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還有可能回到親俄羅斯的軌道上來嗎?

大東北的小豆包


別人搶走了你的孩子,你還能跟他成為朋友嗎?烏克蘭要是還能回到親俄的軌道上,那心得有多大呀!不可能的。

國與國之間,最傷感情的不是戰爭,而是領土。彼此打過仗的國家太多了,但並沒有全世界都充斥著仇恨,一是記仇記不過來,二是時過境遷,時間一長大家也都淡了,如果官方再不刻意強調,基本上就沒什麼影響。你看,曾經發生過多次戰爭的歐洲國家之間,美日、美德之間、美越、日本與東南亞國家之間,關係不都好得很嗎?戰爭比人與人之間的口角矛盾更容易忘,因為打仗的主體是集體而不是個人。

但是領土就不一樣了。先說說那些有領土爭議的國家之間的關係。爭議領土之所以有爭議,嚴格意義上說雙方的主權依據和實際控制都有一定的不足之處,否則也就不存在爭議了。日本俄羅斯,相互發展關係的願望十分強烈,但領土問題成了攔路虎。日本韓國,都是美國的盟友,但關係一般般,領土是個重要原因。還有我和三哥之間,領土永遠是一座無法跨越的珠穆朗瑪峰。其實,很多時候不是領導人死心眼,主要是老百姓不答應,這個時代誰敢得罪選民網民那!

至於說通過戰爭赤裸裸奪取一國領土,那仇恨基本上就無解了。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法國被迫向德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其實要說淵源,這兩地歷史上是屬於德意志的地盤,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後來由於繼承補償等複雜原因歸屬了法國。阿爾薩斯洛林的割讓成為法國人心中永遠的痛,使法德註定成為死敵,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之一,因為此後法國一心復仇,為此到處尋找朋友潛心發展軍力,德國則千萬百計孤立法國,這是締結德奧同盟的原因。

為什麼戰爭可以忘土地卻不能釋懷?因為土地一直在那裡!它與國家主權領土完整聯繫在一起,時時刻刻提醒我們,當局也會通過各種宣傳強化它。在王朝時代,土地是國王的私產(不是一國的全部),交換割讓繼承陪嫁都是沒問題的,可是現今時代,主權在民,土地的任何變更都牽扯千千萬萬人的感情。在這個意義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一寸多餘的國土。

所以,在領土這麼大的仇恨面前,你說烏克蘭能放下恩怨重新親俄嗎?絕對不可能了!即使某個領導人想這麼幹,也會被人民的塗抹淹死。當然,如果俄羅斯把克里米亞還給烏克蘭,那還是有可能的。問題是,俄羅斯會這麼幹嗎?沒吞併也就算了,吞併了再吐出來性質那性質就不一樣了。


進擊的女武神


由於烏克蘭的國力沒有俄羅斯強大,因此烏克蘭也不願意惹怒俄羅斯。所以烏克蘭一定會回到親俄的路線上來,因為歷史證明,每次烏克蘭違背了俄羅斯的政治意願,烏克蘭的國家利益都會遭到嚴重的損失。



1.烏克蘭與俄羅斯是兩個搬不走的鄰居,而與俄羅斯為鄰就意味著,要麼接受俄羅斯的控制,要麼被俄羅斯吞併,要麼與俄羅斯對抗,只有這三條路可以選擇。烏克蘭在歷史上就是一個獨立的民族,他們成立了自己的國家。可是由於沙皇俄國不斷入侵,18世紀俄羅斯已經吞併了烏克蘭。1922年烏克蘭併入蘇聯,可是由於烏克蘭人口眾多,不願意接受蘇聯的統治,因此經常爆發一些反抗蘇聯的示威活動,慢慢的烏克蘭出現了獨立的傾向。



