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有位洪拳非遺傳承人,免費授徒數十載,兒孫接力傳技藝

在廣州花都藏書院村,由洪熙官創立的洪拳武術一直在此傳承不斷,村民尚武習武成風,上至七旬阿伯,下至4歲小孩,村內男性幾乎人人練拳。而洪拳的傳承與普及,繞不開村民譚秋榮,他是藏書院村洪拳第九代傳人,也是洪拳市級非遺傳承人。

過去60多年間,譚秋榮以舊日曆、木梯為道具,日復一日練習扎馬、拳術套路,一直活躍於洪拳的義務教學和推廣,更在村內武館恢復“食夜粥”習俗,整理拳法資料,至今授徒數百人。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兒孫紛紛走上習武之路,傳承洪拳武術技藝。

花都有位洪拳非遗传承人,免费授徒数十载,儿孙接力传技艺

▊泥地扎馬 用舊日曆、木梯練就一身本領

“傲氣面對萬重浪,熱血像那紅日光……”在花都炭步鎮藏書院村雲山公祠武館內,20多名4至16歲的功夫小子練習開馬式、鐵線拳等洪拳技藝,弓手、直拳都有板有眼,讓圍觀村民拍手稱快。此時,他們的師傅譚秋榮站在祠堂柱子後,默默注視這一切。

花都有位洪拳非遗传承人,免费授徒数十载,儿孙接力传技艺

譚秋榮今年67歲,皮膚黝黑,體格壯實,練習洪拳超過60年,以拳法硬朗,剛勁有力著稱,是藏書院村洪拳第九代傳人,更在今年5月成為洪拳市級非遺傳承人。

1956年,剛滿5歲的譚秋榮在父親的指導下開始習武。在他的記憶中,練拳雖是一件苦事,但他甘之如飴,每天天剛亮,他就起床扎馬20-30分鐘,一年365日天天如此。

“小時候住在泥屋裡,地面都是黑泥,冬天紮起馬來很快就出汗,夏天更是如此,汗水不停滴落到腳邊,黑泥粘汗水後變滑,但直到地滑到站不穩時才不練。”譚秋榮回憶說,扎馬1年多後,他才開始學習拳術套路,以及使用刀、槍、棍、棒等武器。此外,他還利用舊日曆練習擊打,或用村裡常見的木梯架空橫放練習扣手、上手等基本動作。

花都有位洪拳非遗传承人,免费授徒数十载,儿孙接力传技艺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譚秋榮最終練就出拳法硬朗、剛勁有力的技藝特點。不過,洪拳沒有等級之分,技藝高低不能以練成多少套路為評判標準,而要以一套拳法的完成質量來判斷。“以小千拳為例,馬步是否夠硬,力度是否剛勁迅猛等,若每個細節都做好,洪拳就是練‘到家’了。”譚秋榮說。

在1979年花都舉辦的拳術比賽中,譚秋榮代表藏書院村參賽,獲得成年組拳術第一名。此後,譚秋榮很少再參加其他地區舉行的武術比賽,轉而專心致志地傳承洪拳技藝。

花都有位洪拳非遗传承人,免费授徒数十载,儿孙接力传技艺

▊傳道授業 村裡習武之風尤盛

自上世紀70年代末起,藏書院村的尚武習武之風尤為興盛,無論男女,務農空閒時都喜愛聚集在村內空地扎馬練拳,譚秋榮和其他村裡武術人員便為村民免費教學,而原本習武的同門師兄弟則更勤加訓練。

譚秋榮說,每天務農結束後,師兄弟分頭去魚塘或水坑捉魚、淘田螺,簡單處理後熬成粥。晚上,武館內掛起數盞煤油燈,師兄弟一起扎馬練功,結束後就舀粥分吃。“這就是俗稱的‘食夜粥’,延伸意義為練過武術的人。”

後來,這種習俗慢慢消失,但對於來武館學習洪拳的男女老少,當上村武術隊隊長的譚秋榮都來者不拒,不僅分文不取,還悉心教導。

花都有位洪拳非遗传承人,免费授徒数十载,儿孙接力传技艺

2015年前後,在村民的支持下,村內武館重新沿襲“食夜粥”習俗。每週週五、六晚為集中練武時間,村內小孩自願聚集,練武后分食由譚秋榮事先準備好的粥水、糖水或水果。“雖說是自願參加,但村民都十分踴躍,每次練武起碼聚集50多人,就連2、3歲小孩也在家長的陪同下觀看模仿。”

此外,譚秋榮還注重對洪拳技藝的資料整理。在他看來,僅僅依靠言傳身教,無法完全滿足如今的傳承需求。因此,自上世紀90年代起,他陸續將世代流傳下來的洪拳套路、心決、練拳心得、拳譜等以文字、圖片等形式記錄成冊,其中包括棍論七言、拳法五言等。

“先祖輩們將洪拳技藝傳授於我,我也要盡我所能地將這門技藝傳承下去,讓更多人認識洪拳,讓更多練拳之人體會到強身健體的樂趣。”譚秋榮說。

花都有位洪拳非遗传承人,免费授徒数十载,儿孙接力传技艺

▊兒孫接力 傳承洪拳技藝

據藏書院村《譚家祖傳拳棍論》記載:“清朝洪熙官為始創者,扎馬能落地生根,在南粵久負盛名。其嫡傳弟子為譚讓,譚讓子譚敏得父真傳,練武刻苦……”自清朝以來,洪拳在藏書院村以家族傳承為主,如今第九代傳人為譚秋榮,其子和孫分別是第十、十一代傳人。

與譚秋榮習武的經歷相似,其子譚志聰和其孫譚正昊都從4、5歲開始習武,從扎馬等基本功學起,數年如一日勤奮練習。如今,譚志聰的拳術不亞於其父,去年受邀到花都區炭步鎮第二小學作武術指導老師,每週一節課,教授學生洪拳武術技藝,助力武術進校園舉措。而10歲的孫子譚正昊也在譚秋榮的指導下初有成果,能連續扎馬15分鐘,習得小千拳等拳法,曾在2017廣東省武術比賽獲得洪拳二等獎。

花都有位洪拳非遗传承人,免费授徒数十载,儿孙接力传技艺

“前傳後教,是每位武術人的職責,也是身為藏書院村洪拳傳人的使命。”譚秋榮說,過去60多年間,在總人口為1200多人的村子裡,他估算已授徒了數百人,有的連爺兒孫三輩人都教過,“上至60多歲的老伯,下至4歲小孩,幾乎都能隨時耍一下洪拳。”

“等我百年之後,我的兒孫必定會繼承我的衣缽,繼續傳承洪拳技藝。”譚秋榮笑言,儘管他說不準未來兒孫會用什麼形式進行傳承,但他對兒孫有絕對的信心。

文: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葉碧君

圖: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李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