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別忽略 生命安全非兒戲

細節別忽略 生命安全非兒戲

疲勞駕駛、跟車太近、玩手機……請杜絕這些不文明駕車習慣

细节别忽略 生命安全非儿戏

□記者 趙慧

在交通環境中,司機一時的疏忽就可能對自己和他人帶來無法挽回的傷害。今年的12月2日是第七個“全國交通安全日”,主題就是“細節關乎生命,安全文明出行”。本期報道,記者對近期我市轄區道路上出現的一些交通事故進行分析,看看小細節是如何關乎大安全的。

細節一:哈欠連連 疲勞駕駛引發事故

第一個細節要從今年9月5日凌晨發生在南林高速上的一起車禍說起。

當日零時30分許,南林高速公路內黃段,一輛重型貨車撞到了衛河橋頭的橋墩上。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隊民警接警後迅速趕赴事故現場。現場民警回憶:“我們趕到現場後,看見橋頭護欄板被撞掉一塊,損壞長度約10米。事故車輛差一點就掉進河裡了。”據警方調查,原來這是一輛二手貨車,司機2017年貸款購買之後,為了節約費用,沒有僱用司機,一直是自己駕駛。事發當天,貨車司機往安陽送了兩趟水泥,由於工地一直催促要貨,不得已夜裡加班送貨。快走到南林高速衛河大橋時,司機感覺非常困,迷迷糊糊中發現前方有車。由於反應遲鈍,車輛發生連續多次撞擊,最後在橋頭停了下來。

很明顯,這是一起由於疲勞駕駛而引起的交通事故。據瞭解,這類因疲勞駕駛引發的交通事故不在少數。雖然沒有完整的數據統計,但是在一些重大交通事故的通報以及交管部門的分析報告中,“疲勞駕駛是導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這樣的結論並不少見。根據媒體報道,交管部門曾盤點了疲勞駕駛引發的全國10大最慘烈交通事故,包括2005年湖北恩施“7·16”特大車禍、2006年廣東韶關“8·26”特大車禍、2007年貴州“5·7”貴畢公路特大交通事故、2008年四川巴中“9·13”特大交通事故、2009年黑龍江哈同公路“3·19”交通事故等。

“疲勞也可以稱為疲乏,是主觀上一種疲乏、無力的不適感覺,但客觀上會讓人們失去完成原來所從事的正常活動或工作的能力。”市中醫院的黃醫生表示,疲勞駕駛是人在連續駕駛車輛後產生的身體、心理機能失調的一種表現,它會導致駕駛人駕駛能力下降。

“因疲勞駕駛釀成的交通事故往往死亡人數驚人,會造成無數家庭支離破碎、親人傷心欲絕。所以,必須杜絕司機疲勞駕駛現象。”高速交警表示,對於疲勞駕駛車輛的行為,《道路交通安全法》授權各省、市、自治區在200元以下、罰款幅度自行制定的罰則;對駕駛公路客運車輛或者危險物品運輸車輛有過度疲勞駕駛行為的,公安部統一規定一次記6分。

造成疲勞駕駛的因素有很多,不過最主要的原因是睡眠時間不足、駕駛車輛時間過長這兩方面。因此,司機在需要長途駕車前要做好充分的休息,在高速上行駛時最好謹記2小時休息一次的鐵律,不要等到身體感覺疲憊不堪了再找服務區。沒有感覺到累並不代表身體不需要休息,休息時最好下車活動一下身體,舒緩一下精神。交管部門表示,駕駛人的駕駛時間不得超過4小時,否則視為疲勞駕駛;不僅駕駛人要時刻注意自己的精神狀態,一旁的乘客如果發現駕駛人呈現疲憊狀,也應及時阻止駕駛人繼續駕駛,保證安全出行。

細節二:跟車太近 前車急停導致追尾

隨著城市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加,不少司機為了提高通行效率都會盡量縮小與前車的距離,由此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

家住文源街的楊女士就因為跟車太近成了“肇事司機”。“2016年7月的一天,我駕車在安楚路上行駛,即將經過一個沒有信號燈的路口時,我就降低了車速。誰知道前車突然剎車,我也趕緊踩剎車,但是為時已晚,我的車一下子撞上了前面的車,我成了肇事司機。”楊女士說,事後才知道,是有輛三輪車突然橫穿馬路,她前面的車不得不緊急剎車。雖然事出有因,但是楊女士需要對事故負全責。楊女士表示,因為此次交通事故,自己買了不到一年的新車維修花費1萬多元,還要負責給前車修車,心裡說不出的委屈。

