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靜說歷史


安祿山雖然起兵造反後一年多就死了,但大唐朝廷並沒有抓住這個機會徹底殲滅叛軍,平定叛亂。安祿山死後先後三個叛軍首領安慶緒、史思明、史朝義期間,叛軍主力尚存,雖然凝聚力越來越差,但一直到安史之亂結束也沒有遭到毀滅性打擊。安史之亂最終平定也是半拉子工程,是靠認可叛軍殘餘勢力實際割據地方結束的。叛軍殘餘勢力形成的河北三鎮,之後一百多年一直是大唐朝廷最頭疼的問題。

天寶十四(755年)年十一月初九,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叛亂,起兵造反。跟隨安祿山起兵的邊軍編制兵力有范陽鎮(兵力91400人)、平盧鎮(兵力37500人)、河東鎮大同軍(9100人)等部,多達138000人,是全部大唐邊軍的三分之一左右。安祿山還驅使了同羅、契丹、奚等胡人部族共同叛亂。安祿山叛亂時的實力,在中國歷史上的體制內造反中,堪稱空前絕後了。

安祿山雖然兼任河東節度使,但大部分河東鎮兵力沒有跟隨安祿山造反。安祿山起兵前派人劫持殺害了在太原的北京副留守楊光翽,讓河東鎮暫時陷入混亂。安祿山橫掃河南河北時,各路邊軍都沒來得及回援,內地沒啥有戰鬥力軍隊,安祿山很快一路佔領洛陽、直逼潼關。邊軍陸續回援,戰線在潼關一帶穩定下來。

(安祿山)

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以河西軍隴右軍邊軍為主力的哥舒翰部20萬人出關作戰,遭遇慘敗,幾乎全軍覆沒。唐軍最大的一隻重兵集團河西隴右軍基本覆滅。

潼關慘敗後,叛軍進入關中,唐玄宗逃往四川。唐玄宗逃亡途中,發生了馬嵬坡之變,楊國忠楊貴妃被殺。馬嵬坡之變後,太子李亨前往朔方軍大本營靈武,唐玄宗繼續前往四川。李亨到達靈武后自行繼位,成為皇帝,史稱唐肅宗。

安祿山晚年是個大胖子,身體其實很差,應該有嚴重糖尿病之類症狀。安祿山起兵後,很快就病重不能正常理事,喜怒無常,宛如瘋子。至德二年(757)正月,安祿山兒子安慶緒、謀士嚴莊等人合謀殺掉了安祿山,安慶緒成為新的首領。安祿山起兵造反開始到被殺,不到13個月,事後看造反對他自己其實毫無意義。

安慶緒沒有安祿山的威望,叛軍內部開始四分五裂。

至德二年(757)九月和十月,發動反攻的唐軍先後收復長安和洛陽,安慶緒逃往鄴城。

乾元二年(759)三月,唐軍九家節度使在圍困鄴城的安慶緒數月後久攻不下,原本已經降唐的史思明重新背叛唐朝,起兵從范陽南下救援鄴城。唐軍與史思明交戰中慘敗,諸軍皆潰,這是哥舒翰慘敗後唐軍又一次戰略決戰失敗。

史思明進入鄴城後殺安慶緒,成為新的叛軍首領。叛軍再度佔領東都洛陽,唐朝形勢又重新回到安祿山起兵初期危在旦夕的時代。唐軍此時的主要軍事將領李光弼(郭子儀鄴城慘敗後失去兵權在長安為官)還算得力,局面還能維持。

上元二年(761年)二月,李光弼在洛陽附近的邙山與史思明大戰,因為唐軍內部李光弼與僕固懷恩等人的矛盾,唐軍大敗。史思明乘勝直逼潼關,看起來很有機會再次佔領關中。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殺史思明成為新的叛軍首領,叛軍內訌自然不再威脅關中。史朝義的號召力更差,叛軍內部實質已經四分五裂。

廣德元年(763年),叛軍首領史朝義被唐軍斬殺,安史之亂表面上平定。但安史叛軍殘餘勢力並沒有真正被剿滅,唐軍也無力徹底消滅叛軍。叛軍餘部向唐軍投降,但實際繼續割據一方,形成四個河北藩鎮。其中的三個藩鎮被稱為河北三鎮,一直是唐朝後期的心腹大患。


