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工作中養成記錄項目日誌的習慣

無論你是否在尋求新的工作機會,保持對項目進程的追蹤與回顧都是很有必要的。本篇文章作者為大家分享了在工作中如何養成記錄項目日誌的習慣。

如何在工作中养成记录项目日志的习惯

又是一段小忙的日子。天氣漸涼卻是終日陽光。忙點什麼呢,新的 WireframeKit Sketch 組件庫在製作中了,社交方向。夜裡萬籟俱寂時搖搖晃晃搗鼓這些小玩意兒是件有意思的事兒。再提示老朋友們,之前的庫可以免費更新了哦,iOS 12。

另外仍是讀書,一本接一本。若干原研哉相關的告一段落,目前準備二週目《破繭成蝶2》。愛看,解渴,如之前在票圈所說:

“從互聯網下半場與產品設計師的視角入手,以產品不同的發展階段對應的設計框架為主線,涵蓋相關實操流程與方法,層次很棒。”

當年我訂製的書籤還有存貨,自用妥妥的。

回頭說眼前,來自 Google 設計師的一篇經驗文章,關於“項目日誌”。我個人常年保持每日工作日誌的記錄習慣,但更多時候像是流水賬,外加一些思考延展;看過這篇小文後覺得自己的方式還有所欠缺,譬如形式單一、缺乏回顧,也沒有將這些內容與正式的覆盤或是個人案例聯繫到一起。慚愧哦!改進,改進。

設想這樣的場景:你夢想中的職位機會突然出現,你必須快速打造一份閃光的案例集。然而有個問題,你沒有任何關於以往項目的記錄可以回顧,必須從零開始構建內容。

實際上,無論你是否在尋求新的工作機會,保持對項目進程的追蹤與回顧都是很有必要的。或許日常工作太忙,或是項目本身的性質不宜對外過多曝光,等等;無論怎樣,哪怕保持最少量的日誌習慣,你都能逐漸積累起寶貴的經驗,用於項目覆盤或是充實個人案例。

什麼是項目日誌

不必想象成典型而嚴格的“日記”;形式上可以比較自由,重點在於內容本身,包括項目迭代說明、流程進程記錄或是期間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等等。

項目日誌大體具有以下特質:

  • 隱私性:日誌不是博客,不需要發佈上線;我個人會通過 Google Docs 進行記錄。
  • 高層面:無需千言萬語或辭藻修飾,你只需要以簡單的段落或清單列表將重要信息記錄下來即可。
  • 多媒介:如果必要,可以添加任何內容形式,譬如白板照片、手繪草稿、線框稿或動效示意等等。

從日常記錄,到階段性的沉澱回顧,期間大致有五方面的技巧和注意事項需要特別關注。

1. 多運用拍照的方式

無論是手繪流程圖、頁面草稿、白板記錄,都可以通過拍照的方式快速保存下來。

注意將這些照片安全地保存在本地,在進行溝通並得到授權之前,不要將其用於任何公開文檔當中。對於較為敏感的信息,或是照片中出現的同事面容,在未經授權的狀況下要進行模糊處理;任何與財務相關的信息也是同理。

對於設計流程當中用於溝通演示或可用性測試的原型及動效方案,也可以通過拍攝的方式粗略地記錄下來。

2. 保持私密性

將工作日誌視為個人日記 – 並非秘密,但需私密。文檔要存放在安全的位置,例如個人電腦或個人雲存儲。這些文檔代表著進程當中的項目,不應該與非工作關係的人員進行分享。

如果項目還沒有發佈上線,但你需要在公開場合進行演示文檔的部分內容,那麼必須向團隊或項目管理者徵詢意見,避免任何被競爭對手瞭解到敏感信息的可能性。

3. 保持記錄的規律性

取決於項目規模及推進速度,你需要摸索並保持規律性的記錄頻率。或許是在每一輪設計衝刺之後,或許是每週、每兩週,或是每一個任務之後,例如可用性測試等等。

無論頻率如何,儘可能將點點滴滴的信息完整地收集起來。積少成多,當你隔一段時間進行回顧時,會發現在繁忙的項目期間,你真的會忘記很多重要的信息。

4. 確保內容的相關性

工作日誌並非用來記錄你對項目的評價,或是誰說過什麼,有哪些不公正的狀況等等。這是一份關於項目流程、重要節點、挑戰與解決方案的文檔。典型的內容更像是這樣:

2018年3月

與開發探討方案可行性。

將移動端界面中的下拉菜單改為單選按鈕形式。

創建了用於可用性測試的高保真原型。

若干測試結論…

基於可用性測試,修改了菜單的設計模式。

關於流程和重要節點的記錄,將有助於你回憶起項目之所以發展到如今,背後發生過哪些關鍵事件,有哪些決策產生了怎樣的推動效應。

5. 整理回顧

項目完成之後,產品或新功能上線,你可以著手對項目期間的記錄進行歸納整理,用於覆盤。事後分析與總結,有助於你從整體層面將所有的經驗、洞見,以及一系列挑戰與應對策略串聯起來。

其中一些影響力重大的挑戰及解決方案也可以成為你未來個人案例當中的重要內容。

記錄項目日誌,這對於設計工作的精進及個人案例的積累都非常有用;希望本文中的一些 tips 能夠為你帶來一些幫助。

作者:Eleanor McKenna

英文原文:https://medium.com/@onepixelout/keeping-a-project-diary-f0b4bff9df40,

譯者:C7210,微信公眾號(ID:Beforweb),產品設計師、UX愛好者、譯者、貓奴、音樂玩家。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