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姐姐的兒子李文忠究竟有多厲害?

聊聊關於生活中那些事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在南京登基稱帝,可以說是逆襲最成功的案例,但是朱元璋之所以能成為天子,這都離不開那些一路追隨他的人,稱帝之後,朱元璋大封功臣,李文忠就是其中一個。

投靠朱元璋

朱元璋是李文忠的舅舅,很多人可能認為李文忠肯定是走關係才能當上大官,其實不然,李文忠為朱元璋建立大明可謂是功不可沒。早年李文忠家庭還算可以,然而朱元璋家裡卻是窮的叮噹響,早年家境還算殷實,朱元璋卻窮得連,李貞(李文忠的父親)娶了朱元璋的姐姐為妻之後,見朱元璋常年吃不飽穿不暖,便時常接濟朱元璋。

公元1350年,李文忠的老家遭到旱災,顆粒無收,加上瘟疫蔓延,李文忠老家的村民大多都因此喪生,李文忠的母親就是這年去世,12歲的李文忠不得已跟著父親到淮東避亂。

李文忠畫像

公元1352年,李貞聽說舅舅朱元璋在滁洲,所以直接投奔朱元璋去了,李文忠和朱元璋重逢,14歲的他一下便撲在朱元璋懷裡大哭,告訴朱元璋自己家鄉的事情,母親也因此去世得消息,朱元璋得知姐姐去世,心中甚是難過,但是久經沙場的他很快就安慰李文忠,說母親雖然不在了,但是舅舅還在,以後你就跟著我。

自此李文忠一直跟在朱元璋身邊,朱元璋也將李文忠收為義子,改了朱姓,另外吩咐老師教李文忠讀書。

初露鋒芒,戰功赫赫

公元1357年,此時的李文忠19歲,第一次隨軍出征就展現出非凡的軍事天賦,先是在池州大敗趙普勝,之後又攻下四個縣,朱元璋見此大為讚賞。


公元1358年,李文忠和其他將領從元朝軍隊手中奪得建德,直接降服了元朝士兵三萬多人。

公元1363年,李文忠領軍討打謝再興、張士誠,李文忠再次獲勝。

公元1365年,李伯升領兵20萬攻打新城,李文忠聽聞之後,竟然拿著兵器,帶著幾十名手下強兵,直接衝進敵軍,隨後和後續隊伍裡應外合,斬殺了敵軍數萬人,此次還收降敵軍三千餘人,一時間名聲四起。

公元1366年,朱元璋決定率軍攻打張士誠,隨後派李文忠到杭州牽制敵軍,然而李文忠並沒有牽制,而是直接攻破杭州,將杭州佔領,再次收降三萬餘人,朱元璋聽聞之後,心中甚是歡喜,直接封李文忠為榮祿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並恢復原本的姓氏李姓。



罷免官職,重病去世

後來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奉李文忠率軍北上討伐元朝,公元1369年,李文忠和常遇春二人直接擒獲劉帖木、脫列伯,並趕走了元順帝,第二年李文忠和徐達進攻察罕腦兒,將竹真擒獲,元昭宗見李文忠等人,直接逃走。

這一戰,李文忠將元朝的多數高官擒獲,另外又收降五萬多人,回到朝堂之後,朱元璋封李文忠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曹國公,此時的李文忠位居高位,但是李文忠並沒有因此和藍玉等人一樣,居功自傲,而是依然前往前線,為舅舅朱元璋平定叛亂。

雖說李文忠忠心不變,始終如初,可是朱元璋已經變了,舅舅也早已經不是之前的舅舅,朱元璋擔心自己辛苦建立的明朝,如果自己去世之後,太子朱標還會是那些權臣的對手嗎?朱棣還會是藍玉等人的對手嗎?想到這裡朱元璋不得不為後代考慮,於是大肆屠殺開國功臣,此時的李文忠多次勸說,朱元璋反而大怒,罷免了李文忠的官職,公元1383年,李文忠病重,朱元璋親自前去探望,還派最好的大夫醫治,然而李文忠還是在第二年去世,時年46歲。



李文忠去世,朱元璋實在難以接受,竟然認為是大夫所害,隨後將醫治李文忠的大夫斬殺,並且還殺了大夫的家人一百多口。為了紀念李文忠,自己親手寫祭文,同時追封李文忠為岐陽王,將李文忠肖像掛在功臣廟,位列第三。


