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全班成績倒數第一的兒子是什麼感覺?

TDXZM


每個人的孩子天賦不一,曾看到過一個當代作家劉志文寫自己女兒的故事。

這位教授級的父親,在女兒一兩歲的時候,便開始教她古詩詞,而孩子總是會記得這上一句,忘了下一句,或者把這一首詩連接到另外一首詩詞裡。

到了孩子上學的時候,文化科成績在班上墊底,一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孩子對鋼琴很感興趣,於是便讓她去學,孩子一直學到高中畢業,按她當時的成績只考文化課的話,孩子連普通的大學都考不進去,她的父母很是擔心。

直到臨近考試前一段時間,國家有了藝術特長招生渠道,孩子終於迎來了新的機會,順利通過了考試,進入了一所有名的音樂學院,這其中也經歷過一些波折。

在大學的時候,孩子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由於多年孩子學習成績經常墊底,導致孩子不夠自信,那個時候孩子也不太敢展現自己,後來又通過父親的引導,加上自身的努力,她又考取了研究生和博士生,真正綻放屬於自己的光彩。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即使是基因良好的家庭,孩子也不一定成績就會非常優秀,但每一個孩子只要父母用心去發現、培養,一定會有適合他自己的特長。


遇見湘女子


我兒子今年上小學一年級。第一次單元測試語文考了全班倒數第一,只有57分。

在班級微信群裡得知這個消息我完全是懵圈的。雖說以前上的是公立幼兒園,老師從來不教拼音漢字,但是經過我暑假幼小銜接的突擊教學,也應該掌握了基本知識,咋也不可能考這麼點分呀?

回到家我看到試卷的時候就明白為什麼了。原來試卷有兩面,背面的全部都沒做,正面的做了好多,但也沒做完。我仔細看了一下,做過的題都做對了。

我想了想,也不能全怪孩子。從沒有經過考試的他根本不知道考試是怎麼回事。我對他說:“考試就是在規定的時間內把題目做完。你看你是不是沒做完呀?所以才考了57分,在你們班考了倒數第一。”誰知道他滿不在乎地說:“倒數第一就倒數第一!”碰到這麼沒羞恥心的孩子我也是醉了。我只好換一種方法說:“倒數第一的意思就是在你們班你是最傻的,你要不要被你們班的小朋友說你是最傻的?”,他連忙搖著頭說:“我才不傻呢,你最傻!”。我接著說:“要是不想讓別人說你,你就要快點寫字,你只要能快點寫完,絕對能超過他們。”

接下來的幾天,每天讓他在規定時間內把作業完成,並且送他去學校的路上一直提醒他:“最重要的事是什麼?寫快點、寫快點、寫快點”。

就這樣,到了期中考試的時候,數學考了86分,語文考了91分。成績在班裡算中下等,我已經很知足了。才一年級的小朋友,對他小姨說:“小姨,我覺得我學習跟不上呀!別的小朋友都會。我比他們學的慢呀!”他小姨跟大家轉述他的話時,大家都笑了,都說這孩子還挺知道上進的。 他們班大部分孩子上的都是私立幼兒園,一年級學的知識大部分在幼兒園都學過了,所以有好成績並不奇怪。

不過我認為只要孩子認真學了,從什麼時候開始並不晚,畢竟學海無涯,這才開了個頭。有的孩子開竅晚,說不定什麼時候就開竅了。“倒數第一”這個帽子不會一直戴下去的。


不盲從不跟風


孩子全班倒數什麼感覺?一個字:累。我兒子從小聽話,斯文,誠實,喜歡玩小玩具,現在進入青春期,13歲,淨身高172公分,長得也帥。可是有一致命弱點,就是從小學到初中一直是個學渣。 在兒子的日常學習中,我們就天天晚上陪寫作業,龜速運行,基本11點後完成。一檢查他作業,咋一看上去都懂一些,再檢查答案,不是這裡錯一點就是那裡少一點。尤其是週五晚上,寫一會兒去喝水或上廁所,非得拖到週六下午完成。 每次考試回來問他,他總是自信說都會做,可試卷一發下來總是40到60多點的分,欲哭無淚。 做為一個學渣,他很累,總在似懂非懂之間,作業當然也就慢,他很懂事叫我們早休息或出去玩,白天當然我們會出去,可晚上兒子在家沒睡,我們做家長怎麼好意思睡,你如果這時還上去指導錯題,一晚不用睡了,孩子還在長身體。 唉! 雙休了,我們也想帶他去玩,但先要讓他寫完作業,再把平時弄錯的例題抽些給他講下,還有一上午的英輔導班,時間飛逝了,有點時間還想帶孩子去鄉下看下爺爺奶奶。全部弄好回家,一家人一起用手機投影在家看一部兒子挑選的電影,這是最大的幸福了吧。


緣木求魚815


我是93年的,現在是一名公務員。對於樓主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當年我爸是什麼感覺,我讀高中的時候成績一直很穩定,基本都是班上倒數第四名,高考的時候是256分,數學16分。

