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長希望老師教育好孩子,而一部分老師希望孩子能接受課外輔導,你怎麼看?

忘乎所以跳過



潛心過客


題主的題目本身,寫的不是太確切,書生準備修正一下,並分為兩個部分來說一下看法:

所有的家長希望老師在校內教育好孩子

題主的主問裡說的是有些家長,而補充說明裡,卻又說是普遍現象;和課外輔導對應應該是校內;因此,書生修正為“所有的家長 希望老師 在校內 教育好 孩子”。

這個想法,應該說確實是普遍現象,而且,簡單地可以認為沒有什麼問題,送到學校,誰不希望孩子在學校裡學好呢?

(在此題,書生不準備說那些家校合作,或者說什麼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話)

可是,人和人的智力會有所不同,接收知識的能力也會有所不同;

包括成年人在內,有的人只要交待一遍,就能把事情做好;而有的人,不給說上幾遍,可能都不明白交待給他的是什麼任務!

而在學校裡,老師同時面對的是幾十個孩子,上課的時候,不可能像對著一個人那樣反覆,只能保證多數學生都聽明白,如果要在課堂上保證人人都聽明白了,教學計劃就沒無法保證,而且,為了讓少數人聽明白,地耽誤許多學生的寶貴時間。

所以,部分學生的課後輔導,是一種明智的做法。

老師希望部分孩子接受課外輔導

在此,書生修正一下題主的問題,把“一部分”由老師移動到孩子身上。

由上面的問題回答中可以看出,“部分”學生會由於自身原因,無法做到在課堂上,全部掌握老師所教的內容,如果想要真正掌握,就非常有必要進行課外的輔導。

所以,老師希望這部分學生接受課外輔導,完全沒有問題。

當然,這“部分“學生,並不是只要接受課外輔導,就一定能真正掌握應知應會知識的。

但在今天,書生不想更多說明應該如何進行課外輔導;

以上,就是書生對題主問題修正後所做的理解。

希望對題主有所啟發和幫助。

書生出馬,一個頂倆;書生出品,必屬精品。歡迎關注:一介書生945

一介書生945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和老師之間存在的問題,似乎不可能得到解決。

一方面,家長將孩子送去學校,希望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希望老師能不遺餘力的將所有知識都傳授給孩子,不希望再花費額外的精力和財力投入到課外輔導班;

另一方面,老師迫於上級的壓力,教學任務的壓力,只能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育,而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老師似乎也不太關心,所以,學生要想取得好成績,勢必要進行課外輔導,加上現在很多聲名在外的好學校的招生,僅僅依靠課堂上學到的東西,是不可能考進去的。

最近,校外培訓機構的日子也不好過。國家加大了清查力度,對於那些無證經營、超標超綱教學的培訓機構,國家出了政策要給予整改、取締等。

但是,這樣的舉措,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在市場經濟社會,有需求就會有市場。

家長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提高成績,能進入好的小學、中學學習,而學校教育並不能讓孩子有這樣好的發展,於是,只能轉向培訓機構,希望通過培訓機構達到進好學校的目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千年流傳,想要一朝改變,難!

家長有期望,老師有苦衷,雙方勢必就存在種種矛盾。

而這種矛盾,短期靠政策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我是"成長為自己",今日頭條育兒專欄作者,希望通過身邊的故事影響你我他,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及評論】


成長為自己


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多角度的來分析。首先家長希望老師教育好孩子,這是無可厚非的。家長的知識有限,精力有限,把孩子送到了學校,就是要 孩子接受正規系統的教育,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教師作為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他的本職就是教書育人,把孩子教育好是教師的本分。但是家長也不能一味撒手不管。畢竟孩子是家長的,世界上最好的老師是父母。家校配合,才能把孩子共同的教育好。父母要教育孩子做人,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在孩子沒有上學之前就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人格。教師不僅要教育孩子知識還要教育他們做人的道理。所以說針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學校老師和家庭都是缺一不可的。其其次我們來看一下個別老師希望孩子上輔導班的現象。不排除有一部分老師呢,可能是真心的為小孩著想。孩子成績太差,在學校裡跟不上,老師建議她進行一下適當的課外補充。這樣子我們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越來越多的家長反映,教師在課堂上沒有講精練的知識點,很多教師現在開始再額外的開輔導班。這種現象我們是堅決反對的。並且希望廣大家長呢,也是需要聯合抵制的。孩子在學校接受的教育,已經足夠,並且佔用了他大多數時間。如果課下再給他報額外的補習班,只會加重小孩的負擔,和他的心理壓力,對孩子的成長不是什麼好事情。並且會助長這種不好的社會風氣。所以還是需要家長朋友們根據小孩的實際情況去分析,判斷並做出明智的選擇。


多麗的繽紛世界


家長希望老師教育好孩子,和老師希望孩子上輔導班,儘管都是為孩子著想,表面看是在孩子教育方式和渠道上的不一致,但實質上都是變相推脫責任,沒有擔當意識,至少沒把自己當成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主要責任人。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綜合的健康、適宜環境,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形成合力,缺一不可。但三方面各有側重:家庭重在養育,家長需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孩子,在保證孩子吃住正常經費投入、為孩子提供安全的生長條件的同時,在孩子道德品質、三觀形成方面加強培養;學校則應該在培養孩子遠大理想、掌握文化知識、積累人生道路上立身處世之本上承擔使命;社會則需要在維護未成年人權益、打造利於孩子成長的大氣候上共同努力。輔導班只是“打補丁”的候補隊員,是一定時期的“編外輔助”元素,把孩子成長的任務推給輔導班顯然不是應有選項。




老連長郭靖


無論教師還是家長,目的都是為了孩子好。

家長希望老師教育好孩子,可能存在不同情況吧。一方面是出於對老師的信任,認為老師有能力教育好孩子,這是好現象。當然需要家長的配合。另外也會存在的問題就是有些家長一種不負責任的心理。認為孩子交到學校了,那麼一切由老師負責,父母就負責給生活費,其它無論學習生活甚至生病都由老師領著看病。這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本人碰到過孩子在校生病需要去治療,聯繫家長,得到的回覆是:家長認為天黑了,不想出門,讓孩子忍忍。這是家長對孩子的不關心不負責任。

當然家長希望老師教育好孩子,初衷是好的。那麼也需要家長和學校配合,形成正確的三觀一起幫助孩子成長才行。不然只靠學校是有缺陷的。

老師讓學生去參加課外輔導班,不可否認有些老師可能存在不負責任的現象,但這是少數,大多數老師都是不遺餘力的傳授知識的。所以老師希望孩子去參加輔導班一方面可能因為孩子在某學科上確實需要加強,但學校裡課時就那麼多,學生除了課堂時間沒有太多課間去偏重於某一學科的。而教師面對的是好幾十個學生的班級,不可能因為某個學生而影響全班教學進度。所以為了學生的全面提高,會建議孩子在週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去參加督導,這是無可厚非的。

總而言之,對於孩子的教育,不管是家庭還是學校都缺一不可,並且雙方要能夠為孩子長遠發展考慮,進行有效配合才更能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wangjh10


輔導不是目的,重在習慣養成的過程。孩子的教育,家庭學校社會缺一不可,各擔其責,相互協調,相互信任,相互支撐,互相補充。這樣一定不會差


孫老師qq


家庭教育側重於品行教育而不是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交給老師沒毛病啊。學校側重文化教育,老師不能把老師該教的知識讓家長給孩子去報什麼輔導班去學。


山東ADAD


其實輔導的基礎是學習習慣,只要把習慣養好,其他的都不是問題。


她是他姐


孩子是自己的,別跟老師較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