以上便是李文忠的大致事蹟,強不強看看功臣廟排名也就知道了。


羽評郡主


李文忠被稱為“明朝開國第三功臣”,第一功臣是徐達,第二功臣是常遇春。也就是說,除了徐達和常遇春,李文忠是明朝最厲害的軍事將領。

李文忠能文能武,有勇有謀,可以說是絕世名將。不僅如此,他的靠山和背景還出奇的大,明朝的老大朱元璋還是他的嫡親舅舅,相當於朱元璋的半個兒子了。

那麼,李文忠的厲害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首戰立功

李文忠作戰極其勇猛,但是卻不是純粹的莽夫,也非常的懂得使用計謀。在公元1357年的時候,此時的李文忠還只有19歲,剛剛投靠舅舅朱元璋不久。因此他厲兵秣馬,躍躍欲試,打算好好立個戰功,給自己的舅舅朱元璋長長臉。

當時的李文忠剛剛投靠朱元璋不久,也沒有什麼功勞,而朱元璋是一個賞罰分明的人,儘管李文忠是自己的外甥,他也只是封了他一個舍人的職位,大概相當於一個帶刀侍衛,官職比較小。但是李文忠卻憑藉這樣一個小小的官職,在池州之戰中大放異彩,他不僅擊敗了池州敵將,還連續攻下青陽、石埭、太平、旌德四個縣,斬獲首功。


戰功彪炳

李文忠對於大明王朝來說,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戰功彪炳。他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將領,因為他不僅有勇有謀,文武兼備,而且還是朱元璋的嫡親外甥,血緣關係無法估量,朱元璋甚至一度還收了李文忠做養子,將他改姓為“朱”,後來國家穩定後才改回原姓。


李文忠為大明王朝立下了兩個赫赫戰功,一個就是平定江南,一個就是征討北元。所謂的平定江南,指的就是朱元璋攻克張士誠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李文忠率領自己的部隊成功的剿滅了擊敗了張士誠的主力部隊。在征討北元的過程中,李文忠跟著常遇春一起將元朝殘餘勢力直接趕到了北方的不毛之地。


我的結語

李文忠作為明朝開國第三工程,是實至名歸的。他不僅有著絕世的謀略與才華,還是朱元璋的嫡親外甥,可以說是既有才能又有關係的牛逼人物。


各位親愛的網友,你們覺得呢?


老魏聊歷史



李文忠身為明朝開國第三功臣,不是靠著是朱元璋外甥的身份得來的,而是靠著自己一路屍山血海走過來的,他的兒子李景隆也很厲害,改變了明朝走向。

正所謂虎父無犬子,朱元璋身為開國皇帝是強到極致,而他的血緣親人也是不差,其中外甥李文忠與侄子朱文正就是傑出代表人物。

朱文正被很多人稱之為明初戰神,靠著洪都保衛戰一戰成名,留下軍事史上一個奇蹟。但因為封賞問題而欲背叛朱元璋,最後被囚禁至死。

李文忠雖然出場並沒有朱文正那麼耀眼,但是其在開國過程中及其開國後歷經多次戰事,擁有赫赫戰功並且成為開國第三功臣,僅次於徐達、常遇春兩大狠人,更是顯得的他文武雙全。


1352年李文忠跟隨父親投奔舅舅朱元璋,因為朱元璋當時還沒有兒子加之心疼外甥,就將其收為養子,悉心培養。

李文忠的第一次出場是19歲的時候,當時以舍人的身份,擊敗了池州趙普勝軍隊,還順勢拿下了四個縣,打的還不錯,算是嶄露頭角。

李文忠之後在朱元璋統一中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如1365年,出奇計大破李伯升部二十萬大軍。可以說朱元璋統一江南的過程中李文忠出力頗多,而且善於謀略,並非有勇無謀。

明朝開國後,李文忠被封為曹國公,之後北伐過,平定過內亂,其中輝煌戰績就有俘獲了北元昭宗的嫡長子及其諸王。李文忠還主持過最高軍事機構大都督府的事務及其全國最高學府國子監,可見朱元璋對其之放心,更顯示出李文忠的厲害之處,不止軍事上雄才大略,在文治上也很出色,不然國子監也不會交給他。

李文忠死後被追封為岐陽王,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裡排第三。


李文忠厲害,他的兒子李景隆也不差,改變了大明王朝的走向。

李景隆為靖難之役時建文帝一方的將領,按理說虎父無犬子,父親李文忠那麼厲害他也應該不差,李景隆率領擁有巨大優勢的軍隊本來可以碾壓燕王朱棣,結果卻是屢戰屢敗,像是故意給朱棣送補給一般,之後朱棣兵行險招兵臨南京城下時,李景隆更是與谷王獻金川門使朱棣逆襲成功一錘定音。

可以說如果沒有李景隆送人頭式的助攻,朱棣是不會逆襲成功的,而李景隆的這番作為使明朝的走向發生了大改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厲害。

虎父無犬子,即使有犬子,那麼這個犬子也是可以改變一個朝代的走向的,以另一種方式來體現著犬子也有著厲害之處的!

