇帝,可是光緒似乎沒有任何這樣的打算,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第一個原因,光緒的皇位說白了就是慈禧給的,當時同治皇帝死後因為沒有子嗣,大臣們可是因為繼承人的事情傷透了腦筋,慈禧最終選擇了自己妹妹的孩子光緒,慈禧是將光緒當成自己的兒子養的,當時兩人的關係是很融洽的,史書說光緒小的時候很討厭慈禧,其實話說來,光緒還小肯定是需要多方面教導的,但他內心肯定還是將慈禧當做母親看的。

要光緒去殺自己的母親當然是不可能的,在他的心裡這樣的念頭肯定不會有,況且即便是光緒想殺慈禧,他有那個實力嗎?朝中所有的大臣都是慈禧提拔的,他們忠於大清朝,同時也是忠於慈禧的,他們也清楚的知道這個皇帝就是個傀儡,啥權利都沒有,也就只有那些維新派才會將所有希望寄託在光緒身上。

那些維新派比如康有為和梁啟超,這些人可是啥都沒有,光緒靠他們殺慈禧那無疑是在痴人說夢而已,光緒身旁的所有人都是慈禧的,哪怕是身邊的小太監都是慈禧的人,光緒稍微有異動慈禧立馬就能知道,所以他根本不具備殺慈禧的條件。

慈禧掌握權力其實是合理合法的,否則早被人們罵死了,光緒假如說真的把慈禧殺了,天下立馬能大亂,所有人都有藉口起義,他們可以討伐光緒的大逆不道之罪,到時候在找一個人做皇帝就可以了。所以說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光緒都殺不了慈禧。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其實,光緒皇帝和慈禧的關係要比我們想象的好很多。

