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海子在死前寫的最後一篇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小主道後宮


首先,我對所謂的最後一首詩不認同。他有太多作品了,直至自殺前,或仍在寫詩。我認為寫詩是詩人的使命。就像一個工人勤勤懇懇在工廠上班一樣。

其次,想到作者身處的環境,他當時的的精神狀態。以我的理解,自殺或是他最好的安排。不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否是最後一首,我都覺著這是自己的安排,和其他自殺的人沒有絕對性區別。

再者,包括樓主,或其他可做評論的朋友在內,任何對的海子的說法,也不應該代表海子的什麼觀點。我們沒有權利評論任何一個詩人,為什麼自殺,充其量猜測吧。

最後,說意義。種種其一,在所有人面前,生命或是寶貴的,日常的生活當中,我們要多培養自身的樂觀精神,因為我們知道歷史上,有太多人也受到迫害,被奸人算計或被親友誤會,很多人因此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也有人選擇了活著。我再想,我們是不是可以學習後者。其二,海子作為先鋒派的詩人,他對詩歌文學的貢獻是可貴的。他沒有辜負他所處的時代。作為後人海子的詩歌精神,需要繼續堅守下去。如當下泛娛樂狀態,點到為止即可,大家還真是要文學功底呢。




順義順心


少年,這首詩是海子晚期作品,但不是他的最後一篇詩,目前所知他的最後一篇詩是《春天,十個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算海子最好的詩,但肯定是他流傳最廣的一首詩,甚至常常出現在房地產廣告上,這對生無恆產、屍體解剖時胃中只有四個桔子的海子,不失為一個巨大的諷刺。

這句詩的背景,是八十年代末期知識分子對某種烏托邦的嚮往,而且這種烏托邦和海洋文明相關,相對的是黃河文明。海子的詩曾被定位為農業中國的最後抒情、也是八十年代的最後輓歌,他的淳樸、浪漫與感傷,都像極了舊俄羅斯最後一個農民詩人葉賽寧,而他的意象突兀蒼茫,也具有強烈的西部氣息,雄渾但是陰鬱不祥。

倒是涉及大海的詩篇如這首,清新開朗,押韻響亮、堅定,所營造的空間感也是向外的、開放式的,充滿了對海洋的、異質的文明的信任,這也是屬於八十年代人文啟蒙的短暫黃金時代的樂觀主義,非常有感染力。再者,這句詩第二次出現時前面的主語是“我”不是“房子”: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一方面把我與追求塵世幸福的人劃分開,同時把自己與大海前面的海岸、山崖、樹、孤獨的房子等等放置在同一的位置,顯示出與塵世不一樣的選擇,這一方面是那個時代對終極價值的熱衷追求,另一方面也是海子自己的一語成讖,對彼岸的嚮往最終以自殺實現。


廖偉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是海子死之前的最後一首詩,但卻是海子流傳最廣、影響最大也最出名的作品。

讀這首抒情詩,我能夠聯想到自己心目中桃花源的樣子,有山水、有小院、有親切的鄰居、有鳥語花香,還有與世無爭的生活。光憑《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句話,就能夠在腦海裡勾畫出自己理想中生活的樣子,然而現實卻不可能去過上這樣的生活,正是因為這樣的矛盾與掙扎,才讓海子把希望與理想,都寄託在詩歌裡。

粗讀這首詩,很美,很嚮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活,甚至一直都在為這樣的生活努力著。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歲月的變遷,在經歷了物是人非的變化後再來讀海子的這首詩,我看見的,不再是表面上的溫暖與美好,而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是內心的掙扎與彷徨。

細讀海子的這首詩歌,你應該能夠體會到海子內心的那種矛盾,既想過上理想中的生活卻又無能為力,更不能為生活的樣子做出任何改變,於是,他只能把心靈的寄託和對美好生活的樣子描繪進詩歌裡,以此慰藉內心的孤獨。是的,我在這首詩的美好背後發現的,是巨大的孤獨感與無能為力的失落感,面對生活,無能為力,始終要接受自己普普通通的一生。

因為生活裡找不到情緒的發洩口與靈魂的寄託,就算寫下了給人慰藉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首詩也無法安慰自己,於是,海子選擇死來解脫。從這個意義來看,這首詩又表達出詩人內心渴望被照顧、被溫暖、被關懷以及詩人渴望過美好生活的願望。