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宋安之


明朝配享朱元璋太廟共有二十一人,其中在正殿有六人,在西序有八人,在東序有七人,正殿的六個人依次是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岐陽王李文忠、寧河王鄧愈、東甌王湯和、黔寧王沐英。

由此可以看出明初功臣裡面,李文忠排名第三,僅次於徐達和常遇春之後。雖然朱元璋有兄妹姐妹六人,但是都沒有活到明朝建立,也就是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但是他一個很厲害的侄子叫朱文正,有一個很厲害的外甥叫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二姐(被追專賣店為曹國長公主)的兒子,他二姐嫁給了李貞,他二姐和李貞對朱元璋很好,朱元常經常吃不飽飯,就到二姐家去。公元1350年,朱元璋的二姐病死了。公元1352年,李貞聽說朱元璋在滁州,就帶著李文忠投奔朱元璋去。

朱元璋看到自己的外甥,悲喜交加,就讓李文忠隨了朱元璋的姓,改名叫朱文忠,朱元璋還為李文忠請了老師,教李文忠讀書,李文忠本來就很聰明,學得很快。

公元1357年,李文忠第一次作戰,擊敗了池州的趙普勝,並且拿下了青陽、石埭、旌德、太平四個縣。公元1358年,李文忠與鄧愈、胡大海,從元軍那邊奪得了建德,升為親軍都指揮,並且鎮守建德。

李文忠和胡大海繼續攻佔了諸暨,李文忠多次打敗張士誠的進攻。公元1362年,張士誠十萬大軍攻打諸全,守將謝再興向李文忠求援,李文忠派胡德濟前去救援,謝再興再次請求增增援,李文忠揚言說朱元璋的其他部隊已經前來增援,張士誠軍聞信,打算撤軍,胡德濟與謝再興率軍突襲,張士誠軍大敗。

公元1363年,謝再興投降張士誠,並且率軍攻打李文忠,李文忠率幾千騎兵大敗謝再興,之後在諸全的五十里外另外築了一城,與諸全成犄角之勢,張士誠派李伯升率十六萬大軍前來,被李文忠擊退。

公元1365年,李伯升再次率二十萬大軍進攻新城,被李文忠再次擊退,並且被斬首數萬,繳獲糧草軍械無數,李伯升隻身逃脫。公元1367年,李文忠平定了建州、汀州、延州。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李文忠隨常遇春徵元,常遇春死後,李文忠代替常遇春統率大軍,在白楊門大敗北元,殲敵萬餘人。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李文忠與徐達分道北征元,北元五萬五千人投降。

李文忠被封為大都督府左都督、曹國公,俸祿三千石,並且可以世襲。公元1384年,李文忠病逝,終年只有四十六歲,被朱元璋追封為岐陽王,諡號武靖。

歷史簡單說


想要了解李文忠有多厲害,就要來了解李文忠的生平。

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兒,祖籍為江蘇盱眙(今安徽明光) ,父親李貞早年搬家到濠州(今鳳陽縣),娶了朱元璋的姐姐朱氏為妻子,於元朝至元五年(1339年)生下李文忠。

朱元璋家庭條件極差,李貞家還過得去,因為經常接濟朱元璋家,和朱元璋走得也較近。之後,發生了大旱災,李貞帶著李文忠跑路到淮東避難。

至正十二年(1352年),李貞帶著李文忠前往投靠了在滁州郭子興手下為將的朱元璋,在朱元璋提議下,李文忠改姓為朱,從此被叫做朱文忠。

朱文忠在朱元璋軍隊中很快成長起來,地位得以提升。

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文忠跟隨朱元璋參加了支援池州的作戰。第二年,他又跟隨鄧愈、胡大海在浙江作戰,因戰功被升為親軍都指揮。同年,在與張士誠軍隊的作戰中,朱文忠屢立戰功,被晉升為“同僉行樞密院事”。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朱文忠平定了處州苗亂,還在守衛諸全過程中擊退了張士誠的軍隊。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朱文忠又連續以弱勢兵力將張士誠大軍給擊退。尤其是在新城(今浙江諸暨南)戰役中,斬首張士誠軍隊數萬,得到朱元璋的嘉獎。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文忠受命攻克杭州,被朱元璋升任為榮祿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同時,朱元璋下令,讓他恢復李姓。