2.由於烏克蘭農業發達,是蘇聯糧食的主產區,所以蘇聯每年都會從烏克蘭運走大量的農產品。可是烏克蘭人不願意為蘇聯多貢獻一些糧食,這讓蘇聯領導人斯大林非常生氣。並且烏克蘭人濃厚的獨立的傾向,也讓斯大林非常擔憂。因此斯大林命令烏克蘭的領導人,用飢餓的方式來對抗那些不與蘇聯合作的烏克蘭人。當時蘇聯在烏克蘭每個農莊都成立了收糧隊,把烏克蘭農民手中的糧食和種子全部收走。而那些不配合收糧的烏克蘭農民將被拘捕,其中有4000多人被判處死刑。這導致烏克蘭在1932年至1933年爆發了大饑荒。蘇聯以飢餓殺人的方式,餓死了烏克蘭1/4的人口,造成700萬烏克蘭人餓死。這就是一場人為製造的災難,也使烏克蘭獨立運動就此熄滅,維護了蘇聯對烏克蘭的統治。



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入侵蘇聯佔領了烏克蘭,當時烏克蘭人民歡呼雀躍,他們把德國人當成瞭解放者。烏克蘭也成立了軍隊為德國人效力,這足以看出烏克蘭人對蘇聯有多麼的怨恨。二戰結束後蘇聯政府對那些曾經幫助德國的烏克蘭人,進行了審判和槍決。但是斯大林也意識到,如果長期對烏克蘭進行壓迫政策,很可能激發烏克蘭人民的反抗。因此蘇聯向烏克蘭地區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建設了一大批重工業基地,並且支持烏克蘭發展農業技術,使烏克蘭成為了蘇聯的糧倉和重工業基地。蘇聯時期的烏克蘭可以製造核武器、坦克、彈道導彈、飛機、航空母艦等先進的武器,給烏克蘭的經濟帶來了良好的發展。



4.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大量的工廠和先進的軍工產業。烏克蘭有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有5000萬人口。如果俄羅斯控制了烏克蘭,就會提高俄羅斯的國力。因此烏克蘭是俄羅斯的底線,俄羅斯絕對不能放棄。2014年美國挑起了烏克蘭危機,推翻了親俄的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因此普京派遣軍隊佔領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地區,普京希望“以壓促變”,讓烏克蘭人民和政府覺醒,重新投入俄羅斯的懷抱。我分析未來的烏克蘭政府,一定會在歐美國家與俄羅斯之間搖擺不定。

烏克蘭會有一天重新投入俄羅斯的懷抱,但是烏克蘭也將遭到歐美國家的制裁。與一個野蠻和貪婪的俄羅斯為鄰,是烏克蘭國家的悲哀。歡迎大家各抒己見,評論、交流、點贊。


杜達特洛夫斯基


烏克蘭還有沒有可能回到親俄的軌道上來,這觀點取決於烏克蘭總統的態度,前任總統亞努料維奇親俄,而現任總統波羅申科親美。親俄親美就在總統一念間。能否回到親俄軌道,就現任總統波羅申科來說,他應該是不會回頭的。向東向西?烏克蘭處在十字路口,確難決斷,這有待於烏克蘭明年大選總統的取向。國家的命脈,決定於掌舵人眼光的朝向。



烏克蘭與俄羅斯,一母所生的兩個兄弟國家,領土鄰近,和則兩國人民受益,鬥則兩敗俱傷。烏克蘭的兩個主體民族烏克蘭族佔70%以上,俄羅斯族佔20%,而東烏克蘭這20%的俄羅斯族人正好鉗進俄羅斯國土,所以他們親俄實屬正常。西烏克蘭要親美,這有點太牽強,能源倚仗俄羅斯,地域緊鄰俄羅斯,並且同出於原蘇聯,蘇聯時期都是同呼吸共命運的未分家的兄弟,美俄兩霸對抗之時,很多戰略性武器都出自烏克蘭地域。想二戰期間德國攻打烏克蘭,蘇聯為保基輔而花費了不少代價。烏克蘭總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見俄羅斯在患難之中離他而去吧!



再有,相鄰兩個國家是誰也改變不了的事實。就烏克蘭本土而言,與俄羅斯、白羅斯、波蘭、斯洛代克、匈牙利、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為鄰,放眼一看,只要與俄羅斯關係不糟,就沒有戰略上的憂慮,就可放手發展經濟。烏克蘭土地平坦肥沃,是個農業大國,改善人民生活在舉手投足之間,哪來加入北約歐盟那些煩心之事,那不是沒事找事?



