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被原子彈摧毀的日本長崎現在仍舊荒涼嗎,你怎麼看?


廣島和長崎現在不荒涼,已經是一個正常的城市了。長崎還在原子彈爆炸點建了一個紀念公園。

紀念碑就是當年核爆炸的位置

1945年8月6日,叫囂著“1億玉碎”的日本遭到重擊。美國B-29轟炸機在日本廣島上空投下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彈“小男孩”,43秒後廣島一片廢墟。

3天后,另一枚原子彈“胖子”造訪長崎,在城市上空470米爆炸,60%建築被毀,又是廢墟一片。2座城市直接、間接死亡22萬人。幾天後日本投降。

核彈爆炸後,美國宣稱爆心10千米範圍內,50~100年裡寸草不生,不適宜人類生存。現在看來有點誇大,有攻心戰的意思。

▲爆炸前後的長崎

如今72年過去了,廣島、長崎已經從原子彈的陰影中走出來,城市環境建設的不錯,和日本其他城市沒多大區別。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

1、“小男孩”和“胖子”的當量都不大,是人類首次使用核武器,威力比後來的原子彈小多了。

“小男孩”才裝了64千克高濃縮鈾-235,“胖子”也才裝了8千克鈈239,當量相當於2萬噸TNT炸藥。裝藥少,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少,所以影響也小。如果換成蘇聯1961年研製的5000萬噸當量的“沙皇炸彈”,那可就是另外一種情況了。

2、爆炸採用“空爆”方式。

原子彈有空爆、地爆兩種方式。 “空爆”衝擊波殺傷範圍廣,摧毀城市效果好;“地爆”威力大,打擊堅固防禦目標好,比如導彈發射井、指揮中心等。

▲廣島(左)和長崎(右)

廣島、長崎都是“空爆“,“小男孩”在廣島上空580米爆炸,“胖子”在長崎上空470米爆炸。

“空爆”放射性汙染物少,爆點附近形成強烈的上升氣流,蘑菇雲高達18千米。放射性塵埃被氣流裹挾著衝上平流層,隨風飄向遠方,落回廣島、長崎地面的塵埃不多。再加上它們都是沿海城市,季風強烈,放射性落塵很快被吹散了。

不過,有部分塵埃在廣島西北地區隨雨水落下,形成“黑雨”。個別地區土壤中放射性物質偏高,造成農作物減產多年。

3、原子彈是瞬間爆炸,短時間內釋放出大量的中子和輻射,同時產生4000多度的高溫。強度很大,但持續時間短,很多放射性物質在爆炸中燃燒殆盡。

爆炸產生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短,衰變很快。核爆兩週後,輻射值就衰減到比較低的程度,其餘在數年內也能恢復。

相比之下,核電站洩漏就嚴重多了。核電站的廢料半衰期長,放射性物質以噸計算,緊貼地面汙染物多,洩漏時間也長。比如福島核電站洩漏事件,放射性鈈239有5噸多,鈾238近74噸,可比原子彈厲害多了。

4、如今經過測試,廣島輻射值為0.3微西弗/小時,年均2.64毫西弗,長崎輻射值年均0.33毫西弗。這個數值已經低於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公佈的普通人每年接受的自然輻射值了(2.3~10 毫西弗)。

所以現在廣島、長崎已經迴歸正常,希望日本法西斯能記住這個慘痛的教訓!


和風漫談


廣島,長崎,現在都是日本的重要城市,城市被核武器轟炸過後,雖然造成了嚴重破壞,但是日本人還是將其重建了起來。核武器轟炸後,不會出現所謂的五百年寸草不生,核武器爆炸後,會在很長時間內有核微塵存在,但是核微塵會隨著時間,和季風逐漸減弱,直到適合人類生活,還有可以通過生化清洗消除核微塵。有矛就有盾,任何事情事物都是兩面的。


榮陽花


日本長崎自1945年遭到美國原子彈轟炸後已經過去了七十多年。經過日本人的大力建設改造,逐漸消解了核汙染帶來的生態破壞,現在應該已經恢復了生氣。日本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在原子彈爆炸後有幸生存下來的人們,由於核汙染出現許多怪病,後來一段時間在長崎出生的人也未逃過核魔的侵害。

這是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受到的懲罰。但願現在的日本能深刻反省戰爭給包括自身在內的亞洲國家和世界各國帶來的深重災難,做和平發展的國家。


老勝算


通過電視畫面,只展現一角荒涼!威力無窮原子彈,震懾賊寇心膽寒!東洋倭鬼紙老虎,休再欺世鬧翻天!


元明176


我坐酒桌上看,一邊鼓掌一邊慶祝


廊坊烏托邦


日本本來土地就稀少,雖然被核彈轟炸過,日本也沒放棄對其開發,核輻射汙染確實嚴重,但也可以進行處理,如同蘇聯用核彈造過水庫,之後市長還帶頭下去游泳,雖然環境沒有其他地方好,但也不會引起太多的副作用,日本當然也不會放棄這塊地方


蘆笛x


我個人的看法,就是該這樣的,雖然說原子彈嚴重毀滅性大,那話說回來了,如果沒有當年那兩顆原子彈呢?


雕刻時候


早就熱鬧起來了。樓主可能覺得一顆兩萬噸當量級別的裂變彈威力無窮,其實……不是這樣的。


吃甜筒的樹懶


不,日本當時人口繁育政策,和人本能需要生存的願望,成就了今天的長崎。


劉星


投放日本的兩牧核彈,都是空爆,核汙染較小,現在可以住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