沈善書


編輯這問題不錯,聊到了海子。海子是我年少時期特別喜歡的一個詩人,他的詩有不少都出現在青年文摘上。“我年華虛度,空有一身疲倦”,“天空一無所有,為何給我安慰”,“活在這珍貴的人間,太陽強烈,水波溫柔”,“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更加孤獨”,以及這句最出名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在當時的反想很強烈。像古典油畫,強烈濃郁,字裡行間看得出他眼中的那完美的世界情節,以及對現實生活的無力和絕望,真擰巴。

世界這麼大,大到很多東西我們都習以為常,大到很多情感逐漸麻木,最後什麼感覺都沒有了,更談不到如何表達。海子是一種方式,魯迅是一種方式,北島是一種方式,村上也是一種方式,他們或絕望,或憤怒,或憂鬱,或哀傷,都在通過文字表達著各自的情感。短短的幾句話就讓我們看到他當時的情緒反應,也說不清什麼緣由就產生了一種共鳴。

極度的心裡對立產生了扭曲的精神人格,就像顧城,駱一禾,那個時代有個流行的詞叫“殉詩”,很多人因為承受不了這種人格割裂感,不約而同的選擇了他們滿意的方式離開了這個多彩的世界。海子選擇了臥軌,這也許是他精心挑選,也可能已無所謂但這畢竟是少數人的極端表達方式,現在看來其實有很多負能量啊,這應該不是他的本意,那些只是他的情緒,不是你的枷鎖。

生活已是不易,千萬不要糾結。真愛生命,遠離負能量。我們可以多多發現美好的東西,選擇性屏蔽那些負面的消極的情緒,用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生活,為了自己和那些可以談得上“愛”這個字的人。

我們應該微笑著面對一切不完美,這也是修行的一步罷了。記住: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呢。


sphinxAAA


神采飛揚對大海,

心隨鷗鳥任飛翔。

暖風吹送百花豔,

紅杏海棠十里香。






費玉山905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寫於1989年1月13日。兩個月後,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附近臥軌自殺。但這首詩並不是他的最後一首,可能是因為這首詩影響太大,最主要的是離他自殺的時候太近,所以很多人都把他當成海子的最後一首詩,他真正的最後一首詩是《春天,十個海子》

海子最終以臥軌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海子原名查海生,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的高河鎮查灣村。1979年以15歲之齡進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當時即被稱為“北大三詩人”之一。1984年創作成名作《亞洲銅》和《阿爾的太陽》,第一次使用“海子”作為筆名。從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裡,共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其被流傳最廣的詩句是“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在中國當代詩壇,海子常常被評價為“一個詩歌時代的象徵”和“我們祖國給世界文學奉獻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詩人”。

首先,在詩的開頭,海子就很直接明白的說出了他想做一個很普通,生活很簡單的人,但是為什麼又是從明天開始,而不從現在開始呢,這是他內心自我矛盾的一個對話,同時又表達出一種堅定,從明天起,他要追求幸福。但是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啊,這個明天又是個不確定的時間。呈現出詩人的生存及思考中無法逾越的困惑,“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精神世界與現實生活的差距,使詩人感到無比的孤獨與絕望。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告訴”意味著溝通,就像詩中的“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和他們交流、討論關於幸福的感受和體驗,‘’我的幸福‘’意味著詩人對幸福有著另外的期盼,並不是那種‘’餵馬‘’‘’劈柴“之類,而是那種無法用言語進行表達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精煉地表述了一種體驗:我們所能感受到的“幸福”,往往是在一瞬間,如同閃電一般的短暫;而就在“幸福”的那個瞬間,那種感受是如同閃電般的直擊心靈,帶來巨大的衝擊。

這樣的激情甚至引發了詩人要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個“溫暖的名字”的浪漫想象與衝動,顯示了一種“走近”、“親近”的姿態。在孩子看來現代文明的畸形發展,人們已經喪失了對生命的感受力。所以,他認為自己有責任通過詩歌來幫助我們恢復對生命的感受力。給山、給河起名字,其實更多是他在對自己內心的對話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人想象自己有這樣一個既可以餵馬劈柴關心糧食蔬菜的房子,又有一個超離生活之外,眺望大海的姿態和空間。大海在這裡並不是指真正的大海,而是海子內心的世界,遠離塵囂、背對塵世,就像陶淵明解甲歸田時的思想境界。,“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即使遠離塵囂,他也依舊祝福他人,他希望每個人都能心想事成,他希望的是一個理想國。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表面看起來輕鬆歡快,但實際上卻是海子內心矛盾的一個展現。精神世界與現實的差距讓他難以釋懷,也無法擺脫,也許這也是他後來自殺的一個預言吧。


小麗子5555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這一句話就註定了海子的結局!