所以,在烏克蘭的國策問題上,向東而是向西?親俄而是親美?依我看:東西不向,原地不動;無需親俄,關係不糟就好、不必親美,不得罪就行。搞好農業,發展經濟,富裕人民。萬事大吉!


歐陽建高1956


以目前的狀況來看,烏克蘭是不會回到親俄羅斯的軌道上來的。這一點可以說是毋庸置疑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小編認為有以下幾點僅供參考!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

一、眾所周知,自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後,俄烏關係變得猶如雪上加霜。烏克蘭恨透了昔日的兄弟俄羅斯,認為是俄羅斯侵略了烏克蘭,吞併了烏克蘭的領土克里米亞。對於俄羅斯來說,烏克蘭想充當美國的棋子來圍堵俄羅斯。這種做法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俄羅斯必須要採取反制措施。俄烏兩國各有各的的算盤,最終導致了克里米亞脫離了烏克蘭而併入俄羅斯。因此,俄烏兩國的關係已經冰冷到了極點。只要烏克蘭不幫助美國和西方,與俄羅斯為敵就算不錯了。還幻想著讓烏克蘭回到親俄羅斯的軌道上來,從當下來說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普京和波羅申科彼此裝作沒看見,互不搭理!

二、就目前來說烏克蘭的想法是,希望自己不僅能夠加入歐盟而且還能加入北約。這樣一來的話,烏克蘭的國家地位就不一樣了。有了北約的保護,烏克蘭就不會在維護和處理自身的某些利益問題時,處處都得看俄羅斯的臉色行事了。相反,烏克蘭加入歐盟和北約,這是在刺痛俄羅斯最為敏感的神經。所以,才有了後來爆發的烏克蘭危機。烏克蘭因此也丟掉了克里米亞!



波羅申科和普京禮節性的寒暄!

俄羅斯一直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一旦烏克蘭加入北約,那麼就等於北約在俄羅斯的家門口架起了大炮和導彈,俄羅斯當然無法容忍。烏克蘭也正因為知道俄羅斯反對,因此在沒有十足的把握下,才不敢輕舉妄動。如果盲目行動,弄不好還會毀了烏克蘭。以普京的做事風格,惹怒了俄羅斯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看來俄烏關係短時期內是不會恢復到常態的。雙方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盤,在戰略上不是相向而行,而是背道而馳。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何談烏克蘭回到親俄軌道?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中)緩和彼此氣氛

三、作為各國總統或者國家領導人也就是國家和人民的掌舵人,制定怎樣的國策和外交政策,有時直接會影響一個國家的整體利益。當今的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是親美親西方的。波羅申科和之前的亞努科維奇,在實施國家外交戰略方面正好是背道而馳。一個親俄羅斯,一個則親美和西方。親西方的波羅申科,不但沒有加入歐盟北約,而且還得不償失的丟了克里米亞。這就是決策失誤所致!由此看來,作為烏克蘭總統的波羅申科,是不會起帶頭作用和俄羅斯修復關係的!


普京,波羅申科在出席活動中彼此禮節性的握手。

四、對於烏克蘭來說,克里米亞是自己的固有領土。俄羅斯將克里米亞收入囊中,簡直就是對烏克蘭赤裸裸的侵略。想要烏克蘭回到親俄軌道上來,那麼俄羅斯就必須歸還被吞併的克里米亞。試想,烏克蘭的這種要求,對於普京來說他會同意嗎?普京早就說過,俄羅斯的土地沒有一寸是多餘的。可見克里米亞自然也被包括在內。鑑於這種情況,烏克蘭最起碼也是有臉面的,不可能丟了領土再去討好俄羅斯吧!所以說,烏克蘭回到親俄軌道上來,短時期內想都別想!

