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心靈雞湯”?它和真理有什麼區別?

幸福人生課堂


“心靈雞湯”一詞源於聞名世界的頂級勵志大師傑克•坎菲爾德編輯創作的《心靈雞湯》系列,它是指用大眾化的較為精煉的語言,對人的情緒進行的主觀色彩濃厚的精神鼓勵或精神撫慰,意在穩定情緒,營養心靈,陶冶性情。在當前競爭激烈、時間緊張的情況下,需要疏導、管理各種情緒,而通俗、簡短的心靈雞湯正好滿足了大眾的需要,所以,目前心靈雞湯在社會上特別是在網絡裡較為流行。甚至有些人把心靈雞湯奉為真知灼見,視為人生的真諦;有些人則嗤之以鼻、姑妄聽之。到底心靈雞湯和真理有什麼區別呢?下面筆者分析如下:

一、內涵本質不同:

真理是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在客觀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表現為唯一性和反覆性、必然性,它的反面是謬誤。而心靈雞湯是對人精神世界主觀性的鼓勵或撫慰,在客觀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受主觀情緒的影響會有各種各樣的鼓勵或撫慰方式,它甚至可以很模糊籠統。二者在內涵方面有本質不同。

二、評判標準不同:

不管人們發現與否,真理是客觀存在的,人們只能在實踐中認識、發現真理,不能任意創造、改變真理,人們對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認識具有排它性,只能有一個真理,所謂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而人們可以根據情緒主觀創造花樣繁多的心靈雞湯,心靈雞湯不是客觀存在的是主觀創造的,因人而異,因事而變,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真理和心靈雞湯的評判標準不同,一個是客觀存在,一個是主觀創造。

三、檢驗標準不同:

真理具有主觀和客觀的統一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毛澤東說過 “在客觀實踐中得到檢驗,證明是真理,這才算是真理,不然就不算。”而心靈雞湯的檢驗標準是主觀情緒的共鳴,只有在心靈的對話、情緒的對決後,達到了撫慰或鼓勵的效果,才能營養心靈。真理和心靈雞湯的檢驗標準一個是客觀性的實踐,一個是主觀性的情緒,二者迥然不同。

四、認識範圍不同:

真理的認識範圍是對所有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認識,包括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人類所能觸及的方方面面,它林林總總、包羅萬象。而心靈雞湯的認識範圍是單一的心靈關懷,鮮有涉足自然科學等方面。真理和心靈雞湯的認識範圍一個是寬泛的大視角,一個是狹窄的小視野,二者認識範圍的廣度有天壤之別。

上述筆者 對“心靈雞湯”和真理的區別的分析,也只是一家之言,網友們可能有很多不同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貴在勤奮qzqf


什麼是心靈雞湯?真理和心靈雞湯有什麼區別?

——讀《只要你主動學,什麼都能學會》所想到的

心靈雞湯,就是“充滿知識與感情的話語”,柔軟、溫暖,看似充滿正能量,卻不能解決問題。它只是作為一種安慰劑,可以怡情,作閱讀快餐;亦可移情,挫折、難過時,外在療效直逼“打雞血”,但這種激情的作用僅僅是一時性起,只是暫時的“心靈按摩”,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但由於人們苦於找不到真正能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傾情於“心靈雞湯”,這也是“心靈雞湯”風靡不衰的主要原因。

心靈雞湯的起源:傑克.坎菲爾德(JackCanfield)先生,60年代在哈佛上大學,學的是當時嬉皮士們最喜歡的課程之一:中國歷史。嬉皮士唾棄成功。這個學士學位確實沒有用處。坎菲爾長年在加州當中學老師,眼看大半輩子馬馬虎虎地過去。到八十年代後期,他欠債十四萬美元,每天靠麵條過日子。45歲生日時,他用一張大紙。畫了張一萬美元大鈔票,掛在牆上,盯著看。

緊盯目標,果然有用:他後來每次演說,說到這裡,感動萬分。“上帝伸出手來,拍了一下我的肩膀”。這種事,西方人叫做“靈感”,中國人叫做“福至心靈”。總之,從那天開始,他決定開始做個勵志書作家。書寫好了,大約100個小故事,都是讓人激發志氣,有所作為,天天向上的。想到奶奶熬雞湯給他治百病,於是書名取為《心靈雞湯》。

