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蜀道之难,攀爬太行山上这条晋豫古道是勇敢者的游戏

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请点击关注。

提起晋豫古道,许多人是没有具体概念的,总认为穿越太行山连通两省的道路,怎么着也要能过马车吧?其实不是这样。在平原地带,道路尤其是官道,自然有条件修建得宽敞些,比如秦朝统一六国后,修建了以驰道为主的全国交通干线。这个驰道就是当时的国道,它的标准是多宽呢?路面幅宽约69米。

然而,当华北平原延伸到河北、河南西部时,遇到了巍峨高大、壁立千仞、横亘南北八百里的太行山,东西方向的交通就成了一道难题。不过这些难不倒古人,他们为了穿越太行山,据说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在太行山上从北到南开凿了八条东西走向的通道,诸如军都陉、飞狐陉、井陉等,称太行八陉。

这八陉可以算是当时的官道了,但它们的宽度并不比羊肠小道宽多少,行走其间的难度也不比羊肠小道轻松多少。除了这八陉之外,东西方向的通道还有很多,都是这样险峻崎岖的山间小路,胡哥一行在走访其他古村落时也多次提到。本期带给大家欣赏的国家传统村落神龙湾村连通河南林州的晋豫古道就是这样一条。

从河南林州的石板岩乡通往神龙湾村后,再想到山西平顺县城,过去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井古通(阱古通)古道,一条是爬哈喽梯。井古通当地人又叫井谷洞、井圪洞,在方言中,谷洞(圪洞)指比较深的地方。这条盘山小路藏在山崖间,幽深僻静,用大小不一的石块砌成,据资料说有7里长,172盘,两万多个台阶,也有说一万多个台阶,可供行人骡马行走,山头还设有关隘“井头隘”。这条古道现在保存状况尚可,经常有各地驴友前来徒步体验。

堪比蜀道之难,攀爬太行山上这条晋豫古道是勇敢者的游戏

井古通古道。

胡哥一行随着向导小桑前往探寻古道的魅力。古道穿过井古通自然村,路面宽处一米多,窄处只容单人独骑通过,坑洼不平,在山崖间盘折向上,陡峭处就会有一段石台阶,年久日深,风雨山洪侵蚀下,时有塌毁,完整的路面上,杂草从石缝中露出头来,编出一个个格子状的图案,此时林正密、阳光正好,斑驳的影子投射下来,看起来有一种既沧桑又神秘的感觉。

一步一步走在古道上,仿佛在穿越历史,跟随着一队满载货物的骡队,缓缓前行。数百年来,这条古道见证了多少行商客旅的匆匆行色,听闻了多少车队骡马的嘶鸣,又记录了多少世事的繁华与沧桑?井古通古道虽然崎岖难行,但好歹行人骡马可通行,而要攀爬出山捷径哈喽梯,则纯粹是勇敢者的游戏了。

哈喽梯位于村西悬崖峭壁上,与如今的挂壁公路隔峡谷相望。据资料记载,哈喽梯古道凿于清初,成型于清代光绪年间。哈喽梯的陡峭难以想象,达到惊人的70度,高达200多米,超过一万多个近乎垂直的石阶,左弯右绕,从山脚下沿山崖石缝盘山而上。

堪比蜀道之难,攀爬太行山上这条晋豫古道是勇敢者的游戏

紧贴悬崖的哈楼梯一段(已修复加固)

堪比蜀道之难,攀爬太行山上这条晋豫古道是勇敢者的游戏

哈楼梯远眺。红框处即是上图所见。

这条哈喽梯古道是出山的捷径,过去只有壮汉才敢攀爬。因为不是全程有石台阶,而是断断续续,最险处只有蹬脚的石窝,需要手脚并用才能通过,还要转十几个险弯。一侧是山壁,一侧就是悬崖,稍有闪失,就会坠入崖底,十分危险。攀登者体力消耗极大,常常累得气喘吁吁,后来就用象声词“哈喽、哈喽”作了古道的名称,以形容道路的艰难,和英文打招呼的hello(哈喽,你好的意思)一词没有任何关系,可以说正好相反,爬哈喽梯一点也不“哈喽”。没有爬过的人,可以背诵李白的诗歌《蜀道难》想象一下,形容蜀道难的词语用到此地,完全是写实,一点也不夸张。

现在的哈喽梯古道,已经经过扩修,石阶扩宽,并全部加了护栏很安全。还在宽阔处设置了好几处观景台,站在上面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如长卷的挂壁公路,来往的汽车如同一个个指甲盖大小,在隧道的窗口中一闪一闪地通过,看景的游客如彩色蚂蚁一般大小,三三两两在隧道窗口中露头。突然间,新月派诗人卞之琳的《断章》涌上脑海: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喜欢胡哥文章的请加关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