後來就隨便隨便選了一個專科學校,然後大學時候家裡叫我考一下專升本,然後就去考了考上了,然後本科畢業那年剛好考到了地市級的公務員,現在工作兩年了。

現在說一下當年排在我後面那些同學現在的狀況:倒數第三現在廣州做牙醫;倒數第二現在汽修店幫忙,偶爾幫家裡賣農副產品;倒數第一現在做那種繪畫瓷磚,就是給瓷磚瓷板繪畫,收入不多也還行。班上考前幾名的,因為聯繫不多也不知道現在在幹嘛,不過蠻多考上二本的在深圳一帶做金融放貸,小額貸款什麼的。


Fighting181345462


前兩天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大學時的好朋友因為兒子考了全班倒數第一特別開心,還以為是她太受刺激了。

跟這個朋友詳細聊了之後,我總算知道她怎麼這麼開心孩子考3分了。原來她跟兒子打賭約定說,試卷上的每一道題都要認真做,如果孩子還能考到0分,她就讓孩子自己安排學習和玩的時間,孩子做錯的題其實90%都是會做的。

對於孩子的學習來說,他知道如何做一定正確以拿到滿分,和他知道如何做一定錯誤以拿到零分,其實都需要他完全掌握必要的知識點,即他都學到了,考得出滿分的孩子才能考得出零分。

瀟姐的朋友還開玩笑說,現在的小孩其實都特別聰明,只要你能用正確的方法加以引導,他們在學習能力、創造能力、動手能力等等很多方面比大人還厲害,感覺自己都不配當他媽媽~

這個方法還並不是朋友自己的原創,而是來自於哥倫比亞大學博士、著名作家劉墉,是他曾經拜託兒子劉軒考到0分,後來劉軒成為了哈佛大學博士、波士頓CitSep音樂指導及劍橋WllRBD電臺製作主持人、作家,這是被視為傳奇的一對父子。

2009年在劉軒的新書籤售採訪時,他向大家分享了這個父親拜託他考零分的故事。

劉墉(右)和兒子劉軒(左)

每次考試時,他可以很容易做錯自己會做的題,但是碰到自己真的不會做的題時就很犯難了,因為不能有把握地避開正確答案,又不能空著不答,所以每次總能蒙對幾個,這讓他後來不得不越來越認真,會做的題也越來越多。

很快又迎來了第二次考試,結局還是一樣,又是“C”!第三次、第四次……,我一次又一次地向零分衝刺。為了早日考到零分,我不由自主地開始努力學習。然後,我開始發現自己有把握做錯的題越來越多。換句話說,我會做的題也越來越多。

這真的是非常聰明地按照自家孩子的特點來引導孩子的家長了。孩子們其實天生擅於學習,他們只是討厭被強逼著刻苦認真,讓孩子自己學習關鍵是父母和老師如何引導。

我們熟知的魯迅先生也是一位擅長引導孩子的父親,魯迅先生曾說:“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於孩子的發達。”

魯迅和兒子海嬰

魯迅先生是年近50時才有的兒子周海嬰,小孩子愛玩,他從來都是全力支持,他贊成“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他還從孩子的遊戲中,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引導孩子成材。

當時魯迅先生的好友瞿秋白送小海嬰一套國外的兒童玩具,這是一種類似積木的鐵製玩具,有上百個金屬零件,可以組裝出各種各樣的玩意兒,小到簡單的翹翹板,大到複雜的起重機、飛機等。

“積鐵” 玩具

瞿秋白的夫人楊之華在玩具盒上用娟秀的筆體,寫明一共有多少零件,如何玩法。小海嬰迷上了“積鐵”,一玩就是半天,裝好了再拆,魯迅先生總在一邊鼓勵他。他由玩“積鐵”開始,迷上了理工技術,小小年紀,就能拆鍾、修鎖、裝礦石收音機了。

後來魯迅先生去世,周海嬰先生自己存錢唸書,之後畢業於北京大學核物理系,成為無線電專家。

周海嬰先生

關注教育的很多朋友其實也發現,無論是被稱作擁有全球最好的教育的芬蘭,還是技術發達精益求精的德國,這些全球最先進的教育中,最大的共同點,也是能夠引導孩子自主學習。

德國的教育水平世界頂尖,特別是它的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更是聞名世界。德國收視率很高的一個電視臺曾公佈了2013年聖誕禮物銷售排行榜,排名第一的是圖書,孩子們都超愛看書。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

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

越是精英大學,要求越嚴格,越是理工科,創新越重要。在一路不斷淘汰中,闖過一門門嚴格的考試最終拿到學位證書的畢業生,以真才實學走進“德國製造”工程師隊伍。

奔馳、寶馬均來自德國製造

每一個德國人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都源於從小來自於父母對於孩子的專注力訓練、動手能力的培養、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的培養。

對於德國的孩子來說,最愛的不是玩具店裡仿真恐龍、布偶娃娃,而是各種工具、金屬器材、小零件等等,孩子們沉浸在自己動手創造的世界裡,既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又能提升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看,德國孩子多專注

想知道德國人為何能攬下諾貝爾獎的半壁江山?想了解德國家長是如何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和解決問題的問題?想探尋德國人從小嚴謹認真的培養方法?