洪武二年(1369年),李文忠跟隨常遇春出征北元,逼走了元順帝。當年,常遇春去世,軍隊由李文忠統領,後在與北元軍隊交戰中,李文忠再次獲勝,擒獲敵將脫列伯,俘斬上萬人。

洪武三年(1370 年),李文忠被任命為徵虜左副將軍,隨大將軍徐達再次北征。這一次,李文忠又是“大豐收”。他的軍隊趕走了元昭宗,並且俘獲元昭宗嫡長子以及相官屬幾百人,後又擒獲北元國公江文清等,降服三萬七千人以及楊思祖的部眾一萬六千餘人。

李文忠因此被封為授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大都督府左都督,封為曹國公。

洪武五年(1372年),李文忠再次出征北元,這次他的身份是左副將軍。然而,出征過程中,有喜有憂,雖然對北元造成不小損傷,自己軍隊也是傷亡不少,因而回歸後,李文忠並沒有得到封賞。

洪武七年(1374年),李文忠再次出擊,給予北元沉重打擊,之後,他屢次率領軍隊在邊防上立下戰功。

洪武十二年(1379年),李文忠還聯合西平侯沐英,平定了洮州十八番族的叛亂。朱元璋任命他主持大都督府(最高軍事機構),兼主管國子監(全國最高學府)。

洪武十六年(1383年),李文忠病重,朱元璋親自前往探視,然而,未能好轉。

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因病去世,被追封為岐陽王,諡號武靖,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裡,位次第三。

明初的開國將領中,李文忠算是有能耐的一位,功績也是不小,尤其是在對付北元上,很有一套。李文忠的戰術水平,完全是在實戰中磨練出來的。先前他還是給其他將領打打副手,後來就獨當一面,成為了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

在朱元璋的親戚中,李文忠也是最有能耐的一位。在治軍上,李文忠很有手段,十分嚴明,對於民眾秋毫無犯,樹立了軍隊在民眾中的聲威。同樣也是,鞏固了軍隊的後盾,穩固了軍隊的後方。

李文忠的軍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既能帶兵服眾,又能與其他將領配合密切,還有著精明的頭腦,難怪使得北元各將領在他手中大吃苦頭了。在功臣廟中,位列第三的排名也是不低,足以證明了李文忠在明朝開國時期所起到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夜狼文史工作室


在野史演義裡,“皇親國戚”多是負面詞,相關人物常見人渣與草包。作為明太祖朱元璋的親外甥,“皇親國戚”李文忠也沒“倖免”,他在上世紀某臺灣武俠片裡的奸人形象,曾是多少觀眾的童年陰影。但真實歷史上的李文忠,卻是恰恰相反——文武雙全的明朝棟樑。

苦出身的朱元璋,對李文忠一家的感情,自幼就十分深厚。
少時貧寒的朱元璋,多次得到過姐姐姐夫(李文忠父母)的接濟幫助。就連朱元璋小時那短暫的讀書生涯,都是李文忠母親朱佛女咬緊牙關供的。後來朱元璋外出逃荒,從此與李文忠一家失散。但以《國初事蹟》記載,參加了農民軍的朱元璋,有時吃飯時吃到香噴噴的大餅,就想起了當年李文忠父母給他送餅吃的日子,忍不住就潸然淚下。

但那時潸然淚下的朱元璋並不知道,就在他外出逃荒後,那場空前饑荒,也叫李文忠一家傾家蕩產。李文忠母親朱佛女病故,父親李貞帶著十二歲的李文忠,也踏上了逃荒之路。在那段九死一生的日子裡,少年早熟的李文忠憑著聰明才智,帶著父親多次躲過亂兵瘟疫劫掠,甚至還在土匪窩裡把父親救出來。就這樣天天闖生死關,骨瘦如柴的爺倆,艱難投奔到了朱元璋的軍營。

那一刻,也是一生性情剛硬的朱元璋,少有動情的時刻。當場就把十來歲的李文忠一把抱住,舅甥倆哭的昏天黑地。嘴裡反反覆覆一句話:“吾甥尤吾子也”。孩子啊,你是我外甥,就好比我親兒子,從今往後跟著舅舅,有舅舅一口吃的,就少不了你!

