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於丹到陳果為什麼很受歡迎的“心靈雞湯”不太靈了?

千千千里馬


現在中國人需要的是商業範式變革,不是心靈雞湯,喝多了一點用也沒有!商業範式涉及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兩方面:

①生產力變革迎來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洗禮

互聯網十經過信息互聯網,到萬物互聯網,人工智能大顯身手,這是工業4.0的標配,從而導致商業模式創新!生產製造柔性化,根據客戶大數據下單定製將是潮流,從而規避大規模生產模式下的驚人庫存浪費。

另外,區塊鏈將人類帶入真正的價值創造高地,在智能合約下,來不得任何虛假,拒絕泡沫,一切無效交易將可追蹤,與信用掛勾!你要是沒信用,沒人跟你玩!

②生產關係變革急需進行時

現在中國的生產關係還是老一套,沒什麼大的變化。一個國有企業改革搞了幾十年也沒決心搞個更大的順應生產力變革的突破。比如,國有資產全民持股,人們有基本生活保障,消費就有收入,促進消費型社會健康發展。上班族必須給國家納稅,促進社會公平合理。


全息領導力


我想,也就是時間戰勝一切吧。

過去人們只能從紙質書瞭解和學習國學,很多人沒這個條件,不是隨便一家人家裡就放著國學經典的,所以需要于丹這樣的中介。

隨著科技的加速度發展,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現在人們指頭一動,就可以瞭解有關國學的所有信息,可以讀國學典籍,查相關注解,甚至可以四書五經免費全文閱讀,甚至可以原文、譯文對照著讀。

于丹的國學,一是經她咀嚼的國學,二是側重教化的國學,三是有所取捨保留“積極意義”的國學,四是能夠給予心靈營養的雞湯國學。

也許現在人們感覺還是原汁原味的國學好。

當然,于丹對於國學的啟蒙和推廣,功不可沒。

至於陳果,她是復旦大學思想政治課教師,她所講的人生哲理,當然都是正能量的,積極、健康、向上的,勵志的。

但也難免淹沒在鋪天蓋地的古今中外的雞湯裡。



大悔憶智冰


再好的水果也有吃膩的時候。

再好看的鮮花,也有看煩的時候。

中國的脊樑,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魯迅先生,也有人看他不順眼了。他的一部分文章不是從中學課本里被刪除了嗎?

其實無所謂,一個人到這個世界上來,如果他的一個行為,或是他的一篇文章,哪怕是一句話,對這個社會曾經起到過積極的作用,就該知足了。

哪裡有永遠不落的太陽呢?

歷史會永遠記住,那些給這個社會帶來過正能量的人物。

過了200年以後,我們都在天堂中相見了,誰還會計較這些呢?


京東千里行書法


不大讚同這個說法。

陳果講課的內容被一些人放到網上掙流量,被視作心靈雞湯,是一種誤解。

首先,她是課堂內容,思政課,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矯正三觀的課程,講這些是根據課程設計和大綱來的,不是自己販賣。其次,講課的內容可以直接照本宣科,照本宣科的視頻沒放到網上,富有個性的講課內容是聽者覺得好,別有新意,對人生有啟發,是作為精品發給大家欣賞。再次,聽課對象是大學生,都是具有一定文化鑑賞能力的人,乾巴巴的講課就又落入俗套,又會讓他們打瞌睡。最後,她的課在所在學校很受歡迎,不是不受歡迎,講課能講進央視新聞聯播的老師不多了,說明受到國家正面肯定,一個老師能有這份待遇,應該是殊榮。

于丹老師其實也是一個很不錯的學者,國學方面有自己不是一般深度的見解,也不能認為她就是販賣心靈雞湯,在一個時期曾對社會有啟蒙作用,應該肯定。問題出在社會將其捧得太高,再加上有些演講超出自己的知識範疇,難免不露破綻,影響了自己聲譽。

在強調文化自信的今天,不是不需要心靈雞湯,而是每個人要提高文化鑑別能力,能從這兩位老師傳播的內容裡,汲取有益,去除不足,這才能體現品味,而不是對於一些文化現象,要麼捧,要麼否,都是不對的。