光緒是慈禧太后妹妹的兒子,光緒的父親是咸豐的異母弟弟,也就是說光緒是慈禧的侄子兼外甥。

在很多情況下,慈禧是把光緒當自己親兒子來看待的。

光緒是一個很講孝道的皇帝,他有時候把親情看的比國家還重要,因此他肯定不想殺慈禧。

特別是剛剛當上皇帝的光緒,慈禧這位母親一樣的女性對他來說就是第一位的。

光緒變法的時候,一些話表明了他對慈禧的態度,他說使中國轉危為安,化弱為強,有拂聖意,意思就是說他想把中國變得強大起來,但是他又不想得罪慈禧。

最後光緒對自己的大臣說了一句話,“候朕熟慮,再行辦理”,意思就是他變法一直想著是不是會得罪慈禧,他是經過反覆考慮的。

所以,面對國家這樣的大事時,光緒還一直想著慈禧太后,考慮著慈禧太后的想法,他怎麼都不會把慈禧殺掉的。

除了光緒不想殺慈禧外,光緒皇帝也不能夠殺慈禧。

首先,光緒身邊都是一些學子、文臣,像康有為、梁啟超這些人,讓他們公車上書提一些意見還可以,真要讓他們真刀真槍的上,估計不頂什麼事。

即便是光緒皇帝自己親出面殺慈禧太后,那也是不可能的。

因為光緒皇帝很少能夠見到慈禧太后,慈禧手中是有實權的,即便是光緒皇帝想見她,也需要開條子,需要打報告,經過審批才能見到慈禧太后。

這時候有讀者會說了,可以在慈禧出行的時候,找人刺殺她,這更不可能了,因為慈禧出行的時候,跟隨的人有好幾百,刺客還沒有近身,自己就被團滅了。

最後就是光緒皇帝不敢殺慈禧太后。

光緒皇帝上臺的時候,慈禧太后的地位已經非常穩固了,也就是說慈禧過的橋比光緒走的路都多,這是說在玩政治這一方面。

只要是朝中稍有點權力的人,都被慈禧把控的牢牢的,晚清四大名臣,個個都是難纏的,但是在慈禧面前他們都服服帖帖的。

光緒一旦對慈禧下手,這些大臣光緒他能夠駕馭的了嗎。

綜上,光緒雖然掀起了一些風浪,但是他還是孤家寡人一個,即便是光緒將慈禧殺了,晚清那些兵痞照樣會以弒母的罪行將光緒廢掉。

所以光緒不殺慈禧太后,是因為不想、不能、不敢。


史家吟唱


清朝末年,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與光緒為首的革新派的鬥爭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慈禧太后已經在實質上準備廢掉光緒帝。根據《景善日記》記載,慈禧太后召集了滿清皇族,召開會議決定廢除光緒帝,封他為“昏德公”,昏德意思是昏庸無能道德淪喪。可見對光緒帝有多麼不滿,並且將端王的長子,立為大阿哥,準備繼位。
當然了,光緒皇帝在維新變法的時候,也準備發動兵變,軟禁慈禧太后,甚至譚嗣同給袁世凱說的是“去此老朽,在我而已,何須用公”已經準備動手殺掉慈禧太后。
既然已經撕破臉皮,不能共存,那麼我不禁有這麼一個不想法,為什麼光緒不下毒毒死慈禧太后呢。保守派佔據主流,控住軍隊,與其靠一個官小力弱的袁世凱去發動兵變,為什麼不從宮廷入手,悄無聲息的除掉慈禧呢。而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下毒,神不知鬼不覺,慈禧太后一死,光緒以皇帝之尊控制宮廷,真相永遠不會為人所知。而依靠兵變、舉國震動,後果難料,而且但凡慈禧太后有個三長兩短大家都知道是光緒下的手。為什麼光緒皇帝要舍易求難、舍穩健方法求冒險之舉呢。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根本無法下毒。下毒的方法有兩個,一個是在飲食中下毒,一個是在藥物中下毒。
那麼我們看從飲食中下毒可能嗎,根據濮蘭德的《太后治下的中國》和裕德齡的回憶錄《我和慈禧太后》的記錄,慈禧太后的正餐每餐必須有菜品100道,這一百道菜品由50名大廚負責,每名負責兩道,每名大廚有一名助手,既是幫忙也可以互相監督。而這100到菜品中慈禧太后經常只會吃兩三道,所以要在菜中下毒就成了一個概率問題,要保證100%的準確率,就要收買50個廚子,人多口雜,難免洩露。
那麼能不能找到慈禧她後愛吃那道菜定點清除呢。據說清宮裡有一個規矩,即使是自己最愛吃的菜,每次吃的時候也不能超過三勺,為的就是怕別人知道你的用餐習慣,而進行下毒。除此之外,還有用餐前的試毒環節,由宮女或者太監進行試毒,這兩個環節基本可以避免飯菜中的下毒。
那麼能不能從藥物中下毒,我們來看一看御醫給慈禧太后問診的流程。一般給慈禧太后問診,由4名御醫同時進行問診,這4名太醫診療完之後,進行商討,最終確定是什麼病,然後4名太醫各自進行開藥方。這4張藥方慈禧太后會讓自己身邊懂藥理的太監一一進行解釋,然後把4張藥方共同的藥物拿出來,其他的藥物,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增減。所以最後這張藥方根本不是這4個太醫的藥方,想要靠藥物之間的屬性衝突來害死慈禧太后是不可能的。那麼只有直接下毒了,熬藥的規矩是,這4名太醫共同去醫藥房取藥,共同熬製,藥好之後,分為5份,4名太醫一人一份,先當著太后的面喝了,認定無毒之後,慈禧太后才會喝,也就是說除非管藥物的太監和這4名太醫同時被收買,否則一個人是無法單獨下毒的,因為別人不可能拿自己的小命開玩笑。第二點這個毒還必須是慢性毒,不能當場發作,否則試毒環節勢必會暴露。綜合以上條件,在藥中下毒近乎不可能。
綜上所述,光緒皇帝想要下毒除掉慈禧太后近乎不可能,這也是他寧可依靠袁世凱進行兵變,也不肯從宮中入手的原因了。

古史新談


在人們探討慈禧和光緒這段歷史時,經常把慈禧和光緒放在矛盾的對立面去分析,其實在戊戌變法之前,光緒和慈禧是一條心的,正是戊戌變法徹底改變了他們之間的關係。

慈禧選擇了光緒,並不是因為厭惡光緒,而是因為光緒從愛新覺羅這方面來說是慈禧的侄子,從葉赫那拉這邊來說是慈禧的外甥。更多的時候,慈禧是把光緒當兒子來對待的,慈禧的兒子同治皇帝早逝,這對一個母親的打擊是很大的,按照道理來說,慈禧不應該選擇光緒,光緒和同治都是載字輩的,應該選擇溥字輩的繼承同治的皇位,但是,如果是溥字輩的話,慈禧就是奶奶的身份了。

正是基於這方面的考慮,40歲的慈禧選擇了光緒,從光緒1875年4歲登基,到1889年光緒18歲親政,可以說慈禧是看著光緒長大的,對光緒也可以,差不多是當做自己的兒子來看待的。在光緒親政的時候,慈禧雖然沒有完全放權,但是放權也是早晚的事,從1898年戊戌變法到1908年慈禧死,其實也就十年,光緒如果韜光養晦不用說像康熙乾隆活那麼大歲數,就像秦昭襄王,在位四十年一直是宣太后(羋月)和權臣魏冉把持朝政,而且羋月還和義渠王亂搞,整出孩子了都,但是等宣太后老了,秦昭襄王還是掌握了政權,並且發動了長平之戰。自己把持朝政十五六年。

要知道光緒戊戌變法的時候才20歲,死的時候才30歲。

所以,我認為光緒完全可以等,但是所謂的帝黨等不了,包括光緒的老師“名流”翁同龢,包括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啟超,他們在光緒親政的1889年到戊戌變法的1898年都幹了什麼?

