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說“買車,是你這一生最壞的投資”,你怎麼看?

反恐金鷹


我猜這可能是李開復得病之前說的吧,首先,要澄清買車是什麼行為?是投資?還是生活方式?如果從純投資的角度分析,就要看具體情況,這個投入是否能夠得到合理的產出,即投資回報率是否理想。車的回報至少應該達到用車成本、修理維護成本加折舊,這樣才不虧,回報再多更好。其次,大多數人買車不是投資,至少不是純粹投資。開車是一種生活方式,車是生活必需品,開車可以提高幸福指數。第三,開車可以擴大生活半徑,確實給生活帶來很多便利,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帶來更多增收機會。從以上分析看,李開復的說法有失偏頗,具體要看當時的語境。


北方喬橋


這話說這麼狠,肯定是想博個頭條的,跟對錯已經無關了,各位不要太認真。為了博個c位頭條,李老師已經不管對錯了。


不過,這話已經侵犯了廣大車主的內心了,遭到了瘋狂吐槽。

就連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都看不下去了,今天發文怒懟李開復“共享汽車和私人擁有車並不衝突,幹好各自的即可。哪怕到了全自動駕駛,共享汽車的狀態仍然是你要等車,而私人擁有的狀態是車等你,自動駕駛是你專有的司機,車是你專有的高品質空間,去看看分時租賃共享的車內有多噁心就明白了。沒必要通過貶低一個大群體的選擇來搶佔話題熱點,這個手法過時了。”



說實話,共享汽車要達到完善的時候,可能比電動汽車還晚好多年,現在很多人連電動車都還沒接受,怎麼可能接受共享汽車?預計還有幾十年才能普及電動車吧,或許永遠也普及不了,你說這幾十年大家都不買車嗎?為了省那幾萬十幾萬,忍受幾十年打車?

都是姓李,李想已經開始造電動車了,李開復老師在搞投資,對人工智能尤其推崇。我當然也很尊重李開復老師,他在中國扶持創業,非常值得讚揚。

不過,這次說錯話了,或許明知道錯,但是真的想上頭條啊,畢竟最近風投圈也在過冬。

有機會出來認個錯,還是好同志,畢竟光環還在,別等光環褪了再出來,就遲了。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比如你之前的同事唐駿。


趙冰峰財經


1,這句話肯定是錯誤的,名人並不是每一個觀點都是對的,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當人的溫飽問題解決以後,一定會追求精神層面的愉悅和滿足,而精神層面的需求往往是昂貴的,正常人的內心歷程大致都如此!



2,李開復先生明顯的脫離目前我們的國情表述他的觀點,早期父輩引以為傲的是擁有自行車、縫紉機和手錶,要攢好幾個月工資才能買到,現在對很多普通家庭來說,買輛汽車也需要花很長的資金積累,夫妻兩個甚至家庭,有沒有注意到在4S店買車,很多時候都是全家出動,一個是大件的消費,一個是全家人購買那種愉悅的心情!代表了家庭人共同努力的成果,不僅僅是一輛交通工具!

3,也知道李開復先生講這句話的背景是在一個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的論壇上講的,個人認為要大規模商用實現的話,估計還需要20年吧,那個時候人的經濟收入可能大幅提升,買車的支出可能已經變得很小的比例,汽車不再是人們精神層面愉悅的需求,所以李開復先生的這句話應該在20年以後可能是對的!


4,李開復先生位居高位,買臺車灑灑水,買一輛勞斯萊斯可能都不能和他取得的成就相匹配,他應該參加花一億美金的那種太空旅行,這種旅遊方式已經有了,但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他花1億美金去太空旅遊是一個很壞的投資,哈哈哈!



車友會群主,玩越野,玩飄移,利用休息的時間親自碼字,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回答車主的各類問題,認為有用的請點贊並關注,想發私信提問的也可以一對一解答!


車問診


李開復有他的道理吧。他說的也是事實,96%的時間是停滯的,1%的時間尋找停車位或是堵車,真正開車的時間只有3%。

從投資上說,汽車是消費品,買汽車佔用資金不少,開車起來花費也很多,比如油錢,保險,維修保養等等。如果同樣一筆錢拿來買房,可能升值比較多了。

但是,汽車可以增加我們的便利度啊,有了汽車,不用去擠地鐵了啊,生活品質高了很多,週末開車去郊外,也挺好的。所以汽車能給我們帶來幸福指數的,這個是任何金錢都買不到的。

不是任何錢都要拿去投資的,有些必須要花出去的,出行便利也是必須的花銷之一。


大貓財經


買車雖然是一種消費,但同時也是一種身份象徵,車的質量與價值,實際上也是彰顯出一個人的品味與身價。雖然從實際情況來看,買車會存在折舊的問題,且買車之後,可能會因油價成本、停車成本、違章成本等,抬升日常的生活開支,而對於不少人而言,買車為了方便,但會因為車倆的使用而降低了自身的生活質量。不過,也有部分人士認為,買車本身也是一種享受,提升個人的品味與追求,而車子的質量與價值同樣彰顯出一個人的身份,具有比較特殊的影響意義,這也是因人而異的。對於買車而言,也並非是一生最壞的投資,就看個人的實際感受與選擇。


郭施亮


如果每個人都這麼想,汽車產業可能就誕生不起來。即便誕生,也無法生存下去,無法發展起來。

汽車作為現代文明的象徵,是伴隨著科技進步而出現的。出現以後,就受到了廣泛歡迎。正是因為汽車的出現,才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讓人類的距離越來越近,交流越來越多。

雖然說在社會不斷進步,技術不斷更新的大背景下,汽車的更新換代相當快。有時候,剛剛買的車,不要幾天,就會出現更新,出現新的換代。但是,並不是說,汽車就不能買了,就是投資失敗了。