那麼,哪些情況容易造成車輛追尾呢?交管部門表示,車輛滿載貨物時司機沒有減速慢行,突發情況下突然踩剎車很容易追尾;駕駛員注意力不集中也很容易導致車輛追尾;前面司機在快車道慢速行駛,後面的司機因為等得不耐煩而急於超車,這時也比較容易發生追尾。

今年10月22日,南林高速K95公里+800米北半幅處,懸掛冀D牌照的小型客車沿超車道行駛。在連續超越身旁兩輛大型半掛貨車後,小型客車繼續試圖超越第三輛大型廂式貨車,但是,在超越過程中發現前方因施工設置了警戒區。為避免闖入警戒區,小型客車司機試圖向右調整方向,但為了避讓仍在右前側的廂式貨車,於是緊急剎車。緊跟其後的豫E牌照小型客車避讓不及,發生追尾。鄂A牌照和豫E牌照大型貨車也由於跟車太近,雖然緊急剎車並調整方向,但還是發生追尾碰撞。這一4車連撞的事故整個過程不到5秒鐘。幸運的是,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高速交警介紹,根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同車道行駛的機動車,後車應與前車保持足以採取緊急制動措施的安全距離。建議司機駕車時與前車至少保持4秒以上的安全距離。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的同時,也要預防後車追尾。司機開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要儘量避免急剎車,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快速連續輕踩剎車的方式,使剎車燈快速閃爍,警示後方車輛及時採取措施。

細節三:玩手機 交通事故瞬間發生

開車看手機這件“小事兒”,本報已不止一次關注過了,而且有越來越多的媒體注意到這一新出現的潛在安全隱患。在出臺法律法規明令禁止開車使用手機的情況下,這一現象依舊難以杜絕,危險也就不可避免。

今年10月9日13時40分許,南林高速K85公里+800米處發生一起追尾事故。一輛魯P牌照的大型半掛貨車保險槓向裡凹陷,其後一輛豫E牌照的小型越野車車頭損毀嚴重,車輛前排兩個位置的安全氣囊全部打開,車上兩名人員有輕微擦傷。經過民警現場詢問得知,當日豫E牌照的小型越野車駕駛人李某沿南林高速行駛,在此過程中他低頭看了一眼手機。雖然只是短暫一瞬間,可是等他再抬起頭時,一輛貨車的車尾赫然出現在眼前。此時已經來不及採取任何措施,李某駕駛的車輛正面撞擊貨車車尾後又撞到右邊護欄。隨後,車輛發生了旋轉,轉了1圈多才停下。隨後警方根據調查勘驗結果,認定越野車司機李某負全部責任,依法對司機李某作出了處罰。

交管部門工作人員介紹,由於玩手機而引發交通事故的案例時有發生。對很多司機來說,放下手機專心開車卻顯得很困難。“現在路口越修越大,紅燈越等越長。一個人開車實在無聊,趁此機會刷刷朋友圈,是消磨時間的不錯選擇。”“95後”小夥兒小吳這樣解釋自己開車不放下手機的原因。諸如緊急電話、拼手速紅包、玩遊戲也成了諸多司機朋友放不下手機的藉口。

司機開車使用手機等同於“盲駕”,危險很大。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的一份專題報告顯示,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全國各級人民法院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審審結案件量為449.1萬餘件,排名前三的事故誘因是無證駕駛26.86%、酒後駕駛18.1%、開車玩手機10.56%。

近年,“醉駕入刑”的效果顯現,“開車玩手機入刑”的聲音也多次出現。“如果將駕駛中玩手機和手持終端這類行為入刑,相信會降低駕駛風險,但最終能否入刑還需要有關部門進一步論證。”交管部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從技術上來說,利用高清探頭已經可以清楚地拍攝到高速公路上的交通違法行為,因此,司機朋友千萬不要心存僥倖,也希望司機朋友能夠明白駕車使用手機的危害性以及生命的重要性,在駕車時自覺自願放下手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