為什麼他說從明天起,而不是昨天起,今天起,現在起?因為明天永遠不會到來,你到了今天的明天,依然是今天,所以他是極端悲觀的,他不相信自己可以做一個幸福的人。



所謂的幸福對他而言是永遠不可能到來的,只能是想象餵馬,劈柴,周遊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很多人說這首詩很美,然而這種美是一種遙不可及的想象,至少對海子本人來說是這樣子的!



其實你看“李尋歡”這個名字也是一樣,儘管這只是小說裡一個虛構的名字,但是小說中的人物也就和這個名字分不開了,為什麼要尋歡,因為不歡樂嘛,如果已經很快樂的人還用尋歡嗎?

李尋歡這個名字和海子這首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潛能瑜伽創始人楊華


很高興可以與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想法。

孩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我們高中時候學習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抒情詩。




#全文內容如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書法作品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分割線)

詩人海子,從浪漫主義的角度,表達了一種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嚮往。只可惜,生逢那個時代,也只能是一種嚮往。最終,現實中理想無法實現,只能在另一個世界來完成。這個是根據海子當初所處環境大家分析出來的情感,或許可信度很高。但是,在我看來,在新的時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早已有了不一樣的含義。

我想從以下三點來分析:

第一點,生活,要有樂觀主義精神。不管今天生活如何艱難,明天一定是一個不一樣的一天。明天,就應該滿懷希望來對待。



第二點,要關心那些關心你的人。每個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個親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對我們的意義就好比生活對於我們理想的意義。要關心那些關心你的人,不要等到不能夠時,悔之晚矣。



第三點,要有理想,要有激情。夢想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新時代,有夢想不丟人,沒有夢想的人才丟人。不管生活如何艱難,要有理想,且要保持激情。不斷前進。

願新時代裡,所有的朋友都能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以上是我個人的幾點看法,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大家一起留言討論。


竟然影視娛樂


其實說實話,我最開始讀海子的詩的時候,覺得這個人一定是一個極具浪漫主義的人。可是越加了解之後,我才發現,我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海子本身是一個厭世、悲觀的人,這從海子最後臥軌離開這個世界也能得出。

可是這樣悲觀厭世的人竟然可以寫出,這樣暖意撲面,陽光四溢的詩。其實在一個人非常壓抑的時候,才能仰望出真正的理想與期待。海子這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就是在壓抑到了極點才寫出的。這也就是他的這首詩是在臥軌前而作出的原因。

周星馳被譽為喜劇大師,可是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他曾經說過:我一直拍的都是悲劇,但是你們都認為我拍的都是喜劇。

其中滋味,多讀多想,才能明瞭,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歡迎回家


請允許筆者先糾正一下,海子的最後一首詩不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而是《春天,十個海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於1989年所寫的一首抒情詩。全詩共三節,第一節表現了詩人對質樸、單純而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嚮往,對“永恆”、未知世界的探尋精神。第二節寫詩人找到幸福後無法抑制的喜悅之情。第三節寫詩人對世界的祝福。詩人將直抒胸臆與暗示、象徵手法結合起來,使全詩既清澈又深厚,既明朗又含蓄,暢快淋漓而又凝重、豐富,抒發了詩人的嚮往幸福而又孤獨淒涼之情。





海子於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年僅25歲。從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裡,海子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和《海子詩全編》等。1984年創作成名作《亞洲銅》和《阿爾的太陽》,第一次使用“海子”作為筆名。



海子是一個抒情詩人。海子曾說過,抒情就是血。他的所有作品都呈紅色,都是用血浸泡過的,都是經過了火烙後生成的。


海子帶著對詩歌精神的信念走入詩歌,走入永恆。他直接成為這種精神的象徵。海子的詩歌精神即浪漫精神。它要求通過一次性行動突出原始生命的內核和本質。海子的詩歌就是這種行動,它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寵廓的前景,我們開始從當下的現實抬起頭來,眺望遠方。天空和大海的巨大背景逐漸在我們身後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