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歡魯迅哪一句話?

深林不見鹿


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中,有這麼一段文字:“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年輕的時候,讀這段文字,常常會有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冷森森的感覺,好像一股涼氣從後腦勺直衝上頭頂似的。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增加,越來越覺得:魯迅先生實在是精通曆史、洞察世事,文字描述的準確性,真可謂力透紙背!



臨時客


最喜歡他遲到了被先生臭罵,為了不被發現的表達憤怒,把“草”字故意少寫一個草字頭,表達的多麼含蓄。還引領了一代課桌文化!


三日軒主人


其實我印象最深而且越來越喜歡的是魯迅的散文集《野草》中的“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這段話。

如果撇開上下文不談,這句話確實很累贅。以為院子外面還有別的東西,可是沒有,剩下的還是棗樹.

是為了更好的表達很單調,很孤單.的感覺。這種孤寂的感覺,如果用“院子外面有兩棵樹”來表現,肯定是達不到的.


grass青梅



在生活的路上,將血一滴一滴地滴過去,以飼別人,雖自覺漸漸瘦弱,也以為快活。 ———— 魯迅


吃瓜歲月


最喜歡魯迅的一句話《而己集》:九斤老太說:一代比一代強。魯迅野草“我夢見自己正在小學的講堂上預備作文,向老師請教立論的方法”。《立論》


冷淑華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身甘為孺子牛。

用滿文只有吃人兩個字,潤土的虎頭虎腦。

祥林嫂見誰都說:“春天來了咋還有狼呢”,捐門檻燒香,起先人們為她不幸同情抹眼淚,後來當瘟疫樣逃她。

阿Q精神人們看不起他自己不覺得,他還嘲笑尼姑沒頭髮。

他的文章一直伴著我讀完書,也是到了老年才對他簡歷人生有了理解。


太陽出來暖洋洋張愛琴


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我們常引用的作文開頭:轉眼間多少年過去了,都是仿照魯迅的文筆。

我的院子裡有兩棵樹,一顆是棗樹,另一顆還是棗樹。

巨大的建築,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偉大的成績和辛勤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可以創造出來


雖生之日,猶死之年。

個人收藏了幾句,偶爾提醒一下自己:

不要皮。

該醒來了。

這事要盡力而為。


百雲村


特別喜歡魯迅先生在《而已集》的最後一篇《小雜感》裡面寫的那一句: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的確是這樣,有些時候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我們沒有必要要求自己感同身受,袖手旁觀並不一定代表冷漠無情,唯有時刻保持清醒才能時刻認清自己。


醇如舊


魯迅在作品(故鄉)的結尾寫到:希望本來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世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樣的一句話,是多麼冷峻呢?是多麼深刻,面對困苦的時候,面對災難深重的舊中國的時候,人民一定會闖出一條奮鬥的,正確的路來建設新中國。睿智而冷靜。看似平淡而意義深遠。


借東風20807597


可能是讀的書少吧,雖然學過、看過魯迅先生的文章,但是能記住的只有一句話,而且當別人一說到魯迅先生,我想到的就是“俯首甘為孺子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