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助力還是“雞肋”,傳統藝術能否與體驗式消費完美融合?

作者 / 秋實

“日思夜想的辮兒哥哥”,被迷妹們追捧的德雲社相聲演員張雲雷登上今晚開播的《國風美少年》當起了導師。

而自上次發表六千字長文、宣告與郭德綱及德雲社做個“了結”之後,曹雲金(也許現在該叫曹金了)卻似乎已經漸漸遠離了公眾關注的鎂光燈之下。

不過生活還要繼續,自立門戶的曹雲金顯得更加忙碌。今年7月,他更是大膽嘗試在北京朝陽區的合生匯開了一家名為“喜聚現場”的門店。

作為一種“新模式劇場”,喜聚現場集演出、美食和社交等多重屬性於一體。“我們不僅僅是一個劇場,更是一個新的平臺。這是第一次有人把餐飲和劇場結合起來,把劇場開進商場,我希望除了逛街、吃飯、看電影,人們在商場中還能有其他娛樂選擇”,對於創立初衷,曹雲金曾這麼說道。


是助力還是“雞肋”,傳統藝術能否與體驗式消費完美融合?


雖然顧客可以在店內進行餐飲方面的消費,但正如喜聚現場聯合創始人&CEO王晶京所言,這些都是基於內容優勢所衍生和拓展出的業務,從更大維度上來看,喜聚現場具有較為典型的“體驗業態”的屬性。

作為以內容為招牌的喜劇廠牌,“喜聚現場”是如何看待優質內容的持續輸出的?面對國內相聲領域內坐頭把交椅的德雲社和影響力日漸擴大的嘻哈包袱鋪,被“左右夾擊”的曹雲金能否借“喜聚現場”開拓出一片新天地?

體驗式消費業態的崛起

不同於具有獨立表演空間的喜劇廠牌,進入商場的“喜聚現場”在不少方面都與商城形成了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這種情況下,要想使“喜聚現場”在未來能有更好的發展,選址便成為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我們本來也考慮過大興區的西紅門薈聚購物中心和西城區的西單覓食森林,但是因為各種原因都沒能成型”,王晶京對娛樂產業(ID:yulechanye)說道。薈聚作為一個大型商場,周邊的配套設施比較完善,主要消費人群也跟喜聚現場的目標客群比較契合;覓食森林是一個主題為美食的商場,跟喜聚現場中所包含的餐飲部分也有相通之處。

即便如此,諾大的京城還是存在著更為合適的待選地,最後,合生匯出現在了王晶京的考慮範圍內。


是助力還是“雞肋”,傳統藝術能否與體驗式消費完美融合?


“本來我就住在九龍山附近,有一天突然我就在想為什麼不選擇家門口的合生匯呢。這裡地處繁華地帶、人流量大、客源豐富且多樣,現在進店消費的顧客有不少就是商城所帶來的”,她這麼解釋道。

於2017年國慶節正式營業的北京合生匯擁有17.6萬平方米的商業建築面積,地下4層地上8層,囊括了汽車展廳、有機市集、主題商業街、夢幻兒童奇趣天地等多元化的業態組合,今年6月合生匯發行了總規模為56億元的CMBS產品,這也是今年上半年北京市規模最大的一筆。

更重要的是,據悉,北京朝陽合生匯的定位為Living Park ,即城市中的生活公園,因此體驗業態在合生匯中佔比過半。在這一點上,喜聚現場的廠牌屬性可以跟合生匯的商場定位實現較高的契合度。

左手相聲,右手餐飲

雖然有“新型消費業態”的光環罩身,但能否實現盈利才是一家喜劇廠牌能否生存下去的基礎所在。身處寸土寸金的合生匯一層商圈之中,佔地面積約有400平米的喜聚現場面臨著不小的營收壓力。

王晶京曾表示,拋開裝修、器材等攤消成本,該場地在開業3個月後便已實現盈利。

在營收來源上,喜聚現場主要有演出、餐飲、場地運營和線上衍生品銷售。從店內前臺的宣傳海報板上可以看出,週一到週五的工作日,每晚7點都會有一場固定演出,時間大約在一個半小時到兩小時之間;週六日及節假日期間,每天則會有兩場演出,分別在下午2點和晚上7點開場。

王晶京告訴娛樂產業(ID:yulechanye),目前演出票務所產生的收入在總營收中至少佔到一半以上。滿場的情況下,能承載200名觀眾左右。節假日中兩場演出的上座率能達到100%,平時的上座率有60-70%。娛Sir是在週四晚上進店消費的,發現有80元和100元兩種票價。遇到週六日和節假日,票價會更高。


是助力還是“雞肋”,傳統藝術能否與體驗式消費完美融合?


翻看曹雲金近期微博,發現其不少狀態都是在為自家的喜聚現場賣力宣傳,他現在也基本都會擔任週六日晚上場的壓箱表演嘉賓。在他的個人號召力和人們有空閒時間的情況下,週六日的場次基本很快都能售罄,甚至會出現有人在現場求加板凳的情景。

除了佔比過半的演出票務收入外,喜聚現場也在創新和開拓出多樣的營收模式,如承接企業培訓、小型展覽、交友沙龍等To B向的活動或提供場地租賃服務。雖然目前這部分業務產生的營收在總體中只佔20%,不過王晶京預計今年底會漲至40%以上。

內容生產該如何持續吊起觀眾胃口?

