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高曉鬆懂歷史嗎?如何評價高曉鬆的歷史文化水平?

朱佑煜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高曉松懂不懂歷史我不確定,但我可以確定的是高曉松在節目中講歷史是非常不負責,甚至譁眾取寵的。

之前高曉松關於明朝說過一段話,很好笑,他居然把明朝稱為“三無朝代”,說的是個什麼鬼。

此前一直都沒關注過高曉松,不知道他一個音樂人怎麼想到去搞這些。

以下是高曉松的原話:

無名君,我猜大家沒什麼爭議,因為確實這些皇帝從開創明朝的朱元璋開始,一直到崇禎,真是說不出幾個。……總而言之,這些皇帝沒一個有雄才大略的,即使在明朝自己的歷史上看來,永樂還算是有點作為的,但基本上比較昏庸,沒幹出什麼大事,既沒在海外揚了國威,也沒把人民搞得很好,是一個很窮的朝代。……無名將,大家都知道啊,明朝到了內憂外患的時候,全是一幫文人在指揮打仗。……無名士,沒有大名士,沒有大文豪,沒有大知識分子。……你看《古文觀止》也好,唐宋八大家也好,各種光輝的名字在那兒,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宋朝也有一大片,清朝也有一大堆。明朝沒有,明朝最出名的大文人,留下點詩詞的就是唐伯虎。

你們說這說的是什麼鬼

無月儘管對明朝歷史瞭解的不甚詳盡,但在此也要為明朝說幾句了。

我一點點來反駁

"無名君"

就說一個,朱元璋。太祖不是名君嗎?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南方幹掉北方的朝廷,朱元璋已經創造了一個紀錄。但是無月告訴你們,朱元璋的紀錄還不止這一個,他還是中國帝王中的勞模,勤勞第一。眾所周知,明朝是不設宰相的,在朱元璋當政時期,連內閣都沒有,所有奏章全都是他一個人經手,這麼大一個國家每天多少事啊,今天的事今天必須解決,那得花掉太祖多少時光(所以太祖和馬皇后感情好的不得了,畢竟太祖沒啥時間去寵幸別的花花草草了),這一做法直接把太祖後來的子孫們給累死。開疆拓土方面,太祖趕走了蒙古人還嫌不夠,一而再的追著蒙古人打,幾次深入大漠,真是不斬盡殺絕不罷休。

說太祖不是名君?沒太祖,漢人還在蒙古人鞭子下當咩咩叫的羊呢。

"無名將"

哈哈哈哈哈!笑死了。

明朝無名將?太祖一朝就有多少名將,徐達、常遇春、藍玉。。。這一條不多說。。。沒啥好說的。

"無名士"

我看到曉松同學說明朝沒有大文豪,還說明朝也就唐伯虎留下一點詩詞。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好意思我又笑了。

明朝是中國長篇小說興起的時代,人家玩的更多的是小說,正所謂唐詩宋詞明小說。

四大名著有三部是誕生在明朝。

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怎麼樣?曉松同學你一定看過吧,哈哈哈。

說明朝無名士,王守仁總算一個吧!

雖然歷史的真相世人未必可知,但無論如何都應該尊重歷史,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祖宗的歷史,一個公眾人物信口胡謅,不但不負責任,還容易誤導中國的下一代,想來實在可氣!

原創作品,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這個我覺得我特別想回答。

第一,先說高曉松的歷史水平。他的歷史水平屬於業餘專八以上的。我們知道,英語裡能考到的含金量最高的就是專八了。而高曉松在非歷史學家裡已經是頂級了。

第二,高曉松有一部分歷史,尤其是近代史,他不僅僅是瞭解,而且瞭解的來源比一般人可靠多了。甚至可以說,他的至親見證了一部分近代史。

有人知道其實在清華家屬院裡,高曉松家和梁思成家住對門嗎?而眾所周知梁思成是梁啟超的兒子。

第三,高曉松的階級屬性。高曉松明顯不是普通階層的人。如果把全國的人劃分為10個檔次,一般小縣城富裕階級算8,一線城市富裕算5的話。高曉松應該在3。所以天生他的見多識廣,他的家族,他的經歷,他能接觸到的人和事都比普通人要多的多,而且層次也要高的多。

