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清華大學是為美國培養人才的搖籃,對此你怎麼看?

愛如空氣840


既然問了別人,希望得到別人的看法,那就不要用那種灼灼逼人的口吻來訓人,就像推薦的那個25萬閱讀的回答那樣就很不好。如果,都那麼回答問題,我們討論的氛圍就沒有了。

下面,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弄明白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也就是說為什麼一部分人會產生這樣一種想法。原因很簡單,因為事情明擺著呀!清華每年有一大批學生外出留學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這波人學成以後相當一部分留在美國工作也是不爭的事實,難道說,他們留在美國不是為美國的建設添磚加瓦而是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了嗎?有這種想法的人,我實在想不明白怎麼好意思說自己還是什麼大學裡面的精英了。

其次:這些學生留在美國暫時不回來就是大逆不道嗎?當然不是。因為,我們現在和美國並不是敵對的關係,在美國那邊工作也只是工作而已,根本沒有必要上綱上線的。他們想留在哪裡工作是他們的自由,別人沒有權利干涉的。

再次:我們需要思考的是,他們為什麼願意留在美國而不是回國工作,從而找到更好的方法吸引他們回國效力。我想,他們之所以願意留在美國工作,原因無怪乎以下幾點。美國的社會和研究條件更加優厚、研究環境更加重視能力而不是交際等等。那麼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學習美國這些好的東西,為我所用,去吸引這部分學生回國。

最後:我相信絕大部分出去留學的清華學子內心都有一顆中國人,他們只是短暫的留在美國,他們在工作中學習更多的知識只是為了有一天迴歸國內時,可以為國家、為民族做出更大的貢獻。


國際關察


不僅是清華,還有北大上交復旦中國科技等等中國頂級大學,教育出來的學生越來越沒有擔當,沒有責任心,愛國情懷越來越淡,有奶就是娘,有機會就往國外跑,追求的是個人舒適的生活,嚮往的是西方小資情調,什麼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盛行幾百年上千年的座右銘在他們的字典裡消失了,看看那些畢業生,都以能留在西方發達國家為榮,以留在西方發達國家為成功,對於拋棄祖國毫無顧慮,非常可悲的是很多成功人士成功以後,都想著自己或者孩子向西方移民,去意決絕,可以說是教育的最大失敗,與建國初期大批科學家義無反顧的返回一窮二白的祖國,報效祖國的愛國情懷形成強烈的反差,教育部門,全社會應該深刻反思問題所在。


手機用戶54694677505


說的對呀,用事實說話,清華的佼佼者都去美國了,這是不可爭辯事實,中國這是為他人作嫁。浪費資源。作為一箇中國人,首先愛國為前提,沒有這個前提,多有才華,都是空的!更有甚者,發明一些東西來對抗中國!這樣的清華不要也罷。也就是你費心盡力培養出一個賣國賊,或者家庭培養出一個敗家子一樣。弄得雞飛蛋打,與其這樣的人還不如忠心沒文化的人!


無為不戒大師


換言之,清華是培養漢奸的搖藍。不是嗎?你們把最優秀的學子收入囊中,學成後去美利堅留學,美利堅用自己的方法把他們一個個培養成為對美國有用的人才,而對我中華卻百般辱罵?這不是漢奸是什麼?也許你們會說這是水土不服,但事實就在那裡,你還說什麼?


奧陶紀來客


新中國剛剛成立,多少愛國學者,科學家紛紛回國,報效祖國,那個時候我們祖國富裕嗎?但這些老一輩的人為什麼都深愛我們的黨,熱愛我們的社會主義新中國!這就是新中國架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深得人心!現如今,有人成了爆發戶,卻行成了一個帶著民脂民膏的移民潮,還有就是非常壯觀的人才流動潮,去美國,去國外,反正國內不是他們的久留之地!中國如今說世界上數一數二了,快要超過美國了,那為什麼還往外跑呢,看來問題不在貪富,而在人的思想,人的思想觀念的行成,不是靠宣傳,靠課本就能解決的,意識形態不是空中樓閣,而是黨的政治方向,是路線方針政策為基礎的綜合產物,社會經濟制度,如果與國家性質,與宣傳自相矛盾,那麼這個國家的社會風氣,人民的思想面貌都會混亂,如果說一個國家的政策,建立在一個宣傳都不能自圓其說的基礎上,那麼這個國家的人們還會熱愛祖國,熱愛黨,那就成了一句空話!架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那是一個宏大的社會綜合工程,是關係我們黨和國家命運的大事!