如果說朱元璋收留李文忠,是因為那難割捨的親情,那麼接下來的事實就證明:天賜朱元璋李文忠。

雖說拜多年饑荒逃難所賜,李文忠的讀書不多,但進了朱元璋軍營後,他驚人的天賦就擋不住。來了沒多久,朱元璋為李文忠特意請的教書先生,就不住的給朱元璋訴苦:你家外甥太厲害了,什麼書一點就通,我等才疏學淺,真心教不了。

就這樣,越發意識到李文忠才華的朱元璋,開始對李文忠悉心培養。

之後的六七年裡,一直命他統領自己的親兵,直到十九歲那年,朱元璋與陳友諒的池州大戰上,李文忠終於一戰揚名:戰場上幾個照面,就發現了陳友諒軍陣的弱點,毫不猶豫一個衝鋒,瞬間就衝開口子,打的陳友諒麾下的悍將鄒普勝嗷嗷狂逃。直把陳友諒嚇得咋舌:朱元璋這又招攬了什麼厲害人?

自從十九歲上戰場後,少年李文忠就以花樣翻新的打法,不停在關鍵戰役裡上演奇蹟。春風得意的他,更出落得相貌俊美,公認朱元璋麾下的頭號美男子。而且除了打仗兇狠外,李文忠的文化水準也不差,打高興了就吟詩作賦,水準十分優雅,血火連天的元末戰爭年間,他好些作品就流傳一時,如此人物,堪稱當時的“男神”。、

但這位男神,自始至終最令人佩服的,卻是他柔軟的心。

雖說多年征戰殺伐,但李文忠始終不能忘的,就是當年的貧寒歲月,看到戰亂中的苦難百姓,就忍不住心軟。他的大軍所過之處,紀律從來嚴明,士兵擅自進入民居就要被處死。攻克杭州時,拍他馬屁的杭州守將為他送來幾個美女,他二話不說就拔馬離開。多年南征北戰,哪怕糧草不富裕,他也要擠出糧食來,救濟沿途的難民。甚至他的軍中還有條鐵規矩:麾下所有的士兵,都要收養戰爭裡的遺孤。只此一條,救活無數孩子。

洪武三年,率軍傲然出塞的李文忠,更打出了他戎馬生涯裡的輝煌一戰:率領一支完全由中原漢子組成的精銳騎兵,一路呼嘯北進,將北元精銳騎兵部隊打的稀里嘩啦。元朝漠北重鎮應昌也被他拿下。漢唐時代華夏騎兵曾經縱橫草原的風姿,李文忠以其完美的戰場表現,百分百“復活”。這一路追亡逐北,李文忠連續殲滅北元重兵集團,俘虜北元精銳五萬多人。元昭宗“反攻中原”的念想,被李文忠親手打滅。

輝煌的戰場生涯,奠定了李文忠“曹國公”的榮耀地位,大明開國後,李文忠的官職更扶搖直上,一度官居大都督,成為明朝軍界的頭號人物。但是,比起湯和徐達等功臣,在明朝開國後越發低調的模樣來,李文忠卻是越發高調——經常在朱元璋面前犯顏進諫。

因為官位變了,年齡漲了,李文忠卻依然是那個不忘本的李文忠,他對朱元璋忠心耿耿,卻也耿直依舊。每次朝堂上有爭議,多是李文忠帶頭與朱元璋吵。甚至,當震驚朝野的胡惟庸案發生後,滿朝文武噤若寒蟬,但李文忠卻鄭重沐浴更衣,然後向妻子交代後事,接著就直奔皇宮,與朱元璋面對面吵起來,一番慷慨陳詞:“一旦邊疆有警,誰來為國效力疆場?文忠死不足惜,願陛下多念及江山黎民”。當場把朱元璋氣瘋。

話說到這地步,朱元璋也曾對李文忠動了殺心,幸虧馬皇后苦苦勸諫,才幫李文忠撈回了命。但經過這番折騰的李文忠,也從此閉門謝客,直到三年以後,彌留之時的李文忠,與舅舅朱元璋一番長談,舅甥倆的心結才重新解開,帶著如釋重負的釋然,這位明朝開國鐵血戰將溘然長逝。

