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導致你性格的關鍵是什麼?為什麼?

亂花漸欲x迷人眼


個人的性格形成是一個內因和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我結合本人的經歷談談。首先,本人出生於社會底層,爺爺從小灌輸危機意識,總是不斷地念叨我出身於貧民窟,要有危機意識。實際上,條件不如我的家庭也大有人在,這使我從小就感到生存壓力大,也在骨子裡產生了自卑感,對未來的人格發展非常不利。初中時,老師知道我的家裡窮時,每次提到我的成績,總是揭露我的傷疤,說我家條件這樣,學習還不錯。我可不認為這是什麼表揚,她說此話時我感到很痛苦,這令我人格缺陷的自卑心理更加惡化,從此我不喜歡和同齡人交際。到了高中我還是不喜歡和別人交際,到了畢業,班主任老師甚至告誡我:“以後小心找不到工作。”事實上,真的讓他說對了,在大學時,我和別人很難交際,也受室友的欺負,最終患上了抑鬱症。

當然,我是一個反面例子,我想告誡家長從小要注意孩子的性格培養,因為一種性格決定一種命運。孩子從小要自尊自信自強,適應社會,增加人際交往。家長尤其要培養孩子積極的心態,好的心態受用一生。


永恆的科幻夢


人的性格分為兩種,一種人的性格屬於內向,一種人的性格屬於外向。內向性格的人沉默寡言,語言表達人際關係能力差,不善於交往。而外向性格人活潑開朗,喜歡說說笑笑,不拘小節,語言表達能力強,人際關係能力特別強。這兩種性格的人,都是看生活在什麼樣的生活環境下,環境造就人的性格也改變人的性格。生活在科研,事業機關單位,獨立性崗位,生活單調的工作崗位,都適合性格內向人員。而服務行業,娛樂行業,銷售等 與眾人打交道的人都適合性格外向型人員。但是,一個內向性格的人一旦久處在服務娛樂行業,也會逐漸的就會轉變為一個能說會道的,善於搞好人際關係的人。一個性格外向的人久處獨立性崗位,也會慢慢的少言寡語,厭倦人際交往。這就是環境可以改變人的性格,生活環境可以轉變人生的生活方式。

例如,我原來是個內向性格的人,受家庭貧困環境的影響,出於自卑感,經常是以日出日作,日落日息的生活方式在生活著,除了日間在生產隊勞動,其餘時間就是看書睡覺,從來很少與人交流,有時跟男朋友交談還可以,一旦碰見同齡女性,還沒說話耳先紅,交談起來結結吧吧,前言不接後語,也就是人常說的臉皮薄羞臉大,辦個事拖拖拉拉,膽膽怯怯。而在生活的迫使下,

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衝擊下,下海經商在社會上闖蕩,因為社會是複雜多變的,我要與社會上各行各業,各種性格的人要打交道,也逐漸的改變了我的性格,沖掉了過去那種孤僻,膽怯,幼稚的內向性格。

所以,人的性格是可以改變的,關鍵是看你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三人 同行必有一師,你於二個活潑,開朗,善於言談的外向性格朋友在一起,你就會逐漸的讓他會改變你的內向性格,使你也會慢慢的活潑好動起來。如果你與二個平時少言寡語,孤獨寂寞的朋友生活在一起,你就是性格在活潑,在開朗,整天與二個不愛說話,性格孤僻的人在一起,你也就會慢慢的不愛說話了,也就不於人交流了,性格也就會沉默寡言了。





上善若水231729154


性格和長相一樣,最關鍵的因素是遺傳。古希臘的心理學家早在公元前就將人的性格分為四類: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鬱質。人的性格就在這四個象限中的某一個點,隨著人生經歷的大事在象限中上下左右浮動,最終還是會回到原點。(做你自己,這是活得最舒服的一種方式)