甚至在迪拜那一期裡,他自己都自稱小土豪。

第四,綜上。

高曉松的歷史水平,對於非研究歷史人士裡已經處於很高的水平了,而他的牛逼之處不在於他的歷史多牛,而在因為他行了萬里路,因為他本身有追求,當然還有不差錢,導致了他可以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地理,歷史,政治,文化,藝術,野史,趣味地做一個大亂燉,然後以曉說的方式呈現給你。

高曉松有沒有團隊我不知道,但是老梁肯定有團隊。即使高曉松有團隊,但是他走過的國家,他創造的音樂,他的思維跟他的節目也都是完全匹配的。

如果說演藝圈,我喜歡胡歌和陳赫這兩個人的話。

我在...什麼界呢?

我喜歡高曉松。


小深刻的舊書


高曉松這個人很有意思,你問我他懂不懂歷史,歷史文化水平如何?我只能告訴你,嚴格意義上來說,高曉松是個雜家,他對歷史的認知和他對於所有方面的認知一樣,都帶有強烈的個人觀點。


這種觀點,有的時候叫做見解,有的時候叫做偏見。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高曉松這個人的知識獲取,和很多學者不同。


比如易中天這樣的學者,有專業的歷史學背景,是常年泡圖書館的,有大量經過時間檢驗的第一手史料和嚴謹的學術分析。這樣的背景,他在討論歷史的時候,就算帶有個人特色,但是大抵上靠譜,即便不靠譜,也是當今史學的主流觀點。


高曉松則完全不同,此人清華退學,理工科背景,並沒有接受過正規的人文社科訓練,但是沒辦法,他家境優越,所以有機會玩票,所謂玩票呢,就是全世界各地到處跑,接觸各種三教九流的人物。


有這樣經歷的人,往往知道的特別多。但有一個問題——這種人往往不會特別推敲跟你講的東西是否嚴謹,所以往往會有很大的偏差。

關於高曉松滿嘴跑火車造成的錯誤,很多的大V曾經指正過,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高曉松在世界盃期間的驚人言論:世界足壇都是被賭博產業操控的,換言之,就是所有大賽的比賽結果都是人為干預產生的。


然後,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高曉松又天馬行空地大談歷史,人文,試圖用各種實例佐證自己的這個非常荒唐的論斷。


實際上,稍微瞭解足球的人,甚至不瞭解足球的人,都可以從邏輯上質疑這種觀點。但這也就是高曉松的套路:拋出一個陰謀論或者其他聳人聽聞的東西,讓你大跌眼鏡的同時,忍不住聽他說到底怎麼回事,不知不覺中,很多沒有多少文化素養或者批判精神的人,很容易就被他洗腦了。


當然了,並不是說高曉松講的都不對。實際上,由於高曉松的很多私貨都是來自他的遊歷或者和人的接觸,所以有不少很有價值的乾貨,這也是為什麼他這麼受歡迎的原因:很多學者會說,據記載啊,XX怎麼樣怎樣;高曉松會說,當年我叔伯他們參與這個事情的時候,怎麼樣怎麼樣。


但這是一把雙刃劍,高曉松會自持這種身份的加成,夾雜一些並不真實的東西。


不過無所謂,高曉松的職業是脫口秀不是史學專家。史學專家要嚴謹治學,對得起後人;高曉松只要自己說得爽,受眾聽的爽,就皆大歡喜了。

堅持優質原創,分享我的經歷和見解。如果您喜歡我的答案,就請點贊和關注,並在評論區發表高見吧!