《只要你主動學,什麼都可以學會》這篇文章就是標準的心靈雞湯,全文看起來很有道理,但當你看完文章以後,卻又莫名的失望,因為全文只是提出了問題,講了無數的大道理,卻怎麼也找不到一個能讓你主動學習的好辦法。

這就是“心靈雞湯”給人的感受,看似說的很有道理,卻讓你有種霧裡看花的感覺。

甚至還沒有看文章只看了題目就能知道本文的指導思想錯了。雖然還沒有看文章的內容,但我已經知道作者只是提出了問題,看似還很有道理,卻從中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因為他只會講大道理,實際上大道理人人都會講,關鍵是怎樣把大道理落實到自己的實際行動中。文中一直在說讓大家主動學習,可他卻沒有告訴你怎樣才能讓人能主動學習。

但我可以告訴你,讓人主動學習的方法就是增加自己的正知、正念、正能量,當一個人有了正知、正念、正能量的時候,他就有了判斷問題正確與否的能力,就有了自己的對錯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當一個人知道了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時候,他就有了天然學習動力,因為人都有天然追求對的反對錯的東西的願望。

當他無法分清對錯的時候,就會有強烈的想弄明白的求知慾,把不懂的問題弄明白。然後就把不知道的問題轉化成了判斷對與錯的分辨了,如此循環不斷,就變成了主動學習了。

這就是為什麼像劉胡蘭、董存瑞、江姐、邱少雲等等那麼多的革命志士,寧可拋頭顱灑熱血,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也要捍衛真理真正動力。

不信,你看完了再談談自己的感受是不是這樣?





幸福人生課堂


真理是藥,雞湯是營養品。

真理是對心靈的塑造,

雞湯是對心靈的整容。

“心靈市場是人類最大的市場,每個人都需要。這是一種毫無成本的打劫,只需一個名義”。

以愛的名義,以善的名義,以美的名義。

這是一個真實的世界,也是一個編織的世界。一旦現實世界無法提供基本的幸福實現,心靈幻化就有了巨大的市場需求。

“人生格局、成功學、勵志學、心靈雞湯、年薪、豪車、美女……。 你越是沒有,就讓你越失去;你越是貧窮,就讓你越痛苦。

沒有這些“美好”的欺騙,我們其實很難活下去。不欺騙你行嗎?不,你需要這些欺騙。

現實生活的幸福難度太高,心靈幸福的速度太快,只有一個成功的夢,我們才會甘願沉醉。

於是一切的謊言有了市場,一切的語言開始變得生動,迷人,漂亮。

一旦語言的力量,被別有用心的利用。

一旦善良,成了綁架弱者的武器。

一旦希望,成了修改靈魂的刻刀。

人生就從現實的平凡,轉向了夢幻的不平凡。

人——明白自己是誰,很難。知道自己不是誰,應該不難。

世界上最大的欺騙就是對心靈的營銷(傳銷)——心靈整容。

每個人都在社會的大潮中,身不由己,隨波逐流。誰又有能力和勇氣去主宰自己的命運。我們已經賣了自己的身體,別再賣了自己的靈魂。

人生的痛苦一半來自於思想,一半來源於希望與失望的巨大落差。

一個不曾成功的人,告訴你怎麼去成功。

一個不曾成佛的人,告訴你怎麼去成佛。

這是這世界最大的惡——教化靈魂等同扼殺生命。善,是否還需回報?愛,是否還有附加?

偉大的東西,從不會開口,只是沉默。

偉大的世界,從不須尋找,只是平常。


自然之子一一來去無意


心靈雞湯 顧名思義,應是啟笛心智,安慰思想之意,這碗所謂雞湯的基本功效。

但現實生活中,各種類型雞湯讓人防不勝防的灑向,善良的百姓。打著雞湯的名義,慰籍受傷的心靈。實際上是為了譁眾取寵、洗腦丶斂財,各類型偽專家,偽學者、偽教授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這些賣假心靈雞湯的,巧秒粉飾自己,構思自己,選好適自己的軟、硬媒體、及特定人群后。就把一鍋冒著熱氣達到98度、且含了各類化學成份的雞湯以過潑水節的方式潑向了群眾。