雖然決定性格的是遺傳,但決定命運的卻不是性格。人的長相、身高、血型、性格和家庭背景是與生俱來的,可是有著相似情況的人,卻有著不同的命運,因為決定命運的是你自己。舉個例子,打撲克鬥地主,一手牌相同的牌不同的人出牌的方式不同,輸贏也不同。有的人拿了一手爛牌直接扣掉,有的人因此心灰意冷胡亂出牌最終輸掉比賽,還有的人心中告訴自己農民也沒有好牌,認真分析排形,按照自己的套路出牌,掌握主動,最終拿下比賽。



所以你應當正視你的性格,不要輕言去改變它。而是想著如何適應它,利用性格中的優點,做出一番事業。


情感專家滕老師


老人說三歲看八歲,八歲定終身,是很有些道理的。發展心理學認為人們0-6歲這個時期,基本完成了人格的塑造,包括你有哪些品質:安全感、意志力、目標管理等。而0-6歲時期,對一個小生命來說,幫助他塑造人格的,就是他的重要養育者、他的原生家庭。寬泛的講,人格即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家庭塑造性格,則家庭決定命運。

大部分情況如上。弗洛伊德的後繼者裡有人推翻宿命論,強調了後天環境因素的重要性。現在,大多數都結合了兩種說法,我以為:性格的基礎來自於原生家庭,性格的改善取決於後天的努力。

這也就是了凡四訓所說:命由天定、運由人改。


蘇菲的盜夢空間


外在條件吧!我小時候性格內向!且懦弱!四年級時,看到我姐她們班的幾個女生,把我姐圍在中間,欺負她!心道:我得保護我的家人!剎那間,心裡的小惡魔被召喚出來了!一手一個,把那幾個女生(都比我大三四歲)扔到一邊!叉著腰,粗聲粗氣的喝到:艹你們奶奶的!我看誰以後再欺負我姐?看恁姑奶奶我打死你們!那幾個女生嚇傻了!絕對想不到,小小的我,會那麼有力氣,會那麼兇!一起點著頭!我啐了口痰:都給我滾恁奶了個腿滴!從那以後,真的沒人再敢欺負我們!所以,環境也許真的會改變一個人的性格!不過,私下裡,或許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性格吧!因為我人前人後真的是兩個人!人前我可以滔滔不絕的說個不停!且外人看來,我樂觀陽光!但是,我一個人的時候,我可以三四天不說話!可以一個月不出門!


胡侃部部長——侃爺


但是人的性格會因家庭環境和教育的影響而變化的!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一個人生下來可能是內向的,膽小的,但如果你的家人常帶你去一些大眾場合參加活動,做遊戲,交流的話,很可能這個小孩後來就一點都不膽小;而變得膽大勇敢。又或者一個孩子剛開始膽大又聰明,但父母處處給他設限,不讓幹這個也不讓幹那個,不許碰這個也不許碰那個,孩子因為好奇問好多好多的為什麼,家人要麼敷衍要麼直接拒絕,這樣一來,孩子探索世界的眼睛得不到回應好奇心得不到滿足!慢慢的就不願再問再思考了!那麼這個孩子可想而知就變得不會那麼積極進取了!這樣的家庭就會磨滅掉孩子原本非常優秀的品質。還有最常見的夫妻不和,經常吵架的家庭,明明孩子天真活潑,開朗聰明,可天天生活在雞犬不寧烏煙瘴氣的家庭裡,他還如何活潑,他一定會變得既不願和人交流又十分壓抑!還有一部分孩子小的時候很善良,可謂“人之初,性本善”,但如果經常帶他的人老有一些反面思想或做一些反面的事情的話,對於小孩子來說,模仿能力是很強的,慢慢的他就會變得和大人很類似!所以說不健康的家庭會對孩子的童年造成很大的影響。對於小孩子來說原聲家庭的影響和言傳身教的作用不可估量,而人的性格就是在成年以前形成的。