布衣吳新建


其實很正常。從爆紅,到驟冷都是必然。原因很簡單,因為販賣的是心靈雞湯,都是比較膚淺輕浮的東西。新鮮熱鬧勁過了,自然歸於沉寂。各位看官喧鬧激動之後,只能等下一碗雞湯了。其實我一直都覺得,我們中國人那麼多年來,從來都不缺這類雞湯,只是濃度調料配方不一樣而已。我們欠缺的,尤其是當代大學生欠缺的,是嚴謹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正確的穩定的信仰和人生觀樹立。信仰的建立,獨立思考能力,不可能由一碗碗的雞湯(或者是雞血)灌出來,是需要嚴肅,深刻,甚至是自虐式的思考,在思想對人生意義感悟和反思,如刀斧在岩石上的刻鑿。別以為嘻嘻哈哈之間就能樹立正確的三觀,那些沙灘上建立的理想城堡,現實社會中的微風細雨就能把它夷為平地。而經過深刻思考的理念,就會像岩石雕像能抵禦狂風驟雨。嘻嘻哈哈中得來的,來的快,去的也快。


隨緣但不可隨意


心靈雞湯和普通雞湯加過多水一樣,表面上漂著一層黃油,底下多是水。

首先,心靈雞湯說的都是假話。它離開了古人說話的語境、對象,自由移植到現代為己所用,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誤導視聽。

再者,心靈雞湯都是空話。說的都是脫離社會現實環境,脫離人在社會中政治、經濟、文化地位,純主觀去想象,編織自己都做不到的想法去鼓惑聽眾。

第三,心靈雞湯好說大話。動轍古人語錄、大師論述、名人箴言。拉大旗作虎皮,表面上滿腹經綸,侃侃而談,實際最終還是為自己得名得利。


香椿樹上有八個知了


聽說過這兩個學者,不過真的沒有認真看過她們的節目和視頻,不過既然能在網上這麼紅,說明她們確實在自己的領域做出了很出色的成績。我個人不太喜歡心靈雞湯,不喜歡別人告訴我什麼對,什麼錯,我喜歡從真人真事中體味人間冷暖,世態炎涼,而不是別人看過後總結一下,加入自己的觀點後再告訴我。也許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也有一些人喜歡別人的各種經驗,這些沒有對錯,個人喜好而已。所以心靈雞湯不是不靈了,只不過是一些心靈雞湯大師被大家消費完了,再換一批而已。我們不缺聽眾,我們一直在造神,然後再把他們從神壇上推下來,踩個稀巴爛。造神的時候我們認為自己有信仰,發現了美;推下神壇的時候,我們認為自己很個性,不畏權威。


丘陵地帶2019


于丹之流一味的、變著法的甚至歪曲篡改古籍古文來吹捧歌頌迎合權貴,註定只能是瞬間的熱鬧,一旦聽眾識破了這些吹鼓手的嘴臉,它們也就臭了不值錢了。最終的結果就是被羞辱,被人趕下講臺。


六月雪中霜


那些所謂心靈雞湯,常有下面的特點:1.打著勵志的旗號,用虛無縹緲的目標去“忽悠”人,一方面,使人浮躁,急功近利而不是腳踏實地的努力,妄想一夜成功;一方面,起到畫餅充飢的作用。2.在淡泊、超脫和自我修養的幌子下,使人自我安慰自我欺騙,不能面對現實而活在自我滿足喪失鬥志的虛假世界中。3.使人是非不分,不講原則,抽象的講“善”。4.其手段與方法其實與傳銷的洗腦並無二至。最後說明一下,所謂心靈雞湯和那些傳統的格言警句等是有本質區別的。綜上所述,心靈雞湯可以稱為毒湯。


非正常人類辦公室主任


儒家文化尚有興衰之時,何況于丹,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哲學思想早在易經中已指明。于丹的可惡之處在於用儒家思想麻痺世人,喜歡國學之人就應該自己去看國學之書,讀書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一種感受,大千世界豐富多彩,不必把自己觀點強求於別人之上。泛愛眾而親仁,善始者眾,善終者寡的道理作為一名國學大師不能領悟,于丹豈有不被世人唾罵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