俄羅斯總統:普京


清風拂栁


這個很難說。目前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是親美派領導人,前總統亞努科維奇是親俄派領導人。烏克蘭下任領導人是什麼風格我們很難預測。

按照烏克蘭目前的局勢,不管烏克蘭親美國還是俄羅斯,只要跟著一個國家從一而終就可以。就怕在兩個國家之間左右搖擺,兩頭得罪。現任總統波羅申科,完全投入了美國的懷抱,因此而得罪了俄羅斯,所以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介入烏克蘭內戰,讓烏克蘭當局吃進了苦頭!


如果現在烏克蘭投誠俄羅斯,那肯定會遭到美國的報復。美國肯定會在烏克蘭內戰問題上做文章。烏克蘭就會兩頭得罪,兩頭不落好。現在就是一幫不懂政治的人在統治著烏克蘭。想想當年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靈活穿梭在美俄中三大國之間,利用三大國相互制約相互牽制,在處理政治問題上游刃有餘,很有政治手腕。

如果烏克蘭繼續跟著美國混,把美國的勢力範圍擴展到俄羅斯的家門口。俄羅斯肯定不會在烏克蘭內戰問題上善罷甘休。



三農見聞


國際政治瞬息萬變,各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1990年的時候,沒有人會認為龐大的蘇聯帝國會在一年以後解體。同理,儘管俄羅斯與烏克蘭相互之間已經視若仇寇,但是也極有可能會再次“化干戈為玉帛”。不過,烏克蘭回到親俄羅斯軌道的可能性極小,需要滿足的條件太多。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

從烏克蘭的角度,無疑將俄羅斯視為了“侵略者”。2014年,俄羅斯航空兵空降克里米亞,完成了實質性的軍事佔領以後,克里米亞完成了公投。結果,在250萬克里米亞人中,有98%的人投票決定脫離烏克蘭、迴歸俄羅斯。與此同時,烏克蘭東部的盧甘斯克州與頓涅茨克州也發生了武裝暴動。目前,在俄羅斯的支持下,盧甘斯克州與頓涅茨克州變成了盧甘斯克共和國與頓涅茨克共和國。

如果烏克蘭政府重新親俄,需要俄羅斯將克里米亞歸還烏克蘭,需要俄羅斯不再支持盧甘斯克與頓涅茨克。俄羅斯能夠做到嗎?俄羅斯已經將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寫進了《俄羅斯憲法》;盧甘斯克與頓涅茨克實質上已經成為了俄羅斯的“衛星國”!如果俄羅斯做不到歸還克里米亞,做不到不再支持盧甘斯克與頓涅茨克,烏克蘭政府能親俄呢?4500萬烏克蘭人能答應烏克蘭親俄嗎?

從俄羅斯的角度,烏克蘭無疑是“背叛者”。俄羅斯人與烏克蘭人血脈相連,都是東斯拉夫人後裔。在整個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中,俄羅斯、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無疑是血緣上最親密的國家。但2004年“橙色革命”以後,烏克蘭變得越來越親西方,一直謀求加入歐盟,甚至有了加入北約的想法。2014年,烏克蘭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被推翻,俄烏關係從此破裂,烏克蘭危機自此爆發。

烏克蘭想要重新親俄,俄羅斯能夠相信嗎?除非烏克蘭作出不加入歐盟、不加入北約的承諾,除非烏克蘭放棄親美的立場。這可能嗎?烏克蘭為何會背離俄羅斯,主要原因無非是俄羅斯經濟自身難保,烏克蘭希望投入美國與歐盟的陣營,能夠發展好經濟!

結論:烏克蘭重新回到親俄羅斯軌道是小概率事件,兩國之間的期望值相差太遠了!