那就一定要看德國孩子在小時候都玩什麼樣的玩具,他們在玩的過程中如何訓練專注力、邏輯力、思考力等各種必備的能力。

從很多德國父母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分享的孩子動手視頻和圖片來看。就像魯迅先生的兒子周海嬰先生小時候一樣,鋼鐵的拼裝玩具是無數德國小朋友的心頭摯愛,也是從小必備的玩具之一!

這套玩具讓德國孩子從小就體驗到了和樂高完全不同的機械魅力,在玩中培養專注力和動手能力!瀟姐也聯繫供貨商給我寄了一套樣品,瀟姐一拿到就自己動手拼裝了一輛小車,不得不承認,德國人為孩子設計的玩具真的太贊!


考慮到我們有很多家長朋友也一直在催瀟姐推薦一些能鍛鍊孩子各項能力的聰明玩具,瀟姐立刻從供貨商那裡訂了2000套庫存,不但幫大家拿到了全網最低價,還趁著雙十一特意準備了四重驚喜大禮,今天看到這篇文章的家長朋友簡直不要太幸運~

現在我就帶大家來看看這套神奇玩具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德國人最引以為豪的不是汽車,而是“德國製造的孩子”。

德國很多幼兒園和小學在招生考試中,一定會考試的項目就是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這就要求家長一定要提前準備!

無論是幼兒園還是中小學,孩子們就要選修各種動手實驗課或者是手工課,而Eitech小鋼鐵拼裝玩具就是教師們指定的教具!

老師們會在孩子們拼接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訓練孩子們的專注力,提高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尤其能培養孩子的空間感、幾何思維,這是比老師乾巴巴地在黑板上講知識點要有效的多!



不只是歐美國家重視STEM教育,從小養成孩子的動手能力,近兩年,我們國家也先後出臺了各項教改政策,其中最重磅的莫過於提升學生的科學實驗能力、閱讀能力和探究能力,《科學》課正式列入小學一年級教學日程,與語數外的重要性比肩。

教改三十多年,越來越迴歸教育的本真和人性化,更加註重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科學實驗能力、動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也將成為當前中小學生綜合能力考量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快活鳥鄉村度假地產網


妹妹家中就出了位"全班成績倒數第一"的孩子,我的大外甥好象天生就不是念書的那塊材料,當時一大家人感覺千分沮喪萬分失望。

大外甥跌跌撞撞混到初中,畢業後上了技校,實在學不下去,只好中途輟學,最後跟他父親上車打下手,同時學開大貨車。奇怪的是大外甥書唸的一踏糊塗,但學開車卻很有天賦,參加駕校培訓考試關關一次通過……現在大外甥已成家立業,我的外甥孫剛會滿地跑。父子倆開一輛自家的大貨車跑長途運輸,我的大外甥駕駛技術非常熟練老道,現在他的父親倒成了副手副駕駛。

我們希望對待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不要放棄,原則是:他不能成才,但一定要讓其成人。



老夥計61322


一個年組24個班1300人,我娃在實驗班,上次考試不幸考了班級倒數第一,年組排名95,我挺著急上火的,倒數第一的滋味並不好。

看了很多人說只要做人好,這個好那個好,學習不好不著急,但是我想說的是,對於一個學生來說,學習是必須的,成績也必須是要努力爭取的,倒數第一就意味著要麼智商不夠,要麼努力不夠很多精力用在別的地方了,一次可以想辦法找差距,如果次次倒數第一就很危險,大多時候,倒數第一的孩子不在父母身邊時都會存在很多的毛病。

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重中之重,學生忽略成績,相當於跟醫生說:你人好就行了,不用會看病。如果忽略成績,是教育的一種缺失,鼓吹了那麼多年的快樂教育,可是教育什麼時候快樂過。快樂的是玩,沒有相配套的那種寓教於樂的高端學校,我們大部分人群接觸的教育必將是痛苦的。既然不能逆轉,只能順應,努力抓好成績,對得起孩子,起碼十幾年後,不讓孩子後悔。


恰恰恰


我老公前妻的孩子7歲女娃娃!次次考試都是倒數第三,買套新衣服穿著去學校一天就摔個洞!鞋子穿一天基本回來已經辨認不出什麼顏色什麼面料了。不是今天額頭磕破了就是下巴磕破了!上課老師罰站她就坐地上,老師教了她兩年跟我告狀無數次!說拿她沒辦法!我說沒關係,聽之任之吧!我在家說她罵她無數次也不聽。想來想去反正不是自己的,愛咋咋地吧


龍瑤


我兒子是全班倒數第一,全年級倒數第一。什麼感覺,不缺胳膊少腿,不傻不蔫就好的感覺。這樣我們對他學習期望就小,有時候就能給我們小驚喜,進步空間就很大,不用太多關心他的學習(已經認了)。這個世界有些人天生就不是學習的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性格培養的上,讓他有責任心,努力幫他實現他的夢想----當一個廚子。


rtdb


教魚怎麼上樹グッ!(๑•̀ㅂ•́)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