洪輝180451616


必須說明,科學是有國界的,以往的科學無國界的觀點是大錯特錯的。另外,我國的清華北大的確是幫美國人培養的。而且說國內壞話最多的,恰恰是在美國待著的這一群人。可以肯定地說,美國在一些方面,包括科研製度,的確比國內合理,但是,我們作為人,首先是一群人,是有個群體的,你們曾經佔用國內最好的資源,出國後,為國家做了些什麼?這完全不是道德綁架,而是作為一個社會人應盡的責任。至少你應把在國內消耗的資源還給國內吧?如果不能還,至少不要幫著美國人欺負國內吧?退一萬步講,至少不能攻擊國內吧?


今宵別夢寒19


統計一下,從鄧小平同志恢復高考(1977年冬)到現在(2018年冬),清華大學出國留學的人(很多人都是公派的)有多少,回來了多少?簡單的算術題,回答小編的問題就太容易了!


夢想成真2372662


搞不懂這種弱智的觀點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市場,總是反覆拿來炒作?錢學森這些老一輩的科學家不留美而是一直待在中國會有那麼大的成就嗎?能為中國作出那麼大貢獻嗎?在中國科學基礎落後的情況下唯有走出去才會快速提高水平,走出去十個即便只回來一個也不會是虧本的買賣。總想出去十個回來十個,美國等西方國家又不是傻瓜,人家會給你白培養?現在是人家開始在這方面進行限制,一方面是中國的科技水平在快速提高,一方面是隨著國內機會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出國留學人員選擇回國工作。至於那些出國不回的人員,換一個角度講,那些為了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而離開自己家鄉的人是不是也應該被拿出來噴一噴?如果要賣國,不用走出國門,在國內吃裡扒外的人渣還少嗎?


風清揚72


我們先來討論一下為什麼會有人說清華大學是為美國培養人才的搖籃。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有相當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基礎教育。中國的教育自幼兒園開始就是應試教育,我們接受的只是寫完作業,考試考好就可以獲得家長和父母的喜愛。所以,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從幼兒園開始就埋下頭學習,學習數理化,缺少了也屬於基礎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做事和做人,也缺少了愛國方面的教育。

其實,愛國教育才是應該從幼兒園就開始貫穿始終的基礎教育。學校中的愛國教育自然離不開歷史和地理學科的學習,但是這些學科卻被我們當做所謂的“副科”,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也沒有學習的必要,只要快考試的時候抓緊背一背重點即可。

其次,就是學校對於英語學科的過度重視。學習英語,這本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畢竟英語在全世界內的應用範圍很廣,而且很多一手的重要的資料和文獻的原著都是英語,所以學習英語可以幫助我們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充實生活。但是,一些全英文學校的建立不免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中國人為何要上全英文授課的學校?我覺得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除此以外,中國目前現在的國情,並不適合剛畢業的大學生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安家立業。清華等院校畢業的大學生中,必定有相當大一部分,想要留在一線城市,並且繼續發展下去,但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並沒有多少薪水,而且一線城市的消費水平和房價確實限制了他們在一線城市工作的慾望。

但是她們又並不想因此而退居到二線城市,所以他們中有一部分人就去到了國外等地方,以便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來實現自己抱負和理想。 所以,從這個原因中也可以看出來,從清華等院校畢業的大學生去國外工作,有一部分並不完全是自己主動想去到國外工作的,也可能是現在中國的國情迫使他們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所以,對於從清華等一流院校畢業的大學生去到國外工作的這種情況,我們不能一口咬定就是他們主動的想去國外的工作,也可能為形勢所迫。我們只能希望越來越多的留學人才能夠回到祖國,為祖國的發展盡一份力量,祖國需要你們。


大三老學長


不懂為什麼開放了40年,還有人秉持這種不著調的言論。學術開放是為了領先,和為了和平崛起,讓外國人,尤其是美國人接受馬克思教育。而對於高精尖的研究,尤其是一些關鍵的數據,在高校內幾乎都是看不見的,你得去解放軍研究員。你想進去首先要過政審。就如同日本的遣唐使,日本在唐-宋,明-清,都是中國的臣屬國,為什麼?我們不要怕競爭,有競爭才能有進步,我們也不要怕被別人學到了什麼,我在想最好美國也用中國模式,那才離世界共產主義更近了一步。我們要的是人才,是新鮮血液,是新的思維來推動我們本來思維的改革和開放。用外國人的經驗和科學方法,帶動國內的政治和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