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不好,家長該不該進行打罵教育?有其他好辦法嗎?

山水小泉城


孩子學習不好,該不該打罵不能簡單的給你個結論。因為,我們不能知道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

我們需要分析瞭解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才能採取合適方法。

1.如果孩子是因為上課不能認真聽課,不能按時完成作業而學習不好。那麼,我們有必要採取一切合理的措施,包括打罵。

2.如果孩子認真學習了,成績還是沒有提高。如果是這種情況那就不能打罵孩子。我們還要多關心孩子,跟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查找合適的方法,幫助孩子提高成績。看是孩子學習方法問題;還是孩子性格問題,有不懂問題也不敢問同學老師;還是孩子考試的時候粗心大意……

總之我們要找到影響孩子成績的原因,採取合適的方法,才能幫助孩子提升成績。



繪本閱讀


不是該不該打罵,而是打罵壓根沒用,還會適得其反,讓孩子的學習變得更糟糕。所以打罵不是解決孩子學習不好的方法。我們要做的是找到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然後再對症下藥。分享一下我和兒子的故事。


兒子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在學習拼音的時候遇到困難。不會整體音節的拼讀。其實孩子自己也很著急。我沒有去打罵,也沒有發脾氣,也沒有盯脆。因為這些只會讓他更著急,只會讓他多哭幾次。但哭不是學習拼音的方法,也解決不了學習拼音的困難。


首先,我能理解他,學習拼音對孩子來說的確是件困難的事兒,學的慢學不會都是正常的。所以我不著急。但是我擔心如果跟不上,孩子的自信和學習的熱情會受挫,所以我得想辦法幫他渡過難關。我看了一下課本,發現老師教的節奏比較快,而且沒有明顯的規律性。不方便孩子記憶。我就用思維導圖的方法,把他學過的拼音分類整理,讀的時候容易找到感覺,便於記憶,也就容易培養語感。再想辦法讓他願意多去練習,比如說讓他當我的老師,比如說我自己在家拼讀,激發他的拼讀興趣等。慢慢的孩子就找到了感覺,有了語感,而且讀的多了。慢慢的就會讀了。問題就解決了。這就是學習方法引起的問題。


再比如說孩子學習不好,可能是沒有掌握課堂上老師教授的內容。這就跟回家寫作業和複習預習這些學習習慣有關係。如果孩子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那我們就要幫他培養習慣。學習成績是一個結果,結果好壞是由於過程中的一些列問題造成的。所以我們就要去改善過程,來影響結果變好。


還有可能是孩子不喜歡學習,那不喜歡學習又有可能是不喜歡學校,不喜歡老師,不喜歡同學,可能是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出了問題。那我們就得幫助他,引導他去解決這些問題。


關於學習這事兒,我覺得最重要的,影響學習好壞的關鍵幾點:學習的熱情,學習的習慣,學習的方法。家長因該平時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細心觀察。然後找到學習不好的原因,來幫助孩子進步。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我們一定要做他的隊友能共渡難關,而不是站在他的對立面,只會打罵,反而給他增加負擔,製造障礙。


小晗晗愛閱讀


不同階段的孩子應該用相應的方法施教,因為孩子學習不好有其不同的具體原因。

作為家長,需要仔細觀察、認真分析自己孩子學習不好的具體原因,並找到解決問題的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辦法。

總得開講,在一般情況下,孩子學習不好或成績的下降,大致有兩方面原因 : 一是對所學的內容沒有(或失去)興趣,二是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或開小差)。只有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的原因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所存在的問題。

有不少家長甚至老師,一看到孩子學習下降,就採取簡單粗暴的辦法來應對。這樣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使得問題更加惡化。

下面舉兩個本人解決自己孩子學習中遇到問題解決辦法的例子 :

例一 :

孩子上小學時出現一種奇怪現象,即容易的數學題容易出錯,越是複雜的題目反而錯誤很少。面對這種情況,一般家長和老師都認為是因為孩子粗心大意,其實不然。

我對孩子的草稿紙進行分析得到的結論是,容易的題目一般不打草稿。

針對這個情況,我二話不說,只要求孩子把每一次的作業和考試的草稿紙拿給看。僅這一招,情況便大為改善,但仍然還有一些不應該出錯的題目做錯了。

我對草稿紙作進一步分析發現,孩子把9寫成4的模樣。於是,我告訴孩子,4是由三條直線構成的三角形拖著一個尾巴,然後讓孩子把4寫若干遍,於是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例二 :

孩子在青春期時因注意力分散,造成成績突然大幅度下降。

在瞭解到真實原因後,我讓孩子每次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數理化和外語四門課,用小黑板講給我聽。我則老老實實坐在小黑板前認真聽課。

如此這般一次不差地堅持半個學期,結果,期末考試的成績完全恢復了正常。

希望個人的小小經驗能為家長們提供些許參考。


老者沙龍


小思並不提倡打罵教育。

95%的孩子智商相當,之所以會出現學習成績方面的差異主要是孩子的專注力出現了問題。

專注力問題並不是孩子本身不聽教導、太過調皮造成的,因此,一味打罵反而容易引發家庭矛盾,家長要幫助孩子發現自身的問題並積極幫忙調整。

現代社會,電子遊戲、電視劇等事物本身的刺激性較高,導致孩子的被動注意(不自主的關注能力)被過度開發,不斷強化;而學習、寫作業等需要發揮主動注意(孩子能自主關注和選擇重要信息,同時屏蔽干擾、抑制衝動的能力)的能力不斷弱化,長久下去,自然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

家長應仔細觀察孩子,判斷孩子是專注力的哪個方面出現問題,再對症下藥,加強訓練,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後學習成績自然會變好。

如果想了解更多孩子的專注力情況,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一一回復。


睿沃思Roywos


打罵孩子,方法傳統直接,一時見效。長期反覆使用,一定會適得其反,後患多多!

