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這些名言騙了許多年:“人盡可夫”“金屋藏嬌”都不是想的那樣

漢語言是世界最繁複的語種,其詞義也豐富多彩。在漢語言不斷進化與演變的過程中,國內外的許多語言大師創造了許多言簡意賅的名言警句,又大大豐富了漢語詞彙。但是,在具體的文字實踐中,有些名句因為誤讀而被斷章取義、以訛傳訛,甚至完全背離了詞語原本的意思,然而其影響卻流傳甚廣。這些年來,我們深信不疑的名言警句,究竟有多少是在誤導了我們呢?

被這些名言騙了許多年:“人盡可夫”“金屋藏嬌”都不是想的那樣


1/“金屋藏嬌”藏的並不是小三

隨著開發開放,人們的各種觀念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就如“男人一富就變壞”一樣,稍微發點小財的男人,大多想家外有家,弄個二奶小三啥的,別置精舍,另築別墅,圈而養之,是為“金屋藏嬌”。

其實,這樣的用法是遠離了它的本義的,恰恰用反了——金屋藏嬌的“嬌”不是小老婆,而是大房正妻。

被這些名言騙了許多年:“人盡可夫”“金屋藏嬌”都不是想的那樣


"金屋藏嬌"典故來源於《漢武故事》,其核心人物有兩個:一個是幼年的膠東王劉彘(即漢武帝劉徹,漢武故事稱其幼名彘),另一個是館陶公主的女兒陳氏阿嬌。漢武帝幼時,他的姑姑館陶長公主想把自己的女兒阿姣許配給他,便半開玩笑的去徵求他的意見,童稚的劉徹當場答曰:“好!若得阿姣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長公主大悅,遂力勸景帝促成這了樁婚事。漢武帝劉徹即位後,阿嬌就成了他的第一任皇后。

2/“人盡可夫”並沒有想像中的“淫”

曾幾何時,罵女人最惡毒的一句話就是:“人盡可夫!”意思極明白,就是這娘們褲腰帶不緊,就像一輛公共汽車,誰都可以上。其實,這個詞的本義是,天下男人雖多,做父親的只有一個,是沒得選的,而丈夫是有得挑了,只要條件適合,人人都可以挑選做丈夫。意思很明顯,在父親和老公之間,父親是絕不可拋棄的。之所以這樣說,是有歷史依據的——

被這些名言騙了許多年:“人盡可夫”“金屋藏嬌”都不是想的那樣


春秋時,鄭國有個名叫祭仲(祭足,字仲)的,他在鄭莊公在位時出任大夫,深受莊公寵信。鄭莊公逝世後,他先後扶立鄭莊公的四個兒子為國君 (即鄭昭公、鄭厲公、鄭子亹和鄭子嬰),掌管鄭國政權數十年。話說鄭厲公即位後,對祭仲的霸道非常不滿,就想除掉他。最後,他找到祭仲的女婿雍糾,讓他想辦法把老丈人幹掉。

雍糾對老丈人不好,可夫妻感情倒不錯。回家後面對老婆有點心虛,被老婆雍姬看出問題,一番逼問,就坦白交待了。雍姬得到這一消息後,非常為難,不知道該不該把真相告訴父親,就回孃家問母親:“父與夫孰親?“母親說:“父一而已,人盡夫也。”

被這些名言騙了許多年:“人盡可夫”“金屋藏嬌”都不是想的那樣


母親的話說得很明白,父親只有一個,而天下男子都可挑來做丈夫。雍姬隨即將她從老公那獲得的情報告知父親祭仲。祭仲可不是娘娘腔,他得知消息後來了個先發制人,立即動手把女婿雍糾給砍了。雍姬就此成了寡婦,一輩再也沒嫁出去。

謀刺祭仲的陰謀敗露後,鄭厲公在鄭國是再也呆不下去了,趕緊逃亡到蔡國。鄭厲公還算仁義,臨走時把雍糾的屍體一同帶離了鄭國。心有不甘的鄭厲公對著雍糾的屍體說:“這樣大的事跑去娘們兒商量,死得活該。”

被這些名言騙了許多年:“人盡可夫”“金屋藏嬌”都不是想的那樣


事見《左傳·桓公十五年》——

祭仲專,鄭伯患之,使其婿雍糾殺之。將享諸郊。雍姬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其母曰:“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將享子於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殺雍糾,屍諸周氏之汪。公載以出,曰:“謀及婦人,宜其死也。”


被這些名言騙了許多年:“人盡可夫”“金屋藏嬌”都不是想的那樣


3/“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說的是戰友情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意是形容戰友之間的感情的,可是後來被錯誤的理解為愛情詩。源於《詩經》“邶風”裡的《擊鼓》篇,其詩曰: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被這些名言騙了許多年:“人盡可夫”“金屋藏嬌”都不是想的那樣


在《詩經》保留至今最早的註解"毛詩"和"鄭箋"中,這段話是歌頌戰友之情的,"契闊"的本意是"勤苦",整段話是兩名戰友在艱苦漫長的遠征環境中相互勉勵之詞。"山盟海誓說"實際上出現非常之晚,是當代學者錢鍾書先生在《管錐編》中所提出,儘管言之鑿鑿,可縱觀《擊鼓》一詩,描寫的的確是戰鬥場面,兩相比較,似乎"毛詩"和"鄭箋"稍稍靠譜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