對於大明朝開國戰爭來說,這位“皇親國戚”,堪稱功勞僅次於徐達的戰將,而放在中國古代史上,這位性情耿直的良將,更有著值得懷念的,高貴的人品。

參考資料:《劍橋中國史》《國初事蹟》《明史》


歷史風雲錄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我們知道是一個很厲害的人,殺伐果斷有勇有謀,從一個乞丐做到了皇帝。其實不光是朱元璋,就連和他有血緣關係的幾個親戚也是能人,其中最出名的便是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

朱文正想必看到有關朱元璋的電視劇中都會提到。當時朱元璋遇到一生中最大的勁敵陳友諒的進攻,他自己因為要營救被元軍圍困的天下共主小明王。所以命令朱文正率領萬餘人堅守洪都城抵抗陳友諒號稱60萬的大軍85天。這樣戰役是軍事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典範。然而李文忠雖然沒有那麼經典的生死之戰,卻在明朝開國前後歷經無數戰役。開國後被稱為開國第三功臣。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這位戰功卓著的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親姐姐的兒子,投奔朱元璋的時候才19歲。那時候朱元璋剛剛發跡,為了壯大實力四處征戰。我們都是在朱元璋此人特別看重親情,當時朱元璋還沒有子嗣所以格外看重李文忠。而李文忠也不負眾望,初次帶兵就打敗了池州的軍閥趙普勝。

之後一直追隨朱元璋征伐戰場。期間李文忠有勇有謀,是個文武全才。在統一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本就戰功無數加上和朱元璋的血緣關係,讓李文忠大受朱元璋的喜愛。一度被朱元璋收為養子賜姓“朱”。開國後,更是被封為曹國公。開國後的李文忠也沒閒著,他追隨徐達北伐蒙元,平定內亂,可見武功上的出眾。不僅如此,朱元璋還委託他掌管全國最高的軍事機構和全國最高學府國子監的相關事宜。

足以見得李文忠此人能文能武,深受朱元璋的喜歡。朱元璋在開國後大殺有功之臣,但是李文忠卻倖免於難由此可見李文忠的厲害。李文忠死後被封為岐陽王,他的肖像放在了大明功臣廟的第三位。另外我們還要提到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俗話說虎父無犬子,可這位李景隆還真就是為犬子。

李景隆在朱棣叛亂時候作為朱允炆的一員大將,手握足以碾壓朱棣的重兵,卻因為自己指導無方屢戰屢敗。最後讓朱棣兵臨南京城下,自己成為笑柄。


用戶63584345759


明朝岐陽武靖王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親外甥,也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名將、謀臣,他的厲害悅史君給大家說道說道。

元朝至元五年(1339年),李文忠生於泗州盱眙縣,母親朱氏是朱元璋的姐姐,經常接濟飢寒交迫的朱元璋。

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年)十二月,李文忠跟隨父親李貞到達滁州,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喜甚,撫以為子,令從己姓”,李文忠從此改叫朱文忠。

元朝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文忠以舍人身份率領朱元璋的親軍支援池州,擊敗趙普勝的天完軍,“驍勇冠諸將”,又攻下青陽、石埭、太平、旌德等四個縣。

元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張士誠派李伯升率領二十萬大軍進攻新城(今浙江諸暨南),朱文忠率朱亮祖等迅速救援,而且說道:“兵在謀不在眾”,下令鼓舞士氣:“彼眾而驕,我少而銳,以銳遇驕,必克之矣。彼軍輜重山積,此天以富汝曹也。勉之。

第二天,大霧籠罩,天空昏暗,朱文忠召集諸將仰天發誓道:“國家之事在此一舉,文忠不敢愛死以後三軍”,最終斬首數萬,李伯升隻身逃脫。

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討伐張士誠,命朱文忠進攻杭州牽制敵軍,朱文忠攻克桐廬、新城、富陽,然後招降餘杭、杭州,朱元璋就地加封他為榮祿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命他“複姓李氏”,改叫李文忠。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李文忠以偏將軍身份跟隨常遇春出塞,趕走元順帝。常遇春死後,李文忠代替他統率軍隊,奉詔會合大將軍徐達進攻慶陽,途中聽說大同被圍告急時,他對左丞趙庸說道:“我等受命而來,閫外之事苟利於國,專之可也。今大同甚急,援之便”,大破北元遊兵。