在相聲之外,曾經也運營過相關“脫口秀”品牌的王晶京回想起曾經的經歷,還是難忘那些尷尬的現場畫面。“在由相聲、魔術、脫口秀等不同表演門類構成的整晚表演中,最尷尬的可能就是脫口秀環節了。”

“可能跟目前國內脫口秀產業的發展稍顯稚嫩有關,優質的脫口秀人才還是太少,所以一般的脫口秀演員很難撐起一個場子。同時,脫口秀進入國內還是會面臨水土不服和內容監管的問題。不過我也見過那種實力很突出的脫口秀演員,一上來就拯救了氣氛,而且脫口秀演員的成材率更高。”

相聲在王晶京看來,其本身就是根植於中國大地的一種傳統說唱曲藝,它擁有一些經典的結構,按著這個說下來,不太容易發生長時間的冷場等。

如在週四晚的演出中,首位相聲演員就表演了一段長達四百多句的快板說書,雖然觀眾並未被時時逗樂,但這種邊敲快板、邊用唱腔講故事的方式也算初步達到了暖場的目的。

如果說相聲本身就在國內擁有不少擁躉之外,那麼在王晶京看來,喜聚現場的核心優勢更是曹雲金所領銜的內容團隊以及其他合作團隊,他們對於娛樂內容的理解和創新能力可以較好的滿足合生匯所在地人們的文化消費訴求。


是助力還是“雞肋”,傳統藝術能否與體驗式消費完美融合?


據她介紹,現在入駐喜聚現場的團隊已經有數十個,常駐於此進行表演的大概有三四家,如曹雲金的聽雲軒、李菁的星夜相聲會館和李鳴宇的鳴樂匯等。曹雲金、李菁曾是德雲社裡兩位為公眾所熟知的相聲演員,現已出走的二人分別於2012年和2010年創立的聽雲軒和星夜相聲會館也都網羅了一批固定受眾。


是助力還是“雞肋”,傳統藝術能否與體驗式消費完美融合?


一場演出中大概會有四組表演者,王晶京說她們會定期彙總後臺數據,以此來對相聲演員的受歡迎程度進行排序,“一名演員越受觀眾的歡迎,我們就會適當的給他增加場次”,用這種“市場化”的操作手法來激勵相聲演員持續保持工作熱情和創作能力。

在王晶京看來,如果要想持續保持內容上的優勢,不斷地進行創新、用新鮮的素材使觀眾產生共鳴就顯得尤為重要。雖然相聲中有一些經典結構沒法進行大的調整,但他們會試圖創新出更有趣的內容,“說白了,很多觀眾來這邊就是想尋找快樂的,你讓他笑了,我們才能去做更多事情。”

若沒有了曹雲金,

喜聚現場還能走多遠?

有曹雲金本人的影響力牽頭、加上合生匯的地緣優勢以及合作團隊的鼎力加盟等,喜聚現場保持著不錯的發展勢頭,據悉,目前已經有資本方在尋求與喜聚現場的接洽,喜聚現場也正在京城周邊的幾個區尋找合適的“落腳點”,未來北京乃至全國可能會出現更多的喜聚現場。

不過,完整體驗過喜聚現場週四晚演出的娛Sir似乎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所在。

首先,週四晚上的演出的上座率可能並未達到60%以上,大致估測一下,現場觀眾不到30人,這裡面可能還有人購買的是排在後面的80元座位。因為現場座位設置的比較鬆散,有不少供人進行餐飲消費的桌子,全場能夠承載200人左右幾乎是理想情況,而且即使能達到,這也必定會對觀眾的舒適性造成一定影響。所以從娛Sir的實地體驗來看,運營了四個多月的喜聚現場還有進一步挖掘和留存顧客的空間。


是助力還是“雞肋”,傳統藝術能否與體驗式消費完美融合?


其次,在週四當晚進店觀看演出的人群中,並未有多少進行了所謂的餐飲消費,只有少許幾桌人點了水果零食之類的,唯一算得上美食消費的是有位顧客點了份披薩。王晶京對娛樂產業(ID:yulechanye)表示,尤其是在週五,會出現顧客下班之後來不及去飯店吃飯而直接選擇進店點餐的情況,但這種現象出現的頻次有多少是要打上個問號的。

因為在餐飲上,喜聚現場並不具備自身特色,所以在這一方面顯然無法跟合生匯之內的眾多美食相比,那麼其對於餐飲業務的開拓就基本建立在了內容吸引力的基礎之上。如果沒有穩定的演出客源作為支撐,這種餐飲便會顯得比較“雞肋”。

再次,當晚顧客的年齡層普遍偏大。據瞭解,喜聚現場的顧客群體一半以上都處於25-35歲之間,女性所佔比例也高於男性,但是這點跟娛Sir所看到的實際景象有些出入。

顧客年齡偏大本無可厚非,但是在年輕群體正逐步成為消費主流人群和輿論傳播人群的前提下,這一點的弊端便可能慢慢顯現出來。


是助力還是“雞肋”,傳統藝術能否與體驗式消費完美融合?


最後,從有無曹雲金所產生的演出情景差異可以看出喜聚現場尚未達到穩定運營階段。作為這個喜劇廠牌的創建人,曹雲金自然對喜聚現場有著巨大影響力,但隨著喜聚現場在未來想要進一步規模化擴張,這種內容供給上的匱乏便會暴露的更加明顯。

不過這點也跟國內相聲行業的發展現狀有關,正如王晶京所言,如今相聲人才的培養體系還停留在傳統的口傳心授模式,能規模化輸出人才的培訓制度尚待建立。

以上結論建立在娛Sir的平時觀察和當晚體驗的基礎上,可能會有些偏頗,但不失為一種來自第三方的參考意見。

在政策監管尺度不斷收緊的大形勢下,內容行業的從業者們普遍活得並不容易,內容創作本身也是一件需要創作者付出極大心力、但可能會被外力瞬間摧毀的事情,所以喜聚現場這樣的新型消費業態需要來自社會的鼓勵,畢竟平日不太幸福的國人普遍渴望能有更多的笑聲和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