仁勇校尉


安史之亂從開始到平息,一共經歷了七年零兩個月,所以後人習慣把這段叛亂稱為八年之久。安祿山是在公元757年被兒子安慶緒殺死,安史之亂最終是在公元763被徹底剿滅,所以安祿山死後,唐朝與叛軍的戰爭又打了六年。

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唐朝前期對叛軍形勢的認識不足,加上內部矛盾爭鬥,致使唐朝而元氣大傷。二是安祿山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安祿山雖然死了,但是他的兒繼續作亂,另一個反叛的大頭目史思明同樣勢力不容小覷。


唐玄宗從來就沒有相信安祿山會造反,再上唐朝一百多年和平安逸,所有人都忘記了戰爭的殘酷。所以當安祿山的大軍滾滾而來的時候,所有人先是驚愕,後投降或是逃跑。叛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攻破洛陽,兵臨潼關,直逼長安。安祿山進入洛陽後,並沒有馬上出兵,而是坐起了大燕皇帝的春秋大夢,這樣就給了唐朝片刻的喘息之功。而昏庸的唐玄宗聽信太監邊令誠的讒言,斬殺了大將高仙芝和封常清,大敵當前,唐玄自毀長城。隨後,唐朝又派大將哥舒翰駐守潼關,奸相楊國忠怕勢力漸大的哥舒翰危脅到自己,極力鼓動唐玄宗要求哥舒翰出戰。本來郭子儀和李光弼已經收復了河北大片失地,形勢對唐朝非常有利,結果20萬大軍一出潼關就進入了叛軍的圈套,最終全軍覆沒,唐朝陷入深深的被動局面。


後來,叛軍攻下長安,玄宗西逃入蜀。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殺死,李光弼、郭子儀合圍安慶緒。安慶緒兵敗逃往范陽,投奔史思明。史思明以叛逆殺父之名除死安慶緒,並詐降唐朝,其實這只是他的緩兵之計,本意是瞅準備時機再次造反。李光弼視破了他的伎倆,派烏承恩暗中策反史思明的部下,並伺機刺殺史思明。不料烏承恩行事魯莽,事情敗落,兒子及隨從200多人被殺,史思明再次反叛。

公元759年,史思明在范陽自封大燕皇帝,並揚言要北歸以此誘騙唐軍。大太監魚朝恩立功心切,進言唐肅宗要求李光弼火速出兵,結果唐軍中計又遭受慘敗。史思明性格暴戾恣睢,後被兒子史朝義聯合部下殺死。公元762年,李光弼與郭子儀聯合回紇大將僕固懷恩於邙山大敗思朝義。此後,叛軍節節敗退,最終史朝義走投無路,自殺而亡。

唐朝歷經千辛萬苦,雖然最終平定叛亂,但是唐朝又陷入了宦官專權、藩鎮割據、黨爭不斷的混亂局面。從此,大唐王朝,不可挽回地走向衰亡。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在中國從來不缺野心家,只不過是缺少帶頭人,各個時代末期只要有人帶頭起兵造反,中華大地都會狼煙遍地!秦末,陳勝起義帶動了項羽劉邦,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直接帶動了三國亂戰,等等!中國曾經的起義都源於土地兼併,貧富差距,官逼民反!人民缺少了安居樂業的本錢,反了也許能飛黃騰達,不反就是等死,這種情況為遍地狼煙提供了大量的生力軍!一旦發生這種情況,並不是僅僅殺一個頭領能解決問題的,陳勝,安祿山就是例子!他們都是帶頭人,都是由盛轉衰的標誌性人物,但是他們都失敗了,所處朝代也都成為了他們的陪葬品!


待你遊太原


因為安祿山雖死他的軍隊還在啊。安祿山兒子安慶緒殺父奪位,史詩明再殺安慶緒奪位。


土木小菜雞


安祿山雖死,但是他的兒子和史思明還在,戰爭沒有結束,與此同時這就直接導致了唐朝的軍事制度的崩潰,各個節度使擁兵自重直接對抗朝廷,還有吐蕃和回鶻也照樣騷擾唐王朝。


為愛135941171


大唐氣數已盡,安祿山只是個導火索,


大漠和黃沙


安祿山死了,還有其他跟著安祿山的諸侯,趁亂想分一杯羹


高興和開心的爸爸


得道多助,失道無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