元朝洪武三年(1370年),李文忠被授為徵虜左副將軍,降服興和守將,還在應昌俘獲北元昭宗的嫡長子買的立八剌及后妃、諸王數百人。

李文忠回京城報捷後,明太祖朱元璋授李文忠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大都督府左都督,封為曹國公,授予世襲憑證。

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三月,李文忠去世,明太祖朱元璋親自寫文致祭,追封他為岐陽王,諡號武靖,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三”。

從明朝岐陽武靖王李文忠一生大略,基本可以看出他的功勳卓著,悅史君再給大家歸納一下,這樣看得更加明白:

第一,“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測其際。臨陣踔厲歷風發,遇大敵益壯。

李文忠是一個將才,從剛開始攻打天完軍、元軍、張士誠的軍隊,他就立功無數,還平定了多次叛亂,明朝建國後又多次北伐,鞏固了邊境,位列功臣第三當之無愧。

第二,“頗好學問,常師事金華範祖幹、胡翰,通曉經義,為詩歌雄駿可觀。

明太祖朱元璋起於草莽,他身邊的勳貴大臣雖然打仗勇猛,但很多文化水平都不高。

李文忠是個特例,他喜歡跟儒者學習,這也讓他能夠為朱元璋出謀劃策,做出更多的貢獻。

第三,“初,太祖定應天,以軍興不給,增民田租,文忠請之,得減額。其釋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愛重之。家故多客,嘗以客言,勸帝少誅戮,又諫帝徵日本,及言宦者過盛,非天子不近刑人之義。

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親外甥,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年)到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還被朱元璋當兒子看待,兩人關係非常親密。

李文忠沒有利用皇親國戚的身份為非作歹,而是多次對朱元璋進行勸諫,甚至不惜與朱元璋發生言語衝突,也是難得的一位朝臣。

當然,有人提到李文忠的長子曹國公李景隆在靖難之役中的糟糕表現,以及投靠明成祖朱棣,但這與李文忠無關,無損於李文忠的大名。

寫有趣的歷史,說不盡的傳奇,我是悅史君,更多精彩歡迎關注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歷史這樣說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姐姐和李貞的孩子。朱元璋幼時,親戚都比較貧寒,惟有李貞家還算可以度日,經常接濟朱元璋,所以朱元璋對李貞一家很是親切。

朱元璋起兵後,父親李貞帶著李文忠投奔舅舅朱元璋從軍。

定江南

至正十七年,十九歲的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領部隊,隨軍支援池州,擊敗徐壽輝統領的天完軍,然後又相繼拿下青陽、石埭等要害之地。佔領這些地方之後,文忠又率領大軍在萬年街一地擊敗元朝院判阿魯灰,給其以巨大打擊。然後率軍西進,又在於潛、昌化等地同苗軍相遇,集中優勢軍力各個擊破,大敗苗軍。降服苗軍之後,文忠又率大軍進攻淳安,夜襲洪元帥,俘虜其軍隊將領和士兵千餘人。

至正十八年,文忠同鄧愈、胡大海等各路大軍會師,經由徽州攻入浙江,大敗元軍,攻陷建德城,並再次打敗楊完所率領的苗軍,採取先攻後撫的懷柔政策,招撫苗兵達三萬餘人之多。之後鎮守嚴州,多次擊退張士誠的進攻。

至正二十二年此前歸降的苗兵發生譁變,刺殺了駐守守金華盟軍統帥胡大海將軍。李文忠聞訊之後,大怒,親自率領大軍重新奪回金華。

至正二十三年,駐守諸暨的將領謝再興背叛朱元璋,轉身投靠敵軍將領張士誠,並引領鬼子前來攻打東陽城。在此情況下,李文忠再次臨危受命,帶兵迎戰來犯之強敵,大獲全勝。不僅收復了諸暨,還在距離諸暨五十華里之處另外構築“諸暨新城”。這座城池就猶豫一根卡在喉嚨的魚刺,讓張士誠非常痛苦,因此他重整旗鼓,此後再次大軍壓境,派兵十六萬來進攻諸暨新城,但是又被英勇的李文忠率軍擊退。

