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遇APP打響“音樂社交”,但版權和競爭壓力下,會曇花一現嗎?

音遇APP打響“音樂社交”,但版權和競爭壓力下,會曇花一現嗎?


近日,一款主打在線手機K歌的社交軟件“音遇”橫空出世,這款APP在11月中旬的每日活躍用戶數還不足1萬,從11月14日開始,APP用戶量開始迅速上升,在11月20日APP日活躍於用戶數已超過20萬,目前這一增速仍在保持,截止12月2日,已連續11天維持在App Store社交類免費榜的前5名,甚至還曾一度超越小紅書、微信佔領了社交榜第一的位置。


音遇APP打響“音樂社交”,但版權和競爭壓力下,會曇花一現嗎?



“音樂+社交”這一模式使音遇在眾多音樂類軟件中脫穎而出。在2013年,網易雲音樂以“發現與分享”的定位進入市場,這是我國音樂應用市場中首次推出“音樂+社交”概念。“情感的傳遞和交流是人類行為的本性,我們需要滿足用戶的這個痛點,這也是我們的一個機會。”網易雲音樂CEO朱一聞說,“所以我們當時立項的出發點就是,希望用戶們,在聽歌時,不只是聽歌。而要達到這一點,社交,成為了最好的切入點。”


音遇APP打響“音樂社交”,但版權和競爭壓力下,會曇花一現嗎?



此後,QQ音樂、酷狗音樂、蝦米音樂等眾多音樂平臺都開始深耕社交這一屬性,如今的音樂類APP,大都擁有曲庫、評論、推送等具有社交屬性的功能,“社交化”已成為移動音樂平臺競爭的必備屬性。

隨著國內音樂行業生態的逐步完善,現階段,國內音樂行業正迎來一個發展的好時機。數據顯示,中國數字音樂產業在近十年裡行業規模增加了10倍,預計2018年將突破100億元。如今付費用戶的規模越來越大,騰訊音樂娛樂公佈的數據就是一個佐證,據其招股書顯示,公司的在線音樂服務的付費用戶從2017年二季度的1660萬增長至了2018年二季度的2330萬。

所以在巨大市場下,音樂平臺加入社交屬性可以讓音樂有了情感和溫度,使用戶找到情感的共鳴,從而提升用戶留存度,增加音樂APP的忠誠度。


音遇APP打響“音樂社交”,但版權和競爭壓力下,會曇花一現嗎?


但模式單一、AI技術問題亟待解決


據音遇APP的官方介紹,音遇是一款在線手機K歌社交軟件,集合了音樂、遊戲、交友、直播等模式。目前的玩法主要有三種:6人歌曲接唱模式、歌曲搶唱模式和全民領唱模式。前兩個模式類似於浙江衛視推出的《我愛記歌詞》節目模式:多人匹配進入房間後,系統放出歌曲前一句,用戶進行下一句接力,給用戶一種互動式的音樂遊戲體驗,同時存在的競爭機制都加強了用戶黏性。


音遇APP打響“音樂社交”,但版權和競爭壓力下,會曇花一現嗎?



音遇APP於今年9月20日正式推出,上線至今經歷了8個版本迭代,但都沒有引起太多關注,直至在11月初上線了全民領唱這一功能,QuestMobile數據顯示,在這一功能上線之前,APP每日活躍用戶數不足1萬,全民領唱上線後的11月14日開始,APP用戶量開始迅速上升,在11月20號APP日活躍於用戶數已超過20萬,目前這一增速仍在保持,截止12月2日,已連續11天維持在App Store社交類免費榜的前5名,甚至還曾一度超越小紅書、微信佔領了社交榜第一的位置。


音遇APP打響“音樂社交”,但版權和競爭壓力下,會曇花一現嗎?



由此可見,全民領唱的上線給音遇APP帶來了巨大的用戶增量,全民領唱的模式就是搜索自己想唱的歌,然後自己錄製,上傳後所有用戶的票選PICK,每週被選出的領唱,就會成為勁歌搶唱和熱歌接唱的題目領唱,被所有用戶聽到你的聲音。這是音遇中社交屬性最明顯的模式,它也在向社區化發展。

除此之外,音遇的火爆還因為音樂天然具備情感屬性,而且音遇對嗓音和演唱技巧並無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其中,音遇在加入競技遊戲元素,使其具備了自傳播能力。在接唱時,用戶除了以歌會友,還可以通過文字交流和互贈禮品的方式進行互動。

音遇憑藉用戶參與的低門檻、在接歌競技過程中加入社交屬性,使得音遇上線兩個月,便吸引大量年輕用戶玩家。但作為新生的APP也存在著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音遇APP打響“音樂社交”,但版權和競爭壓力下,會曇花一現嗎?



