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作品的內容中,為什麼國畫大多是動、植物和山水,而油畫就總是一些漂亮的女人?

柳侍墨


很有意思的問題。主要還是媒介特點決定的。比如,用寫意國畫畫人物,寥寥數筆,眉目可能也很傳神、傳情,但沒那麼迷人,人物沒有血肉感,沒有觸感。

不過,你的問題有一點我不認可,油畫的山水畫也很多,只是國內畫家畫出名堂來的少。在油畫中山水畫叫風景畫。而在風景畫領域,像法國的巴比松畫派,俄羅斯的巡迴展覽畫派,以及美國的許多無門無派的畫家中,都出過傑出的風景畫家,有的一生專門畫風景。如柯羅、列維坦、希施金、霍默、阿爾伯特•比爾斯塔特、托馬斯•莫蘭,等。

國內的畫家愛畫美女是事實,有點成風的感覺。始作俑者是那些學院派的教授。近水樓臺,他們把學院內畫室裡的寫生對象,選成身材窈窕膚若冰雪的美麗女人,把謀生的教學與搏取名望的參展結合起來。這些名畫家影響了無數人。畫美女畢竟要簡單一些,在女生中隨便找個漂亮點的做模特兒就行了。畫面上再添加點東西:一隻鴿子,或者一隻貓,或者一隻喜鵲……還有創新,還有神秘,還有魔幻,是不是?不問今夕何年,穿個花襖,民族了;擺把舊椅子,古典了。不用往外跑,不用跋山涉水,不用搜盡奇峰打草稿,還收穫滿滿,甩出一幅到佳士得,動輒上千萬。何樂而不為呢?

國內現在比較時髦寫實繪畫。而風景畫中用寫實的手法畫那些岩石、樹林、樹葉,繁複、瑣碎,畢竟要枯燥乏味得多。所以,缺乏耐心的中國油畫家喜歡用大刷子或油畫刀概括性地畫。要不就像艾軒那樣只畫冬天,讓厚厚的積雪把難畫的都蓋住。(抱歉,這樣看艾軒,可能有點另類。)不深入刻畫細節,自然畫出來就不那麼生動逼真,因此,也就難以產生寫實油畫在肖像畫領域所收穫的那種藝術感染力了。


畫馮者


兩種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思想,也完成不一樣的繪畫。在中國古代,思想保守,畫家更多的表現對山水熱愛之情。而西方不同,西方的思想追求客觀,科學,而人體就是最真實,自然的表達,也是藝術家永恆追求的話題。





零星天天娛樂


這是個很多人都關心的問題。談一下我的認識和看法。

的確,在我們看到的大量繪畫作品中,國畫大多表現的是山水花鳥,而西方油畫更多表現的是人物。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從歷史上看,中國人物畫早於西方油畫人物畫。

其實中國最早的繪畫也是以表現人物居多。如我們現在看到的敦煌壁畫和晉代顧愷之的《仕女圖》等表現的都是人物。這是1500年至2000年前的事了。而這時的西方油畫還沒有出現,西方繪畫也遠未達到這樣的水平。

中國山水畫的興起始於宋代。這時文人繪畫佔據主導地位。而文人傳承的傳統文化是含蓄、內斂、中和,體現在繪畫上就是重神似神韻而不刻意追求形似,這便有了寫意畫的開啟。所謂寫意,就是突出畫面氣勢和意境的表達。而且國畫將書法藝術融入其中,畫中有書,“書畫不分家”。而山水更利於“寫意的表達”。國畫中的山水畫多也就很自然了。

而西方文化與我們不同,西方由古希臘時期崇拜神時的“神人合一”到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本主義”以人為中心,體現在繪畫上都是把人做為主體來表現的,這樣,西方繪畫中的人物畫居多也是很自然的。

二,從繪畫工具材料上看,西方油畫更宜於表現人物,這也是西方油畫人物畫多的重要原因。這個大家都懂,不用細講。




誰憐一燈影


巖畫作為繪畫的祖宗,世界上的巖畫都差不多,包括了中國。


然而,當中國人脫離了粗布開始穿絲綢之時,歐洲的貴族們還只能穿著粗布。中國人奢侈的把字畫記載在細布與絲綢上時,歐洲人在搞壁畫(中國有類似敦煌壁畫的佛像畫)。當中國人全面採用絹與紙作書畫時,歐洲人剛剛捨得在布面與板材上作畫。

這些人文的背後,離不開科技與材質的影響……繪畫也就自然而然的根據載體(材質)而變化了(中國選擇了水性材質)。反觀歐洲從習慣上來說選擇了幾百年的繪畫習慣(油性材質)。

當中國人開始了追尋人與自然關係之時,歐洲還在對神祈禱中……

總而言之,兩種不同的哲學觀,決定了不同的表現形式與體材。

中國隨後又開始了把作為人物畫背景圖的山水,用主題形式開始了表現。(這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詳解)