美國觀察室


當下,“融入歐洲”已經成為烏克蘭政府和大多數國民的共識,烏克蘭不會再走親俄的老路

在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半島,策動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獨立的背景下,

烏克蘭民眾在反俄和西化上立場和“脫俄入歐”上的步伐將是不可逆轉的。事實上,根據筆者與烏克蘭朋友的交流,他們其中的很多人甚至把俄羅斯的入侵,當成烏克蘭融入西方的契機

目前,烏克蘭已停止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烏俄貿易也不斷減少。去年,烏克蘭與歐盟之間的聯繫國協定生效。烏克蘭與歐盟、加拿大達成了自貿區協定,對西方的經濟依賴將大大上升

,並從西方得到大量的貸款和經濟援助。

同時,烏克蘭雖然近期難以加入北約,但烏與北約之間的聯合軍演已經高度制度化,烏克蘭與北約各國的軍隊人員間互訪頻繁,軍隊在作戰條令上高度向北約靠攏。


萊茵的黃金


一個國家如果被侵略了領土,還能和這個侵略者親密,短期內是很難恢復密切關係的。但是從一個長期歷史階段上看,當然是有可能的。從第三方敵人的態度上看,也可能對彼此關係帶來影響。木叔從這3個方面討論這個話題:

第一,烏克蘭和俄羅斯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領土問題,克里米亞和東部地區在俄羅斯勢力範圍的問題。短期內這個問題無解,烏克蘭不可能親俄。

這個問題比較現實,也比較好理解,木叔就不做太多解釋了。

不久之後烏克蘭要進行總統選舉,大家看看上臺的總統對俄羅斯是什麼態度,就能對這個話題一目瞭然。

第二,雙方如果面對共同的敵人,領土問題可能就不會成為最重要的問題,共同對外或許會讓雙方親密。

歷史上類似的事情很多。比如二戰期間英國和蘇聯就是一個例子。本來雙方關係非常不好,甚至西方一直希望將希特勒禍水東引,讓他們直接進攻蘇聯,自己作壁上觀。蘇聯也一度和德國媾和,希望希特勒能將主力進攻英國,避免蘇聯受損。

但最終希特勒對英國和蘇聯都痛下殺手,這導致英國和蘇聯調整立場,形成統一戰線,暫時拋棄了意識形態分歧,共同對敵。

所以,如果烏克蘭和俄羅斯突然面臨影響雙方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很可能暫時會拋棄成見,會密切彼此關係。但問題就在於。類似的“重大問題”會出現嗎?

第三,從長期的歷史來看,領土爭端只是彼此關係的一個小波瀾而已。

時間放長到100多年前,全球哪個國家都不是現在的疆域,國際關係的分分合合和疆域雖然有關係,但與如今的國際關係沒有必然聯繫。

比如波蘭的領土被東方和西方強國多次瓜分,但波蘭一會與東方好,一時又與西方好。波蘭歷史上甚至也曾對俄羅斯進行侵略,佔領其領土,但在很長的歷史時期,雙方也有過友好局面。儘管歷史上有很多領土歸屬不定,但如今彼此也都認可了。

所以,如果眼光放長遠,未來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關係什麼可能都有,不會只因為克里米亞等領土問題而劍拔弩張的,再次親密也是很可能出現的。我們分析宏大問題的時候,應該有這樣的歷史眼光。


你如何看待這個話題?


木春山談天下


領土都被搶了還親俄!這不是找虐嗎

烏克蘭作為俄羅斯的小兄弟在歷史上一直有“小俄羅斯”之稱,即便是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眾叛親離之際,烏克蘭對俄羅斯依然還湊合。

在烏克蘭獨立的這近30年來,烏政府一直試圖在俄羅斯和西方之間找平衡,但是在近幾年這種平衡已經無法維持了。

在最近幾年烏克蘭的民族主義一直在不斷抬頭,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這裡在歷史上長期屬於西方文化圈,並且人口也主要是以烏克蘭人為主。

這些地區的人十分渴望擺脫俄羅斯的影響徹底融入西方,而以俄羅斯人為主的烏東地區卻反對“脫俄入歐”的政策,兩撥的矛盾十分尖銳。

雖然俄羅斯人在烏克蘭佔有很大的比例,但畢竟只有20%,烏克蘭的主體民族依舊還是烏克蘭人,所以俄羅斯人對於烏政府的影響終究是有限的。

烏克蘭人之所以“鍾情西方”,一是由於歷史原因,二是由於經濟原因。

我們先說經濟原因,這個原因很簡單,就是跟著俄羅斯沒有盼頭唄。

舉個栗子,跟烏克蘭搭界波蘭,這是烏克蘭的斯拉夫兄弟。區別僅僅是烏克蘭是東斯拉夫人,波蘭是西斯拉夫人。

(因為是鄰國而且關係不錯,波蘭和烏克蘭曾聯合舉辦過2012年的歐洲盃)