佩子臨


高小松歷史水平怎麼樣,或者說這個節目團體歷史水平怎麼樣?我不知道,因為我我只看過一期,氣的我就在也不看了。在這期節目中,高說到了宋代,他大誇北宋怎麼繁榮,jdp怎麼高,人們生活怎麼風雅 自己最想回到宋朝。作為高知,你想回宋朝,可以理解,穿越會去既衣食無憂,又風雅。他沒說的好處我再補充一點,宋朝是文官的天下,科舉考試每年錄取率高,都上百人(南宋高宗年間陸游那撥有幾年例外),做官容易,不像唐朝文人科舉考試難,一年錄幾個,甚至幾年開一考孟郊考了好多年才考中,感嘆“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宋朝文官工資高,有專家算過,一個州級地方長官月工資摺合人民幣十多萬。可過花天酒地的生活。張先據傳八十多歲了還娶了一房小妾,蘇軾詩云:“十八新娘八十郎,白髮蒼蒼對紅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宋朝的文官犯法了最多貶官外放,一般不殺。宋朝的文官地位還特高,騎在武將頭上耀武揚威,動不動彈劾武將,武將的小命就捏在他們手裡。文人過舒服了,百姓可慘了:高賦稅,邊患,大地主土地兼併。據歷史學家統計,兩宋幾百年平均每年有一點幾次次農民或手工業者起義,這就能說明宋朝只是文人官僚的黃金時代,並不是老百姓的黃金時代。對於文官的優越和百姓國家的水深火熱隻字不提,不知是該節目無知,還是刻意迴避,我不敢妄自揣測。當然,這只是一個主持人主觀性很強的回答,喜歡哪個朝代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各位別太在意歷史知識的嚴謹,圖一消遣就行。我看不下去,也就不看了。說的偏頗之處,個為網友毋噴,您只當吃瓜子碰著個癟子,圖一樂。


用戶春雨無聲


說起高曉松,可能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藝人、名人,近期他在《曉說》節目中談起民族英雄鄭成功時,曾言鄭成功本不姓鄭是被賜姓“鄭”,這話一出肯定是要被觀眾質疑高曉松的歷史文化水平的!


據史書記載,鄭成功原名鄭森,後因南明唐王隆武帝賜國姓朱,賜名為成功,世稱“國姓爺”、“朱成功”等,而高曉松作為一名公眾人物,在自己的節目上說鄭成功被賜“鄭”,不得不讓觀眾懷疑高曉松的歷史文化水平!作為公眾人物,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時刻被人們關注和模仿著,所以公眾人物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真實性,可信性,如果不能確定的事,最後還是確定後再說出來,否則就是誤人子弟了!


當然一時的錯誤,我們可以把他當做是高曉松的口誤,事情的發生也不能完全去評價一個人的歷史文化水平的高低,是人都會犯錯誤,高曉松作為高知識家庭出身的份子,歷史文化水平肯定也不低。


中華歷史具有五千年之久遠,如果說誰能將歷史上的所有事熟透,也不是一項簡單的事,術業有專攻,我們學習歷史時,也就是大概學了皮毛。還有很多歷史中的疑難問題都有待人們去解決,就是大學裡的歷史教授或者是考古學家,他們也不敢打包票說,他們瞭解中國所有的歷史事件。


當然高曉松在自己的節目中,犯這種低級的錯誤,肯定是要向觀眾道歉並更正錯誤的,人們很容易相信公眾人物的話,所以作為一名公眾人物,在自己要說話之前,特別是涉及一些歷史或其他專業性學術問題上,最後提前查找一些書籍,把問題明確了,再說出口,避免口誤,造成人們的誤解!


決勝網


這個姓高的懂不懂歷史我不想多說。但是姓高的無疑是精日分子!因為姓高的說:日本當年沒有賠款給中國。就算要日本賠,日本當時也沒有錢來賠!

因為種種歷史原因,日本不賠款也就算了。畢竟是國家領導班子做出的決定。但是你不能夠胡說八道啊?你說日本當時沒錢?那你怎麼不說巨多被搶走的中國的財富呢?別的不說,光是黃金就要按千噸為單位來計算吧?(瞭解一下“金百合計劃”)你成天哇哩哇啦的胡吹冒料,就沒有你不知道的事情,那麼以你的知識面兒,不可能不知道日本搶走了我們多少東西吧?

既然知道,你姓高的怎麼不說讓日本還回來?

為日本洗白也不用這麼賣力吧?

所以,你姓高的再有才華,靈魂卻是醜陋的!