首先,這款App,在定位上一目瞭然,主打社交+音樂搶唱競技,但是就目前來看,它的社交功能並不完善,用戶在音遇上並不能自主進行組隊,只能進行簡單的關注,但是好友互相關注之後,也無法進行一對一的交流,應用內僅能看到用戶獲得的成就,所以即使關注對方,也並不能在私下進行交流。

其次,軟件的AI語音識別技術並不完善。用戶在對戰過程中發現系統有時只識別音調不識別歌詞,影響大家的遊戲體驗,導致眾多玩家對平臺的判定結果並不滿意,這也是導致許多用戶給產品差評,而且目前音遇的曲庫歌曲過少,覆蓋人群少,不能同時滿足全部用戶的喜好。

雖然音遇目前的接歌對抗模式吸引了大量用戶,但一個遊戲是有生命週期的,隨著玩遊戲的時間的增長,用戶逐漸會對遊戲失去興趣,目前一款遊戲的平均生命週期就是3年,而且市面上還會出現了更多更完善的新遊戲,所以很多遊戲的生命週期更是隻有3-5個月。


音遇APP打響“音樂社交”,但版權和競爭壓力下,會曇花一現嗎?


音遇要解決的不僅僅是社交和AI技術問題,版權也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問題,隨著音樂平臺的競爭加劇,如果沒有拿到更多的版權內容,即使有再多模式也意義不大,要想拿到更多的音樂版權,就要有大量的資金支持,這對平臺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而且在用戶對軟件的新鮮感過後,產品團隊在產品機制上還要不斷創新來打造類型豐富的模式,才能避免老用戶的流失,持續吸引用戶。


音遇APP打響“音樂社交”,但版權和競爭壓力下,會曇花一現嗎?


提高用戶參與度、吸引年輕用戶

音樂類APP紛紛加註“音樂+社交”


樂評人鄧柯認為“由於互聯網是主要信息的溝通場所和渠道,因此互聯網是未來整個時代的趨勢,依賴溝通場所和渠道來發展的音樂行業也不例外,在互聯網的作用下實現快速發展。”在手機互聯網應用中,移動音樂已成為僅次於即時通信、網絡新聞、手機搜索的第四大互聯網應用。所以在當下的移動音樂應用市場中,在音樂APP中的社交功加入有效的社交屬性,藉助音樂引發的情緒共鳴,建立用戶不同的社交圈,不僅可以增強用戶的留存度,還可以增加用戶對軟件的使用時長頻率。

2013年以前國內的網絡音樂類產品只有搜索、收聽、下載的功能,用戶與用戶之間基本處於互無關聯的狀態。網易雲音樂首次以“音樂+社交”這一亮點進入市場。

“我們也知道,可能對於當時的環境來說,音樂社交還是太前沿了。但是,最終我們還是做了一個決定,不去跟隨,去改變。”網易雲音樂朱一聞說道。網易雲音樂在2013年4月上線,目前已經擁有6億多註冊用戶。這也證明了網易雲音樂的“音樂+社交”這一模式的成功。

網易雲音樂作為後起之秀,能夠在眾多競品中彎道超車成為國內一線的在線音樂平臺,與它不斷推出“音樂+社交”這一特點也有很大關係,在2016年8月發佈的《聽歌多元化時代到來——網易雲音樂2016上半年用戶行為大數據》中,看評論和發表評論已經成為用戶聽歌行為中的重要一環。在本次問卷調查中,有58.46%的用戶認為有趣的歌曲評論使人感同深受是相對於其他音樂類APP的優勢。


音遇APP打響“音樂社交”,但版權和競爭壓力下,會曇花一現嗎?



網易雲音樂在上線後不斷髮力內容社交,上線評論、動態、UGC歌詞、電臺和專欄等功能,給予用戶巨大的空間,這也吸引了大批的年輕用戶。除用戶數量外,每天在網易雲音樂平臺當中新出的歌單數超過62萬,點贊數超2000萬,用戶評論總數超過4億,分享量超過500萬。

在網易雲音樂的啟示下,從情感層面為用戶提供了自我表達和興趣認同,可以有效提升用戶活躍度與粘性,目前國內的主流的移動音樂平臺中,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平臺都在發力社交屬性,現在音樂類APP加入社交屬性已經屢見不鮮。


音遇APP打響“音樂社交”,但版權和競爭壓力下,會曇花一現嗎?


可以看出,音樂市場中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擁有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產品,依靠騰訊強大的社交軟件,各個平臺間已經實現一定程度上的相互打通,通過QQ號、微信號登陸後,好友之間可以共享音樂社交娛樂數據。在競爭激烈的音樂市場中,音遇作為新生的音樂APP,不但沒有用戶基礎,而且版權問題也給它的發展帶來很大阻力。由此看來,在眾多的音樂平臺中,音遇想要成功突圍是很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