所以說人的性格是由兩部分組成的,當然性格沒有好壞之分,不管是什麼樣的性格發揮優勢最關鍵。


小一坊


導致性格的關鍵應該是成長環境,應該是自小的環境所致,一個男孩子在一群女孩子中,性格會變得偏柔一點,而一個女孩子在一群男人中,會變得也爺們起來,這不是絕對,但是生長的環境,接收到的教育,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你,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條件反射,做事情也會去根據以往的一些方式去做了,比如優柔寡斷,比如果敢剛毅,遇到事情踟躕不前,和果敢去處理等等

家庭的教育父母爺爺奶奶等等,都會對成長性格的形成有一定影響,人際交往,遺傳也會佔據一小部分,但是通過後天的學習素質加以提升。

多汲取有意義的正能量事物,提升自己的修養氣質,自身也會在變


鳳過有聲


我認為導致性格的關鍵是本身還有家庭,每個人從出生的時候自身就已經有某種性格特質了,這個特質能表現出來多大的可能性,是受後天的環境影響的。

比起說你是膽汁質的氣質類型,那麼你的性格也就更容易往大大咧咧方面發展,你會是這個氣質類型肯定也與遺傳有關係,你的父母也是偏膽汁質的。

這個遺傳決定你性格的可能性,但是環境的影響,主要是家庭,才是決定你性格會變成什麼樣的一個存在。

環境對性格形成的影響有不可控因素存在。包括所處在的氛圍,成人的行為,成人的情緒。孩子都會看在眼裡,為孩子所模仿,變成孩子的性格一部分。

成人的行為與情緒

如果有教育理念的父母深知潛移默化的厲害,那麼他可能就會控制自己的行為,給孩子製造一個正面的形象。孩子遇到問題家長給出中肯的建議,那麼這個孩子的性格應該不會太差。

如果一個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自己言行舉止的父母那麼孩子也會認為這些不文明,不友好的行為是理所應就應該這樣。隨意的在孩子面前表現自己的情緒,這些外在的因素孩子被動吸收跟自己的氣質類型相互轉化,孩子也有自己的意識,他會用自己的理解去看待這件事情,久之就會變成性格的一部分。

氛圍

比如,一個膽汁質的孩子長期生活在抑鬱氛圍中孩子的膽汁氣質變成性格的一部分,表現出來的幾率就會減小。反而性格中會有抑鬱的氣質類型。這對於孩子,在相反的氣質類型環境中生活,孩子的內心肯定會覺得不舒服有被禁錮的感覺。如果沒有改變適合他氣質的生活氛圍一直到成年那麼這個人應該是憂鬱的。

天生的氣質類型是不對一個人的性格起決定性作用的,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環境,環境又以家庭環境為主。


十分24秒


生活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我們日常的生活習性,會養成我們的生活習慣。而我們的生活習慣,會決定我們的生活性格。不同的性格又會形成不同的人生!

教育和家庭背景的影響

一個人所受的教育和家庭背景的影響,對自我人格的思想形成是很重要的!我就是深受傳統思想影響,再結合自己的一些生活習性,就形成了自己目前的性格特點。

生活閱歷的積累

自己生活的經歷對自己人格的影響也很厲害。


耕田小書生


先說說我的性格吧,我這人從小有點內向,因為家庭不完整,小時候吃了很多苦,心理差點就扭曲了。

現如今長大了,偶爾還會想起小時候的自己,是那麼的無助,現在的我是一個在外人看來活潑開朗的人,做事很有幹勁,樂於助人,對誰都很友善,然後私底下我確還是那個有點內向,不喜歡說話,也不喜歡笑,就坐坐著,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遨遊著。

事實上,像我這種人,幼年經歷過心理經歷過創傷的人,真的就如郭德綱說的那樣,我們都是嫉惡如仇的人,但是誰對我們的好我們都會記得,嫉惡如仇又不失善良。

總的來說:性格是由你相處的外部環境,和內心承受的壓力來決定的,一個內心從小都有心事的人,怎麼也不會成為活潑開朗的的性格。從小沒煩心事的人,當然要比其他人更開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