李揚


因為喜歡跑步,所以下載並系統的聽了高曉松的曉說系列以及其他,所以我覺得我可能比很多靠感官或者碎片得來的準確。

高曉松的的特點是淵博,這得益於他的家庭和個人經歷,以及他的聰明,所以他有他自己對社會和歷史的觀點,這是他肚子裡的貨。

高曉松在某一期曉說歷史的時候特地感謝了上海某大學歷史專業的專家學者,由此可知他為了節目質量也是拋棄了個人一家言而吸取了嚴肅的歷史知識,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高曉松也是知道自己的歷史知識是碎片化的,只是對於某些具體的歷史事件有很深的認識,但是對系統歷史的瞭解並不全面,他的知識在辯論上是儲備得足夠的,如果正式的講說就不夠。

總的來說,不管咱們喜不喜歡高曉松,都不要去嘲諷挖苦,他還是比我們大多數人強。


措上嘉措


高曉松的歷史水平,以他《魚羊野史》、《曉說》等涉及歷史內容的作品來看,客觀的評價是比一般的普通經歷了9年義務教育的人要強,比一些歷史愛好者的水平也要強。但是,他同歷史專業畢業學生來比是尚有不足,更不要說與國內歷史領域範圍的專家學者比了。

他在談論歷史的話題時候,可以看得出高曉松應該是看過一批後人編寫的歷史著作,二十四史等也應有所涉獵,但是要想寫通史類著作,他的水平還遠遠未夠。



我們就從高曉松作品中談的三國看他的歷史水平。可以說有一些錯誤是不應該出現在一個讀過三國的人身上,如高曉松說的諸葛亮同劉禪關係差以致二十年都不被封侯,上朝都帶著100多個士兵怕被殺了,歷史上沒有火燒新野、沒有趙雲長坂坡救劉禪等等,這些明顯的謬誤不應該出自一位以熟讀史書為人設的人的口中。

我認為,單純從三國而言,高曉松可能是看過《三國志》,應當也看過《後漢書》、《資治通鑑》等歷史書,但是為什麼他還犯了這種不應該犯的錯誤呢?

我估計第一個原因是高曉松涉獵甚廣,這些書看過可能並未細細瞭解,第二個原因就是他的古文功底有限,所以不能完全理解文言文歷史書的表達。

高曉松在其他朝代的表述也出現多一些嚴重的謬論,如明代無名士等等,就不一一道之。



高曉松為什麼會犯一些常識性的錯誤?

首先,高曉松說的歷史,是他理解的歷史,而不是歷史書上記載的歷史,

他將他個人價值觀、人生觀貫穿於作品中,他掌握的歷史史料,是為了他的歷史結論、歷史觀而服務的。

比如他對明朝無名士的觀點,是為了他證明明朝是歷史上最黑暗的朝代而服務的,在談三國內容時設定諸葛亮與劉禪如何有矛盾,是為了他所認為的結論“諸葛亮是權臣並非好人”而服務的。



高曉松談歷史談了那麼多所謂的論點,看起來更像是是為了他最終的歷史觀服務——歷史不是鏡子,是精子。

可見高曉松的歷史價值觀,與中國曆朝歷代所倡導的以史為鑑的正統價值觀是相悖的。

如果你是熟讀史料或者已經具備相當歷史功底的話,那麼讀一下高曉松關於歷史的讀物,也許可以感悟到不同的觀點、看到不同的思路,會有一定益處。

如果你不熟悉歷史,不如去翻看一下林漢達、曹餘章先生民國時期就開始編撰形成的《上下五千年》,至少他並不會強行塞一些觀點給你。


鳳嫵一


即使是歷史學家也會有搞錯的時候,高曉松不是歷史領域的專業學者,出點錯也屬於正常範圍內的事兒。懂不懂歷史,不能以出了點小錯誤來判斷。只不過這也算是個提醒,要真想搞清楚,還是自己多讀書吧。光靠聽“曉松奇談”,是靠不住的。

高曉松進過清華大學,不過是學電子工程的,後來退學去北京電影學院,學的是導演,也不是研究歷史專業的。

高曉松做這類節目,應該還是做過功課的,甚至也可能有團隊,所以從節目上看,他能知道很多有趣的歷史細節,大體上不錯,應當承認他是業餘歷史愛好者當中比較專業的吧,儘管如此,他畢竟還不是歷史學家,他只是一個網絡知識經濟的紅人而已。

一般來說,歷史學家算得上懂歷史的吧。歷史學家的研究,很多時候是研究歷史當中一些規律性的重大問題。哪怕是一些歷史細節,也仍然是從歷史細節當中去爬梳、整理、分析和判斷歷史規律。這需要專業的歷史訓練,需要對某一個歷史領域有較為充分和全面的掌握。