畢竟,汽車不只是代步工具,不只是為了方便。一定程度上,也是一個人身份、生活水準、生活品味、經濟實力的象徵,對於這個人在社會上的地位等都能產生積極影響。所以,決不能把汽車當做簡單的投資品,而要綜合分析,看汽車到底會帶來什麼。


譚浩俊


為什麼不買車這是最好的理由:08年6月份買輛福特蒙迪歐致勝,手續辦好上路一共花去27萬多一點,今年6月份把這輛車賣了,才賣3.5萬元,十年時間折舊將近24萬元,十年間的車輛維修,保養,加油,保險,罰款保守說一年花2萬,十年又花掉20萬塊錢,20萬加折舊24萬合計47萬塊錢,朋友們!你們說話,這車還能買嗎?08年如果拿27萬去買80平米的一套房足夠了,這套房按現在市場價能賣80萬塊錢,淨賺53萬元還白白住十年,這細帳一算還買車嗎?所以我現在車賣了後買了一臺電動車,市區能堵車我不怕,停車我不怕沒車位,喝酒了我不怕警察蜀黍查。騎著電動車自由自在,無後顧之憂!



於文澤


朋友大學畢業後進入房地產估價行業,有幸跟著一位師兄,一年多時間,掙了幾十萬。手上有錢第一件事,不是買房,而是入手了人生第一款新車。


我問他為什麼?朋友說,做這個行業,沒有車,萬事不通。有了車,才可以和別人談生意,一是出行方便;二是地位相當。


在此之後,朋友越走越順,我想,車對他而言,至少算是成功的投資的吧。


當然,時代在變化,無人駕駛、共享出行或許是一個趨勢,但車對於人的附加價值肯定還是存在的。


不可否認是,油價上升,車的使用成本在上升。我的觀點是,若你只是把車當做一個出行工具,那麼李開復話有點道理,高油價,上不起,正如有人說,豪車我買得起,但用不起,確實有道理。


但是,若你把車當做你商業中的工具,那麼,這筆投資,還是有價值的,值得你擁有!


胡兄財觀


雖然我一向比較尊重李開復老師,但對於他說“買車,是你這一生最壞的投資”,我並不認可。



首先,車是消費品,而不是投資品。

李開復老師說買車是一種投資,我覺得可能是是一種口誤吧,實際上大家買車絕大部分人不是為了投資,而是為了使用,為了出行方便,除非大家買的是法拉利限量版那種有升值空間的。

所以買車對大多數人來說實際上是一種消費,既然是消費,那就不要希望它能給大家帶來回報,每用一天那肯定就消耗一份價值,這跟我們購買手機,電腦,電視機也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買車是一種最壞的投資,那買手機,買電腦,電視機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最壞的投資呢?

其次,車雖然用的時間很少,但到了關鍵時刻最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我不知道李開復老師平時自己有沒有開車,可能他出行的時候更多的是坐飛機,有專車接送,所以他感覺不到車的重要性。

但是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有車跟沒車還是有較大的區別的,比如半夜家裡人急生病了,打不到車的時候,你就知道有車的重要性;比如去一個偏僻的地方沒有公交車達到,打車又很貴的時候,你就知道有車的重要性;比如週末想出去放鬆一下,卻和眾多人擠在擁擠的公交車或者地鐵上,你就知道車的重要性;比如你去丈母孃家,丈母孃問你是開車來的還是坐公交車來的,你就知道有車的重要性。

總之呢,對於普通小老百姓來說,自己有車還是很方便的,雖然平時用的時間不多,而且還經常出現堵車停車難的問題,但很多人還是樂意去買車,儘管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門虧本生意。

再次,在中國車不僅僅代表一種出行工具,有時候還代表著一種身份和地位。



不管大家承認與否,你有車跟沒車在別人的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絕對不一樣,一個人有車跟沒車,開好車還是差車,是國產車還是進口車,在別人看來都有很大的差別,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因為這是在中國不是外國。

比如兩個人去跟別人談生意,一個人坐公交車去,另一個人開著大奔去,開著大奔的那個人,成功的概率肯定要比那個坐公交車的人大很多,因為在別人看來能開上大奔的人,基本上都是有能力,值得合作的對象,不管這個人實際有沒有能力,總之給人的印象就是相對比較好,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老闆明明沒幾個錢,卻要貸款去買一個大奔的原因。

再比如兩個小夥子去相親,一個開著豪車去相親,另一個小夥子騎著自行車去相親,開豪車的那個人,成功的概率肯定遠遠超過騎自行車的那個人,因為很多姑娘在選擇對象的時候,就首先要問你是否有房有車。

所以有時候買一部好車真不是為了面子,而是為了在事業上或者愛情上獲得更多的機會。


貸款教授


我曾經是一名汽車銷售顧問,現在做金融,對於車我甚是喜愛。

首先,從產品屬性定位來看,汽車是消費品,不是投資品,把消費品和投資品作類比,就好像用人和馬比賽跑步,沒有可比性。

其次,從產品使用功能而言,汽車只是人類的代步工具,它滿足了我們進行物流和位移的需求,但我們不可能時時刻刻生活在汽車上,有了汽車我們可以擴大自己的生活、工作半徑,使得我們可以獲得比別人更多的信息和機會。

再次,從產品附加效益而言,當你開車帶一家人去旅遊時,當你開車接你小孩放學時,當風雨中你開車接老婆時,當你開車泡一個美女時,此時汽車的價值幾何?

單純的算汽車使用率的帳不對,在你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買一輛屬於自己的愛車何嘗不可?記住汽車就是男人的腿,男人的第二個家,永不厭倦的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