波蘭在東歐劇變之後就立即投入了西方的懷抱,相繼加入歐盟和北約,經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在1990年的時候波蘭和烏克蘭的經濟水平都差不多,而時至今日波蘭的GDP已經達到了5401億美元,而烏克蘭卻只有1043億美元,波蘭的經濟體量是烏克蘭的整整5倍!

要知道波蘭人口比烏克蘭還少了700多萬,論人均GDP就更高了。

人不怕窮,但怕對比。當年波烏兩國是幾乎是同時擺脫莫斯科的控制的,並且烏克蘭的家底兒還要更雄厚些。

結果到了現在一個混得是蒸蒸日上,一個過的是江河日下,誰心裡能平衡!

除了經濟因素,歷史上的糾葛也是烏克蘭人討厭俄羅斯的重要原因。其中最讓烏克蘭人耿耿於懷的就是1932年—1933年的烏克蘭大饑荒。

現在烏克蘭人認為烏克蘭大饑荒是在斯大林農業集體化運動的背景下出現的災難,當年在糧食歉收的情況下蘇聯中央政府不僅沒有放糧賑災,反而加大糧食徵收,導致在這場饑荒中有至少五百萬烏克蘭人被餓死,這在那時的烏克蘭人口中是個很恐怖的比例。

如今烏克蘭人認為蘇聯政府在那場饑荒中的所作所為跟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沒有任何區別,其行為在法律上已經構成種族滅絕。

2002年時任烏克蘭總統庫奇馬簽署法令,將每年的11月22日定為“饑荒紀念日”,以此紀念那些在蘇聯殘酷統治下死去的同胞。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參加大饑荒悼念儀式)

基於以上的經濟和歷史原因,今天的烏克蘭人十分厭惡俄羅斯,加之2014年俄羅斯又搶走了克里米亞以及干涉烏東地區叛亂,這讓俄烏關係更加的惡化。

殺自己同胞,搶自己土地,這種仇恨估計烏克蘭一時半會兒是忘不了的,再度走上親俄道路應該是沒戲了。

(進駐克里米亞的俄軍士兵)


千佛山車神


麻辣戰爭頭條號主編龍舞風行認為:烏克蘭回到親俄的軌道,在短時間內已經很難了,兩國因為克里米亞問題徹底交惡。

也看了其他人的回答,我們認為,波羅申科這樣的政客對於烏克蘭是否親俄,並沒有根本性的作用,政客都是民眾用選票選出來的,他們的立場很容易改變,或者說很容易換一個立場不同的政客上臺,從長時間週期看,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根本問題,是克里米亞問題。

俄羅斯從法律上已經完成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的所以程序,因此,起碼從俄羅斯的法律上來看,克里米亞已經是俄羅斯不可分割的國土,現在想把克里米亞從俄羅斯拿走,除非發動戰爭,徹底擊敗俄羅斯,否則,就不可能實現這個目標。

克里米亞被奪走,已經徹底傷害了烏克蘭人民和俄羅斯的感情,使得在烏克蘭,親俄的政客一下失去了支持,整個烏克蘭瀰漫著反俄情緒,這種情緒短時間內無法改變。

烏克蘭美女

從俄羅斯的角度看,也不可能為了拉住烏克蘭而將克里米亞重新還回,畢竟,烏克蘭是倒向俄羅斯還是倒向西方,是一件無法預測的事,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國際局勢的變化,即使在某些時候烏克蘭倒向俄羅斯,還是會因為某個政客的上臺而改變傾向,而國土的歸屬是永久的,一旦被拿走,再想拿回來,機會渺茫。

很明顯的例子是菲律賓,杜特爾特上臺,菲律賓的態度頓時來個180度大轉彎。

關注麻辣戰爭,關注世界軍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