很多百姓當時沒反應過來,隔日才知道自己被雞湯燙了。根椐病況大小自行就醫。

其實大家真正的心靈雞燙就在身邊,在父母、愛人、孩子、親友都可以找到。

甚至國家發佈一些利民的好政策好消息,(拆遷,降稅,醫保,就業)等等不都是心靈雞湯麼。

所以擦亮眼睛,抵制假雞湯從自我做起。不知我這一份算不算送給大家的雞湯,請大家給予評論吧。或關注本人,共同探討。


動用私刑


說實話不懂什麼是心靈雞湯,更不知道該怎麼定義它。我只是從個人理解上,大約區分它們吧。

“真理”最重要的是“理”,道理、說理、理論,不管換成什麼詞,都必須有個論證過程在裡面才行。也就是說,不論你說的多麼美妙精彩,首先你必須要論證你的理論,同時還必須說服我。我思考過後,認可你的一套說法,於是接受。

“心靈雞湯”大多沒有這個過程。它們有的不是論證,最大量存在的是情感式的描述,聽眾一旦獲得感性認同後,往往就更容易接受。它的問題就在於情緒感染是有時效性的,特定環境下,人的情緒容易被某種暗示效應所影響,可一旦脫離那種特定環境,暗示效應立刻就失效了。

理論論證,不需要環境對情緒的暗示與培養,它們都是冷冰冰、硬邦邦地擺在那裡,你愛聽不聽,愛想不想,反正一旦你聽了,就必須思考,就必須論證。心靈雞湯太需要情緒烘托,聽眾一定要隨著作者的情緒走,不能分神,更不能問很多為什麼?破壞了情緒的感染力,心靈雞湯大多隻剩下一堆華麗的詞藻,而具體內容往往是匱乏的。


何處是家鄉


顧名思義,心靈被雞湯淹埋了……

這應該是一個時期以來文化圈裡的怪現象,一些個所謂的文化精英們,著實“紅火”了起來,拿著讓生命活的更精緻的話語權,將大眾本來就比較迷茫了的心靈,一頓懸浮,一腔經論,致使觀眾越來越虛擬躁鬱症了……這就是所謂的心靈雞湯成了匆匆的過客下場……

真理是用來武裝人們空虛的,渺茫的,沉睡不醒的,缺乏鬥志的思想武器……





天濟飲水思源


心靈雞湯和真理的區別,我就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戰略和戰術。因為從這兩個角度來說比較具象化。

從戰略來說

我們將不靠譜的毒雞湯排除在外,客觀來說:心靈雞湯更多的是戰略層面的釋義,並經過人們用文字粉飾過的真理;而真理是客觀規律,既有戰略層面,又有戰術層面。

我們為什麼覺得現在很多心靈雞湯都有毒?除了不靠譜以外,還有一方面就是戰略層面的東西不是每個人都能抓住的。這又為何?那就要從下面的戰術層面來分析。

從戰術來說

真理的具體邏輯為:戰略對戰術,戰術對實踐,而當我們直接用戰略來指導實踐,有可為之處,但更多的是無處而為,這就是為什麼雞湯沒勺子的緣由。再者,用文字粉飾過的雞湯,讓我們很多人云裡霧裡,無法抓住本質和重點,進而無法對現實進行指導。而真理則不同,真理不僅包含戰略層面,也包含戰術層面,能對我們日常生活中具體的事務進行決策指導。

綜上所述:兩者的本質區別在於對我們實踐指導作用的強弱。


新理異聊


憂鬱,鬱悶,空洞時就得來一碗。喝一碗下去可能感覺會滋潤些,煎熬的黑夜睡不著的人這個可能就是夜宵。任何所謂營養的東西都是富含高熱量糖份多,喝多了就會油膩。喝雞湯不如吃麥當勞的炸雞腿,大街上的小吃門面招牌寫的都是賣雞湯,而不是賣狗肉,吃來吃去都是一個口味,任一個食慾者都會吃膩。如果雞湯喝膩了,吃厭了,就來一碗牛肉麵,羊雜湯,或者臭豆腐。


掛羊頭賣狗肉628



李198588733


舉例來說,有一句話是真理。心靈雞湯就會把這句話,改變成百種千種形式來表達出來,其中必然會添加很多糟粕在其中。

心靈雞湯與真理最大的不同是,心靈雞湯只能站在一種主觀的角度上去看,才是成立的,如果換一種思維方式去分析,理論就沒有了依據。而真理是客觀絕對的,是較為立體的,是經得起考驗和推敲的。

心靈雞湯少讀可以,多讀無益,真理無所謂看多看少,因為真理就在哪裡,不增不減。想多看也沒有,不想看,他也不會離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