如果把這樣的專業旨趣看為懂歷史,高曉松算不上懂歷史。

只不過事情沒有這麼簡單,歷史學家很多,相信掌握到的歷史知識肯定更多,更專業,但為什麼是高曉松執網絡知識經濟的牛耳呢?我覺得這是個值得討論的有趣話題。


歷史學家固然也犯錯,甚至犯低級錯誤,但他們的歷史旨趣很顯然和高曉松完全不同。

我也看過一些高曉松的節目,他講的更多是有趣的歷史細節,這是市井細民所關心的。比如題目裡面說的,鄭成功被賜姓為國姓爺一類的事兒,對小老百姓來說,就是好玩的。這些歷史細節,歷史學家不會給老百姓去講,不屑於給老百姓去講,高曉松講了,讓歷史細節能夠走入民間,哪怕是那種純屬看熱鬧,覺得好玩,也是件好事兒,畢竟給了老百姓一些歷史知識。


當然,人非上帝,難免會出點錯。鄭成功被賜姓為朱,當然不會是賜姓鄭,鄭成功姓鄭,是因為他是鄭芝龍的兒子。也有許多網友指出他所說的其他方面的歷史錯誤。這個時候,如果能錯就改,善莫大焉。


西奈山的火柱


我身邊喜歡高曉松的一般是女性較多。他的節目看的比較少。再加上他所說的東西也不是我感興趣的。但是有一期他評價司馬懿的老婆張春華的時候,我看了一下。感覺他也就那回事了。

他給張春華的評價是村婦。說是跟胡適的老婆江東秀差不多。

那麼我們看看歷史是記載的張春華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歷史上張春華乾的也就是兩件事有記載。一件事殺婢女,一件事帶著兒子絕食。高曉松也說了,但是自己看看,絕對不是他說的那麼簡單。

宣帝初辭魏武之命,託以風痺,嘗暴書,遇暴雨,不覺自起收之。家惟有一婢見之,後乃恐事洩致禍,遂手殺之以滅口,而親自執爨。帝由是重之。

晉書裡面記載的是這段話。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曹操想讓司馬懿給自己打工,司馬懿不願意(其實他為了待價而沽)。就是自己患了病,不能下床了。然後這一天,曬書,天上突然下雨了,司馬懿不自覺的起來了,而這個被家裡面一個婢女看到了。張春華害怕這件事傳揚出去,於是動手殺了這個婢女,自己親自燒火做飯。

對於這件事,我們必須要明白幾點。最主要一點,那時候張春華才14歲。你14歲的時候幹什麼?她14歲的時候就能殺人,並且還是殺完人之後,從容的做飯。就這個膽量,這個城府是一個村姑具備的嘛?

還有一點令人深思,就是為什麼晉書要在後面加上這樣一句話而親自執爨.難道就是為了表明張春華殺人之後,心理素質很好?那麼就有一個問題,張春華殺完人之後,人得屍體沒有了,屍體那裡去了,張春華做了飯。這個聯合起來,有沒有可能張春華有婢女的屍體做了一頓飯。

這樣的心機,這樣的手段,是一個村姑能達到的嗎?



還有就是絕食那個,一般的女的,跟老公打架了,基本都是拿自己撒氣,或者是拿家裡面的東西撒氣。但是這樣老公根本不管,但是張春華厲害啊!能夠抓住司馬懿的命門,用自己做威脅。這個是一個村婦的見識能夠做出來的事情嗎?

還有就是高曉松相互矛盾一個地方。1.司馬懿的兒子有出息 2.司馬師,司馬昭跟張春華關係很好。如果關係不好也不可能一起絕食。可以說是張春華把自己的兩個兒子養大的,自己的一言一行肯定影響自己的兩個兒子。

我們看看司馬家的兩個兒子那是相當厲害的。要不然也不能晉國一統啊!

一個村姑能培養出這樣厲害的兒子嗎?

並且晉書對張春華的評價也是很高的:“後少有德行,智識過人”“宣穆閱禮,偶德潛鱗,翊天造之艱虞,嗣塗山之逸響,寶運歸其後胤,蓋有母儀之助焉”

這哪一點像村婦啊?難道房玄齡沒有你高曉松牛逼,沒有你看的透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