順便說一下,畢加索的人物立體派,早在二千年前的漢代徐州墓中就有了。



呂永亮


中國封建歷程很長,除了春宮圖,傳統繪畫一直極少表現光身子人體,沒有一套系統傳承,國畫的技法材料很難表現肌膚質感,所以揚長避短,很少用國畫來表現人體……





彭志信


中國畫,這裡指的是寫意畫。

寫意畫講究的是抒發畫家的情感,一種感覺

貴在似與不似之間,通俗的說就是又像又不像。

中國畫還有一個特點,是西方繪畫沒有的

就是以詩為魂,以書為骨。

詩是畫面的靈魂

大多數借山川,河流,樹木,花鳥植物

來抒發自己的感情,比較抽象,誇張

和古代好多詩描寫的一樣

大家多看看唐詩宋詞就行了

這裡就不一一舉例了8

也有很多好的人物畫,都很誇張。

油畫大多數都是以實物為原形,不管是人物,花卉,風景,都是這樣的

油畫當中畫女人多,特別是裸體女人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油畫顏料本身的特點,在表現物體原有的質感,色彩比較強

還有一個,西方的審美觀和咱們中國人不一樣

這就是東西方在思想和文化上面的差別

近代以來,咱們中國畫家用國畫顏料畫女人和裸體女人的也不少。





翰林手繪裝飾


我們經常會說,因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導致中西方繪畫藝術的內容也大不相同,比如,國畫大多都是以“動物、植物、山水風景”為主,而油畫都是以“漂亮的女人為主”(油畫最早起源於西方)這的確讓人覺得好奇,難道是因為古代的中國畫家不會畫女人像嗎?或者說西方世界的風景不夠好,導致西方畫家都不愛畫山水風景?

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有個理由的,不可能盲目的去做,畫家更是如此,藝術很隨性,卻又很嚴謹,如果以“文化”兩個字來概括國畫與油畫的內容,那就顯的太籠統了,難免是在“以偏概全”,其實國畫裡面也有人物畫,只是國畫中的女人形象不夠逼真,簡直像個平面圖,

之所以國畫中以“動物、植物、山水”為主,那是

由於動物更多地藉助身體動作來表現情緒,所以描繪沒有表情的動物遠比描繪人要容易得多,同樣植物和山水都是沒有表情的,既然沒有表情,那麼就注重“寫意”,力求讓人看了有“身臨其境”感覺,

還有就是古代的封建思想觀念,女子通常足不出戶的,畫家上門為一些家庭條件好的畫畫,畫家看女子的時間也不允許太久,“回眸一笑百媚生”之後,完全憑藉記憶了,加上筆墨的顏色和人體的膚色差距太遠,所以國畫裡的人物看起來就更不形象逼真了,



至於西方油畫裡總是一些漂亮的女人,那是因為古代西方社會的需求,歐洲文藝復興提倡“人文主義”,要顯示人的價值,所以藝術更加要以“人”為創作題材了,又由於當時西方皇權貴族也熱愛藝術,提供資金為藝術家買上等的繪畫工具創作油畫,所以油畫中的女人就顯的更加漂亮了,


詩夜城主


在繪畫作品中西方油畫總是要畫一些漂亮女人與中國畫大多畫動、植物和山水的直接原因有

第一在繪畫理念上不同:中國是人文畫注重理念的表達,強調內在的涵韻,在似與不似之間,中國畫畫家凡是能想到的都可以畫,而油畫注重感性認識直接表現對象的外形,而女人體是最好的體材,西方女性很開放,西方大多畫家都是男性,總是想畫漂亮女人。

第二在繪畫表達手法上不同:中國畫是書畫同源以書入畫,是用書法的線經過點線面的組織完成造型的,畫動物,植物和山水得心應手,另外中國畫是多點透視二維空間構圖可以畫出大場景,山水花鳥動物都能表達。而油畫是色彩造型三維透視構圖只能畫一些鏡頭中的物象,畫美女正好符合。

第三在繪畫材料上的不同,中國畫是“筆,墨,紙,色”非常容易操作,可以工筆寫意全面融合在一幅畫上,能畫對象廣泛。而油畫材料繁多不易操作,又不能畫快,畫家為了生存也只有畫美女來迎合市場。

第四在寫生方面的差別,中國畫重視傳承古人又師造化,對描繪大自然情有獨鍾,同時中國人對女性尊重不真對女人體畫寫生。而西方女人開放大膽,有大量的人體模特供畫家寫生,油顏色的豔麗正好可以畫好美女。








天仁藝上


個人覺得最直觀的原因就是因為國畫是中國獨有的畫種,而國畫的顏料沒有油畫畫人物來的合適,反之國畫顏料畫風景山水植物等最合適,講究意境。

另外,油畫是源於西方,西方畫人物多一點。自然我們東方的國畫畫風景山水更合適,要不然也不會有國畫和油畫的差別了呢


藍靜蒽小姐姐


中西方在繪畫題材方面的巨大差異,其實是文化和審美情趣差異的一個直觀反映。

中國古人很早就在關注,探索人與自然的關係。“天地人”“智者樂山,仁者樂水”“上善若水”……山水畫不僅是傳統國畫的常見題材,在音樂、詩詞方面也是大放異彩。可以說是傳統的文化修養造就了繪畫的題材和形式。

西方油畫多畫女性也是較中國繪畫而言,自有其文化演變上的原因。最典型的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依然是圍繞宗教題材,但是開始從畫“神”,逐漸關注“人”,對人性之美的追求也促使西方油畫中女性的形象比較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