家長一定要壓住“恨鐵不成鋼”的怨氣和怒火,一定要少用“板子頭上出好人”的極端做法,結合工作實踐和一些成功案例,說說一些其它的做法。

一,進步誘導。在現基礎上,設置改正的目標,進步多少,少犯什麼,不做什麼。

二,榜樣影響。向好學習、好習慣同學看齊,可能的話,與人家交朋友。

三,方法、習慣的培養。作息有規定,玩耍與學習時間有安排。

四,家長的有效陪護。記住,別放小野馬,別想讓孩子馬上自覺,很難!家長應該有較多時間跟孩子一起,共同培養認真學習、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育人是個大學問,育人是個“馬拉松”,堅持恆久才會有一定的效果。

供您參考!


鍾德文6



靈犀看事


孩子學習不好,家長千萬不能進行打罵教育。

打罵教育只能更加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學習不好是有很多原因的,不一定是孩子不好好學習,遇到這種情況可以試試這樣做。

1、靜下心來跟孩子好好溝通,弄清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一般情況下,有這些原因:一是智力水平發展慢。二是學習態度有問題。三是學習方法不好。四是基礎差。有的學生因為比同班的學生年齡小,或者先天的原因。智力發展水平可能要晚一些。這種情況下,父母不能急於求成。要正確面對孩子的現狀。鼓勵孩子只要在現在的狀態下能夠慢慢進步就可以了。對學習態度差的學生,比如貪玩兒,不愛學習。孩子一方面要引導,另一方面要懲戒。要定好規矩。嚴格執行,嚴格要求。多數情況下,孩子成績不好都是方法不對。家長和老師要教給孩子高效的學習方法。基礎差的孩子只能抓緊時間補基礎。多擠出時間去複習鞏固。

2、多鼓勵孩子,增加孩子學習的自信心。不要抱怨孩子成績不好而要肯定孩子的進步。找到孩子學習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加以鼓勵。不管是哪種原因造成成績不好,千萬不要抱怨。任何時候都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而要讓孩子認識到一定可以更好的。

3、家長要有耐心,給孩子提高成績的機會。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會立竿見影。不要定的目標太高,而要訂一些小目標,一個一個地逐步去實現。

總之,面對孩子的成績,我們需要的是找原因,找方法。多指導多鼓勵。


談學習聊教育


打罵教育肯定是不能!因為,打不能治本!!

在中國,打罵是一種很常見的家庭教育方式。特別是一些急於求成、性格急躁的父母,是最愛打孩子的。 很多情況下,父母打罵孩子是在發洩自己的不良情緒,“孩子學習總不好,我要被氣死了,但又沒有辦法,我只能先抓來打一頓洩洩氣”,這種打罵是在父母自身不理性情況下的懲罰,沒有任何教育意義,只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如果打的是倔強的孩子,他恐怕不會想你為什麼打他,自己哪裡有錯等,他只能記恨於你,逆反心理更加強烈。

如果打的是比較膽小的孩子,當時可能是管用的,因為害怕愛打而做出積極的樣子,並不是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孩子學習不好,重要的是要認真分析,孩子的哪科成績不好,原因有哪些? 是孩子的原因?還是老師和家長都有原因? 然後才可以針對性地解決! 要是打有用,那世界上早沒有學習不優秀的孩子了!


唐唐雲學堂


孩子學習不好,家長進行打罵教育肯定是不行的。家長應該先對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進行分析,然後對症下藥。

一、如果因不認真學習,上課喜歡搞小動作,課堂分心的話,平時就注意不要讓孩子帶一些小玩具到學校,還有不要給孩子買一些花花綠綠的文具,文具的作用是幫助學習,花花綠綠反而影響學習,如文具盒,簡單實用就行。

二、如果是因為喜歡玩電腦,看電視等影響學習,那就有必要控制時間,規定每天只能看多少分鐘,規定時間內完成寫作業任務等,養成規律。

三、可以給孩子買一些課外書,或經常帶孩子去書店看書,積累知識。


許家七叔


學習成績不好要分情況來解決。

如果孩子頑皮,根本對學習不上心,那麼你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孩子的興趣點,讓孩子對學習發生興趣,那麼孩子的成績就會慢慢好起來,千萬不要用打罵的方式方法,打罵的方法只使用於孩子走上了彎路,走上了犯罪之路,一旦發現孩子跟社會上不好的人群混在一起,這個必須毫不猶豫堅決制止,不惜用打罵的極端方法,不然就後患無窮了。

如果孩子並不頑皮,也認真學習了,但是就是成績不好,那麼可能孩子對學習根本不感興趣,那麼家長可以考慮讓孩子學習一門技能,以便孩子長大了有謀生的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