翁同龢不顧中日實際軍力的現實情況,盲目主戰,致使清政府甲午慘敗(當然不是翁同龢一個人的責任);像康有為、梁啟超完全是藉著變法的名義實現自己的貪心,甚至還策劃讓袁世凱進京勤王,並且刺殺慈禧,最終將慈禧和光緒的關係弄的分崩離析。

(這就是康有為,你看像個好人嗎)

到這之前光緒和慈禧根本沒有矛盾,但是在這些人的鼓動之下,光緒有點急功近利了,包括給慈禧“修園子”,其實就是為了讓慈禧早點放權的一種舉動,當他們把朝政搞的烏煙瘴氣,並且想要刺殺慈禧時,讓慈禧意識到,如果沒有權力,自己很可能早就身首異處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慈禧放棄了將權力最終交給光緒的打算,甚至最後帶著光緒一起離開了人世(個人懷疑是慈禧帶走了光緒)。


史論縱橫


甲午海戰如若北洋水師勝利歷史會不會改寫,往好的方面來想的話沒準歷史真的會改寫清朝也許會從戰爭中拾取信心會給皇帝變法打入劑強心針激發全國有志青年的愛國熱情沒準清國會效法歐洲日本成立君主立憲制,慈溪已經老了她活不了多久了試想一下如果當時真的打贏之後變法成功中華名族或許成為一個資本主義強國也不一定.但歷史不可能重演那都是想象,即使打贏了也沒什麼辦法估計清政府還會繼續割地賠款清政府內部的腐朽統治者的目光短淺對外軟弱對內鎮壓一個房梁都已經腐爛的屋子早倒晚倒有什麼區別呢?


悠然獨行129483845


光緒帝為何不殺慈禧

慈禧太后是晚清的實際統治者,光緒帝不能夠殺她,也殺不了她。對載湉而言,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不僅僅是他的嗣母,也是他的親姨媽與嬸母。歷朝歷代“弒母”都是不可饒恕的重罪,若是光緒帝自己都弒母,又怎麼能奢望有人真心會支持他呢?

雖然兩人政見不和,但滿朝臣子卻無人能夠保住光緒帝,慈禧太后是他唯一能夠依靠的人。失去了慈禧太后的庇護,那麼載淳什麼都不是。

慈禧太后是頑固派的首腦,朝中大臣幾乎都是她的人,而這些人也掌握了幾乎所有的朝政大權。光緒帝年輕而心浮氣躁,沒有城府與政治頭腦、手段,根本沒有實權派支持他,他如何能夠對付慈禧太后?

翁同龢為何與李鴻章作對

翁同龢是典型的“因私廢公”者,當年翁同龢的兄長翁同書,在太平天國運動中不戰而逃犯下大罪,曾國藩與翁同書的父親翁心存關係不錯,所以不願得罪,就讓李鴻章出面參奏。結果應該處死的翁同書被流放,而翁心存不久後身亡,沒想到翁同龢不知兄長過錯,反而恨上李鴻章,兩人結下了樑子。

而翁同龢與李鴻章也是不同的人,李鴻章屬於說得少做點多的“實幹派”,翁同龢屬於“說得多做點少”的老學究書生,兩個人性情也是完全相反,自然合不來。

第三個問題,很抱歉,沒有如果。


澹奕


在政治鬥爭中,有時候一個人是一個勢力集團的代表。殺了他,並不代表一個利益集團隨之滅掉,為我所用。毫無疑問,慈禧專權,朝野大事早就一人說了算。晚清四大名臣也都聽命於她,兵權、財權、政權抓得牢牢的。就算光緒殺了她,如果沒有將這個集團的實權掌握於手中,也只會帶來更壞的結果。

光緒既是慈禧的外甥又是侄子,當政之初,慈禧就沒有放權給他。說到底是一個傀儡皇帝。光緒後來聽從康有為梁啟超的建議,搞戊戌變法,說到底也是無權之人的紙上談兵,當時就感覺到慈禧權力的無所不在,她調動國家機器,調配權臣方面可以說是老謀深算,輕而易舉。大有你死我活之勢。光緒無兵無權,別說殺慈禧了,就是當個正常皇帝都不可能。


老照片


光緒沒能力殺掉慈禧,他沒有實權,若是敢表露出殺心,自己必死無疑!翁同龢跟李鴻章不是同一類人,且矛盾重重。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李鴻章彈劾翁在安徽不作為,說他畏懼敵寇,是膽小鬼!翁是清流派的首領,喜歡議論、抨擊時政,看不慣李鴻章這種投降派。甲午海戰若是勝利,歷史肯定改寫,日本必然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成為宰割對象。而中國將會崛起於東方,列強會自動放棄不平等條約,與中國搞好關係。例如,英國為制約沙俄在遠東的擴張,必然會大力扶持中國,甚至結盟!


Bentley471


光緒根本就沒有能力殺慈禧,所有權力都在慈禧手上,況且,殺慈禧是大不敬的事,有違孝道,光緒也不能去做,戊戌政變最後,光緒是要康梁等人想辦法計保全皇位,又能不傷害與慈禧之間感情


老貓在釣魚


個人認為光緒不殺慈禧是因為:第一,光緒手中沒有權利,朝中權利大部分都集中在慈禧手裡,慈禧有人,光緒沒人殺不了。 第二,封建王朝受儒家思想影響,重孝道,慈禧是光緒養母, 弒母對名聲不好。此外,光緒本身性格軟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