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大的東西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中國人發明的

中國有四大發明誰都知道,活字印刷術,造紙術,指南針和黑火藥深遠的影響著中國歷史的發展,也對歷史發展產生不可逆轉的推動作用。但事實上除了這四樣發明,還有一項發明,,對中國歷史發展影響很大,甚至決定了一個王朝的興衰,那麼這些東西是什麼呢?

巴掌大的東西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中國人發明的


這個東西叫做馬鐙

馬鐙這個東西看起來不起眼,甚至有些簡陋,但是這個小小的零配件,極大的提供了賦予了騎兵強大的作戰能力的戰鬥力。在騎兵大規模出現之前的春秋戰國時代,甚至到了西漢前期,戰車一直是戰場的霸主。那個時候的戰車相當於二戰時候的坦克,在陸地上面近乎於無敵。

巴掌大的東西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中國人發明的


那個時候散騎兵並不能對戰車造成太大威脅,因為在沒有馬的是馬蹬的時代,騎士都通過高馬鞍來做平衡,靠著雙腿來穩定上身的穩定,那麼騎手在高速運動時,必須雙腿緊緊的夾住馬身,體力消耗大,而且不穩定,限制了當時騎兵的戰鬥力。其中的表現就是在戰國時期的中原地區對於匈奴的壓制力,從秦國到趙國,可以通過戰車兵團對付草原騎兵,那個時候的草原騎兵是無法與中原抗衡的。

巴掌大的東西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中國人發明的


然而馬鐙的出現改變了這個狀況。中國出現馬蹬的時間,最遲是在西漢年間,出現在西漢的壁畫裡面。而出土的馬鐙實物,是在公元前三世紀中葉到4紀初的,東北地帶,遼寧省西部與內蒙古赤峰相接的草原地出土過直柄銅皮馬鐙,這個也是國際上現存最早的馬鐙實物,目前對於馬鐙為中國發明,國際上並沒有太大的爭議。

巴掌大的東西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中國人發明的


馬鐙給騎兵帶來了什麼?

一 騎兵可以輕鬆的騎在馬背上,節省了腿部力量,使得騎兵的長途奔襲成為可能

二 方便了騎兵駕馭馬匹,提高了速度

三 提升的騎兵上身的穩定性,使得騎兵在馬上彎弓射箭甚至舞槍弄棒更準備和簡單

四 減少了騎馬的難度,身材矮小的人也可以藉助馬鐙駕馭馬匹,擴大了可徵收的兵源範圍

總結一下,就是使得騎兵在續航能力,機動性和火力輸出上達到了質的飛躍,並且騎兵開始可以量產,大規模的騎兵集團出現,完全碾壓了幾百年來沒有實質突破的戰車。單個戰車在面對單個騎兵的時候,速度和持久力都不如騎兵,這種兵種的全面壓制慢慢的表現在了戰爭裡面。

巴掌大的東西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中國人發明的


典型的例子是中國,漢高祖劉邦的白登山之圍,隨著馬鐙傳入草原,草原的騎兵實力大增,劉邦的戰車部隊被冒頓單于的40萬騎兵圍困於白登山,進退不得。歸國後的劉邦開始改革戰車部隊,組建騎兵部隊,為在漢武帝劉徹軍事行動打下了基礎,霍去病北驅匈奴的部隊全是是千餘騎兵,戰車慢慢成為禮儀用具和交通工具。

騎兵開始對步兵進行絕對碾壓 改變了農耕軍事力量和草原軍事力量的對比

後來中原王朝與草原政權戰爭多處於下風,最明顯的是在宋代,騎兵技術日趨完善的草原部落,如遼、金和蒙古的騎兵部隊對陣宋朝的重甲步兵,往往有極大的優勢,騎兵的機動性在平原地帶,打的過就打,打不就跑。中原王朝兵器的發展方向則是開始向高射程的弓弩和厚重的鎧甲上發展,宋末的神臂弩和明代的明光鎧就是代表,但是這些在戰略上面屬於消極防守。

巴掌大的東西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中國人發明的


熱兵器的興起 這種力量對比才消失,清末大量的外國軍隊入侵,在滑膛槍和燧發槍密集射擊面前,騎兵的火力尤其才慢慢減弱,最後被現在機械完全取代。面積只有巴掌大,並沒有太高技術含量,也不需要很高冶金技術,卻讓讓騎兵在全世界橫行了將近兩千年。

對於中國來說,馬鐙是福還是禍呢?

你覺得馬鐙發明對於中國是福還是禍呢? (單選)
0
0%
是福
0
0%
是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