至正二十五年,心腹大患張士誠再次派兵二十萬再來死磕,又被李文忠以少數兵力殺得大敗。

至正二十六年,李文忠進攻杭州,杭州守將謝五與潘元明貪生怕死,聞訊不戰而降。

朱元璋最初打天下的這幾年裡,李文忠為其東征西戰,死守城池,是朱元璋集團擊敗徐壽輝、張士誠、陳友諒等人的重要功臣。更為重要的是,這時的李文忠還不滿30歲。

徵北元

洪武二年,李文忠奉命隨同常遇春出塞,一直打到元朝都城上都,回軍之時,因為常遇春暴病而亡,便由他接替主帥一職。但就在李文忠率軍西進,原計劃策應徐達進攻慶陽,但是半路突然聽聞大同危急,於是當機立斷,迅速決定改變行軍方向,率領大軍北上解除大同之危,並生擒元軍的首領脫列伯將軍。

洪武三年,李文忠實授徵虜左副將軍,與徵虜大將軍徐達分途北進。他帶十萬人,再度打到開平,聽說北元皇帝駐蹕應昌,日夜兼程,突襲北元王庭,幾乎將北元皇帝本人捉住,而北元宗室,如皇子、后妃、宮人、王公、武將、文臣,俘虜無數,繳獲無數。回軍時經過興州與紅羅山,又收降了數萬元軍。

洪武五年,朱元璋兵分三路征討北元,李文忠與徐達、馮勝分別擔任三路大軍之統帥。文忠所統帥軍隊一路越過居庸關,深入蒙古境地,到達和林,並渡過土拉河與阿魯渾河追擊殘餘元軍,大獲全勝。然後繼續向東追,一直追到騁海時才發現輜重物資等後援沒跟上,進而班師回朝。在這個過程中,元軍聞文忠而喪膽,屁股尿流,完全不敢與其再交戰。

洪武六年、七年,李文忠奉命巡邊,駐守長城內外,和元軍發生了若干次小規模軍事衝突,也都是文忠大勝告終。

天下大定之後,李文忠卸甲歸田,更多專注於行政管理工作,正如《劍橋中國明代史》中所提到的

洪武帝的外甥李文忠,可能是皇帝至親中唯一有點學識的人,但是似乎從一開始他對舅父的忠誠就有些不太確定。但是即便如此,朱元璋還是把他擺放在在極為重要的位置上。他也不負眾望,表現出極高的行政管理才能。由此可見,李文忠不僅能征善戰,是一名讓敵軍聞風喪膽的馬上將軍,而且一下戰馬,他同樣也是非常傑出的行政官吏,真是能文能武的大英雄。不過,根據某些史籍所載,他不僅擅長搞錢糧和刑名事務,也善於搞大項目公共工程,也許,他還是包工頭的祖師爺啊!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年僅46歲,被追封為岐陽王,諡號“武靖”,並能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裡,位次第三,賜葬鐘山。雖然英年早逝,但是還是得到朝廷的褒獎。他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也是輝煌的一生。


越後湯澤


李文忠厲害,不只是和朱元璋沾親帶故才當上的明朝開國元勳,而是憑藉其與眾不同的個人能力與素質,成為了明朝開國第三功臣。


李文忠,按理來講他應該算是朱元璋的外甥,但卻被朱元璋收為了養子,起先朱元璋考慮到了親戚關係,李家當年在自己最落魄的時候接濟過自己,現在李家人來投奔自己得好好安置,就把李文忠安排在自己身邊當個保安隊長吧,畢竟自家人信得過。後來的一次次戰爭中朱元璋發現了這個孩子的軍事才能,不僅勇武過人而且還擅長指揮,一路上攻城掠地給自己打下了不少地盤,這下朱元璋於是對李文忠極其器重。

在後來的南征北戰中,無論是對陳友諒還是張士誠的戰爭中,包括討伐北元,李文忠和徐達都被當做是朱元璋的心腹主力戰將,一路上也沒有讓朱元璋失望,隨著功勳卓著官也是越做越大,主持大都督府(最高軍事機構,相當於國防部長),又兼主管國子監(全國最高學府,相當於教育部部長),又被封為曹國公,都是憑藉自己本事獲得的。筆者認為,朱元璋能夠一統天下,在人才資源的佔有上具有絕對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李文忠雖然很厲害,但是其子李景隆卻沒有很好的繼承其父勇猛善戰,文韜武略的優點,相反成為了一個官二代出身的紈絝子弟,在後來的建文帝時期靖難之役中屢戰屢敗,還開城投降迎燕王入宮,真把他爹李文忠的臉都丟盡了。

(配圖來自網絡)我是納蘭軒若,歡迎互動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